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 >

第6章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第6章

小说: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步摇是什么?不就是一金钗么?”姚清华好奇的问。
  自认为是明朝通的学霸,却没有搞明白,这金钗为什么叫步摇呢?她虽然在古装剧里看过那些女子头上插的钗环,还以为都叫一个名字呢。
  “奇怪,你虽然不在宫中,但是民间女子也该知道‘发簪’、‘发钗’和‘步摇’的区别吧。好吧,今天我教你了,以后入宫可不能闹这个笑话哟。”芙蕖耐心的教姚清华识别。
  (亲们,看过皇帝后宫那些后妃的真实画像没?还真丑。呃,如果你喜欢,求推荐。票票币币你随意啦。))

  ☆、第十一章 再见,北京

  在芙蕖的指点下,姚学霸总算明白了,步摇其实是簪或者钗的一种,只不过是在顶部挂珠玉垂饰的簪或钗,一般形式为凤凰、蝴蝶、带有翅膀类的,或垂有旒苏或坠子,走路的时候,金饰会随走路的摆动而动,栩栩如生。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步摇”。
  姚清华带上这支叮当作响的步摇,走出昌平行宫时,朱瞻基目不转睛的盯着她看了好半天,赞道:“真美。”
  姚清华被朱瞻基看得脸红到了脖子跟。
  我真的美么?或许我应该相信这位皇室小帅哥的话,好好臭美一番?最好来个自拍什么的晒一晒?
  算了吧,那天自己明明在水缸里见到的是个货真价实的丑姑娘啊。
  重生的吴二红应该是属于那种用美颜相机也不大挽救得了的重度丑癌患者吧。
  可是这皇室小帅哥这么卖力的称赞我,到底是何居心?
  再一联系权贤妃的殊遇,想想芙蕖的话,“其实宫里那些比我美上十倍的娘娘,哪一个不是天姿国色,她们一样不敌贤妃娘娘恩宠。你不知道,我们这位永乐皇帝他……”
  姚清华忽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难道这明朝皇室的男人都喜欢丑姑娘?以丑为美?
  可是历史上可没有这个记载啊。虽说朱元璋有个大脚马皇后,可他其它有记载的妃嫔个个是大美人,而且朱棣的徐皇后也是个远近闻名的大美人呀。
  这下,姚学霸脑子不够用了。
  过几日,朱棣基本对北方一带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第一手资料,他不再出去农家,由权贤妃陪着,有时在昌平行宫里写他的北巡总结之作——《务本训》,有时候看从南京来的折子。
  四月十八日,朱棣忽然将折子往案上一甩,怒斥道:“都说这胖小子仁孝,故思虑再三,才将太子位传与他,不曾想,却是如此骄躁,这以后的日子,看来我得对他另眼相看了。
  原来是南京来的密信,告密皇太子朱高炽谴责大臣。朱棣当即便赐书戒谕:我命你监国,凡事务必宽大,严戒躁急。大臣有小过,不要遽加折辱,亦不可偏听以为好恶。
  二十七日,告密信又来,说太子不受领教,态度依然倨傲,朱棣震怒之余快马又赐太子书:优容群臣,勿任好恶。凡功臣犯罪、调发将士,必须奏决。
  朱棣的这一封圣旨,剥夺了太子独立处事的权利,北巡前,朱棣曾再三表态让太子放胆历练,不受干扰的处理政事。可是此刻,他已经食言了。
  朱棣龙颜震怒时,姚清华心急如焚。
  她知道,朱棣现在斥责的,可是自己最心爱的皇室小帅哥朱瞻基的父亲,史上最胖的皇太子朱高炽。
  虽然一直拒绝承认自己是颜控,但姚清华实在对胖子提不起好感,所以本不想关心这位胖子的太子位是否坐得稳当。
  可是,这个胖子太子位坐不稳,他的儿子——皇太孙朱瞻基又怎么有出头之日?
  朱棣这次令胖太子监国,本来就有考验他的意思,可胖太子第一次独立做事,就遭到接二连三的告密,出师不利,朱棣真能下决心把得来不易的江山交给他么?
  虽说姚清华脑子里的知识储存告诉她,历史上的胖太子朱高炽最终还是侥幸胜出,登上皇位,而他的儿子朱瞻基终究会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宣宗皇帝,可是现在重生的这个世界,与史书上对于明朝的记载,真的一模一样么?
  难道,她能拿心爱的小皇孙的命运,去赌史书上那些冠冕堂皇的文字?
  倒是朱瞻基并不见着急,也没有在皇爷爷面前求情,只是********的陪着皇爷爷写他的《务本训》。
  “喜怒不形于色”,这小皇孙天生是款当皇帝的料啊。
  4月29日,南京快马来报,蒙古阿苏特部领主阿鲁台势力突然强大,屡次犯边,并且吞并多个部落,大有崛起和朝廷分庭抗礼之势,朱棣本因太子被告状之事心中焦急,此刻便正式结束北巡,快马扬鞭,打道回府。
  再见北京。
  再见,我的苦逼农民之女吴二红时代。
  此一别,不知何时再见。
  姚清华莫名的想念,跟自己有着短暂的父女缘分的农民吴大牛来。
  此时,吴大牛已经换上了北京昌平行宫“从九品城门员外郎”的官服,正等着和自己女儿见最后一面。
  “丫头,你这一进宫,不知道何日才见。可是承蒙圣恩,爹爹也不敢有丝毫留你之情。”
  吴大牛眼睛红红的,而姚清华呢,虽然知道自己并不是他真的女儿,但看这个粗糙的庄稼汉子此刻一片真情流露,对这个老实本分的“爹爹”更多了几分不舍。
  但一想到马上就可以走进皇宫了,姚清华迅速擦干眼泪,准备爽快道别爹爹,以恐自己好不容易盼来的皇宫梦生变。
  “等等,丫头,”瞅瞅四下没人注意,吴大牛忽然压低声音,凑近姚清华耳边说,“丫头,有一件事我必须告诉你,其实你的姐姐和娘亲并没有被乱军杀死,只是现在我也不知道她们的消息,我只知道,她们在宫里。你以后进了宫,要用尽一生的力量找到她们,争取一家团圆。”
  姚清华这才发现,此刻这个说话斩钉截铁的汉子,与人前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判若两人。
  她刚想好奇的询问,爹爹为什么要对皇帝撒谎?他到底是什么身份?姐姐和娘亲到底去宫里干什么?可是看吴大牛的表情,已经是一副冷若冰霜的无可奉告。
  见面时间匆促,多问无益,姚清华只好着急的追问:“可是茫茫皇宫,我凭什么和姐姐相认呢。”
  “你姐姐叫吴大红,脚底板有顆胎中带来的绿豆大小的红色肉痣,你娘亲没什么特别的标志,可是她生下你两岁多才和你分别,若是见了你,自然是会和你相认的。”
  “爹爹,你到底有何隐情瞒着我?”姚清华忍不住逼问。”
  “丫头,等你日后见了你娘亲和姐姐,她们会告诉你的。你要相信,爹爹是为你好,有些事情,知道的越少越好。”吴大牛说完这句话,转身挥手和姚清华告别。
  遥远的风中,送来吴大牛话音的最后一个字,这位神秘的汉子那沧桑的脸,渐渐模糊在身后。
  (亲们,此章让我想起毕业告别母校时的心情。。。呃,如果你喜欢,求推荐。票票币币你随意啦。))

  ☆、第十二章 宠妃的秘密

  在经过北京最后一道隘口时,姚清华忍不住哭出声了,为未知的人生,还是那个神秘的“爹爹”?
  出了这道隘口,六朝古都——金陵就依稀可见了。
  马车上的朱瞻基,看着姚清华满脸的泪水,只当她是故土难离,柔声道:“别哭,日后有机会,我带你回去,我们再来捉蟋蟀。”
  说到蟋蟀,姚清华才注意到,那只可爱的灶蟀依然被朱瞻基带在手边,只不过换了房子,由以前的小葫芦换成一个考究的宫廷式蛐蛐笼。小东西悠然的趴在笼子里,似乎已经完全适应了这个新家。
  不知道,姚清华入宫后的人生,是否也如这小精灵一样优容呢?
  再说朱棣,经过一个半月的星夜疾驰,顺利回到南京。首先命胖太子朱高炽谢绝宾客,细研治国方略,实际上就是将太子禁足太子府。
  只不过,为了在皇爷爷身边生活的朱瞻基不至于有人前受辱之感,明面上,给了皇太子朱高炽一个好听点的说辞而已。
  因为小姑娘吴二红已经公然在大庭广众下说出了迁都北京的计划,这也算是帮朱棣试水成功,回南京以后,朱棣已不再遮掩,加紧了将迁都计划公开化的步伐。他将北京设为“行在”,下设各种衙门官署,常驻官员办公。
  虽然北京衙门初成立,各种人事,职能部门还显得很混乱,但朱棣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那些大臣们看到皇帝迁都的决心。这样至少有一部分胆小的大臣,会选择顺从;那些性格执拗或者心存异念的,至少也不敢公然违抗,那么迁都计划的阻力就少了很多。
  迁都行动既然已经提上日程,那么接下来势在必行的就是如何打击阿鲁台的势力了。
  朱棣为利用矛盾,削弱、牵制阿鲁台的势力,便于永乐七年五月二十四日,即此次北巡回归途中,下诏,封瓦剌头领马哈木为顺宁王、鞑靼头领太平为贤义王、“兀良哈”头领秃孛罗为安乐王。同时派大臣郭骥出使本雅失里,承诺与之修好,结成姻亲。
  一举四得,朱棣此举本以为,既可直接分化鞑靼太师阿鲁台的权利,瓦剌、鞑靼和兀良哈三大部已同时受到削弱,又安抚了元朝残余皇室后裔本雅失里,自以为万无一失。
  不曾想,本是王室后裔的本雅失里却早已看破了朱棣的帝王心术,并不领情,反而借助蒙古三大部瓦剌、鞑靼和兀良哈削弱之际,异军突起,发展壮大。
  永乐七年(1409)六月初十日,百户李伯兰奏报:大臣郭骥奉命出使,却被本雅失里诛杀。本雅失里联合阿鲁台击败瓦剌,逃至胪朐河,准备袭击兀良哈部落,边境大乱。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何况,此次朱棣派郭骥出使,意在与元室修好,却遭遇如此野蛮待遇,朱棣大怒。
  往日皇帝震怒,只有权贤妃的箫声能安抚左右。这次奇怪的是,权妍儿的箫声接连几日,未曾在宫中响起。
  姚清华回宫后,虽然跟着李尚宫熟悉掌记事务,但还是常常可以去权贤妃所住的卿鸾宫说话。
  其时,正是六月中,天气已经炎热,宫眷内臣都换上了飘逸的纱罗衣。
  那贤妃娘娘今天穿着一身素白的“月华裙”,明天穿着浮光潋滟的“苏锦裳”,后天歪歪梳着“堕马髻”,天天矜持而又急迫的在卿鸾殿翘首盼望,就像一个盼望远行丈夫归家的年轻小媳妇儿。
  每到夜深,霜寒露重之时,权妍儿在芙蕖的一再劝解下,总是怏怏而回。
  姚清华知道,贤妃娘娘是在盼着皇上来。可是说也奇怪,一向视权妍儿为心头肉的朱棣,为什么就突然的绝迹卿鸾殿呢?
  她和芙蕖本是旧相识,皇上既然赐予她贤妃宫中走动的特权,便天天粘着芙蕖,想从这个嘴巴特严的大丫鬟嘴里套出点贤妃宫中秘闻。
  “你知道,皇上为何那么宠爱我们这位朝鲜娘娘么?”芙蕖终于开口了。
  “对啊,上次你说到这儿就打住了,这次你可不能再吊人胃口了。”姚清华急迫的说。
  也许是入宫了这一段时日,芙蕖对吴二红这个八品掌记的为人已经有些了解,知道她也算谨慎,伶俐的,又是皇帝、贤妃跟前的红人,跟小皇孙又那么要好,连一向骄横的李尚宫娘娘都对她处处开后门!
  自己上次既然在昌平行宫不小心开了口,若老是将这个秘密守着不说,也算是对人的一种公然的得罪。在宫里生活了这么久,宫中生存法则她还是知道的。
  于是,芙蕖便招了招手,带着姚清华出了卿鸾殿,到御花园后面的一座大大的假山后,细细跟姚清华道来。
  “其实,宫里都在传,皇上宠爱贤妃娘娘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她长得很像皇上的亲身娘亲。”
  芙蕖刚一开口,姚清华大惊失色:“明成祖朱棣,不是马皇后所生第四子么?”
  “不,皇上是朝鲜人硕妃所生。”芙蕖十分肯定的说。
  “宫里的老人说,这个硕妃是朝鲜进献来的美女,可是硕妃怀胎6个月,就生了皇子。当时太祖爷长期在外打仗,怀疑皇上不是他亲生,于是,太祖爷下令把硕妃打入冷宫不说,还决心赐予她死。硕妃的死法非常凄惨,受的是铁裙之刑。这种酷刑用铁片做成裙子,穿在犯人身上,再将铁裙用火烤热,最后让犯人痛苦而死。”
  芙蕖压低声音,脸上呈现一种恐怖的表情,仿佛那火烤在了自己身上一样害怕。
  姚清华恍惚想起在哪儿看过这段野史,据说朱元璋对朱棣也动了杀心,最终是马皇后给保了下来。成年以后,朱棣不敢承认生母硕妃,但是祭享她的时候,又偷偷给生母与众妃不同的待遇,即把生母硕妃的牌位转向,使她能够独独受享与其它牌位不同的待遇,以让生母在冥冥之中悄悄领会“母以子贵”的殊荣;但一面朱棣却销毁历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