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 >

第173章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第173章

小说: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柳回答说,大殿下已经睡下了,还笑着拿手比了比,“肚子撑的圆滚滚的,可见在德妃娘娘宫里吃了不少东西,奴婢走过去的时候,大殿下还打了个饱嗝,那模样真是爱煞人。”
  她描摹得绘声绘色,林若秋却有些笑不出来,倘若李蔷的目的是取代她这个生母的地位,那她差不多已经成功了——楚瑛犯了错不敢回家,而是径直躲去昭阳殿中,显然在他看来,李氏那儿才是安全的避风港,而林若秋则成了凶神恶煞的母大虫。
  其实她哪舍得认真罚他呢?回回责打之前,林若秋都会在自己手背上演练一遍,确认不会力道过重,甚至戒尺都不会落下来,多半时候都只是虚张声势而已。
  可是在楚瑛眼中,这样的形象已足以将她拉到低谷了罢?
  林若秋默默地将戒尺收起,转头放回抽屉里。
  晚上楚镇过来,见她一脸抑郁,不禁笑道:“怎么了,这才一日不见就如隔三秋,就这样舍不得跟朕分开?”
  林若秋缺乏开玩笑的兴致,只闷闷不乐的上前为他宽衣。
  楚镇察言观色,“是不是那小子不肯听你教训?”说罢便要揎拳掳袖代她上阵。
  林若秋忙拦着他,嗔道:“您急什么,我还什么都没说呢。”
  深吸一口气,她才缓缓将阿瑛方才所言告知。
  楚镇听到他愿意去先生那里和解,脸上不禁露出欣慰之色,可随即便皱起了眉,“这叫什么话?合着认个错就当没事了,他根本不觉得自己有错?”
  林若秋默然不言。真是这点难办,在楚瑛看来,他答应去请罪只是场利益的交换,心底却毫无半分愧疚之心——是谁教得他这样的?
  楚镇半散着衣襟,在殿中踱着步子,恼怒的道:“去把那小子叫来,朕要亲自教他。”
  林若秋劝道:“阿瑛已经睡了,还是等明日再说吧。”
  至少现在楚瑛答应去顾先生那里赔礼道歉,好歹全了顾先生的人情,把课程稳住,至于其他,再慢慢安排。
  楚镇勉强同意这个决定,却依旧愠怒道:“早知如此,朕就不该让他跟那些个王府世子一同进学,好好的孩子都得带坏了。”
  林若秋有些无语,这就有些无理取闹的意味了,再说,当初各王府的公子上京,不也是皇帝同意的么?对楚瑛而言,也的确需要些年纪相仿的孩子作伴,至于利弊权衡,横竖都是些小孩子,日后有的是时间纠正。
  况且,她也知晓楚镇的打算,别看这会子都是些斗鸡走狗的顽童,长大了却是要取代他们的父亲继承爵位的,若楚瑛登上皇位,将来免不了要与这些郡王亲王们打交道,有幼时的情面在,应对起来总会方便一些。
  思及此处,她蓦地问道:“陛下属意阿瑛为太子么?”
  楚镇蹙眉,“为何这样问?”
  林若秋轻轻拥着他,“臣妾只是想知道陛下心里是怎么想的。”
  因着后宫不得干政的戒条,她从来不问皇帝日后的决策,可孩子们渐渐大了,总会有那么一日,她只是希望楚镇能给她一个明确的回答,好让她清楚今后该怎么做。


第209章 乌鸦嘴
  楚镇面露犹疑; “阿瑛年长,性子却偏懦善,才智亦为平人,倒是阿珹……”
  阿珹虽比阿瑛晚一年进学,但先生却对其极为称道,楚镇考较过此子的功课; 差不多的诗词都能信手拈来,就连策论亦偶有涉猎; 反观阿瑛,一卷四书都够他背十天半月的,二子才智,实不可同一而论。
  林若秋深吸一口气,“陛下的意思; 是想立阿珹为太子吗?”
  本朝并没有定立嫡长的规矩; 嫡长决定了次序的优先,可最终的选择权仍握在皇帝手上。林若秋知道,未来太子必出在楚瑛与楚珹之中; 阿瑾年纪幼小; 是断不能与两位哥哥相争的,可硬要她选出一个人来,她却实在难以抉择,手心手背都是肉; 挑中哪一个; 剩下的那个都难免有所不平; 但林若秋唯一的所愿,只是他们二人一切安好,永无损伤。
  楚镇也是这么想的,故而迟迟不理会朝中言论,近些年,朝中已陆续有人提出册立太子之事,可都被他视而不见略过去了,他不愿两个孩子过早的确立君臣之别,这对二人日后的发展都不是一件好事。
  皇帝叹息一声,缓缓抚上林若秋的手背,“再等等吧。”
  尽管在儿子们成年之前,储君的名分得提早确立下来——否则朝臣们就得蠢蠢欲动,各自站队,反而引起厮杀——可楚镇惟愿拖延些时日,非得他能妥善地权衡利弊,他才肯决定承继自己基业的人选。
  林若秋知晓皇帝肩上的担子比自己更重,他既是人君,又是人父,比起林若秋单纯作为母亲的顾虑,楚镇比她更多些考虑:他身后站着的,是大周百年江山,断不能葬送他人之手。
  林若秋所能做的,就是不给他拖后腿,更不能干扰他的判断,因此她只点点头,“那我都听陛下的。”
  楚镇在她额头覆上一个清浅的吻,温柔道:“朕知道你对阿瑛这孩子爱之过深,反而责之弥切,他如今年纪尚小,自然不懂得你的用心,等他再长几岁,自然会明白的。”
  林若秋苦笑道:“只怕到那时他更得将我这位母后视若仇雠了。”
  有李氏这位温柔体贴的娘娘比着,怎不显得她凶悍如虎?但就连这种话她也不能对皇帝说出口,既是怕他取笑,也是宁愿自己多心——难道血缘的联结竟脆弱至此,还比不过一个外人三言两语的挑拨?
  尽管她也觉得李氏未必是存心挑拨。林若秋看得出来,李蔷对楚瑛的疼爱是真的,可楚瑛因此对她愈发疏离也是真的。正因如此,她才觉得内心愈发寒凉。
  她吁声对楚镇道:“若陛下您不是皇帝,只是个寻常王爷倒好了。”
  那就用不着这样胆战心惊的,要么误一子,要么误一国,这种选择题叫她怎么做呀?
  楚镇笑道:“朕是王爷,难道就不用争世子之位了?”
  林若秋撇撇嘴,“那却轻省容易得多了。”
  做个闲散王爷毕竟比做皇帝简单,也用不着太担心才智,不是她说,脑瓜子笨点的呢,才更令上头那位放心呢!况且规矩摆在那儿,王府世子一般都由嫡长继承,其余人亦各有去处,不像皇家是最不重规矩的地方,反而让人无端生出许多隐忧来。
  林若秋轻轻叹道:“孩子们长得再慢些就好了。”
  她多希望这几个孩子能多享受一些少时的愉悦时光,不必早早地面临嫁人或参政这些犯难,奈何时光匆匆,孩子们终究还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日渐茁壮,而她也在日复一日老去——岁月不饶人啊。
  =
  隔日林若秋就牵着楚瑛的手去太医院看望顾先生。顾先生的伤其实并不算重,简单包扎一下、又敷了些药膏便好了,之所以赖在太医院不肯出来,无非是觉得颜面受挫,非等着这群王孙公子亲自去给他致歉不可。
  及至见皇后娘娘都大驾光临,顾先生顿觉受宠若惊,一骨碌就从竹榻上爬起来。
  林若秋亲自向他鞠了一躬,款款说道:“我儿顽劣,不想伤了先生尊面,因此今日特携他前来告罪,还望先生海涵,既往不咎。”
  顾先生作揖不迭,“怎敢劳动皇后大驾?老夫实在生受不起。”
  两方各自谦辞一回,林若秋又让楚瑛规规矩矩上前赔礼,但见他一言一行莫不合乎体度,半点也挑不出错来——大约是李蔷劝他的那些话起了作用。
  不管真心还是假意,顾先生要的只是个形式,能有台阶下便可,当下摸着楚瑛的头笑眯眯的道:“不是我说,大皇子生生是叫那两个顽童给拖累的,真不知邺王府为何要送他俩进宫,累得老臣教导起来亦颇费力。”
  林若秋只得赔着笑脸,又说了番辛苦先生的大道理,其实她哪愿意那两小子进宫,尤其是那个大的——从前楚兰听了魏语凝的挑唆,贸然来撞她的肚子,就算他是个孩子林若秋不跟他计较,可心中难免耿耿于怀。奈何她身为各王亲的长嫂,务必得一视同仁,更不能在下一辈身上显出偏颇来,也只好不予计较。
  加之楚瑛虽与楚兰楚萱两堂兄弟时常打打闹闹,可一同进学的孩子里头,也数他们几个最为要好,许是血缘最近的缘故。看在这层好处上,林若秋姑且宽容以待。
  顾先生答应了明日照常上课,但为了显示伤情的严重性,他决定在太医院多留一天,林若秋只好先带着楚瑛回去。
  楚珹见哥哥今日有空,也便叽叽喳喳找他作耍,两个孩子年岁差得不远,虽一个内向一个活泼,可玩乐的心思倒是一致的。
  林若秋放手让他们交流感情,因方才赔礼说法费了太多力气,正打算回房眯眯眼,就看到李蔷行不动裙的过来了。
  上前朝林若秋施了一礼,她便笑眯眯地向楚瑛招手,“大殿下,快过来,李娘娘做了些好吃的东西,都是你素日最爱的。”
  楚瑛果然欢呼着跑来,李蔷便让侍女将手中一包东西递给她,又将他搂在怀中摩弄他的头。
  无奈楚瑛还惦记着适才的游戏,往嘴里塞了两块糕后,就忙不迭的跟楚珹跑到屋外去了,李蔷只好恋恋不舍的放他离开。
  林若秋看在眼里,不禁说道:“妹妹对阿瑛真是关切。”
  李蔷听出她言外之意,只浅浅道:“我自小看着大殿下长大,疼他自然比疼别的孩子多些,若知二殿下也在,我就命人多做一份过来了。”
  林若秋便不再言语,两人静默的看着窗外两个孩子戏耍,恍若一对彼此投契的母亲。
  李蔷看了半日,恍若无意问道:“我听说近来朝中已有立太子的风声,不知姐姐以为如何?”
  倘在平时,林若秋只会当成一句闲谈,可经过安然那番忠告,她却不得不往深层解读——李蔷此举,会是在试探她吗?
  因此她只淡淡道:“后宫不得干政,陛下自有打算,本宫哪能管得了多少。”
  李蔷笑道:“话虽如此,可姐姐得陛下专宠多年,既是诸皇子的生母,也是嫡母,这家事总能议论一二吧?”
  她轻轻叹道:“立嫡立长,此为古训,姐姐若真心疼爱大皇子,不若早些奏请陛下立他为太子,如此也好使朝野安稳。”
  林若秋锋利地望她一眼,冷声道:“有陛下在,朝政自然安稳。且陛下说过,储君之事不急,若太早明确君臣之别,反而不利于诸皇子亲近,我知姐姐一心为阿瑛思虑,可也不必操之过急。”
  李蔷沉默一刹,盈盈笑道:“那是我失言了,姐姐不必放在心上。”
  过了一会儿,她便告辞离去,临行前还特意让侍女上前叮嘱了一番,说她那儿还有些好吃的点心,若大殿下有空,尽管过去拿便是。
  林若秋看在眼里,只能引而不发。
  次日学塾照常开课,顾先生鼻梁上用牛皮膏贴着一块厚实的棉布,难为他还能老神在在地讲书,那模样实在滑稽。而孩子们大约回去后都经过大人好一番训斥,个个都表现得老实极了,当然也没人敢再带兔子上学——先前那只据说已经红烧吃了。
  学堂里看似照常运转,林若秋却和楚镇商议起要不要再请一位先生,虽说是有教无类,可更得讲究因材施教,顾先生面对邺王府的那两小子明显力不从心,为他老人家的健康着想,最好也是请个人分担辛苦。
  楚镇却并不建议将孩子们隔开,他深知课本上能学到的东西着实有限,反倒是人情来往中的处世之道才最有裨益,他拍拍林若秋的手背道:“再看看吧,若那俩小子实在无心进学,朕再将他们撵出去便是。”
  皇帝这一两年来对邺王府实在宽容,许是因魏太后离宫多年,皇帝看着这个同胞所出的兄弟反倒蠢得可爱——当然邺王也挺安分。当初皇帝本以为邺王才是那个祸端,可谁知举兵起事的倒是齐王,邺王却一直毫无动静。皇帝算是瞧出来了,他是真的蠢,这样的蠢人反倒令他放心。加之魏太后早就不问政事,无从与其内外勾结,皇帝也就乐得显示一下身为兄长的仁爱之心,对弟弟越发亲厚起来。
  林若秋对那一家子却无甚好感,尤其邺王妃最好撒泼生事,每每得罪了人还得她这位皇嫂来帮忙擦屁股收拾,她有多少精力应付这一家子?
  林若秋叹道:“幸好这回是先生受了点小伤,若是她家宝贝儿子出了事,她不来闹个天翻地覆才怪呢。”
  楚镇笑道:“你这就属杞人忧天了,咱们阿瑛一向最乖巧听话的,怎么可能去惹她?”
  林若秋打了个呵欠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麽……”
  话音才落,就见到进宝心急火燎的进来,说是邺王府上的二公子楚萱不慎掉进荷花池,人刚送进太医院,这会子邺王妃已经杀到宫里来了。
  林若秋恨不得打自己一个耳光,这是什么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