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100章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100章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00章 第三个年
  这腊月里虽然一开始阴沉,且下了大雪,不过随后晴天了,这一晴就晴到了腊月二十三。
  日子过得真快,过了这一天就可以正式办置年货了。
  二十三祭灶天,小年当天,虽然是冬天,却依然晴空万里,于良吉跟石宏大他们一帮老爷们儿祭了祭灶王爷,于宝宝等几个孩子拿了灶糖给灶王爷的画像上抹塘渣。
  不懂的还问了大人,小于举人就告诉他们,灶王爷要上天言好事,给他甜甜嘴儿。
  剩下的灶糖,小于举人一人给了一块:“你们都要换牙了,这两年都不能多吃糖,要是吃多了,该牙牙疼了。”
  几个小的明显不满意,但是牙疼什么的,还是能糊弄住他们的。
  “要是换完了牙,就能多吃了吗?”巴甲捏着灶糖舔了舔,真甜,他在草原上都没吃过,到了这里年年都有灶糖。
  “等你换完了牙,也不能随便吃。”小于举人笑呵呵的打击一群小娃娃,“什么事情都过犹不及,就是多了也不好的意思。”
  带着一群小娃娃,给他们讲道理,勉强讲通了,就放他们回屋里玩儿去了。
  “明儿给你准备点笔墨纸砚。”石宏大也拿了块灶糖,丢进嘴里嚼的嘎嘣响。
  “要笔墨纸砚干什么?”于良吉干脆将灶糖的盘子端过来,自己也挑了一个小块的灶糖吃。
  “明天你好写对联啊!”石宏大抢了小于举人的糖盘子:“你不是说,吃多了蛀牙吗?这个就别吃了!”
  于良吉双颊气鼓鼓:“……!”
  二十四写联对,这一天,于良吉就坐在书房那里,一大早来的是老村长。
  “头两年你家里有事儿,我也不便登门拜访,今年好不容易你家里除了孝,可得给我写一对好点儿的对联!”老村长摇晃着旱烟袋,大有不给写就不走的架势。
  他知道小于举人不喜欢旱烟的味道,所以来于家的时候,老村长从来不抽烟!
  尤其现在在书房里,书架子上都是各种典籍,要真敢弄点火星出来,有啥事他可赔不起。
  “就一对够用吗?”小于举人笑呵呵的打趣老村长,老村长别看岁数大了,可越老人越小,一副对联恐怕不够用吧?
  “这个不用担心,大门上贴你写的,房门上贴林先生写的,福字请洪先生写,剩下的五谷丰登,抬头见喜的都我来写!”老村长可有底气了,他都安排好了,大家都准备了三份礼物,分别给这三位先生做润笔之用。
  于良吉只好念了几副对子,让老村长选个喜欢的,他就铺了红纸,写了一副出来。
  老村长奉上润笔的礼物,卷着对联就去了前头学堂,找林、洪两位先生求对联和福字去了。
  于良吉想了想,叫来于宝宝,交代了几句,让他和小孩们儿跑过去跟前头那俩打一声招呼。
  送走了于宝宝,石宏大进来了:“让孩子出去干什么?”
  最近几日,天气一直放晴的关系,这温度上来了些,虽然还是很冷,但不再冷的过分了。
  “让他们去跟前头那俩通个气,这写对联可别写重了,多不好看!”于良吉放下手里头的书:“我专写吉祥用语,林先生就写各种比喻,洪先生好办,是只写福字儿,他倒是比我们俩省事儿了。”
  “这倒也是,要是我跟邻居用同样的对联,多闹笑话啊!”石宏大一想可不是?万一在小于举人这里求了一副对联,到了林杰那里也给了一副一模一样的,这话可怎么说是好呢?
  第二个来的就是邻居家张二婶子了。
  “我家大儿媳妇肚子大了,给写个特别吉利的对联!”张家二婶子毫不客气:“我就想抱大孙子!”
  于良吉只好挥毫写下了一对十分吉利的对联给张家二婶子,得了张家二婶子给带来的一筐豆角干做润笔礼物。
  其实说是礼物,就是自家的一点东西,孙大爷家的都是一人一斤五香豆干;邵铁匠还一人给了一个土豆挠呢!
  以此类推,你家的一袋黄豆,他家的一袋黏米,还有人拿了自家蒸的发糕过来,那发糕是用五谷米蒸出来的,连黄厨娘都觉得不错。
  十八里铺人家就那么些,写了快三十副的对联,其实就那么点字儿,还不如一篇八股文解题破题用字数多呢。
  而前头林杰也差不多,他也写了不少对联,只是他是以物比拟,小于举人则是四时搭调写吉利话。
  就洪泽涛最省事,这家伙光写福字儿,顺便还让于宝宝他们带回了不少,于家的福字儿都不用小于举人写了。
  二十五做豆腐,孙家又开始忙乎上了,幸好早就有所准备,十八里铺人也少,于家定了两板水豆腐,十斤干豆腐,十斤五香豆干。
  孙大爷家往年会给于家送上几斤豆芽做搭头,不过从去年开始就没有了,皆因为于家有人张罗,他们就不画蛇添足了。
  二十六割年肉,有人家没有杀年猪,只好去卖肉的地方割年肉,十八里铺没有屠夫,这割年肉几乎都是自己家的猪肉切一切,鸡鸭鹅的宰一宰,肉类的食物开始做准备。
  二十七赶大集。
  “官道已经通了,我们去两天一夜,晚上就在县城里住一晚,不用担心,要不是天气冷,就带你跟孩子了。”石宏大由着于良吉在他怀里滚来滚去,明天就是二十七了,他们要去县城采购年货。
  “本来以为今年可以跟着去的,结果还是不行!”于良吉噘嘴不高兴。
  他本来打算带着宝宝和几个孩子一起去县城,从打头一年知道石宏大不喜张家村,他家的年货就从来不去张家村的大集买了,直接去县城采购,十八里铺的人组成个车队,买什么都团购,刘文喜负责出面砍价,每年都能省下不少钱。
  两年下来,大家都习惯了。
  今年于宝宝出孝,于良吉早就想好了,要带孩子出去走走,这一憋就是两年多,过了这年就三年了。
  孩子好像都没怎么出过门,一直在守孝来着!
  “太冷了,你俩都去我还能安心采办东西吗?”石宏大抱着怀里的人给他顺毛,“我还要去给上头一封总折,顺便问一问,你那个事儿,到底咋个意思?可别是被人给贪了。”
  “你这么问恐怕不太好吧?”于良吉没进过官场,现代也都是透明化办公,还真不知道这古代是咋个情形,但是看过不少古装剧,里头的官场可黑着呢。
  “有什么不好的?总不能装聋作哑吧?”石宏大不服气:“那可是多大的功劳啊!”
  说句大不敬的话,换个官当当都使得了。
  石宏大可不想小于举人辛苦的种了果树,让别人摘了果子。
  “你这样直挺挺的问不好,万一上头那啥一多想了,可咋办?”于良吉想了想:“要不就别提这事儿了,上头什么时候给,咱们就什么时候接,反正咱们也不着急。”
  于良吉拍了拍他:“我有很多比尿素更重要的东西,要是上头真不讲究,也别怪我奋起反击。”
  “你要怎么反击?”石宏大很紧张,要是威胁到朝廷,可就难办了,虽然说现今这位天子是个心宽的,但是绝对不是心大的,那心眼儿小的比圣太祖还厉害。
  就看前些年敢趁着圣太祖过世之时,政权交叠之际,蠢蠢欲动的高丽,直接让那位派人给灭国了,就知道那位可是个记仇的,当时他可是才登基。
  这是他的上司曾经喝多了,跟他说的那两句醉言。
  “我还有很多跟尿素差不多的配方,要是有人敢假冒,保证让他吃不了兜着走!”于良吉气哼哼,要不是冬月太冷,腊月事情越来越多,东西也还没到,他早就研究上了。
  这地方啥都没有,光靠老天爷赏脸吃饭,真是没有安全感。
  第二天,石宏大他们起早走了,幸好官道已经打扫完了,十八里铺的人这次车队里头,有了付二柱子。
  大家一起去了县城采购。
  于良吉趁机穿了一身短打扮,跑去了大棚,石宏大不在家,带走了巴家父子和刘文喜,剩下的人,都管不住他。
  大棚里的东西都长势不错,虽然损失了一些青菜,但是菜椒、黄瓜和柿子这样的东西还好,这一冬因为天气的原因,生长缓慢,不过现在好歹也都结了果子,可以在过年的时候吃上了。
  于良吉给它们追了一次肥,这两天柿子就可以红了,到时候无论是自家吃,还是送礼,都够了。
  刘宋氏看着于良吉干着急,没办法,大老爷可是说了,小老爷不能再生病了。
  “放心放心,我心里有数,就这么一会儿,没事儿的!”于良吉给大棚里追了肥,还去看了看各家的木头箱子,每年冬天都有这么些木头箱子种植青菜,不求产量多,但求样数多。
  从生菜香菜到油菜菠菜,还有一箱的油麦菜,因为于良吉喜欢吃清炒油麦菜。
  “您弄完了快回去吧,小少爷一会儿该找您了。”劝不住,只好让于宝宝看着点他,他不听别人的,总会顾念于宝宝一二。
  “好吧,我这就回去。”于良吉只好放下手里头的水瓢,披上了衣服,回了书房。
  不一会儿,于宝宝就带着家里的孩子们找来了,中午他们的点心和汤都在这边用,然后于良吉考校一番寒假作业里的内容,接着便会睡午觉。
  到下午一点半起来,看着孩子们做寒假作业,顺便点一下晚上吃什么,若是要洗澡,也是这个时候洗,不然晚上太冷,洗完澡怕着凉。
  晚饭吃的是大碴粥,素油炒咸菜,还有一盘白切肉,蘸着蒜酱吃,一来,这个不油腻,二来,葱蒜不离口,百病绕道走。
  第二天,下午三点不到,石宏大他们就回来了。
  这次去县城,大家都买了不少东西。
  “这么这么多?”以往过年买东西,没这么多的啊!
  “没办法,怕天气再变坏,而且大家一冬天都没怎么出门,家里也急需一些生活用品。”石宏大看于良吉出来,赶紧拉着人进屋,外头自有刘文喜去安排。
  “多买点也好,过年嘛,松快点。”于良吉想了想,这一冬天,因为一直下雪,还真没人出去过,以往大家就算不去县城,还能去去张家村赶赶集,买点日常用品,今冬不行了,太冷,没人愿意出门。
  后来又赶上了冬季冬瘟,几乎各家都有人生病,更是不敢开门。
  “嗯。”石宏大看了看于良吉,小声跟他道:“我上了总折,一句没提你的事儿。”


第201章 大年初一
  没提就对了。
  “不过你让大家做的甘草杏,我们统一卖给了县城里的一家大商行,价格特别高!”石宏大想起一件事儿,立刻给于良吉报喜。
  “大家都赚了一笔吧?”于良吉想到这个时候,也的确是卖甘草杏的最佳时机。
  “可不么!”石宏大乐呵呵的跟他说他们去卖甘草杏的情形,东西是好东西,当然能卖上价格。
  晚上吃完饭之后,石宏大给于良吉看了他们采购的东西清单,其中,每年都要采购的调味料少了很多。
  “去了县城才知道,这场大雪,阻挠了很多东西,南方过来的海货都没多少,很多人半路被雪隔离,最后都就地处理了海货,回转了老家,这边的海货连价格都上来不少。”石宏大看着清单山的东西叹了口气:“出去了才知道,外头的风雪比咱们这里大多了,咱们这里还有北山和西山挡风,外头的平原上,大雪下的更多,有人担心,外头草原恐怕风雪更大,来年怕是要起兵灾。”
  “为什么?”
  “草原那边,有朝廷的供给,还能过的下去,那些没投诚朝廷的部落,可就没那么容易过了。”石宏大还是很有大局观的人。
  草原当年被圣太祖打下来一半,另一半直接投诚了,不过中原的百姓,是无法适应草原的生活,这草原,还是外族人占据,每一年都给朝廷进贡,朝廷有火器,而草原有马匹。
  这些人就跟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
  不过这样的人毕竟少,草原上最多有两三个部落敢来打秋风,剩下的都特别老实,因为他们都被圣太祖用大炮轰过,知道火器的厉害。
  而临盛县,是一个靠近边境的县城,跟边关就隔了一道山岭,山岭那边是边关镇,边关镇外头,就是已经扩建了很大一块地方的新万里长城,旧的是曾经的万里长城,新的是用水泥青砖建起来的,离原来的万里长城相隔甚远,边关两层长城,都是边防重地,屯兵无数。
  圣太祖当时设定的双层防线,据说是为了保险。
  且两层防线上的人员,不是固定的,是来回调动的,一点一点的调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兵,保证军队的战力,永远都是充沛的样子。
  “所以他们可能会来进攻?”于良吉知道他们这里靠近边关,但是一直挺太平的,根本没有什么一风吹草动就害怕的自觉。
  “可能吧,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