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 >

第97章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第97章

小说: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荣意味深长的反问道。(未完待续。)

  ☆、194章 最深的潜伏者

  此时的大太监马云,一扫平日的阴柔,变得十分果决,他对杨荣说道:
  “杨大学士真是七窍玲珑心。皇上死在征途中,既要防止蒙古人偷袭,又要防止朝中的阴谋家们乘机政变。若是走漏风声,后果不堪设想。秘不发丧,这是必然之举。”
  说到这儿,马云似乎也感到了一丝无计可施:
  “只是,这件事情,我们如何隐瞒众人?这需要好好动脑筋。”
  “马公公是在想,皇上驾崩这件事情,到底可以让谁知情,是吧?皇上在征途中驾崩,要想成功瞒住将士,必须依赖一些可靠的近臣来配合。”
  此时,杨荣摸了摸胡须,神色严峻:“如果我们选错了人,比如这个人并不是忠实的******,那么他一旦走漏风声,则太子顺利继承皇位的事情就容易有波折,对不对?”
  此时,马云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终于遇到知己的欣喜表情,他激动的说:
  “是啊,这么多年,我故意隐藏立场,和汉王和太子都有很深的交情,在对待汉王的臣属和******成员的事情上,都不偏不倚,保持中立,其实,我就是想摸清,哪些人是太子的人,哪些人是汉王的人。今天,是咱家亮出身份和底牌的时候了。”
  此时的马云,就像一个潜伏多年的特务,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执行组织交给他的重大任务了,他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马公公用心良苦,对太子苦心造诣,杨荣代太子谢过。”
  杨荣由衷的深深的施了一礼。
  马云摆摆手,“你我都是忠心为主的人,就不必自谦了。”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我们应该将皇上驾崩的消息告诉英国公张辅呢,还是同我一样身份的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呢?”
  杨荣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一时之间也显得有点犹豫。
  “皇上传位于太子一事,那是明确的,可是皇上病重之前,召见的唯一的托孤大臣是英国公张辅,皇上把你和金幼孜学士都撇在了一边,因为皇上深信,张辅一直都是支持太子的,可惜,这一次,皇上真看走了眼。”
  马云摇摇头,开始头头是道的分析:
  “首先,自宫中‘鱼吕之变’后,太子修为不够,迁怒于张辅,逐步疏远了英国公;再次,英国公张辅是张玉的儿子,而张玉和淇国公邱福以及汉王朱高煦的关系十分紧密,他们都是靖难时候的战友,在立储问题上,张玉淇国公邱福是支持朱高煦的。张辅虽然并没有盲从与其父,但是难保他在被太子冷落的那几年,不倒向汉王一党。”
  听马云这么一说,杨荣的心顿时就亮堂了,他朝着杨荣长长的拜了一拜,由衷的说道:“马公公真不愧是局中高手,将人心、世情看得如此透彻,杨某服了。那金幼孜毫无背景,是心性单纯之人,本身喜欢吟诗作对,一向喜欢太子的儒雅。”
  说到这儿,杨荣不由得有些自得:“当日北征时,我曾与他金幼孜和将军胡广、侍郎金纯迷路,陷在山谷中。天黑时,金幼孜从马上掉下来,胡广、金纯去而不顾,是我为他结鞍再行,金幼孜走了一会儿又掉下来,我便将自己的马让给他骑,第二天才到达行在所。他非常感激我,当日我们推心置腹,谈论时局,我看得出,他是真心支持太子的人。”
  “好,有你这句话,老奴就放心了。那就这么定了,我们立即去找金幼孜,商议如何秘不发丧,而对于英国公,一定要严防死守泄露消息。”
  马云当机立断。
  “只是,我们现在去找金学士,不太好,恐怕会惹人注意。这样吧。我有主意……”
  说到这儿,杨荣附在马公公耳边说了一番话。
  第二天一早,马云公公如同往常一样,吩咐掌管伙食的人,做来了几样皇帝最爱吃的菜,当着众人的面,端进去,给朱棣喂食。
  过了一会儿,马云公公端着朱棣“吃剩”下的空盘子,以及朱棣平日的洗漱用具,交给小太监,很随意的说了一句:
  “皇上说,今日的菜很合口味,后边若是一直这样用心,回京城后,重重有赏。”
  同时,他走到永乐大帝的车驾前,大声传旨:“皇上说,吃了今天这些菜,感觉精神头好多了,回城路寂寞,他想找金学士来一起斗诗。”
  所有的人都深信不疑,因为金幼孜是六名文渊阁大学士中,文采最出众的一个。
  当日朱棣带着金幼孜北征时,率军驻扎在清水源,有泉水涌出。金幼孜立刻诗兴大发,赋诗一首,永乐帝非常高兴,还帮他写诗歌的铭文。
  有此可见,皇上敬重金幼孜的文学才华,所过山川要害,总命他加以记载。金幼孜就在马鞍上当场起草,写下了《北征前录》和《后录》等巨著。
  所以,此时,就算是英国公,也丝毫没有对马云的这道看似很随意的皇上的“口谕”多想什么。
  当传令的人,带着金幼孜来到皇上的车驾前,下人屏退,金幼孜兴致勃勃的真的以为来吟诗作对的时候,却看到了龙榻上,永乐帝再无声息。
  “皇……”金幼孜的哀嚎还没有出声,就立刻止住了悲声。
  他表情严肃的看着马云和杨荣,立刻什么都明白了。
  “现在正是八月,天气炎热,一直将皇上放在龙榻上,既是对死者的不尊重,更严重的是,尸体若是腐烂,散发出的臭气,可能会传到很远,那样,你们的用心良苦就白费了。”
  这金幼孜真是心思敏捷,思虑周全之人,一下子就指出了他们刚才的过失,马云和杨荣顿时感觉又多了一个得力帮手。
  他们看金幼孜临危不乱,继而说出一个这么中肯的意见,心中大喜,暗想,他们真是看对了人。
  “那依照金大学士之见,该如何呢?”
  马云和杨荣迫不及待的问道。
  “当务之急是,要给皇上找一口棺材,把皇上装殓进去……”
  金幼孜不慌不忙的说道。
  “金兄说笑了,到哪里去找棺材呢?”杨荣和马云一起无可奈何的说道。(未完待续。)

  ☆、195章 秘不发丧

  金幼孜微微一笑:“杨兄,马公公糊涂。把军中的漆器收集起来,熔化成一口棺材,不就行了么?”
  “对啊,只要把皇上装殓进去,安放在平日皇上乘坐的大车上,拉起帷幔,对外就声称,皇上疲累,下旨让近臣每日请安,送饭,汇报行程。就以皇上圣体欠安为由,所有的将领都止步于车驾十米外。这样可保万无一失啊。”
  杨荣和马云都欣喜万分。
  “不,这还不算万无一失。”
  金幼孜笑道:“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我们还应该派人先走一步,快马回去报告太子,让他做好继位的准备。”
  此时,杨荣和马云喜出望外,他们深信自己选中足智多谋的金幼孜作为帮手,真是没有做错选择。
  如此,这个秘不发丧的计划,成功率又多了几成。
  三个人中,金幼孜虽然心性敏捷,但是并不善于骑行,而马云显然不能离开,回京报信的重任责无旁贷的落在了杨荣的肩膀上。
  于是,杨荣骑上快马,带上几位亲信随从,当夜就出发了,日夜兼程向太子报丧,并筹备太子继位事宜。
  这可是本次行动中最为重要的使命,杨荣当然知道,一旦成功完成了,他的前程将贵不可言。
  一切就按照三人的密谋安排火速进行。
  大军过了榆木关,继续浩浩荡荡的向北京返程。
  英国公被马云传旨去前线督阵,因为英国公本就是武将出身,所以对此安排并不意外。
  因为之前,永乐帝已经单独召见他,并且称他为“托孤大臣”,他已经心满意足了,完全没有他想。
  所以在以后的几十天里,皇上再没有召见他,英国公也并不怀疑。
  而马云陪着永乐帝的车驾继续前行,每日,几个人一如既往地给朱棣请安,送饭。
  所有的小将领远远的看着端出来的空盘子,已经几个近臣在皇上的车驾前点头哈腰,一切都像真的一样,谁也不会怀疑。
  毕竟,在所有将士的心中,永乐帝还是那个对战争盛满狂热的热血元帅。
  谁也不会相信,他们心中的战神,已经化作了一个永远不会说话、不能动的尸体。
  永乐帝的车驾,最后一次走过山东临城。
  前面的开路的士兵,顺利走过。
  当马云和金幼孜随着永乐帝的车驾走过时,前面忽然出现了一个疯癫的道人。
  “让开,让开。”开路的士兵凶神恶煞的驱赶那道士,可是那道士却气定神闲的从地上爬起来,挡在车驾前,嘴里说着胡话。
  马云一生气,眉毛一挑,正想命令士兵砍翻那道士。
  可是那道士却并不慌张,一个箭步跳到马云的耳边,低声道:“杨大学士回去报信了吧?当年他遍寻小道,只因时机不到。今日小道有几句话,请你回去转告。”
  马云一听,吓坏了,这是个什么妖道,听他这口气,怎么竟然知道他们几个的密谋?
  马云不敢怠慢,连忙让前面的开路士兵放慢脚步,自己则停下马车,跟道士借一步说话。
  “等等,容小道先向王者默一次哀吧。”那道士站在装着永乐帝棺材的大马车,面容哀戚。
  “哎,小道还是没能救你。宿命如此,看来真是非人力所该啊。”
  那道士默哀了一分钟,长叹一声。
  原来,他就是永乐七年,权贤妃客死他乡,受命安葬权贤妃的阴阳先生。
  他就是那个杨荣苦寻的“王半仙”。
  “皇上英雄一世,世人都道他狠辣决绝,可惜他终究看不破一个‘情’字,以至于误了卿卿性命。”
  王半仙摇头叹息。
  “此话何意?”马云和金幼孜都是迷惑不解。
  “小道不是妖道,但是阴阳五行,命运之说还是十分精通。当日权贤妃死时,我便为皇上算过卦象,权贤妃是她命里的魔。她会让皇上生于征途,死于征途。”
  说到这儿,王半仙叹道:“我不忍心,上天让一代天骄这样凄凉,便在安葬贤妃时,暗暗做法,希望能够帮助皇上改变命运。当日安葬之时,我再三提醒,不要让皇上出现在权贤妃的安葬现场,谁知道,那夜,四更天,他也依然来到坟地里,阻止权贤妃下葬,触犯阴灵,所以,犯下大忌,注定了一生,会为权贤妃而疯魔,说到底,一个情字,害了他。”
  此时,马云和金幼孜也默然叹息。
  “告辞了,小道钦佩永乐大帝一生英雄本色,所以特来此地,拜谒皇上最后一面,愿皇上一路走好。”
  王半仙再次肃然向车驾行注目礼,然后飘然离去。
  看着王半仙飘然而去的身影,此时,马云和金幼孜同时对望一下,彼此眼神交集时,都心领神会的点点头,然后他们低声对身边的亲卫命令道:“立刻砍杀此人。”
  可怜,这个王半仙,算得到永乐帝会再次驾崩,前来拜谒,却再也算不到自己,会为了这一次的拜谒,而送上卿卿性命……
  所以,人生有太多注定,可是也有太多意外……
  此时,远在山东的吴婳,忽然觉得十分胸闷、气堵。
  她觉得汉王府得空气,莫名得空前紧张。
  自那日和汉王摊牌以后,朱高煦再也没有召见过吴婳去书房伴读。
  吴婳冷眼观察,发现汉王和温哈喇王子每天都在一起,不知道在嘀嘀咕咕的忙什么。
  有时候又神色匆匆的出门而去,神情十分焦灼。
  此时,吴婳不知道的是,汉王的密探早已经打探到了,朱棣第五次远征的事情。
  早在朱棣出发远征之时,一直强烈的直觉,使汉王预见到,父皇可能很快就要驾崩了。
  他和温哈喇王子加紧了筹划,甚至派出自己的长子朱瞻圻潜伏在京城,并用快马传递消息。
  王府一晚上甚至会有七八批人往来通报,在没有电话的当年,也真是苦了那些报信的。
  “吴婳,本王曾经愿意为了你,放弃那个多年梦想的王位,但是,既然你不懂珍惜这样的我,而愿意选择跟那个愣小子在一起,那本王就要去夺取王位,让他终有一天,臣服在我的脚下。”(未完待续。)

  ☆、196章 胖太子灵前即位

  此时,朱高煦望着那一批批被他派出去的密探,在心里恨恨的说。
  朱高煦反叛之心已定,但他此时和温哈喇王子发生了分歧。
  温哈喇王子要他现在,趁父皇还没有班师回朝,立刻发动政变,打他一场措手不及。
  但是,朱高煦却坚持一个原则:必须确认自己的父亲死亡后,才能动手。
  要是情况没摸准,自己就起兵,要是父皇哪怕还有一口气,站到自己面前:“小子,想学你爹造反啊!”
  不用打,自己就败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