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 >

第3章

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第3章

小说: 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到李敬告诉夏一苇,齐涉江是真心想说相声后,夏一苇又懵了一下。
  “涉江,看出来你喜欢这些……曲艺了,但是相声不太适合你吧。”夏一苇比较委婉地说,“你可以出专辑啊,刚才那几句就唱得很好。”
  齐涉江反对,“那不是我老本行啊。”
  夏一苇:“你入行没半年,老本行是学生吧。”
  齐涉江:“……”
  齐涉江:“……对,我的意思是,我真心喜欢的事业。”
  夏一苇连连摆手,“你刚刚参加节目时,还说要不靠我自己做个演员,你梦想也变太快了,再说吧。”
  李敬也是这个意思,不过他更含蓄,“那咱们边走边看。”
  齐涉江听罢,只能道:“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会证明给你看的。”
  日久见人心,今天时间比较晚了,但会有让他们看到的时候。
  夏一苇和李敬面面相觑,这孩子样子是很真诚,但他们实在难以想象齐涉江去说相声的样子……
  ……
  夏一苇的演唱会没有官方录制版本发布,有的观众用手机录了些片段放到网上,其中当然也包括夏一苇和齐涉江合唱版的《何必西厢》。
  一开始,还全都在复读关山主唱张约的金句,一溜都是:【听完了,长得真好!】
  也有齐涉江的粉丝一拥而上,把舞台灯光下的素颜爱豆,从头发丝到眼睫毛,唇色到手指,仔仔细细地夸奖了一个遍。
  后来慢慢有人觉出味来了,才弱弱表示:【我怎么觉得,唱得确实不错,这段我觉得很带感啊。】
  【我也觉得诶,这段是给整首歌加分的,而且感觉挺正宗的。】
  大家毕竟对齐涉江有先入为主的印象,觉得好听,也还是底气不足。
  但是,绝大多数人不懂大鼓,弦师那种内行都认不出这不是大鼓是子弟书,就更拦不住一些半懂不懂的人发言了:【说正宗的笑死人了,这是哪里买的散装唱腔,都听不出来是哪种大鼓了,四不像。】
  不过这都是少数,多数人,要么粉黑难辨地表示【老规矩,你们听歌,我舔颜】,要么就是探讨起齐涉江开场前居然又自黑了一把,还捎带上了亲妈。
  ……这怕不是夏一苇给儿子找了个写手,想把他形象扭转吧?
  。
  。
  菠萝传媒大楼。
  今天的工作是拍写真,有夏一苇的面子在,至少没人为难齐涉江。
  对于摄影师来说,这也不是第一次拍齐涉江了,齐涉江在公司最早一套图就是她拍的,她全程见证了齐涉江短短几个月的星途。
  正因为不是第一次合作,摄影师已经把齐涉江的特点摸得很清。但是,今天的齐涉江还是让摄影师有些惊讶,整个人好像变了不少。
  不是五官上的变化,而是气质上微妙的变化,仿佛整个人沉淀了不少,但绝不是沉下去成了灰尘,神态间反而更有灵气了,盯着镜头看的时候,眼睛亮得吓人。
  她想了很久,可能是以前齐涉江有时看上去丧丧的,现在难道是心结解开了——内部消息,听说他和夏一苇有分歧——所以这才神气了起来?
  而且她总觉得齐涉江好像还更有亲和力了,以前也客气,但就是家教好,有礼貌那种。现在就不大一样,具体要她总结,也没法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抠。
  齐涉江精神头也很足,这可是拍照啊,搁以前拍一张小小的照片,都死贵死贵的,现在一会儿就拍好了,而且拍了好多张。
  他甚至有点意犹未尽,后来有工作人员找他合影,他都极为配合,还夸人家拍照技术真是棒。
  ……
  终于结束了所有工作,齐涉江喝了些水,和工作人员都道了别,坐在和李敬约好的地方,等他来接自己。
  李敬当然不是日常都亲自接送,而是他要带齐涉江谈工作,加上齐涉江等待的功夫,距离他说自己大概会到的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小时了。
  齐涉江拿出手机来,想给李敬打个电话,但是盯着手机半晌后,他犯起难来。
  遭了,忘了打电话在哪了……
  齐涉江继承的记忆太零碎了,不包括手机的使用方法,而对于一个八十年前穿过来的人来说,这玩意儿实在太复杂了。
  齐涉江实在没有使用手机的基础,从旋转号盘电话直接跳到智能手机,太过颠覆了,要掌握的知识太多了,好容易找到说明书,上头还尽是简体字。
  之前好歹记住了怎么开机解锁,居然又忘了进通讯录。
  四下里一看,对面刚好有个路过的年轻人正停步讲电话,齐涉江索性走过去,想请教一下。
  那年轻人也就二十多的年纪,长得倒是帅气,一边讲话,浓黑的眉毛挑起,显出几分张扬,就是头发有些乱,还穿着拖鞋,好像随性过头了。
  这人也注意到齐涉江走过来,目光忽然变得有点诡异,打量了他好几眼。
  齐涉江站在他前头一点,想等他打完电话。
  年轻人又扫了齐涉江一眼,忽然捂住手机,皱眉道:“干什么?”
  齐涉江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看自己,既然他问了,就上前几步,有点不好意思地对他一笑,说道:“劳驾,想请您帮个忙。”
  他一笑起来,五官就更加生动了,叫人难以拒绝。
  对方的面色却更加古怪了,居然还诡异地盯着他停顿了半晌,才缓缓道:“你说。”
  齐涉江把手机递出去:“您知道怎么进通讯录吗?”
  年轻人:“……”
  齐涉江真诚地看着他。
  “……X。”三秒后,年轻人蹦出一个字,转身就走,还对着手机道,“没什么,刚有人找茬。”
  齐涉江见状,心想自己的问题水平可能、也许、大概有些低——他也不知道具体多低,毕竟各种电器的各种功能在他眼里都很神奇——但这年轻人脾气也太炸了吧?
  他正想着是不是另找一人,就看李敬现身了,顿时松了口气。
  李敬到了近前,开口就问:“你和张约说话了?他怎么那表情?”
  齐涉江含糊道:“刚刚手机有点小问题,我想问他。”
  李敬无语,“你倒是不记仇。”
  齐涉江:“记什么仇?我没见过他吧?”
  他那些记忆里没有,而且那人看他的样子也不像老相识啊。
  李敬诧异地道:“你们当然没见过,但是你不记得了?网上那句‘听完了。长得真好。’就是他第一个说的啊。这家伙就是这样,他经纪人都放弃治疗了。”
  齐涉江差不离理解了意思,这才有点明白。
  难怪,那人看他的样子那么古怪,难怪,会以为他在找茬啊!
  作者有话要说:  谁说维修攻??


第四章 
  夏一苇对儿子日常的陪伴可能比较少,但她是关心儿子的,虽然不赞同齐涉江的新目标,但她回过头还是去了解了一下。
  接着便齐涉江谈心,还聊了聊小时候的事,后悔自己错过了和齐涉江交心的机会,连他天赋点在了曲艺上都不知道。好险这部分记忆齐涉江还能找出来,应对记录。
  说着说着,夏一苇表示要带齐涉江去一个地方。
  她朋友的朋友开了个老式茶楼,里头每晚都有传统节目,包括杂耍、曲艺等等,是特意空出行程来,带齐涉江过去。
  “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夏一苇把车停在茶楼门口,深沉地道,“不是每个相声演员都能上电视,更多人,只能在这样的茶楼找工作,难糊口。你要竞争的都不止是同行,还有戏曲演员、杂技演员甚至可能是音乐剧。”
  她特意带齐涉江来这样的地方,而不是电视台,就是要让儿子看到现实,吓吓他。
  谁知道齐涉江感叹道:“看起来条件可真好!”
  他那时候因为得罪过当官的,没有园子敢收,还只能撂地卖艺呢,相当于摆地摊,就在大街上说相声。
  至于同台竞艺争饭吃?旧时候场子里也这样啊,戏法、踢毽、耍坛子……多了去了。
  夏一苇噎了一下,齐涉江的语气太真情实感了,她都找不出破绽,“……应、应该也有更差的,看不到罢了。先进去。”
  把墨镜戴上,夏一苇领着齐涉江进了茶楼。一般会来这里的,一半是好这个的,喜欢喝茶聊天看点热闹节目,一半是游客。
  夏一苇打了个电话,直接去了老板办公室,“吴老板,麻烦你今天特意过来了。”
  她和老板也有几面之缘,老板平时也不是天天在这儿。
  “夏姐说笑了,你来了我肯定得接待啊。”吴老板看到齐涉江,知道他是夏一苇的儿子,又是一顿夸,随即适时地道,“想到后台转转是吧?我带你二位去。”
  要不是吴老板带着,他们也没法随意进后台休息室的门。
  这个时候后台还挺热闹,夏一苇墨镜遮脸,齐涉江知名度又还没那么高,见有吴老板陪着,那些演员也没往多了想。
  夏一苇打定主意要让齐涉江看看大家多不容易,就没打算逛一圈就走,至少坐一晚上。不但得在后台听,还得在前头看。
  三百六十行,行行不容易。她当个草包美人都不容易,何况这些演员?
  吴老板陪着他们也聊了一会儿,说说自己知道的故事,他其实不知道夏一苇的目的,但夏一苇一副要探听演员生活的样子,他也就配合着说。
  坐了得有半个小时,茶楼的经理忽然到了后台,“刘达哥俩儿来不了了,老周你先别走,上去说一段救个场。”
  吴老板一挑眉,问道:“他们怎么了?”
  提起这个经理也是一肚子的火,说道:“还能怎么,说接的活儿那边还没完,过不来。他俩现在是觉得自己火了,上过电视了,了不起啊!成腕儿了!”
  这明显是个嘲讽的口吻,他们口中那俩人在吴老板这里说相声也有两年了,最近时来运转上了几次电视,知名度提高了。
  吴老板早觉得他们有要走的心思了,这也正常,能上电视谁还窝在茶楼里,有这份知名度多走穴也多挣钱。只不过爽约实在不太厚道,吴老板烦躁地道:“行了,老周你们先顶上吧。”
  老周是个说评书的,这会儿其他演员都不齐了,只有他能顶上,二话不说,拿上家伙什就和经理一起往前头去了。
  可没一会儿,俩人又回来了。
  吴老板诧异地道:“这是怎么了?”
  经理擦擦汗,说道:“刘达那俩缺德冒烟的……今儿下头有一整个旅行团,导游怕是收了刘达好处,不知道怎么给游客吹的,跟那儿轰人,说要看刘达他们。”
  吴老板无语了,“我没许给他们一定上哪个演员啊,我就卖个团体票!”
  俩人一起骂上了刘达二人。
  但没办法,刘达他们确实上了两次电视,导游又给吹了,搞得旅行团的人觉得听个没名气的节目是吃了大亏,也不一定是多喜欢刘达或多喜欢听相声。
  但这时候,骂归骂,还是救场要紧。吴老板目光在后台一扫,思考有谁能镇住这个场子。
  “吴老板,不如我来唱首歌吧。”夏一苇忽然微微一笑,说道。
  吴老板惊讶地看着她,和刘达他们那种上过几次地方台而已的比起来,夏一苇才是真正的明星大腕。但就因为这样,他都没奢想过能让夏一苇来救他这小场子!
  “这……您太客气了,我找个老演员去就行了。”吴老板连忙道。
  虽然另找人可能也得费一番功夫,甚至再送点茶水才能安抚好客人,但是总好过闹出笑话——不管是不是刘达的错,摆不平事都是他这个老板的无能。
  夏一苇却道:“今晚也叨扰您了,都是朋友,不碍事。”
  见她这么真诚,真不像客套,吴老板也是心服口服,他们也没深交,但夏一苇这脾气,难怪当花瓶也能顺顺当当这么多年,没砸在哪儿。
  经理和其他演员在一旁听吴老板千恩万谢,都稀奇起来。
  直到夏一苇把墨镜给摘了,他们这才恍然大悟,又有点激动。没想到老板还有这关系,那他们今天岂不也算跟明星同过台了?
  既然在茶楼,夏一苇看看齐涉江,很自然就想到了让他和自己一起去合唱《何必西厢》。
  吴老板也不怎么看娱乐新闻,但夏一苇别说带个儿子,就是带十个八个儿子也无所谓啊。
  齐涉江也在后台扫了一圈,微笑道:“那我也借把弦子,给您伴奏吧。”
  ……
  包厢。
  一老一少一面喝茶,一面冷眼看着台下。
  那小的也就十七八岁,探着脖子看了一会儿,说道:“爷爷,那使短家伙的让人给轰下去了啊。”
  在曲艺行里,“使短家伙的”就是指说评书的。
  老者淡淡道:“你去打听一下,你说的那俩人还来不来了。”
  少年点点头,出了包厢。不多会儿,回转来了,说道:“估计是不会来了,唉……”
  要是刘达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