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国师你男人跑了 >

第29章

国师你男人跑了-第29章

小说: 国师你男人跑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年如何?三十年又如何?咱们黄家倒是世世代代都窝在老家,年年大旱小旱,年年兵灾,何曾有一天好日子过?”黄耘冷笑一声抬起头来,目光定定地看着一贯懦弱守旧的两位爹爹,“阿爷总说什么故土难离,破家值万贯,可是,家里那几间土坯房,传了多少代了?咱家有钱修新房子吗?家里那几亩地,年年旱灾,交了租税,剩下的还不够咱一家人吃的,回去?回去一个月能挣五百文钱吗?回去能一天吃三餐饱饭吗?”
  “那,那阿耘你说怎么办?”黄家爹爹向来很憷他这个主意极大的大儿子,现在听到黄耘这一叠声的反问,句句诛心,直戳得黄家二老面色煞白。
  黄耘偏过头,心下不忍,可是,现如今这形势,却逼得他不得不狠下心来,用这残酷的现实狠狠打醒黄家众人,也给那些还在犹豫不决的黄家村的人一个警醒。
  “我看姚家公子是个心善的,他若真是那狠心的,当时在码头把咱们都买了,不过多掏几十两银子,又何必借着雇工的借口连同你们也一起带了回来?无非是不忍咱们一家人骨肉相离罢了。”
  “姚家公子仁义,咱们却不能无情无义。虽说是签三年的长工,可是,一个月五百文钱的工钱,还包吃住,即便没有什么年节的打赏,一年下来,也能存个几两银子,攒个三年,说不定也能在这里买两亩薄地,一家人也算有个落脚的地方了。”
  “那,那阿耘你的意思,难道是让咱们全家都搬到这里来?老家,老家就不回去了?”黄家爹爹大惊失色。
  “回去做什么?守着那几亩旱地活活饿死吗?”黄耘怒极反笑,看着自家爹爹,冷冷道,“丰收的年份吃糠咽菜,大旱的年份吃土逃荒,爹爹,如果这就是您想让孩儿们过的日子,那儿子还是带着弟弟妹妹留在这里吧,这样,万一哪天老家又遭了旱灾,您和父亲,好歹还能有个投奔的地儿……”
  “唉!别说了,听阿耘的,咱们家,留下来吧!”黄家另一位爹爹一直默默地听着儿子和夫郎说话,这会儿,终于像是下定了决心似得,开口拍板道,“阿耘说得对,我也相信姚家公子是个好人,人家愿意收留咱们,那是咱们的福气,该去磕头谢恩的大恩了。”
  “再说了,阿耘合计得有道理,姚家公子给的工钱,可比咱们老家那边大户人家的月钱还要高呢,咱们家好好在这个苦干几年,我看这姚家村三面环山,到时候,买不起良田,可以在山里开几亩荒地,或是买块山地起几间土坯房,岂不就安顿下来了?”
  “是啊爹爹,这姚家村山里都是绿的,一定有许多野菜,若是家里没粮食了,我就带弟弟妹妹去山里挖野菜去,总比在老家吃草根好多啦。”黄家二弟也很想留在这里,小孩子思想单纯,哪里能吃饱饭就愿意呆在哪里,也没有什么故土情结。
  听到黄家几个人的话,屋子里其他人也纷纷议论起来,大伙儿虽然也很舍不得家乡,可是,黄耘说的却是对的,他们即便世代在那片缺水少雨的土地上拼命耕耘,到头来,也不过是落得一个啃草根吞谷糠的悲惨结局,这一次能乘船而下,遇到好心的姚家少爷收留他们,就已经不知道几辈子积德了,下一次呢?
  夜深人静,姚家后院的下人房内,却没有几个人真正睡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惶恐,让这些人几乎是彻夜难眠。
  然而,第二天,当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所有人都穿上了自己最整齐的衣服,站在姚家大院子里,对着姚家少爷住的主院磕了三个头,由黄耘出面,对前来登记的白十三说道:“我们商量好了,都想留在姚家做工,往后,便请白总管多多照应了。”
  “好说好说,你们好歹还是良民,我还是少爷买回来的罪奴呢。”白十三微微一笑,可是,却没有一个人胆敢看轻这个自称罪奴的男人。能够代表主人家来与他们签订雇佣文书,原本就是身份的象征。
  办好了雇工的文书,挨个按了手印,白十三收起雇佣文书,招呼他们先去吃早饭,等吃完饭再安排这些人的工作,这些事情,姚亦昕都交给他办了,白十三也很乐意帮忙,谁让他的隐藏身份是少爷的暗卫呢?能光明正大的借着雇工的机会,探查这些人的底细,也是他的本职工作呢。
  今天的早餐,木柴大叔按照朱爷爷的意思,给换成了有养胃补气功效的山药红枣糯米粥,山药是村里人去山里挖了,拿到姚家来换铜板的,有点多,拿来制药也不需要这么多,朱爷爷索性都送给木柴大叔拿来做菜了,煮好的山药红枣糯米粥,山药软烂,红枣香甜,糯米和粳米混合了一起煮,不会太难以消化,又利用糯米增加了粥的粘稠度,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黄家村众人哪里吃到过这般精细的药膳粥?只是白总管说了,他们的身子亏损太大,若是不抓紧调养的话,万一病了,看病又要花费一大笔钱,看病可比吃粥昂贵多了,黄家村众人想明白了这个道理,顿时觉得方才还看着奢侈的山药红枣糯米粥,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大哥,这山药红枣糯米粥真好吃啊,是给神仙吃的吗?”吃完一大碗粥,黄耘最小的妹妹舔着嘴唇,仰起头,一脸期盼地看着最信任的大哥,“大哥,我们以后会住在这里吗?还会有红枣粥吃吗?”
  “会的!等哥哥存了钱,给你买红枣糕吃!”黄耘笑着摸了摸幺妹头上的两个包包头。
  “好了,既然大伙儿都吃饱了,就都过来吧,咱们先把这段时间的活计分一分。”白十三拍了拍手,很有土地主家的老账房的架势,暗卫的高冷包袱都不知道被他甩到哪里去了。


第42章 和离第42天
  “铺子那边的伙计和跑堂的; 咱们少爷说了; 要先培训一番才能上工。从今天开始,上午一个时辰; 你们几个跟着我学认菜谱; 还有一些简单的字儿; 别给客人念个菜名儿都念不好。店里还请了两个做过酒楼跑堂的老伙计,下午; 大伙儿跟着他们俩; 学着怎么跑堂伺候。”
  “不过,这一个月的学徒期,工钱可就没正式开工那么多了; 每个人100文钱; 包吃住和四季的衣裳。等到正式上工了; 按照少爷说的,每个月500文工钱,只要你们手脚勤快不偷懒; 我一文钱都不会少了你们的。”
  “剩下的分成几组; 几位老人家,就去鸡舍那边,帮着他们割些青草,煮鸡食,打扫鸡舍,捡鸡蛋,每人每月200文钱;几位大叔; 就去田里帮忙做些农活儿吧,除草、种菜、收拾菜园子什么的,还要堆肥,做什么,村里的雇工会告诉你们,这活计累些,少爷也不会亏待大伙儿,每个月300文钱,一个月管吃五次炖肉。”
  “几位夫郎,暂且跟着我们家的针线师傅,咱们还得先把店里要用的衣服被褥门帘子之类的赶出来,这段时间就辛苦一下大伙儿,做的好了,我做主,给你们每人500文钱的工钱。”
  这也是宋茗宋叶父子俩昨天提醒他的,原本这些东西,他是打算禀告了少爷之后,一总送到镇上的裁缝店去订做的,虽说是多花了点钱,可总归不用他们烦心了不是?
  还是宋茗宋叶父子俩细心,尤其是宋叶,因为被姚亦昕当成是预备店长培养的,时刻都在想着怎么给店里节省开支。之前是没办法,他们父子两就算熬瞎了眼,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铺子里要用的东西都做出来。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这些人里面,那些寻常操持家务的夫郎们,肯定都会针线活的,哪怕不够精细呢,做做门帘子什么的还是可以的。既然如此,宋叶就觉得,他们没必要额外花费一笔钱去外面订做,倒不如把这个机会留给这些人,一来是看看他们的手艺如何,二来,也给铺子里省了一笔银子,三来,他也知道自家少爷是绝对不会亏待帮他干活的人的,趁机给这些人赚点零花钱,也算是帮了他们一把了。
  果然,听白十三说给主人家做做针线活都有工钱拿,几个针线活计不错的夫郎顿时喜形于色,而且,听白总管的意思,做得好的话,每人能有500文钱的工钱呢,这可是往年他们在老家,大半年都攒不到的钱呢。
  将一应琐事都安排下去后,白十三把登记好的雇工名单,按照分工不同整理出来,拿去给自家少爷看。
  姚亦昕一到夏天就生物钟紊乱,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好不容易家里没什么事情了,他昨晚就吩咐了给他留点儿早饭,索性一次睡了个饱,起床的时候,差不多都快早上九点多的样子了,简单喝了点儿黄米粥,不太有胃口,看到白十三拿着登记好的名册过来,这才勉强接过来看了看。
  他也没想到这些人竟然都愿意留下来,要知道,这个时空的老百姓,对于故乡的感情可比他们那个时空深刻得多,简直是死也要死在老家的感觉。不过,换句话说,这些人宁可离开故乡也要留在这里,想必,北方的旱情,只怕真的是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彻底活不下去了吧?
  也不知道他那个心怀天下的工作狂前夫有没有接到消息?应该是接到了吧,毕竟都有逃荒的百姓跑到他们这里来了呢,沿途的官府要是不想凭白负担这些灾民,一定会把事情如实上报的。
  呸!他管这个闲事做什么?累死活该!姚亦昕不无恶意地想,心怀天下是好事,可是,也不能天底下的大事都让国师一个人做了啊,秦桧还有几个狗腿子呢,堂堂一个国师,竟然不知道整合国家人才资源,给自己组团个给力的内阁?
  “就这样吧,这几天让木柴大叔辛苦一下,做点儿好吃的给他们补补,人手不够的话,从村里雇几个人来帮忙,等过几日咱们再去镇上买几个人放到厨房去,不然家里这么多人,木柴大叔不是要累死了?”
  “还有军营那边的供货,”白十三急忙提醒道,“再往北,过了十月就要开始下雪了,今年油泼辣子和各种辣酱的量必定要的很多,咱们得提前备好货。”
  “我也正想说呢,索性食铺开没开业,这样吧,明天你就带着人去镇上,找相熟的商船,让人给我们从南边儿采买一船干辣椒回来,还要买些那种手指长短的黄辣椒,那个味道更辣,和口感好的红辣椒混在一起,香辣的味道更足些。”
  “顺道再带点儿八角和花椒之类的香料?”
  “对对!我差点忘了,那就一起采买了吧,整船采买可比去店里零散买划算多了,索性一次多买点儿,军营那边要不了,还可以放在咱们店里卖呢,码头人来人往的,说不定以后还能卖成本地特产呢。”姚亦昕抿嘴偷笑,突然想起来以前每次坐火车上学的时候,一些小站总会有本地人溜进来,趁着火车靠站的时候大声叫卖本地特产。
  想一想,到时候如果他们姚家村的辣酱真的火了,每天都有人在繁华热闹的码头,用篮子挎着一罐一罐的辣椒酱向码头来往的外地游客卖力兜售:“油泼辣子!猪肉花生辣酱!原味拌饭酱!青江本地特产!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啊!出了这个码头就没得买咯~”
  噗!真是想想都觉得可乐。姚亦昕脑补得十分嗨皮,看在白十三眼里,他们家少爷大概是昨晚做了个美梦还没醒呢吧。
  打发了任劳任怨的白总管帮自己干活,姚亦昕起床活动了一下筋骨,决定去庄子上转转去。
  毫不夸张的说,自从姚亦昕回了姚家村,就连黄阿婆都说了,整个村子好像都活泛了起来,上到几十岁的老人家,下到几岁的孩童,每天都乐呵呵地忙活着,想着怎么赚钱,村子里说闲话的少了,管闲事的更是没了,连那往日里喜欢偷鸡摸狗的,也不知不觉把注意力放在了正道上,哪怕是去稻田里摸田螺卖给姚家呢,一天赚的也比他们往常偷鸡摸狗赚的多,但凡能走正道堂堂正正地赚钱过日子,谁还想冒着被扭送到官府的风险当个没出息的小混混啊?
  这一路走来,姚亦昕就看到有几个老人家正在开垦荒地拾掇菜园,几个腰间挎着鱼篓的男子在稻田里摸田螺抓稻鸡,连小孩子都在四处跑来跑去,人手十几根钓竿在河里钓河虾。
  要说河虾这种生物也真是蠢,姚亦昕小时候也钓过河虾,连钓钩都不需要,只要在一根棉线上面拴些腥味重的内脏或者土蛙之类的,那河虾就会伸出大钳子来狠狠钳住,看到棉线下坠,提起来往往就能收获一只河虾。
  往常这都是乡间调皮小子们玩耍的游戏,可是,自从姚家开始收购新鲜河虾开始,别看这些皮孩子们力气不大,手脚利索的,一天钓个一两斤河虾是没问题的,一斤河虾10文钱,两斤也有20文钱了,那码头扛包的壮劳力,有的人一天也只能赚这么多呢。
  再过几个月,这浩瀚的稻海就能收割了,收割后,姚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