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 >

第83章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第83章

小说: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若秋神色从容,“应该的。”
  楚镇虽说是一个温柔平和的男人,可是男人就少不了野心,何况他既坐上这位置,自当为江山社稷打算。大周朝与北狄屡起干戈百余年,那北狄一族虽不比本朝物资富饶,然水草丰美,兵强马壮,屡次纵兵骚扰边境,不胜其扰。奈何那北狄汗王其人心性诡谲,不求大贪,但求小利,楚镇若纵雄兵驱之,一则劳民伤财,二则胜之不武、不胜为笑,因此这些年总以威慑安抚居多——但这并不代表他心里就能平静下来。
  林若秋其实很能理解皇帝的心态,一只蚊子虽咬不死人,可若时不时叮他一口,也够恼火的,换了林若秋也会想将这坏东西打死。
  可想而知李家献上的舆图对皇帝有多大用处。
  林若秋只在心里小小的羡慕了一会儿就算了,她虽为宫中宠妃,比起其他妃嫔来实在家世平平。可林若秋既不打算借自身之势为家人求官求爵,也不希望倚仗家里的功劳来为自己增光添彩,这么一想,她比其他人反而自在许多。
  红柳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小心说道:“听说陛下有意纳李家小姐进宫。”
  林若秋神色不改,只将木梳上的一根发丝绕在指尖慢慢盘着,看它卷成一团,从容问道:“你听谁说的?”
  红柳的脸颊沁出淡粉色,像枝头初开的榆叶梅。她带着几分忸怩道:“是魏公公说的。”
  林若秋透过镜子惊讶地瞥着她,“你不是不愿同他说话么?”
  “谁说的?”红柳嗔道,“陛下时常往咱们宫里来,他又总随在陛下身侧,这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奴婢总不能躲着他吧?”
  看来这丫头的春天快到了,林若秋微笑道:“之前看你总不搭理魏安,本宫还当你俩有旧怨,如今看来倒是本宫多虑了,你俩好得很呢!”
  红柳愈觉羞窘,“什么好不好的,奴婢待他也就是平常而已,并无特别。”
  嘴上这样逞强,背地里不知说了多少悄悄话。林若秋望着镜中愈发显出成熟气韵的面容,不得不感慨物是人非,看来她这红娘是做对了。她自己的终身已有着落,也不能让这些丫头们孤苦伶仃,若红柳真的立志不愿出宫,那魏安的确是最可靠的托付对象。近朱者赤,有皇帝做榜样,魏安的心性总不会太坏。
  想起皇帝,林若秋便有些郁闷。方才亏得她三言两语将话题岔开,否则红柳恐怕会喋喋不休的说下去,可她实在没心情同红柳讨论这种事——她当然管不着皇帝纳新人,她自己也是靠选秀才进的宫,可是当事到临头,林若秋发现自己还是免不了陷入庸人自扰的困境中。
  那位李姑娘,莫非生得很美么?还是皇帝已经厌倦她这副面孔了呢?都说孩子是夫妻之间的粘合剂,可是也有人说,一旦生下孩子,夫妇间的男女之爱便不复存在了,只剩下日渐平淡的亲情。
  何况她连妻都不算,难免因地位的悬殊生出患得患失感。林若秋咬着嘴唇,不知自己该不该主动向皇帝询问,若她问了,楚镇会如何作答呢?是斥责她多事,还是立刻拂袖而去?
  林若秋发觉自己竟然很害怕想象皇帝的反应,其实她本不必这般忧虑的,宫中有儿有女的嫔妃唯独她一个,且又晋了淑妃,正是地位稳固,新人再怎么出风头也不可能越过她去。可是,她仍不免有些惶惑之感,万一楚镇再不来看她怎么办,或是只因孩子来看她,两者都同样令她灰心。
  林若秋此时才体会到什么叫情丝恼人——她居然真的陷进去了。
  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楚镇会主动跟她提及新人进宫之事,林若秋在他开口的刹那便有一种微妙的感受:难道她跟皇帝的关系已由恋人退化为朋友了么?还是她平时表现得太大度了,皇帝认准了她不会吃醋,才肆无忌惮地跟她讨论这些?
  楚镇见她神色有异,咦道:“怎么了?”
  “没事。”林若秋摇头,眼圈儿已悄悄红了,她本来不是这样情绪丰沛的动物,可自从生下楚瑛之后,倒是越来越娇气脆弱了。
  她自己都怀疑是不是产后忧郁症在作怪。
  女人的眼泪是男人的天敌,楚镇被她弄得手足无措,“朕骂你了,还是打你了?”怎么一副狠狠被人欺负的模样?
  林若秋拼命摇头,她倒宁愿皇帝疾言厉色些呢,总好过在她面前心平气和的谈论另一个女人。
  眼泪于是愈发汹涌了,林若秋捂着嘴哽咽道:“您要是变心了,就直说吧,妾受得住的。”
  楚镇好容易听明白,原来她居然真的在吃醋——从前假意吃醋时都娇态毕现,没想到真吃醋起来却是另一副模样。
  看她哭得跟花脸猫一般,楚镇反而微笑起来,唇角勾起愉悦的弧度,“若秋,你果然是在意朕的。”
  林若秋想反驳他,却发现自己根本傲娇不起来,那些眼泪冲去她的伪装,也冲去了她脸上的脂粉,她现在一定难看透了。一个难看的女人傲娇起来只会令人讨厌,更别说跟那些年轻貌美的小姑娘比,简直必输无疑。
  楚镇轻轻拥着她,呵出的气徘徊在她耳畔,“你觉得朕是贪图美色才将李氏选进宫么?”
  林若秋瞪着他,意思分明在说,还能为何?
  楚镇刮了刮她的鼻子,调笑道:“若真如此,朕何不再办一次选秀,京中闺秀如云,总能有个把出挑的。”
  林若秋的脸立时黑了,还说不重色呢,这分明人心不足蛇吞象,得多少人才能满足他的胃口呀?
  “瞧你,朕不过打个比方,你就又怄气起来。”楚镇抬手拭去她眼角的泪水,耐心解释道:“朕的意思是,若真因重色之故,选秀不是更加实用,何苦巴巴的盯上李家呢?”
  这倒是,林若秋在他怀中扭了扭,勉强愿意听下去。
  楚镇叹道:“实不相瞒,先忠勇侯之女进宫的意思,是他哥哥亲自来向朕讨情的。”一壁抚摸着林若秋的发辫,“如今忠勇侯夫妇皆亡,留下一女无人照料,她大哥李海思来想去,唯有将其送进宫中,托赖朕照顾,好歹有个栖身之所。”
  林若秋咦道:“不能在京中指婚一户人家么?”
  像她这样混日子的奇葩毕竟是少数,多少人的观念里,进宫不如找一户门当户对的人家来得实在,好歹能相夫教子,且无失宠之忧。
  楚镇面露窘迫,仿佛有些难言之意。
  林若秋猜测道:“难道她长得很丑?”
  否则怎会嫁不出去?
  楚镇摇头,“不是丑,只是……略有些显老。”
  林若秋诧道:“可我听说那位李小姐才二十不到。”
  此言一出,便暴露了她曾经派人打听李家的事实,林若秋忙阖上嘴——这样显得心胸太不宽广了。
  楚镇睨她一眼,继续说道,“自然不能以年岁来论。”
  李海生怕皇帝不信他的说辞,还亲自将幼妹李蔷领来宫中给皇帝细瞧。皇帝看到她时都吓了一跳,这位李姑娘看着竟和三四十人一般,眼角起皱,两鬓也显出斑白来,年纪轻轻却老态毕现。
  楚镇叹道:“朕看她的第一眼,便知李家人在北狄过得多么辛苦。”
  原来李海此举竟是一箭双雕,一则是证实自己先前所言,为妹子寻得终身;二则也是借此博得皇帝同情。自然,这些都是他应得的——流落北狄却忠心不改,费劲千辛万苦重返故土,只这份信念已十分难能可贵了。
  楚镇叹道:“朕接她进宫不为别的,只当给份俸禄养着,也算全了李氏忠心。且这位李小姐幼时因堕马的缘故,瞽了一目,伤了一足,至今仍不利于行,若朕随意为她指一桩婚事,怎知那被赐婚的人家不会怨怼于朕?”
  林若秋没想到世上竟有这样可怜的人,大约是她的幸运值太高了,怎么也料不到有人会倒霉到这种程度。若她处在那位李姑娘的境地,早一索子吊死算了,哪里还能这样坚韧地活下去,并跨越千山万水回到故地——常人尚且为之心怯,她所付出的艰难只会超出常人百倍。
  事已至此,林若秋自然不再拦阻,也很能理解楚镇的做法,皇帝提供的不过是一份口粮与可供遮风挡雨的屋舍,可对李蔷而言,已足够帮她抵御外界的嘲笑与羞辱,她所欠缺的就是这么一个避风港。
  举手之劳,因何不为?
  楚镇低头望着她笑,“朕说了这么多,你还醋吗?”
  林若秋小声嘀咕,“其实您不解释也使得。”
  本来林若秋也没指望皇帝认真听取自己意见,她算哪根葱?她不过是个小妾而已,皇帝纳不纳新人都不是她能置喙的。只不过那样的话,她心里多少会有些不平;可如今皇帝一五一十的同她细细说道,并认真表露了对她的心意,林若秋便半点纠结都没有,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微微甜意。
  其实她想皇帝召李氏进宫并非纯粹善心大发的缘故,可能亦为了安李海之心。李海何尝不是如此,固然有想为姊妹安顿终身的因素,可何尝不是为了内廷能有人打点沟通,免得消息太过闭塞——这李海亦是个权术好手,适合在宦海生存。
  前朝与后宫本也是息息相关的,其他重臣之家何尝不是如此,宋皇后的祖父乃当时大儒,更曾为帝师,在士子们之间声望颇重;谢贵妃乃谢相之女,赵贤妃出身平西将军府,无不是煊赫一时的名臣。
  唯独林若秋是从日薄西山的没落伯府里出来的,因了她的缘故,如今府里还算稍有些名气,可到底也比不过那些底蕴丰厚的世族,更别说给皇帝提供恤助了。
  皇帝见她神色忧郁,不禁问道:“何事伤神?”
  林若秋道:“唯恨妾父平庸,不能为陛下效汗马之劳。”
  楚镇揉了揉她的头,笑道:“永昌伯府将你送到朕身边,便是最大的功劳,若无你,朕此生恐怕都无欢笑可言了。”
  林若秋这人最经不起表扬,别人一吹捧她就飘飘然了,明知道楚镇话里有夸张的成分,她还是忍不住两眼冒星地问道:“真的吗?”
  “是真的。”楚镇将她抱到膝上,神色笃定。
  一定要用一个词形容的话,他想只能是枯木逢春。若秋进宫之前,他可不就跟飘在死水上的枯木一般么(身心皆是如此),倒是这女孩儿仿佛一阵春风向他吹来,从此他身边才有了欢声笑语。楚镇原本对魏太后自作主张的举动十分不满,如今却发觉那可能是魏太后平生所做的唯一一件善事,若无那次平平常常的选秀,他怎能从人海茫茫中寻出她来——百年修得共枕眠,缘分这种事可真是说不好的。
  林若秋听了这番声情并茂的话,早就羞得捂着双耳。皇帝若生在现代,一定能成为一位优秀的朗诵诗人,这么懂得煽情的艺术。不过,尽管是这样老套且俗气的情话,她听了却觉得心头怦怦直跳,恨不得抱着他大亲一口。
  她想自己真是没救了。
  =
  曾经的忠勇侯府此刻已焕然一新,新的匾额,新的房梁,就连门口那两个石狮子都请人重塑过。哪怕已荒疏多年,仅凭这副新气象也该叫人知道,忠勇侯府是绝不会垮的。
  李蔷从镜子里窥见来人,默默地将手中木梳放下,轻声问道:“陛下答应了么?”
  李清木然点头,“答应了。”
  李蔷说不出话来。大哥李海进宫讨旨的时候,她既担心皇帝会驳回请求,那便等于她最后一丝维护颜面的机会都没有了;可如今皇帝已然答应,李蔷同样高兴不起来,她太知道里头的缘由——皇帝绝非由于对她的喜爱而纳她为妃,她这趟进宫,结局无非是老死宫中而已。
  谁会喜欢她这样的脸呢?李蔷看着面前二哥风姿秀逸的面容,每看多一眼,便愈添一份愧怍。
  她蓦然道:“我早说过不必理会我的终身,便是送我去白云观中当姑子,我也甘心情愿。”
  李清急道:“这是什么话,父母亲泉下有知,便眼看着你这般作践自己么?”
  “什么是作践,此番进宫和做姑子又有何异?”李蔷冷笑道,“二哥,你不会以为凭我这张脸还能争宠吧?”
  她缓缓抚上细纹密布的脸颊,西北多年的风沙摧毁了她的岁月,明明还是青春年华的少女,却已和老妇人差不多了,她这样的人进宫无疑是个笑话。何况听说宫中淑妃正得盛宠,儿女双全,她拿什么去跟人家争,又何必要争。费劲千辛万苦从北狄人手中逃回来,难道只为陷入另一个牢笼中去?
  李蔷只觉得无限悲凉,长兄如父,她自然不会不听李海的,可是,李海难道真的为她好么?她从他眼中看到的唯有潜藏的野心,而非对于一家子兄弟姊妹的关切。
  李清听着那尖锐的声调,只觉惶惑难安,唯有喃喃安慰道:“小妹,不要紧的,陛下并非重色之人,如今咱们家里立下大功,他更不会亏待于你……”
  李蔷早已收起怒容,脸上显出几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