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 >

第13章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第13章

小说: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是带领二红姑娘和孙灵微一起出宫去捉蛐蛐。
  夏天的乡村夜景是多么美丽啊。
  天空像深蓝的幕布,大地就像一张宽大的温床,而月色和星光则是最美最亮的天灯。
  空气里飘荡着五谷成熟的馨香,各种虫鸣蛙叫此起彼伏,似一曲舒缓的小夜曲,朱瞻基和姚清华、孙灵微三个人就着月光,携着蛐蛐笼,一捉一个准。
  不一会儿,面前的蛐蛐笼子就满了。
  “这种蟋蟀叫做油葫芦,叫声可好听啦,”朱瞻基抓起一只身体有着暗黑色光泽的蟋蟀向姚清华说道,“它们打斗起来可勇猛啦。”
  “可是像这种大棺头蟋蟀,”朱瞻基又抓起一只头扁平如棺材,头向两侧明显突出的蟋蟀,津津有味的说道,“可是这种蟋蟀不会斗。民间有这么一说,就是当你捉来很多蛐蛐时,里面有一只大棺头蛐蛐,这全部的蛐蛐也就全不会斗了。所以一定不能把大棺头蟋蟀混放在一起。”
  姚清华望着此刻的朱瞻基,不知道何时他竟然对蛐蛐有了这么多的研究,在蛐蛐的知识研究上,他已经有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味道了。
  看来这皇室小帅哥还是挺在乎我的呀,他这么喜欢蛐蛐,不是爱屋及乌的道理么。
  对了,我送给他的那只“灶蟀”呢?
  姚清华看着朱瞻基帅气的脸庞,若有所思。
  “那只灶蟀老了,我放它出宫了。”朱瞻基似乎看透姚清华的心思,邀功似的朝姚清华笑嘻嘻的说,“蟋蟀被称为‘百日虫’,可是我照顾的很细心,那只灶蟀居然活了两百天呢。”
  “原来我的灶蟀君已经死了。”姚清华嘴巴一撇,用手抹着眼泪,不依不饶起来。
  孙灵微虽然刚才也兴致勃勃的跟姚清华和朱瞻基一起捉蛐蛐,但是她对皇太孙如数家珍的“蛐蛐经”似乎并不感兴趣,不知什么时候,躺在草地另一边,投入地听青蛙叫。
  她的身体舒展成大字型,整个人也似乎进入了另一种境界。
  姚清华发现,出了宫,孙灵微忽然没了平日的矜持和世故,变得真实起来。
  或许,其实孙灵微一直没有变,变得是自己对她的感觉?
  她看朱瞻基还在那跟蛐蛐自说自话,便轻轻的移到孙灵微的边上,学着她的样子,和她并排躺在草地上。
  夜,是那样静谧,又是那样热闹,在皎洁的夜色里,姚清华忽然发现,孙灵微美丽的脸颊上,有一个淡淡的水印,她以为是露珠。
  一摸,热热的,却是孙灵微的泪水。
  姚清华大感诧异。
  “我在为这些蟋蟀而哭,它们好可怜,原本它们是大自然最自由、最骄傲的乐师,可是皇太孙哥哥却偏要把它们装在笼子里,给它们一个看上去豪华的家,然后却让它们自相残杀。”
  姚清华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些话,竟然出自孙灵微之口。
  她在影射自己的遭遇么?难道入了皇宫,不是她最盼望的事情么?
  “红儿妹妹,你知道么?小的时候,我在家乡,父亲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永城县主簿,可是我的日子是自由的,我们一家三口想笑就笑,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玩,可是后来,彭城伯夫人来到我家,一切就都变了。”
  孙灵微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每年,我父亲都要和农庄上的一些佃户和山中的猎户,去给彭城伯夫人送礼物。有一年,天下着很大的雪,我吵着要跟去,恰好那天,彭城伯夫人也在,她见了我,突然主动和父亲攀起亲来。”
  在孙灵微低低的絮叨中,姚清华总算弄明白了,原来朱瞻基外婆——彭城伯夫人,和孙家祖上有很远的一点亲戚关系,因为那一次意外的见面,自此便硬把孙灵微带着身边,严格调教。
  “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那个下雪天,我没有跟着父亲前去彭城伯夫人家。”
  孙灵微声音疲倦的说。
  “原来,这蟋蟀让微姐姐伤心了,我这就去叫朱瞻基哥哥把这些蟋蟀放了。”姚清华一时心酸,立刻想要挺身而出。
  “不要。妹妹。”孙灵微止住了姚清华。
  “我知道,皇太孙哥哥他的生活也好累,如果斗蟋蟀可以让他开心,我不会阻止,但请允许我偷偷为这些小蛐蛐流一点泪。”
  小姑娘孙灵微一翻身,俯下脸,附在姚清华的耳边说,她说话的热气喷在姚清华的脸上,感觉都是香香的。
  一双菊花般的妙目清澈如水。
  姚清华第一次感受到,这个好看的微姐姐的内心,也同那双美丽的眼睛一样,澄澈如水。
  她一直是在用童真的心对这个世界,可是单纯至极,在复杂的人眼里,反而就是别有用心了。
  现在想来,她进宫来的种种,可不都是随心而为?她并没有想要刻意讨好这个世界。
  因为这其实并不是她想要的世界。
  尽管这样,她对这个世界依然怀着美好的愿景和热情。
  可是在那些复杂人的眼里,变成了为了上位而逞能用心之举了。
  再看远处,醉心于蛐蛐的朱瞻基,又何尝不是一个孩子?虽然在外人眼里他天生帝星,可是内心深处,他也是一个至真至纯的孩子。
  和他们两个比起来,姚清华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恶毒的老巫婆,躲在一个看似无辜的孩子的身体里,却一直用一种成年人的眼光去看他们两个。
  是我错了么?错在我有前世的记忆?错在我还记得自己?
  (亲们,捉蛐蛐,捉泥鳅,摸鱼,这些快乐我都体会过,你们呢?呃,如果你喜欢,求推荐。票票币币你随意啦。))

  ☆、第二十六章 此生此夜不长好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夜已深,朱瞻基带着两个小姑娘一起走在回宫的路上。
  月亮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姚清华努力的走,想把自己的影子甩在身后。
  走着走着,不知道是谁一起头,他们开始在月亮地下飞奔……
  路边的渠水汩汩向前,在月光下闪闪发亮,追逐着三个小伙伴的脚步,像梦里的流星,从他们飞奔的脚下一闪而过。
  那么,就在这个月华如水的夜晚,和过去的自己,做一个告别吧。
  哦,再见,那个成人世界里的姚清华,也再也没有班长朱占基,蓝美美了吧。
  过去的记忆就当作是前生前世,纵然那里面还有很多未解之谜,还有很多姚清华来不及弄清楚的爱恨,但是,那都已经是别人的故事了。
  这一世,我的名字,叫做吴二红。
  是的,我是吴二红姑娘,一个明宫里比较幸运的八品掌记而已。
  我不想知道过去,我也无法预知未来。
  我只想,静静的书写自己此生的命运就好。
  皇太孙对于吴二红来说,或许是个永远也遥不可及的梦吧。
  虽然,吴二红依然相信,没有被梦想照亮的人生,是黑暗的。
  但是,不是所有的梦想到最后都可以实现。
  那么,默默守护吧。
  即使是一辈子。
  对了,今后,我吴二红将再也不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小美女孙灵微了,这个未来的太孙妃,并不是自己的假想敌。
  不管她跟蓝美美有没有关系,都不重要。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坐城。
  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出不来。
  不管命运将把我们带到何方,我都不需要太过花心思去筹谋,让我们随着风的方向飘舞就好。
  此刻,解除了心魔的吴二红,和孙灵微、朱瞻基在月光下飞奔,似乎终于把那个现代社会里的姚清华,永远的甩在了身后。
  跑累了,也没有谁提议,三个小伙伴的脚步自然慢下来,渐渐变得步调一致。
  他们小小的身影,在月亮里,变换、跳跃,舞蹈。
  如果一切就停留在今晚此刻,一切就停留在这个“三小无猜”的时代,该有多好啊。
  可是,谁能让时光停滞?谁又能预料明天?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此刻,北京城里的吴二红、朱瞻基、孙灵微,还有远在漠北的永乐帝朱棣、贤妃权妍儿,他们沐浴着这同一片月光。
  可是谁又能知道他们,明晚还能否共沐今日的月光?
  明年还能否再见到今日的月亮?
  。。。。。。
  永乐八年的北征,以明军的大获全胜告终,成祖朱棣欢欣鼓舞的率军班师回朝。
  而权贤妃的身体也很是争气,不仅适应了这大漠的穷山恶水,而且在回师南京的长途跋涉中也精神倍增。
  心情大好的朱棣,冒着烈日和黄沙,亲自在漠北的沙漠上给自己的爱妃摘下一朵“沙漠之花”,簪与头上,鲜花配美人,美人更多情。
  所有人都为这一对幸福的男女而感到高兴。
  一路上,权妍儿的箫声伴随着朱棣,走过山山水水,心情大好的朱棣却没有想到,这一趟旅程,是他和自己最心爱的女人的最后狂欢。
  此后,他的一生陆续还会有四次北征,但一次,将是权妍儿最后一次为他伴驾。
  因为,返京部队走到山东临城时,权妍儿突然不幸身得重病。
  权贤妃的病情来的蹊跷,突然就卧床不起,药石无效。
  这一次,尽管朱棣还在快马加鞭的到处延请名医,甚至病急乱投医的把求救信都发到二红这儿来了,可是当二红在北京的行在宫里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朱棣的大军已经回师北京了。
  皇帝一个人到了北京,年轻的权妍儿永远的留在了山东。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权妍儿也不知道,老天为什么要这么残酷。
  在她快要拥有一切的时候,老天却不给她时间。
  她唯一知道的是,这一次,自己的大限,真的到了。
  她望着慌乱到极点的皇帝,冷静的对皇上请求,“皇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请允许妍儿按自己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吧。”
  权妍儿首先要求和自己的贴身侍女芙蕖单独告别。朱棣想要留下来,权妍儿决绝的转过头去。
  朱棣只好退出来,不知道她们到底说了什么。
  约莫一盏茶功夫,芙蕖出来了。
  不等皇上追问,芙蕖主动对贤妃身边的另外几个心腹丫头说:“娘娘说和我们主仆一场,嘱咐我把她的金银首饰分门别类分出去,一部分留给卿鸾宫里的人,一部分叫人想办法送给她在朝鲜的父亲。”
  说完,芙蕖把脸转向朱棣:“皇上,现在娘娘说,她谁也不见了,连这屋子里的太医都送出去,还有吕宁妃都请出去,只留下您就可以了。”
  朱棣早已忍不住掀开帘子进去,他坐在权贤妃的床前,柔肠百转。
  “皇上,世人都说君王的爱只属于他的国家,永远不会属于哪一个妃嫔。可是,我怎么觉得,皇上,对我的宠爱,是独一无二的呢?”
  此刻,权妍儿的脸颊变得像绯红的云霞,脸上突然有了一种妖艳到异常的美。
  朱棣知道,这是人死前的回光返照现象。
  当年徐皇后过世时也是这样,昏迷几天后突然要求下床,吃饭,穿戴好衣服,还最后一次对朱棣进行劝诫,可是晚上,她就撒手而去了。
  一想到这儿,朱棣忽然变得十分害怕。
  上天已经残忍的夺去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所有的女人了,难道还要夺去他最后的这一个么?
  这时候他是多么恨自己,这次北征,他为什么要那么自私的把她带到这鬼魅横生的大漠来伴驾?
  “皇上虽然是铮铮铁汉,却是这明宫中第一位柔情的汉子,宫里都在传,你对徐皇后一片深情,妍儿只想知道,如果我和皇后都在,你会选择带谁北征?”权贤妃终于问出这句话来了。
  朱棣愣了一下,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皇后对他情深义重,贤妃对他深情款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一时之间,难以取舍。
  (亲们,人死前,的确有回光返照现象,这也许是老天对逝者的一种仁慈吧,了却他们在人世间的最后愿望。呃,如果你喜欢,求推荐。票票币币你随意啦。))

  ☆、第二十七章 一缕香魂去

  虽然硕妃娘娘死时,朱棣尚不足周岁,根本没有关于这个娘亲的记忆。
  可是也许是母子连心,儿童的时候,他总是在梦里梦见娘亲的样子。
  梦到娘亲给自己喂奶,奶水甜甜的,娘亲一边柔柔的哼着歌谣,一边微微的拍打着他的背。
  突然,就有鲜红的血从乳汁里流出来,血水越来越多,快把年少的朱棣的小脑袋淹没了。
  朱棣的喉咙里也全是血。
  这时候,他是多么恐怖血。
  这个相同的梦做了很多次。
  很多年。
  直到后来他从了军,在战场上砍杀一个个敌人,看到他们血肉横飞,这时,他才不怕血了。
  从朱棣学会了杀人以后,他的梦里,再也没有出现过关于硕妃的那个恐怖的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