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204章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204章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都不够吃,更别提饭了!
  于是只好做了两桌饭菜,给自家人吃。
  就算是这个时候,老爷子都没说去找村长,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他不信任村长了!
  张迪即是村长又是族长,但是张老爷子不信任他!
  宁愿失礼的让这帮人饿着,也不跟张迪他们求助!
  他觉得于良吉和石宏大也不会想让自己人跟张家村有啥交集!
  老爷子还真想对了!
  于良吉还真怕老爷子跟村里人谁关系好的求助一把,张家村二三百户人家呢,是个大村子,一家出一顿饭,他们这帮人都吃不了兜着走的份儿。
  吃食上当然没有王府精细,也就油水大点,比侯爷平时吃的好一些,但是何德淼却发现,侯爷很喜欢吃,小少爷也是,老白干干辣辣的,大人却跟小少爷的舅舅喝了两碗进去!
  就是没人灌侯爷酒,这让他放心不少。
  带来的丫鬟姑姑和嬷嬷,站在外间帮忙端茶倒水,做饭没伸手,因为两位张家的太太不让。
  倒是绣的抹额拿出来,老太太很是喜欢,看着上头用珍珠攒的花儿还笑的不行:“没想到啊,老来俏了一把!”
  “姥姥才不老呢,这个珍珠是我挑的,给姥姥戴正好!”于宝宝很会说话,哄的老太太高兴得不得了。
  两位舅妈也高兴,金簪子留着给儿媳妇,到时候多有面子?
  吃饱喝足了之后,于良吉就带着宝宝跟石宏大告辞了,同样的理由,他们不能在这里过夜。
  “明年这帮人都不许跟着,我带宝宝过来住两天!”于良吉许诺,宝宝已经连续两年没在这边住了。
  “行,那就这么说定了!”老爷子倒是爽快,老太太舍不得孩子。
  “过几日,走亲访友的,要不,你们来看看侯府?”于良吉再次试探的提出邀请:“自打搬了家,你们都没来过呢。”
  老太太高兴了,儿子儿媳妇和孙子都眼巴巴的看着老爷子。
  “今年不行,你刚封侯,风口浪尖上,多少人盯着呢,冬月吧,明年种完土豆,收成了,卖完土豆种,就去侯府住两天。”老爷子虽然心动,却自有成算。
  “哎,那就冬月!”虽然一杆子支到了冬月,却好过不去强,于良吉觉得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再计较,时间也不能倒流,宝宝越来越大,跟外家的关系,最好缓和一下。
  这伙人呼呼啦啦的又地动山摇的走了,离开张家村很远之后,张家村的人才出门走动,很多人都神情复杂的看着那远处依然飘扬的旌旗,这两个人,其中一个是张家村闺女的亲生儿子,一个是张家村闺女的小叔子,带着的孩子还有张家村一半的血统。
  偏偏,关系跟张家村冰冻三尺都不止的僵!
  很多老人都感叹不已,张迪的眼神尤其复杂!
  张老爷子家在于良吉他们离开之后就关闭了大门,还是谁来都不给开,就跟过死门子似的!
  倒是张老太太,让两个儿媳妇将于良吉带来的厚礼分一下,现在分家了,只不过二儿子不想离开父母太远,才一直住在一起。
  这就是分家不分房的住法。
  于良吉他们回到十八里铺,赶紧让人给这帮人做饭,侯府里人手多,地方也大,二三百号人吃饭很容易,于良吉还觉得让人灌了一天冷风过意不去:“何管家啊,一人给发点红包,别吝啬,起码五两!这大过年的,都饿着肚子呢!”
  “是,侯爷。”其实不用发红包。
  但是何管家没说,因为他说了也不合适,只好去找账房,支取红包给大家伙儿挨个发。
  管事的领班还一个给了二十两之多,这帮人在侯府住了一夜,第二天,那一百兵士就回了县城。
  过年的时候,石宏大也没忘了他们,各种福利都很丰厚,而且有了他们在,县城的老百姓们都觉得很安全。
  “当然安全了,来回走城门的时候,都有兵士把守,听说他们闲得慌,还帮忙抓贼。”石宏大撇嘴。
  因为整个县城,规模不大,就是有贼,也是小贼,能有几个?
  “他们只是尽义务,都是好兵!”于良吉总结,顺便夸一夸石宏大手下的人,省着这人小心眼儿。
  第二天是初四,一家三口又颓废了一日。
  过了破五就是初六,可以走亲访友了,初六第一天请客的就是侯府,赶上周扬和王诚也过来,于良吉当着全村人的面就宣布了,这二位进士以后就是他们十八里铺小学堂的先生了!
  “那两位老先生不来了吗?”
  两位老先生在十八里铺人气很高,因为老人们都喜欢,中年人觉得有经验的老人教导孩子他们放心,年轻人则是喜欢听老人说古,小孩儿们更喜欢老先生了。
  “他们来的,来的,如今咱们学堂的孩子越来越多,先生必须要增加。”于良吉道:“今年春天,我还得挑人去考秀才,秋天,要有人去考举人,考中了,过几年就去京城考进士!”
  十八里铺的人欢呼一声,孩子们有出息,她们才高兴。
  这是两位同窗头一次参加十八里铺的春宴,大家七嘴八舌的问他们各种见闻,对他们能出去游学都表示很羡慕,这让两人飘飘然,几乎将游历见过的事都说了一遍!
  惹得大家啧啧称奇,尤其是八个小秀才,听的很神往。
  “等你们考中了举人,就跟他们一样,出去游学。”于良吉拍了拍他们之中的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是,山长。”八个孩子眼睛亮晶晶。
  他们一辈子在小山村里,走得最远就是县城,府城都没去过,而两位即将成为先生的人,却连大海都去过了。
  不禁悠然神往,宽阔的大海,荒凉的沙漠,江南的烟雨……
  这顿饭吃得很高兴,小娃娃们在侯府里上蹿下跳,于宝宝他们几个大孩子还得负责去抓小孩子们回来吃饭,闹闹吵吵的快翻了天。
  “你就惯着他们吧!”乔大娘的几个小孙子也在其中,疯玩得可高兴了,老太太不仅对着于良吉嗔怒。
  “小孩子嘛,就要跑跑跳跳才开心。”于良吉笑着看外头那群小家伙儿们:“到了这里就跟自己家一样,爱玩儿玩儿去,等过几年都上了学堂,就玩儿不了喽!”
  初六是侯府春宴,初七就是老村长家。
  两位同窗没有去,而是初七就回去了,他们还要去走亲访友。
  在老村长家,大家说了一下今年春耕的计划,于良吉的要求,就是全都种土豆。
  “种完之后你,卖土豆种给别人,咱们就卖这一年。”于良吉都计划好了。
  大家想想,也都同意了,这些年跟着于良吉做,他们没少赚钱,去年冬天,好几户人家都赚够了钱,决定开春盖新房了。
  初八便是车爷爷家,这次还是黄大厨一家提前过去,他们家的小娃娃还那么小,离不开娘,车姥姥年岁大了,不敢让她累着。
  吃春宴的时候,就有好几家一起说要盖新房的事儿了。
  “好好规划规划,留够地方扣大棚和种菜园子。”老村长干了一杯酒,红光满面,意气风发。


第327章 二月春寒
  这段时间里,春宴都吃不完,等到了正月十五的时候,请客的就是巴家,侯府送了元宵给大家,早饭吃的元宵,然后去了巴家。
  巴图这一年没少赚钱,加上巴宋氏有了身孕,黄大厨一家一大早也过去了,不过没怎么帮上忙,因为巴图亲自烤了四只全羊给大家伙儿吃新鲜!
  “有些调料咱们这儿没有,我特意去县城淘换的,都是草原上的东西,还有跟侯爷要的柠檬草,放上去之后,味道更好!”巴图挥舞着小片刀:“谁想吃,过来,我切给你们,让你们也尝一尝,大草原的味道。”
  于是三十桌,大人小孩都抱着盘子碗,排队过去领烤羊肉。
  巴图忙活的不亦说乎,阿雅也做了些草原上的东西给大家,年前杀了的一头牛,如今做成酱牛肉给大家吃,用的是老黄给的秘方。
  老黄做了些家常菜给大家,用的也是牛羊肉,一点没用猪肉,可以说,十分“清真”。
  石宏大领了两盘子的烤羊肉,没多放辣椒粉,但是味道真的很香,于宝宝吃了半盘子,于良吉吃了另半盘子。
  还有一盘子让石宏大自己吃了。
  别人吃的就更多了,这烤羊肉真的很香,不油不腻,还带着股子清香味儿,于良吉吃出来了,这是柠檬草的味道。
  还有一道炒杂菌,是于良吉的最爱;一道香葱炒木耳,味道也不错。
  巴家的春宴,是村里除了侯府最出彩的,因为做的牛羊肉好吃,大家都没吃过,觉得味道真不错!
  连羊杂汤都熬的白白的,喝起来全身都暖呵呵。
  散伙之后,回去的路上,于良吉觉得自己都没冷!
  “巴图这一天,恐怕没少花销。”巴家今年是头一年出来,养活的东西虽然赚钱,但是花销上也大。
  “没事,今天不是知道了巴宋氏有了吗?让管家打理一下东西送过来,让人好好养养,顺便带上点金银,就说想吃什么买什么,别说是给补贴的就行。”石宏大知道于良吉总觉得巴家没钱,就提醒他:“况且,他们还有上次给的奖赏呢,足够了,别太担心。”
  巴家是属于那种闷声发大财的人,分出来之后,虽然也盖了新房,也扣了大棚,养了牲口,不过一家子都很简朴,哪怕是最小的巴甲,平时穿的也跟村里的孩子没两样。
  往日里吃的也都是粗粮兑着细粮,一点都不张扬,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家吃牛羊肉比较常见,不怎么吃猪肉。
  因而他们家没有养猪,不过养了些鸡鸭饿,除了吃肉,还可以吃蛋。
  “哦,我给忘了。”于良吉一拍额头。
  “别拍了,拍傻了怎么办?”石宏大赶紧拉住他,本来就够呆的了,再给脑袋拍坏了怎么办?
  “你才傻了呢?”于良吉吸了吸鼻子。
  一家三口回了侯府。
  何德淼让人将侯府布置一新,包括十八里铺都给扯上了各种花灯,正月十四晚上点起来,几乎照亮了半边天!
  等到了今天正月十五,几乎是天一擦黑就亮了起来,全村的小孩儿都跑出来看花灯。
  按照何德淼的意思,就是这花灯应该不逊于府城,连县城人家都没看上眼,花灯都是在年前专门找人做的,从最古老的大红灯笼,到荷花灯,如意灯,以及最精巧的走马灯。
  还有很多手提小灯笼,做成荷花样儿的,莲花样儿的,小老虎的,小猫小狗小兔子等等。
  这个是最受小孩子欢迎的灯笼。
  每一盏灯笼都有一个小谜语,谁猜到了灯笼就给谁,一堆小孩儿拉着大孩子去猜灯谜。
  热热闹闹的丝毫不比县城的差,就连大人都凑热闹的去猜,结果猜中的少,猜错的多。
  正月十五之后,春宴继续,两位老先生竟然真的过了十五就回来了!
  正月十八一大早,两辆大马车,四辆小马车,二十个护卫,就跟着一起到了十八里铺的村子口大门外。
  “怎么这么早?”起码二月二才回来吧?
  “家里来来回回的那么多人,烦!”韩老爷子撇嘴。
  “还是早点回来吧,家里闹闹吵吵的,不得清净。”黄老爷子说话就客气了些。
  “那这还没出正月……”有点不好吧?
  “咋的,你不欢迎啊?”韩老先生一瞪眼。
  “欢迎,热烈欢迎!”于良吉喜笑颜开:“正好,今天是老倪家请客,咱们去吃春宴!”
  二老高兴了,尤其是韩老先生:“早就听说了十八里铺的春宴了,咱们赶紧去吧!”
  “看看你那德行!”黄老先生还能把持得住,但眼角眉梢也泄了许多欢快,比起家里那一堆事,他更喜欢十八里铺的淳朴。
  哪怕十八里铺有了个侯府,十八里铺的人还是那样,一切讲理,嗯,不讲理的时候,基本上就动手了。
  而且每次动手都是他们有理的时候。
  于良吉很是不解,既然嫌弃家里吵闹,怎么不嫌弃春宴吵闹啊?
  要知道自从大家有了钱之后,这春宴一开就是三十桌,基本上全村都轮着来吃。
  一整月除了早饭,基本上不在家里吃饭。
  而且一请就是一大家子人都去,小孩儿一大堆,岂能安静?不要太吵闹,还有不点的娃儿们,吃奶的,刚会跑的,动不动就哭的那种,多了去了!
  别说消停了,就连能保持点安静都办不到!
  一大帮人到了老倪家,老倪一看,两位老先生来了?
  哎哟喂!
  可把他高兴坏了!
  太荣幸了啊!
  吃饭的时候,小孩子们嘻嘻哈哈,吃的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都是些农家不怎么做的,例如红烧肉,糖醋鱼等等。
  要说味道多美,那是吹牛,只是家常菜架不住人多,还有些青菜是大棚里出的,直接摘了洗洗下锅就炒,很是新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