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重生之时延 >

第44章

重生之时延-第44章

小说: 重生之时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活总是没有太多的风浪。如果不花点功夫加深印象,早晚这些日子就如同车窗外的风景,被抛之脑后了。
  “邻居家的老郭越来越喜欢上我们家窜门了。”时延在笔记本上落下这么一句。
  顿了顿,继续写。
  “他每次上门必定会带一碗南瓜饼,糯米夹着南瓜馅,软软的,吃起来口感很好。李大叔想拉他入伙,加入早餐的食谱,可他不愿意。
  “他不是不愿意给更多人做南瓜饼,他只是不想尝试新的生活,不想从老伴的记忆中走出来,他已经习惯了沉浸在悲伤里。”
  好像文艺了一些。时延念叨着,把最后一句话擦掉,接着写。
  “小泽这几天会上他家玩,跟隔壁的小胖子一起。老郭很喜欢小孩子在他家捣乱,吃得一地橘子皮,他弯着腰扫得乐呵呵的。
  “陈家奶奶过来私底下跟他说,老郭一辈子就一个女儿,嫁了个男人,结婚前几年美美满满的,后来就吸毒贩毒,把他女儿也给害了,现在他女儿还待在牢里。
  “这一气一急,老郭的老伴儿就去了。老人在世的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老郭亲手做的南瓜饼。”
  时延写到这里,又擦掉了,他觉得记别人家的私事好像不太好,就把这张纸撕了下来,绞成碎片,扔进了垃圾桶。
  “年前我带小泽去了一趟城里,很多商店都在搞促销。我跟李大叔支了一个月的钱,给小泽买了一长一短两件羽绒服,还有牛仔裤。
  “回来的时候路过一个集贸市场,正好有卖二手自行车的,我就买了一辆,不是二八大杠,这里好像没有卖二八大杠的。有车以后接送小泽就很方便了。
  “年上的瓜子花生都是李大叔李大妈他们去批发帮我们顺便带的,比超市里卖的便宜。平时我很少让徐泽吃糖,但过年了,我也买了不少水果糖,还有大白兔。隔壁的小胖子每天都揣一口袋走,因为他妈不让他吃糖。
  “三十年晚,小胖子拿了烟花,带着小泽站在楼顶上放的,小泽很高兴。我们晚上吃了一顿丰盛的,又是肉又是鸡,小泽吃得满嘴流油,后来又被我塞了很多菜,吃撑了。”
  写到这里,时延不由笑了笑。
  “晚上我们没有去陈家看春晚,而是听着四周的鞭炮声,一起窝在被子里说话。小泽缠着我给他讲故事,我就读了几页,小泽就睡着了。我却一直醒着,知道看见秒针转过这一年最后一个12,我才关了灯,睡觉。”
  “年后要考虑的,就是徐泽上学的事情了。等报到的前一天,我会去学校看看。”
  时延合上笔记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让他做这个事儿还真是有些勉强,他自己都觉得写得像是流水账似的。几句话之间,年都过了。
  时延十五岁,徐泽八岁。
  2月25日,宝云镇中心小学报到的前一天。
  时延拿着户口本,背着个包,带着徐泽到了招生办公室。
  里头坐着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看着文质彬彬的,见两人进来,就笑着问,“是来报名的吗?明天才开始,今天学校没有老师。”
  时延说:“是来报名的,不过我弟弟原来不是这个学校的。听说这个学校不错,所以这个学期想来插班念。”
  “哦。”男人点了点头,看向徐泽,“是这个小朋友吧?”
  徐泽点头,大大方方的走出来,“叔叔好,我叫徐泽。”
  “嗯,”男人笑了一下,重新看向时延,“你们家长呢,转学不是那么简单的,有些事情得考虑到。原本小学的档案要转过来,学校要开证明,还有,你们的户口在新海市吗?”
  时延把包里的档案袋和户口本拿出来,“转学的资料已经准备好了,只等宝云小学同意徐泽入学。我们家长的事,你可以看看户口本上。”
  男人见他有备而来,倒是有些惊讶。把档案袋拿过来,果然上面还附着一张盖过章的签名。只是学校却没听说过,估计是乡下小学。
  户口本打开,男人更加吃惊,“你……”
  时延淡定回答,“收养我们的人年纪大了,来不了。我也够年龄了,所以有事儿您跟我说就行。”
  男人犹豫了一下,“好吧,想转入我们学校。得有转学档案和证明,这个你们已经给我了。还有就是入学考试,这个不难,智力正常就能通过。另一个就是外地户口要交借读费,你们需要好好跟家里的长辈商议一下这件事情。”
  “老师,不用商议了。我们就是两个孩子,我打工挣钱,让我弟弟上学念书,家里人都知道。”时延坦然,“不用麻烦他们。”
  “你这孩子,”男人皱眉,“你还没成年,能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任吗?”
  时延笑了一下,“有爸妈的孩子爸妈负责任,没爸妈的孩子孤儿院院长负责任。我们这些是孤儿却不愿意去孤儿院的,也只能自己给自己负责任了吧。老师,您说呢?”
  男人脸色纠结了一下,似乎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好。被一个十多岁的孩子问住了,他恐怕从来没想过。
  “那好吧,”男人总算点了头,“借读费一年交一次,是1200。”
  想了想,他又迟疑,“你能拿得出这么多钱吗?”看着时延的目光满是不信任。
  时延摇头,沉默地从背包里掏出两条软中华,推到男人面前。
  男人的眼睛瞪得跟铜铃一样大,“你拿得出两条软中华,你交不起1200块钱?”
  时延手指在桌上磕了磕,意味不明地笑了笑。这笑容落在男人眼中,就跟见了鬼似的。因为他在这个位置,很多事情见得多了。眼前这张脸上的笑容,那种兴味的感觉,就像是他无数次跟那些领导打太极的时候惯常看到的笑容。
  诡秘的,暧|昧的。
  却又满是你知我知的那种契合感。
  可这在一个孩子身上看到实在是太不合常理了!
  “还请老师给我们帮个忙。”时延轻声道。
  男人沉默了一会儿,脸色正经起来,“我姓郑。”
  “哦,郑老师。”时延尊称。
  出了招生办的门,时延拉着徐泽的手在学校里逛。
  刚才那两条软中华是他问李大叔借的,用下几个月的一般工资抵上。如果真的按照那个郑老师说的方法交借读费,那至少将近四年的时间,都要支付1200块钱。
  也许以后这一千多块钱不算什么,现在却还是一比比较大的开销。但如果郑老师肯动一点点手脚,那事情就好办了。时延还记得几年以后,国家就不允许收借读费了。那就说明,借读费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能用两条软中华解决四年的借读费,总还是赚了的。
  徐泽对这个过程一直没有多问,他潜意识里知道,哥哥这是在想办法让他上学。
  不过,也是很久以后时延才知道,陈青曾经给这个招生办的郑老师打过电话,麻烦他照应一下。否则,仅仅是一个孩子和两条烟,或许还是弱了些。
  2月26日,徐泽到学校,在郑老师的办公室里考了一张试卷。等分数出来,郑老师很满意,冲时延点了头,这学籍就算是落下了。
  2月27日,徐泽的新学校正式开学。
  时延心头的一桩心事总算是解决了。
  新学校的规矩很多。
  比方说,星期一必须穿校服,每天都要戴红领巾,否则不允许进校门。
  又比方说,指甲要剪得干干紧紧的,手和脸也要洗得干干净净,会有专门的学生检查。
  再比方说,早读开始,一切的卫生工作就要结束,决不能在外面走来走去。
  还有,吃饭是买了一个月的饭票,每天拿着饭票去买饭菜。要是有什么事儿,那天没在学校吃,可以把饭票退掉。
  二年六班对徐泽这个新来的同学也很好奇,最主要的就是他看起来很漂亮,很干净,人也很礼貌,不打架,也不骂人。
  班主任明里暗里地观察了好几天,发现徐泽一直安安分分的,这心才放下了。班里头本来就有几个刺头儿,要再多一个,她还真的怕管不了了。
  一开始,徐泽坐在最后一排。
  后来,往前调了三排,又过了一个星期,调到了第二排,正对着讲桌坐。
  班主任也是无奈,不论是小男孩还是小女孩,这上课爱说话的问题总是老大难。不过,这个新来的小家伙倒是安分的很,不管上课下课都挺安静,叫起回答问题很流畅,看来底子不错。
  于是,徐泽化身成为班主任最好的“拆档利器”。哪有话唠往哪塞,最后牢牢地坐在了班级中央,气场稳得和钟一样,不可动摇。

  第51章 成长的康庄大道

  不论在学校的哪一个阶段,老师喜欢又聪明又好看的学生这一条是永远不变的。
  哪怕他们嘴上宣扬着勤奋刻苦是多么多么重要,可心眼儿里依旧偏爱那些不怎么用功却成绩特别好,而且长得养眼的学生。
  有幸徐泽也因此入了老师的眼,6月1日的儿童节老师还特意给他借了一套小西装,让他当班会的小小主持人。这一天家长也都去了,时延坐在后面,看着徐泽站在教室前面的正中央,手里拿着话筒,目视前方,一脸淡定地报幕。
  虽然离得远,但时延还是看见了,徐泽通红的耳垂。
  班会结束,家长们三三两两地退场。徐泽穿着那身小西装朝着时延跑过来,时延望了他一眼,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在他被抹得红扑扑的小脸上亲了一口,就随着人流出了教室。
  出了校门,时延才控制住慌乱的心乱,深呼了一口气。他回想着徐泽在前面望向他的那一刹那,日光灯在那双澄澈的黑色眼眸里折出奇异的色泽,亮得耀眼,粉色的嘴唇张张合合,仿佛发出无声的呼唤。他几乎控制不住地想要伸出手,把他从众人的视线中拖走。
  他突然想起来,前世也是这么这么一个瞬间,心头的火像是突然被引了起来,然后他明白了,自己对这个从小到大总是跟在自己身后的孩子的感情,已经无法再抑制了。
  因为时延的建议,家常菜馆开始尝试引进新吃法——麻辣烫。
  这个倒也不是什么独创,只是在这片地方,还找不到第二家。尤其是做麻辣烫的汤底,是时延提供的,这个配方少有人知,还是上辈子时延为了满足徐泽的口味特意去求来的。
  厂里的年轻人很多,加上技校的学生,总有在市里步行街吃过这种麻辣烫的,如今在自己这片儿一亩三分地也有了,自然都结群结伴地往家常菜馆来尝鲜。
  店里的生意出人意料地好,周围春笋一样□□的新饭馆都没有李大叔李大妈这里的人多。正逢上隔壁的报刊店老板要回家,李大叔干脆地把隔壁也租了下来,两间打通,屋里添了不少的装饰画和镜面,美化拓展空间,这一弄,店里看起来漂亮多了。
  生意好了,纯利润变多,时延的工资自然也涨了上来。
  家里又添置了不少新奇的玩意儿,大多是买给徐泽用的。专门请人打的小课桌,还有一个五层的大书架,占据了大半的墙头,塞满了各种各样的书。
  闲下来的时候,时延也开始看书。他翻了不少的编程教学书籍,看不太懂。所以就打算从最基础的入门开始,先学会一些使用电脑的常识问题。
  李大妈的思想里,认为孩子在十几岁的年纪就应该多学东西,所以,她一见时延翻书,就极少让他干活,反而让时延觉得不好意思,干脆设了闹钟,随时提醒着。
  6月20日下午四点半,时延准时到了学校门口。
  徐泽从学校里跑出来,爬上自行车的后座。跟旁边的男孩女孩告了个别,就催着时延赶紧走。
  “怎么了?”时延问,“笑得这么开心,又被老师表扬了?”
  徐泽把头抵在时延背后,大声道,“哥,我的作文拿奖了,市里的一等奖哦,还登在报纸上了。”
  时延嘎吱一声捏了车闸,回头笑道,“真的呀,写的什么?今天的报纸吗?”
  徐泽呵呵地笑得欢,从书包里拿出一张报纸,递到时延面前,“这是曹老师给我的,说送我了!”
  时延拿过来一看,一眼就扫到徐泽的名字。前头写着新海市阳鳞区宝云镇中心小学二六班徐泽,后头写着指导老师曹燕。
  再一看标题,竟然是——没有父母,我有哥哥。
  硕大的八个字映入眼睛里,心脏剧烈地一缩,握着报纸的手竟然有些颤抖,时延努力地再次去辨识报纸上的字,可反反复复地看不清楚。只好紧捏了一下,勉强笑着转过头对徐泽夸赞道,“咱家的小泽就是优秀!”
  徐泽从兜里掏出一张薄薄的纸,“哥,老师说,拿这张纸去报社,可以领到十五块钱稿费。哥,我们星期天去领好不好?”
  “好啊。”时延笑,“领了钱,记得请哥吃顿好的。”
  “嗯!”徐泽重重地点头。
  这一路徐泽兴奋地哼着歌,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