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 >

第12章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第12章

小说: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想到他被派去北京,不知道何日能再见,忍不住暗自神伤。
  不曾想,贤妃娘娘偷偷告诉姚清华,去跟皇上辞行之际,皇太孙朱瞻基竟然向皇爷爷请旨,说二红姑娘是北京人,上次离开时她哭鼻子哭得厉害,当日他在马车上答应过,再带她回北京捉蛐蛐去,所以这次去北京,请皇上恩准带她一起回家乡。
  朱棣欣然同意,北京是二红姑娘的大本营,这丫头古灵精怪,若是皇孙有什么事情,正好可以帮衬。
  朱瞻基到关雎宫辞行的时候,太子妃张翠云也趁机说,“既然孙姑娘的伴读二红丫头都去了北京,不如也带了微儿一起跟了去,反正你们三个年纪相仿,也玩的到一起。”
  朱瞻基自然没有不同意之理。
  处理好了孙儿北行之事,朱棣要决定自己此次北征所带伴驾妃嫔了。
  他知道,上次他带了权妍儿,如果这次依然带她伴驾的话,只怕张贵妃和他哥哥英国公张辅都要有微词了。
  作为皇帝,享有很多特权,似乎无所不能,可这一切都建立在不伤害支持你的股肱之臣的利益上;若是伤害了支持者的根本,那就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了。
  张辅是两朝重臣,早在年前朱棣秘密布置北征之行时,他就看似随意的在朱棣面前说了一句,“我那妹妹玲珑能文善武,北征路上有她,似乎队伍英气都增加不少。”
  朱棣当然听得懂他的意思。
  今夜,权贤妃宫中的玉箫箫声幽怨,朱棣也伤感地从龙榻上坐起,问道:“妍儿上次跟朕北巡,差点丢了性命,后悔不?”
  “妍儿跟着皇上出去,就是死了,也不后悔。只是,皇上……。”权贤妃忽然闭口了,因为她知道,这样说下去,好像自己此次北征依然想要伴驾,可是她也知道,这会令皇上很尴尬。
  从权贤妃宫中出来,朱棣变得有点心事重重,他一步一步迈进了张贵妃的菁华宫。
  今晚的张贵妃打扮的特别漂亮,似乎早已经等着迎驾。
  只见她梳着高高的“牡丹头”,这种发式高约七寸,鬓蓬松而髻光润,髻后施双绺发尾。
  原本是苏州流行此式,因其华贵雍容,后逐渐传到北方。诗人尤侗道:“闻说江南高一尺,六宫争学牡丹头。”
  这雍容的牡丹头,今晚更显得张贵妃高挑、婀娜,姿容艳丽。
  张玲珑移步上前,长长的六幅裙上,绣着缠折枝花纹,在裙幅下边一、二寸的位置,绣上水纹,作为压脚,裙子随着脚步轻轻移动,就如微微荡漾的波纹,正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张贵妃此刻,算是最完美的诠释了这六幅裙的摇曳多姿。
  “贵妃今晚,真美啊。”
  其实,张贵妃这样盛装打扮,朱棣却根本没有心思欣赏,只好不带表情的随口敷衍了这么一句。
  没有想到,张玲珑却似猜透了皇帝的烦恼,她亲自给皇帝盛上一碗燕窝羹,便施施然跪下请命道:“皇上,此次北征路途遥远,山高水长,唯有贤妃妹妹的玉箫声能为皇上解乏,为战争胜败之计,臣妾请求皇上准许贤妃妹妹伴驾。”
  啊,朱棣大喜过望,立刻扶起张玲珑道:“爱妃真是这么想的?”
  “可是,皇上,贤妃妹妹身体娇弱,上回北巡染疾,幸有熟悉当地水土的二红姑娘。不然,贤妃妹妹凶多吉少。可是这次二红姑娘留守北京,辅助皇太孙……”
  朱棣听张贵妃这样说,不禁眉头紧了,他自己也觉得这是个问题。
  他更不知道,张贵妃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只听张贵妃话锋一转,娇嗔道:“所以,臣妾向皇上推荐一人,臣妾听说昭仪吕氏虽是汉人,但从小生活在漠北。因为呂昭仪父亲吕中,乃我父亲旗下一老将军,早年被太祖爷派去长驻漠北,幼时的呂昭仪长期跟在她娘亲身边随军,熟悉漠北的水土,不如派她照顾贤妃妹妹。”
  张贵妃见皇帝半信半疑,便继续轻轻说道:“这呂昭仪年纪比我们后宫的姐妹皆长好些岁,是徐皇后时期就进宫的老人儿,老成持重,可保万无一失。至于我哥哥那儿,我自会告诉他,妹妹承受不了大漠烟尘,自请不去受苦,他也怨不得谁。”
  张贵妃说话一向轻声细语,音色曼妙,娓娓道来,此刻这些话再从她口里出来,朱棣不禁觉得如观音口吐莲音。
  他有点感激涕零,他没有想到,他一向如此冷落的贵妃,到了为难时刻,却是真心为他分忧。
  皇帝心中情感的天平,此时默默的向贵妃张玲珑这边移了一大截,他在心里暗暗想,这次北征以后,一定要好好安抚安抚这位识大体又心细如发的贵妃娘娘。
  为了投桃报李,朱棣当即扶起张贵妃道:“贵妃思虑周全。刚才贵妃提到,呂昭仪竟然是当年跟皇后差不多时期进宫的老人,可怜这么多年才晋封了一个昭仪位份,是朕忙于国事,疏忽了。”
  朱棣略一沉吟,抬头朝张玲珑笑道:“吕昭仪既然是贵妃推荐的人,肯定不会错。她既有侍奉贤妃的心,今天就看在玲珑的面子上,就破格晋封妃位。只是,越级晋封,不符合祖制,暂且就封为妃位的最末一位——赐号‘宁妃’如何?”
  “臣妾替吕宁妃谢过皇上。有了皇上的破格恩典,我想吕宁妃一定侍候皇上和贤妃妹妹更为尽心竭力。”
  (亲们,这种牡丹头到底是高个子梳着好看还是小巧一点的呢?总之,美人梳着都好看。呃,如果你喜欢,求推荐。票票币币你随意啦。))

  ☆、第二十四章 别意与之谁短长

  张贵妃顿时觉得脸上有光,自是第一时间派人,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那苦熬多年,终于出头的吕氏婕妤了。
  而今晚的永乐帝,顺理成章的留在了菁华宫,他亲自为张玲珑解下那高贵的牡丹头……
  第二日。
  朱瞻基北行的马车,已经在卿鸾殿外,等候二红姑娘多时。
  可她还在与贤妃娘娘辞行。
  “怎么,红儿,不是说,再也不理皇太孙了么?怎么这就来跟我辞行啦?”
  贤妃娘娘今天梳着歪歪的“堕马髻”,显得很妩媚,似乎永乐帝已经第一时间告诉她,这次依然是她伴驾北征,所以心情高兴,特意让芙蕖梳了这么个应景的发型。
  可是,此刻,贤妃的这个打趣让姚清华有点窘了。
  她也觉得自己转变得挺快的。
  原本她决定和朱瞻基这个重色轻友的家伙老死不相往来,可是没想到他竟然主动给皇上请命。
  而且请命理由,居然是带二红再回北京捉蛐蛐。
  虽然她当时不在场,但是,这个消息传到她耳朵里时,姚清华还是有些小小感动的。
  要知道朱瞻基虽然才12岁,但从小跟在朱棣身边,早已经变得很敏感,早熟。
  “再回北京捉蛐蛐”这些天真之语是不应该出自他的口中,更不应该出现在他和皇爷爷的对话中。
  毕竟他已深知,自己作为父母押在皇爷爷身上最关键最重要的一颗的棋子,一言一行稍有不慎,太子,太子妃位置不保,整个太子家族的命运都将覆灭。
  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对皇爷爷请命,所以,姚清华心疼这位皇室小帅哥了。
  “好吧,我承认,我就是这样一位容易被感动的人,只要帅哥稍微对我一点好,我就无法拒绝了。”
  姚清华在心里对自己投降了。
  原本她还想,到了出发就装肚子疼,好好作弄一下这多情的皇太孙,但是昨天晚上,姚清华早已整装待发,生怕今天的行程有变呢。
  此时,贤妃娘娘见眼前的二红姑娘那迫不及待成行的样子,也顾不得不打趣她了,连忙握了姚清华的手,把一条浅绿的裙子送到她手里。
  “这条凤尾裙是我入宫时最爱穿的,我听皇上说,你们要过了秋天才回来。北京那边,到了夏季,也很热,这条裙子,最妙的就是穿着很清爽。”
  权妍儿眼睛忽然红了,“红儿,你这一去北京,我不日将去漠北,人海两茫茫,我们两个也不知道何日再见。”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留着个念想吧,以后,你要是见了这裙子,就犹如见到我呢。”权妍儿的声音已经哽咽了。
  姚清华赶紧接过裙子,只见这裙子用绸缎裁剪成大小规则的条子,每条都绣以花鸟图案,另在两畔镶以金线,碎逗成裙,展开一看,就像凤凰的尾巴一样五彩缤纷,所以叫做“凤尾裙”。
  “好漂亮的裙子。”可是,姚清华捧着这漂亮的裙子,心里却高兴不起来,隐隐觉得权贤妃的话里有种不祥的悲声。
  她努力让这场别离变得轻松,喜气,便故意说道:“娘娘这两次伴驾的恩宠还不够让人羡慕的么?怎么还哭鼻子,想要第三次伴驾啊?”
  “其实,我知道,这一次,我该主动请求不再伴驾。可是我心里有一个问题始终忍不住要问出去,平日在宫里害怕牵连了人,也根本没有勇气,怕想要的答案事与愿违。总想着出去了,天高海阔,或许便没有顾忌了。”贤妃娘娘的声音忽然变得空灵,似乎想到了很远的地方。
  “娘娘,你想问,皇上在皇后和你之间,更爱谁吧?娘娘,恕我说句不敬的话,你何苦和死人争宠呢?”
  姚清华正想再开解一下贤妃,可殿外,急待成行的朱瞻基马车已经扬鞭了,姚清华丢下这句话只好匆匆告辞。
  马车出了皇宫,向着北京飞奔。
  啊,北京,我又回来了。
  姚清华大喊一声,望着身后渐渐远去的南京,她心里却有一种隐隐的担心。
  “也不知道,贤妃娘娘到底会不会那么傻,去亲口问皇上。”
  权妍儿在宫中的宠爱已经是令人羡慕了,可是她却如此不知足,居然与死人争一个输赢,如果不是天生善妒,那么一定是用情至深。
  因为只有爱的越多,所以才会要求对方回报以同样或者更多的爱。
  可是,痴情的权妍儿,如果能够参透,皇上对皇后的所有深情之举,其实都有着他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就不会想到与那尚在凤藻宫尸骨未寒的皇后争短长了。
  永乐八年七月,权妃随侍成祖朱棣北征的队伍终于抵达蒙古。太子朱高炽再次被皇帝委以监国重任。
  虽然上一次北巡监国,胖太子朱高炽被告密信弄得被皇上禁足,但一年多来,经过彭城伯夫人,太子妃等人的多方斡旋,甚至还有孙灵微的加分,成功让朱棣打消疑虑,再次启用太子。
  朱棣率五十万大军深入漠北,在斡难河畔大破本雅失里大军,最后本雅失里仅以七骑西逃。
  明军获得第一场胜利后,权妃的美妙箫声一时传遍千里草原,这使征尘仆仆的朱棣心旷神怡,精神倍增。
  同权贤妃一道随行的吕宁妃,四十多岁,虽然已经同是妃位,但她深知自己此行职责,一路服侍贤妃娘娘也精心竭力,就像照顾自己女儿一样。
  为了让身体纤弱的贤妃娘娘能够有更好的体力,为皇帝伴驾之余还能吹箫,吕宁妃还和大太监王喜共同研制了一种胡桃茶,能强筋健脾,权贤妃每日喝后,精神果然倍增,身体也比往日好,竟然一路都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一切都是天随人愿的感觉,心情大好的成祖朱棣便乘胜追击,又一鼓作气地击破阿鲁台大军于兴安岭下,阿鲁台带着家人远遁到大兴安岭的深山老林。
  一路的捷报正在同时向南京和北京同时发出。
  而早在五月,皇太孙朱瞻基、姚清华和孙灵微一行已经抵达北京。
  (亲们,明朝服饰制度虽然严格,但是明朝人还是都喜欢当设计师的赶脚,无论宫廷还是民间,大家都喜欢创新。呃,如果你喜欢,求推荐。票票币币你随意啦。))

  ☆、第二十五章 美女姐姐的泪珠

  在北京的行在宫里,尚书夏元吉,准确领会到当今皇上对这个小皇孙的切切栽培之意,因此,辅佐十分尽心。
  每天早上,夏尚书陪伴朱瞻基处理政事。面对各衙门的庞杂事件,夏原吉总能口答笔书,从容不迫,井井有条,处理好深入漠北的皇帝朱棣,还有远在南京监国的太子朱高炽交办的各项事务。
  有这样能干的大臣辅佐朱瞻基,天生就具有皇帝根基的少年朱瞻基,如饥似渴的从中积累许多处理政务的经验。
  几个月之间,朱瞻基在尚书夏元吉的悉心教导下,已经将北京的烂摊子收拾的妥妥帖帖,处理起国事来也游刃有余。
  夏原吉又带领朱瞻基深入乡野村落,体察百姓疾苦。
  8月到10月,这个时候,正是蛐蛐叫得欢的时候。完成了夏尚书交代的事情,朱瞻基告诉宫人,自己要趁着月色,再去了解民情。
  其实是带领二红姑娘和孙灵微一起出宫去捉蛐蛐。
  夏天的乡村夜景是多么美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