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 >

第46章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第46章

小说: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户部刚刚办完差事,二红在千步廊外等着朱瞻基。
  朱瞻基一看见她,就如临大敌的说:“走,回去讲。”
  (亲们,今日两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作者君表示,国庆几天,想要去买点衣服、鞋子的时间都木有,好悲催啊。虽然订阅量还不差,但是钱钱是挣不完的,所以作者君只好忍痛两更了哈。)(未完待续。)

  ☆、91章 明宫“碟中谍”

  朱瞻基急急忙忙的把二红带回柔仪殿。
  他屏退一切宫人,这才小声说:“这事情说来就很复杂,你需要静下心来,好好听着。这桩案子关系重大,本来不该告诉你,但是这件事情说起来跟你也有点关系,因为此案中的关键人物跟你关系也很密切,算是你最关心的人,所以,今天我就正式告诉你。”
  朱瞻基的神色十分郑重。
  “哦?在这宫中,除了你朱瞻基,我还会关心谁?”二红默默地在心里吐槽。
  “我以前就告诉过你,我们和汉王府之间一直都在努力安插细作。此番汉王就封乐安,我们原来在他王府中安插的细作,是一个叫做白朴的杂役,这次,被汉王找理由辞退了,没有跟去山东。不过,从白朴的口中,我们刚刚得知一项重大阴谋。”
  朱瞻基一开口,吴二红就觉得空气都变得紧张了。
  “你还记得当日的贤妃身边的的那个贴身丫鬟芙蕖姐姐么?”
  朱瞻基一提到芙蕖,二红瞬间就想起了,那个陪自己度过宫中最初岁月,最后却惨被凌迟处死的俏丽丫鬟!
  当日她死前,曾给二红留了一封密信,承认自己是另有人派来,暗害贤妃,却没有留下她的背后主使人是谁。
  二红忽然脑洞大开,但是又感到太不可置信了:“难道芙蕖背后的主子,竟然是汉王?他们之间也实在难以关联到一起哦。”
  朱瞻基自信的一笑:“这正是我这个二叔的高明之处。世人都说二叔鲁莽,太子细心,其实二叔的心智计谋皆在我们之上。”
  接下来,从朱瞻基的絮絮叨叨叙述中,二红终于知道,一个堪比阿汤哥的《碟中谍》更为曲折惊险的明宫间谍故事。
  从白朴的口中知道,这个芙蕖原来是个孤儿,从出生起就被汉王好心收留。
  因为天生比别人灵敏,加上汉王从襁褓中就开始培养的细作本领,仅仅8岁,这个明宫最小细作芙蕖小姑娘就新鲜出炉了。
  为了报恩,芙蕖来到皇宫,最初是帮着汉王刺探皇宫的内情和在宫里散步各种小道消息,掀起各种波澜。因为她年纪那么小,谁也不会怀疑到她身上。
  后来,芙蕖跟了贤妃,经常在贤妃身边,有更多机会见到皇帝。
  原本,汉王是想把那置贤妃于死地的毒药——从朝鲜秘密求购的一万只食人蚂蚁的毒素提炼出的“万蚁丹”,让芙蕖给永乐帝神不知鬼不觉的放在茶碗里的。
  因为汉王一直觉得,太子如果不是父皇做靠山,无论哪一方面都没法和自己抗衡。
  可是,也许是朱高煦对永乐帝还有一丝父子情意,也许是对这个战神老爹骨子里的忌惮,又或许是他认为就算杀死永乐帝,自己也未必能趁乱起事成功,总之,芙蕖的毒药在指甲里藏了很久,一直没有派上用场。
  原本,汉王都已经打算将芙蕖作为闲置的弃子了,可是,突然之间,一个天大的转机来了。
  这个送上门的好机会,竟然不是汉王自己创造的,而是跟汉王水火不容的太子这边的人提供的。
  这个人竟然是一向冰雪聪明的贵妃张玲珑!
  或许是深宫女人的闺怨太久,永乐八年,在皇帝又一次派贤妃北征伴驾时,这个长期受了冷落的美丽高傲的贵妃,终于爆发了。
  张玲珑做出了一个极不理智的行动:她实在忍受不了贤妃的受宠,而决定收买贤妃的贴身丫头芙蕖。
  她可能是受了永乐七年永乐帝第一次带着权妍儿北巡时,贤妃差点病死在北京的启发,妄图在那次北征路上除掉贤妃。
  “就算张贵妃妒火攻心,可是她毕竟不是不谨慎的人,她应该深知芙蕖对贤妃一向忠贞,怎么会挑中芙蕖,怎么看也有点太糊涂吧?”
  二红听朱瞻基讲到这儿,忍不住插了一句。
  “这你就不知道了。选定芙蕖谋害贤妃之事不仅有张贵妃出面,连英国公也是默许的呢。”朱瞻基十分肯定的说。
  “英国公爱护自己最小的妹妹,实在情理之中,但是我不信,以他们两个在宫中的多年经验,竟然会愿意这样铤而走险?莫非真的是头脑发热?”
  二红深感遗憾。
  “怪只怪,芙蕖进宫的早,张贵妃和她的哥哥都是看着芙蕖长大的人,自认为对芙蕖是知根知底的,再说芙蕖侍奉贤妃的时间也不长,就一年不到,所以张贵妃对芙蕖从一开始就没有多大的戒心。”
  “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因素吧?”
  二红依然不相信,就算张贵妃深宫怨妇心理一时发作,但是向来谨小慎微的英国公,没有十足把握,绝对不会纵容自己的妹妹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当然,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张贵妃有一次偶然发现,芙蕖跟宫外一个杂役有来往,就认为自己抓住了芙蕖的把柄,也因此认定这个丫鬟年纪大了想要去嫁人,对贤妃也没有那么忠心了,认为有机可乘。”
  朱瞻基知道二红是瞒不住的,索性把一切和盘托出。。
  “这个杂役,只怕其实就是汉王和芙蕖之间秘密联系的中间人吧?”
  二红小心的猜测。
  “二红妹妹聪明!其实这个杂役就是我们太子府的细作——白朴。当时我们都不知道,这个白朴竟然如此不简单,竟然还成功的取得了汉王的信任,成为汉王和太子府之间的双面细作。”
  朱瞻基话一出口,二红终于恍然大悟了:“所以。张贵妃看到的不是芙蕖的情人,只是汉王派白朴作为芙蕖的联络人!也亏得是这个白朴,回来诉说芙蕖的事情,顺便说出了那些宫中旧事。不然,贤妃之死就永远石沉大海了。”
  二红叹了一口气。
  故事叙述到这儿,连二红那学霸头脑都有点觉得有点太复杂了。
  真是烧脑的明宫碟中谍!
  接着在朱瞻基的讲述中,二红慢慢还原出当然英国公之妹妹张贵妃陷害贤妃的情景:
  “在北征路上,只要你想办法让你家主子回不来,到时候我不仅不会将你私通杂役的事告诉众人,而且我会把罪名全部推到吕宁妃身上。”张贵妃对芙蕖说。
  张贵妃的计谋原本也算高明。
  原来她举荐吕宁妃一直存着坏心,可怜吕宁妃到死还想着如何保全恩人呢。
  芙蕖赶紧将这一切情况报告给了同在南京的汉王。
  汉王立刻心生一计,“借刀杀人”!
  让芙蕖答应张贵妃,在北征途中,对贤妃的饮食动手脚。
  虽然汉王始终不能一不做二不休的下决心给老爹投毒,但是杀死皇帝最宠爱的贤妃,已经可以在宫中掀起好大的波澜了。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汉王,当然最不希望的就是皇宫太平,夫妻恩爱,父慈子孝的美满了,只要能够搅的满城风云就是他的最大目的了。(未完待续。)

  ☆、92章 二红难逃细作的命运?

  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
  当然,当时汉王也并没有料到,贤妃之死,后来会被那跋扈的鱼才人利用,还有吕宁妃跳出来搞得明宫大乱,这些对于汉王来说,实在是意外之喜。
  张贵妃看芙蕖杀死贤妃后,本来想将芙蕖杀人灭口,却忽然发现芙蕖的身份大有蹊跷。
  在英国公的指使下,张贵妃没有贸然动芙蕖,而是找了一个合理的理由,将芙蕖弄到最不受宠的鱼才人那儿。
  然后,张贵妃暗中煽风点火挑起鱼才人和吕宁妃之祸,原本想借刀杀人。
  借吕宁妃打压鱼才人,顺势将鱼才人和芙蕖来个巧妙的“一锅端”。
  不曾想,“鱼吕之乱”爆发后,皇帝将贤妃之死,阴差阳错的还是怀疑到了张贵妃和英国公身上。
  进而让皇帝对太子朱高炽极度厌恶。
  太子差点被废,连朱瞻基也一度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如果不是二红在关键时刻启动现代学霸模式,力挽狂澜,只怕太子一脉早已覆灭。
  汉王的这盘棋,可以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收到了完全意想不到的效果了。
  现在二红也终于想通了,当日芙蕖的信中,贤妃明明知道了幕后主使,却为何不愿意追究。
  芙蕖那个时候给贤妃说的幕后主使,应该只是张贵妃一个人。
  以芙蕖对汉王之间的感情,只怕当时她并没有想要立刻出卖汉王。
  而贤妃冰雪聪明,当然知道,她若追究凶手,皇上由张贵妃和英国公就会牵扯到太子一脉,而朱瞻基必然会受到株连。
  贤妃深知,二红对于朱瞻基的情意,一直希望二红和朱瞻基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所以,才会在芙蕖问她是否追查凶手的时候,悠悠说出“替我告诉二红妹妹,就说姐姐祝她幸福。”
  聪明如贤妃,其实她已经给二红暗示了答案,只是二红当时没有参透。
  善良如贤妃,为了二红的幸福,她选择原谅自己的夺命仇人。
  对于芙蕖,这样一个明宫中年纪最小的职业间谍,从当年她留给自己的那封信的时候,二红对她的感情就已经很复杂了。
  现在得知她的全部经历后,二红只有一种感觉:无语置评。
  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
  但就“细作”这项工作来说,芙蕖应该无愧于她的主子的培养了。
  一个小丫鬟,不经意间搅动历史的风云,差点颠覆多少大人物的命运。
  在二红的心里,这个古代的小丫鬟,堪比米国的fbi,俄罗斯的“克格勃”了。
  这个成功的古代职业间谍,或许对二红今后的人生,会有许多重要的启示……
  而一手培养这个间谍的汉王朱高煦,用十一年的时间经营了这盘宫闱宅斗的大棋。
  只可惜功败垂成,在已经快要成功的时候,现在突然被朱棣强令就藩乐安。
  他的心里,会有多少不甘?
  “其实,这个汉王从头至尾就没有服输过,只是他变换了一些争储位的手段而已。”二红忽然如醍醐灌顶。
  她忽然发现,这个汉王真是太有心术,为什么史书上居然说他是急躁冒进的草包之人?果然,史书都是骗人的。
  你看他这几年以退为进,留在南京,做了多少自己最畅快淋漓的事情?
  只是现在,连二红都看懂了汉王的司马昭之心,难道作为控制全局的明宫大boss朱棣会坐视不管?
  省躬殿后的“三希堂”里,朱瞻基正秘密的和朱棣说着什么。
  “皇爷爷,汉王这个人,机心难测,野心不死,必须要派一心腹之人去乐安做细作,以便朝廷能掌握他的真实情况。不然,以二叔的心机,只怕留在鞭长莫及的乐安,更加是后患无穷。”
  朱瞻基说这句话时,有点惴惴不安,似乎还有点拿不准该不该说。
  可是,朱瞻基话一出口,永乐帝朱棣却是迫不及待的问道:“瞻儿以为派谁去合适?”
  “皇爷爷以为是谁?”朱瞻基一下松了一口气,反问朱棣。
  “来,那我们效仿你高祖,在手掌上把这个人的名字写下来。看我们爷孙俩想的是不是同一个人?”
  “好……”
  朱瞻基微微一笑,和朱棣同时拿起朱笔,片刻之后,朱瞻基朱棣同时伸出手,摊开来。
  二人一同大笑,只见他们的手掌心,都写着一个字:红!
  “那丫头之前朕曾属意她来当皇太孙妃,谁知道她坚辞不就,她既然不愿意当朕的太孙妃,他日,新的太孙妃入住柔仪殿,我正不知道怎么安置那丫头,才让她不觉得尴尬,现在看来,或许山东,倒是那丫头最好的去处。”
  “皇爷爷思虑周全。”朱瞻基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对了,皇爷爷,红儿跟贤妃之前一直交好,现在贤妃葬在山东,她也去了那方,倒或许是上天注定的缘分。”
  “只是,此去乐安,山高路远,去了那边,也不知道何时何日再能相见?这个丫头我看她对你真是实心实意,她真能舍了你去乐安?”朱棣不无担忧的说。
  “皇爷爷多虑了。红儿对我原本就只是兄妹之情,虽然我也很舍不得和她分开,但是只要皇爷爷开口,交代红儿去乐安,我自然负责劝说她高高兴兴的去那边。再说,汉王不是傻子,知道以皇爷爷名义派去的人,那就相当于皇爷爷的钦差,他应该懂得厚待二红。”
  朱瞻基说到这儿,忽然也觉得很轻松了,“皇爷爷,等汉王几年后老实一点,我们就把二红妹妹带回来。皇爷爷若是实在等不及,可以再看贤妃的同时,去看看红妹妹。”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