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 >

第138章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第138章

小说: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若秋谆谆道:“太后想如何那是她的事,臣妾只希望陛下能无愧于心,万勿因一时冲动而终身抱憾。”
  不管魏太后是否潜心苦修,于情于理皇帝都该去看一看她,若能劝得魏太后回心转意自然是好,如若不能,皇帝从此也能自在一些,不必在良心上存有愧疚——他已经仁至义尽了。
  许是仁至义尽这个词触动了皇帝,他轻轻捏起林若秋的手,迟疑道:“可是朕担心……”
  林若秋莞尔,“黄大人说了,还得半个多月才生呢,臣妾会等陛下回来。”
  事实上孩子也是个很好的借口,魏太后再怎么绝情,总不至于连亲孙子都不想见吧?到底里头也留着他们魏家的血呢。
  皇帝沉思片刻,终于还是点了点头,此时此刻,他只想求一个结果。楚镇下意识攥紧她的手腕,真挚的道:“若秋,谢谢你。”
  如同一盏指路明灯般,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候照亮他。这种台词说出来就太难为情了,皇帝自然羞于出口。
  林若秋嫣然笑道:“臣妾早说过,陛下与我之间,不必言谢。”
  两人在黑暗中彼此对视,哪怕看不清面目,也能感到无限的安宁与美好。
  皇帝听从了她的建议,决定罢朝三日,马不停蹄地赶往白云观,至于能否劝得魏太后转圜,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楚镇离宫第二天,林若秋清早迷迷糊糊醒来,下意识地摸向身侧,没能触到男人结实的身体,摸到的却是一片沾湿的被褥。
  随即她才记起皇帝去了白云观这件事,谢天谢地,没让皇帝知道她尿床——有些孕妇到了后期,会连小便都没办法控制,林若秋虽还未遇到过,对于这一点却早已做好心理准备。
  等等,那好像不是尿?林若秋低头看了看身下,总算反应过来,她像是要生了。
  于是她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架势大声唤道:“红柳!绿柳!进宝!”
  但愿不会把他们给吓着。
  甘露殿中,谢婉玉得知皇后发动的消息,亦忙不迭地套上鞋袜起身,如今宫中太后皇帝都不在,能做主的就只有她这位贵妃了,谢婉玉自然不敢怠慢。
  明芳一边为她披上外袍,一边小心翼翼觑着她的脸色道:“娘娘,这大清早的,太医院未必有人值班,只怕得耽搁好一阵子呢……”
  谢婉玉叱道:“胡说什么!皇嗣为大,太医院那起子人爬也得给本宫爬起来。”
  “自然,太医院是不会不管的……”明芳陪着笑,继而字斟句酌的道,“不过娘娘,谁能想到皇后会在这时候生孩子,又生得恁早,太医院力有不逮也是常有之事,若是太医院的人来得稍稍迟点,或是来的是个末流的太医,那么皇后……”
  谢婉玉心中一动,林若秋的胎像向来是由黄松年那对师徒负责的,旁人未必知道得有他们清楚,可黄松年一把老骨头常须休养,若自己以黄松年年老之名不去请他,而是叫些不熟悉的太医,那么林氏这一胎未必能生产顺利。
  明芳见她有所动摇,遂加紧道:“女人生孩子,好比在鬼门关上走一遭,哪有事事如意的,或是母子俱危,或是子存而母亡,民间这一类的例子多着呢……”
  若说从前贵妃娘娘无须对皇嗣下手也就罢了,那时候胜负未见分晓,娘娘最要紧的是独善其身,可如今林氏已经成了皇后,她若不腾出位置,旁人哪还有机会?
  明芳满以为这些话真心为主子考虑,谢婉玉就算不赞同,也绝不会斥责她,可谁知下一刻,她便感觉脸颊上着了重重一掌,火辣辣的疼。
  谢婉玉冷冰冰的道:“再有下次,可不止一巴掌这么简单,自个儿去暴室请罪吧。”
  说罢便看也不看她,兀自拂袖离去。
  明芳捂着红肿发烫的脸颊,只觉羞惭无比,内心一缕恨意却渐渐漫上来,挥之不去。
  =
  楚镇接到急报赶回的时候,琼华殿已进入最紧要的关头,房门紧紧闭着,却仿佛能嗅到里头那股强烈的血腥味,一声接一声的呻唤更是隔着门板不断传出来。
  楚镇待要闯进去,几个留作候补的稳婆忙拦住他,说是孩子的头已经出来了,娘娘正在集中精力的时候,断不可贸然打扰。
  谢贵妃上前施了一礼,款款说道:“陛下放心,黄太医说了,虽比预期的时候稍早一些,可皇后的体质十分健康,不会有大碍的。”
  楚镇蓦地望向她,“皇后为何会提早生产,其中是否有些缘故?”
  谢贵妃只觉呼吸一滞,虽然知晓皇帝对林氏钟情,却想不到皇帝会把其他任何人都打成谋害林氏的凶手,爱之深,情之切,大概正是如此吧。
  她坦然道:“黄松年所言,皆因皇后在南巡途中有孕,舟车颠簸难免有所影响,加之前段时日封后大典受了些劳累,这才使得二皇子早早出世,所幸并无大碍。”
  清者自清,她并未做过的事,自然无须承认。
  赵贤妃则在一旁撇了撇嘴,她没谢婉玉这么爱现,故而迟了一刻才赶来,想不到却听见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当真是反胃。
  还未及时将一张嫌弃脸撤下去,赵贤妃就看到皇帝冷冷瞪自己一眼,顿时心下一惊,继而注意到谢婉玉的打扮,这才醒悟过来:往日那么注重仪表的谢婉玉,今日却头也不梳,首饰也没戴,可见她对皇后多么关切,反观自己衣裳穿得整整齐齐,头发也一丝不乱,分明是有备而来。
  赵贤妃暗骂谢氏狡猾,往常怎不见她跟林氏多么亲厚,偏今日装出许多做作模样来,还害得自己被人嫌弃。
  在心底痛骂了千遍万遍,赵贤妃到底没敢上前找谢婉玉算账,在这关口,她还是不引人注意最为安全,遂灰溜溜的躲到角落里去。
  皇帝并无理会这两人间的暗流汹涌,只焦灼不安盯着产房的方向,似乎比里头人还紧张十分。
  好容易等到门帘被人掀开,一个富态而和蔼的接生嬷嬷抱着襁褓出来跪下道:“恭喜陛下,皇后娘娘又诞下了一位小皇子。”
  楚镇来不及多看那孩子几眼,便一阵风的钻进房内,及至看清林若秋的模样,方可放心。
  林若秋的精神很好,虽然孩子来得比她意料中早了些,不过也只有最初一刹的张皇失措,等黄松年等人赶来之后,她的心态已经好得不能再好了:一回生二回熟,有什么可怕的。
  因此后来生产的过程也无比顺利,虽说这第三个孩子并非完全足月生产,可比前两个也瘦弱不了多少,不知是否林若秋的错觉,总觉得他比楚瑛要更强健一些——可能因为大古给皇帝开的那些药,让小蝌蚪的活力也增强了许多。
  这总归是好事。
  尤其是三宝头顶的那一圈乌黑胎发,看着甚是喜人——没错,林若秋已决定将这个新出世的孩子小名定为三宝,她后悔之前没想到这么简明易懂的命名方式,多顺口啊。不过那时候她也没想过自己会生三个就是了。
  此时稳婆已再度将孩子抱进来,免得吹多了外头冷风,落下疾病。林若秋爱怜的瞧着孩子红润脸颊,抬头望着楚镇道:“陛下,您可想好了给孩子起什么名?”
  该不会又得翻古籍翻个几天吧。
  楚镇这回却胸有成竹的道:“朕已经想好了,就叫阿珹。”
  早在楚瑛出世的时候,皇帝便已经为今后的儿子们列上了一长串名字,至于能用多少,全看老天爷肯不肯赏脸。如今看来,老天爷对他还是很好的。
  楚珹,楚珹,护城的美玉。林若秋在心中默默念诵几遍,对皇帝的想法有了大致认识。但楚珹会否按照他父皇的期望成为辅佐之才,却是谁也说不定的,林若秋不愿对孩子们太多干涉,倘若真有命运这回事的话,它会在无形中选定每个人的才能,身为父母所能做的,唯有引导和发掘而已。


第163章 洞察
  辅佐就辅佐吧; 看来皇帝的意思还是长幼有序; 也是; 楚镇亦是长子即位(尽管前头夭折了两个哥哥),他自然是赞同祖宗规定的。
  但说到规矩,天家却是最不重规矩的地方; 尤其在皇位继承上; 变数多着呢。林若秋尽管个人更赞同选贤举能,走可持续性发展路线; 不过皇帝自有主张; 她也就不在这上头多掺和了——只要不是过分痴呆顽劣的,一个守成之君也能给朝代续好几十年命; 从这个意义上讲; 遵循祖制不失为一种稳妥措施,至少可以免于朝政动荡。
  至于林若秋的任务呢,则是教导这两个孩子尊敬友爱; 将来无论哪个继承基业; 都须得爱护手足; 关怀兄弟; 说到底; 当皇帝未必是件美差; 谁祸谁福还说不定呢。
  林若秋脑子里天马行空晃悠了一阵,回过头来; 就看到皇帝老神在在地望着她; 不由得尴尬道:“您怎么了?”
  楚镇微笑; “朕只觉得你年岁愈长,风姿却愈发动人了。”
  这人的嘴也越来越甜了,跟抹了蜜似的。林若秋干咳了两声,左右四顾,还好没什么人听见——或者说众人已习惯了装聋作哑。
  楚镇为她掖了掖被褥,温声道:“饿不饿,想吃点什么?”
  经历了这么多遭,他对于林若秋的情况已很清楚了——看似柔弱,却有着超乎寻常的生命力,旁的女人此时只想好好睡一觉,她却总想着先填饱肚子。
  林若秋也知道身为皇后露出馋相不太雅观,可她真的很饿嘛,生孩子比马拉松还累人,怎叫她不消耗太多的精力?
  林若秋于是矜持的道:“臣妾不饿,但若陛下定要用膳,臣妾愿意相陪。”
  这会子倒学会拿人当成挡箭牌了,楚镇横她一眼,遂命人端上一盅鸡汤,并两碟刚从蒸笼里取出来发得热气腾腾的糕点。
  那糕点是加了红糖的,甜度惊人,放在平时林若秋绝不敢多吃,但鉴于她刚刚掉了好几斤肉,此时不补充回来就太对不起自己了。
  楚镇见她狼吞虎咽吃着糕,生怕她噎死,遂轻轻为其拍着背,又将那撇去油星的鸡汤喂她喝了两勺,动作之温柔,看得一众年将半百的嬷嬷们都心折不已。谁说男子天性粗卤,对着心爱的女子,那是要体贴就有多体贴呢,只可惜,她们年轻的时候没这福气罢了。
  林若秋喝了半碗鸡汤,这才想起来询问,“太后娘娘呢,陛下您就撇下母后独自回来?”
  楚镇神色微微冷凝,“太后愿意清修,由她去罢。”
  看来哪怕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也无法挽回魏太后的慈母心肠。为了她那个不成才的兄弟被枭首示众,魏太后已经恨透皇帝了罢。
  林若秋不知该如何安慰,其实史书上不乏类似先例,但多半是由于丈夫或儿子被废而被赶出去的可怜女人,像魏太后这样皇帝儿子明明健在、也愿意赡养她终老,可她却执意离宫修行,大概仅此一例。
  林若秋于是劝解皇帝道:“母后在外头散散心也好,这宫里太过逼仄,人多口杂,太后娘娘听多了旁人胡言乱语,愈发神志不宁,若能静养一段时日,等太后娘娘想明白了,定会回心转意的。”
  楚镇颔首,虽不抱多大希望,不过魏太后执意如此,他也只好罢了。大不了多派几个宫人随侍太后,于太后而言,这便是他所能尽到的最大孝心罢。
  林若秋怕皇帝太过伤感,又拉着他商量几个孩子今后的住处。男女六岁不同席,几个孩子虽还不到需要避嫌的地步,可小孩子都是见风就长,也该尽早打算起来了。况且,刚出世的婴孩与渐渐懂事的显然不能放在一处,景婳又是个对什么都好奇的性子,未免失手碰着摔着,还是隔开了些;楚瑛夜里睡觉则有些浅眠的毛病,稍许一点声响都能让他惊醒过来,放个日夜啼哭的婴儿更加不行。
  楚镇一听果然是大事,也便细细地商讨起来,琼华殿再次扩建得等她出月子以后,目前这一个月里,也只好委屈些了。至于那些个乳母,最好明确分工,各管各的小主子,不然纠葛起来,愈发得一团乱麻。
  楚镇说得兴起,索性让魏安取来白纸和墨笔,细细描画他理想中琼华殿的布局,庭院屋舍、水池楼阁,一处处该如何安置都须思之周详。
  林若秋见他全神贯注的样子,方才松了口气,谢天谢地,走了一个魏太后,又多了个小魔头,皇帝就算想闲也闲不下来了。
  =
  景福宫中,钱太妃得知皇后再度诞下一子的消息,喜得先念了声阿弥陀佛,继而便要让侍女扶她去小佛堂里烧香——天地良心,钱太妃比谁都盼着皇后平安生产,加之先前闹的那一出,皇后明面上虽不怪罪,可若这一胎生得不顺,难免被人翻出旧账,那她们几个老太妃的处境可想而知了。嘴坏一点的,没准还得说是她们将皇后娘娘气得早产的呢!
  郁太妃见她身子颤颤巍巍的、还想挣扎下床,只得放下手中正磕着的瓜子仁起身,却并非上前搀扶,而是将她按回去,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