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陛下在上 >

第15章

陛下在上-第15章

小说: 陛下在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以前安阳对于这些小事根本不会在意,她的一切琐事都是奕清欢给她打理,若非最后那些日子,文帝执意隔开二人,安阳根本不知熏香这些事,只是用惯的贴身之物,陡然换了,心里如同少了些许东西。
  起初,忙于朝政,热切于争权的她,只会觉得文帝死了,她便有机会夺嫡,她便会是下一个帝君,那么,被迫分开的人就会再见面。
  奕清欢既然问了,就说明以前二人真的相熟,至于熟悉到何种程度,只有奕清欢自己明白了。
  但显然,安阳不明白这一切,脑子里出现了些许模糊的记忆,不过二人母女的身份让她止步于亲情这个路口。
  她一手松了缰绳,在自己腰间摸索了须臾,不经意间触到女帝的手背,原本绷紧的神经更加紧了,好似轻易一碰就会断了。吓得她慌忙收回手,回道:“阿嫂给我换了香囊,说是安神补气的。”
  “沈洛云擅岐黄之术,我近日也听闻了,既然是她给的,就戴着罢。”
  得到应允,安阳松了口气,那只手已摸到香囊了,想了想还是松开,她觉得从醒来到现在,奕清欢这个陌生人已经融入她的生活里了。
  不过晚上让她走一趟,着实不该,她小心说道:“陛下,今晚你不用自己过来的,听青黛说你每日政务很忙,今晚岂非浪费了你的时间。”
  于一个生活了十五年的人而言,这些话听似关切,细细深究,还是带着些抵触。
  奕清欢闻言,苦笑道:“小殿下还是担忧弘文馆的课业比较好,听青黛说,自打你醒来就从未捧过书本,整日不是和糖糕打闹就是满宫转悠,荒废了这么久,再重拾可就难了。”
  路过正阳门时,橘黄色的灯火照亮了前面的宫道,安阳微微回眸就看到了女帝面上的笑意,仿若谪仙,只一眼余光,就让她觉得皎若星河。
  她慌乱地收回眼神,摩挲着缰绳上粗糙的牛筋,试着商量道:“陛下,我可以不去吗?我又并非那些考科举的士子,学那么多知识又不可当饭吃。”
  “也可,那你明日入朝,枢密院还少一位主事的,要不你去顶替了。”
  更不行,朝堂上多少人想拿刀砍她,羊入虎穴,焉有命在,安阳摇首,推却道:“我还是去弘文馆读书,我才十六,不急不急的。”
  心中的事全然印在脸上,奕清欢看着抑郁不平的神色,伸手捏住了她气呼呼的脸颊,如丝绸一样的肌肤,格外顺滑。
  “小殿下行事随心就好,以后有事可直接来找我,我……”奕清欢顿了顿,她想说我不会伤害你,可近人情怯,嘴笨了。
  “依水宫到了。”
  耳畔响起了雀跃的声音,奕清欢猛地一惊,才觉她错过了最好解释的机会,可是安阳懵懂无知的模样,就算解释,她也必然听不懂。
  总不可,将她的身世再提一次,在她本已愈合的心口上再割开一刀。
  奕清欢兀自摇首,自己先下马,再扶着安阳下马,见人迫不及待地往宫里钻,忙拉住了她,怪道:“就这么不想见到我,走之前都不打招呼吗?”
  皇室规矩多,离别时需行礼,安阳这才‘顿悟’,忙俯身行礼,“陛下,安阳先进去了,您回去时需走慢些。”
  礼数周全,堪比宫人,毫无挑剔之处,奕清欢气恼,惩罚性地戳了戳她的脑门,双眸中温柔缱绻,“回去吧,以后下学会有人去接你,记住去其他地方,让人回来通知下。”
  安阳点点头,忆起了前些日子的事,问道:“那人有下落了吗?我觉得她有些神秘。”
  “没有……”奕清欢猛地吸入了一口春夜里的凉气,面上夹了几丝愧色,不敢正视安阳亮晶晶的眼神。
  “哦,安阳明白了。”安阳觑了一眼奕清欢的脸色,知晓没有二字夹杂着复杂的含义,不过既然女帝不说,那么她也不该问才是。
  她看着女帝,灿然一笑,想等着‘长辈’先走,她再回宫里去。
  这般诚挚的笑意,明媚动人,让奕清欢来不及去抹掉心里的愧疚,也跟着笑了笑,心中的凉意拂去了大半。
  “这些事有我去安排,你无须分心,人找到了我会告诉你,不会瞒你的。”
  奕清欢不同于一般的闺阁女子,又不似霍陵满目英气,柔柔一笑似是镀上了迷离的月色光芒,让人觉得莫名的魅惑。
  看得安阳傻睁着眼睛,迷糊地看着女帝打马走了,摸了摸自己滚烫的脸颊,不知这般的热度来源于何故,站在那里呆呆想了须臾,忆起方才奕清欢掐了她的脸,约莫从那个时候留下的。
  转身往回走去,迎面撞上了青黛,脑海里又蹦出了奕清欢魅惑的神色,她拍了拍脑袋,觉得自己魔怔了,她忙喊道:“青黛,我要沐浴,快些,好热。”
  不对,她摸了摸自己的腰间,那里被奕清欢抱了很久,魔怔的是她,不是自己。
  *
  独自打马回程的女帝,在云殿外被人拦住了,霍陵在那里守候很久,就连宫禁过了,都不敢先出宫。
  殿外落马的女帝,眉眼都漾着欢喜的笑意,秦执事趋步赶来,轻轻提醒:“霍统领来了很久,迟迟不肯离去。”
  上午时分,自天牢分别后,霍陵便留在那里处理‘后事’,此事过来,应该复命。若是如此,君主不在宫内,明日也可来复命,何必急于一时。
  女帝疾步入内,屏退了宫人,心中记挂着早前之事,见到霍陵面上神色,犹自镇定道:“又出何事?”
  霍陵作揖,言道:“阿姐,您走后,霍青告诉我,您手中的玉玺乃是假的,真的在民间。只要让安公主见他一面,他便说出藏玉玺之地。”
  在破了凌州城门后,杀文帝,抢玉玺,是所有人眼观之事。所以暴民手中的玉玺便是旧楚玉玺,是以,奕清欢夺回后,在所有人眼中,那就是真的传国玉玺,赋予了新帝至高的威仪与权力。
  但是玉玺乃是君主之物,见到的人少之又少,除了御前执笔的朝臣外,无人可观。
  奕清欢回身至案前,将玉玺递给霍陵,若无其事道:“若无霍青的话,此时说这个是假的,你信吗?”
  霍陵摇摇头,不敢接玉玺,言道:“阿姐莫打趣我,我又未曾见过玉玺,怎知真假。霍青还有一言,他说玉玺在安公主手中,她放权时命人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替换了文帝手中的玉玺,将真的带走了。”
  奕清欢瞳孔一缩,将玉玺放回原地,依照安阳的性子,她真的会做下此事。不过她不能认了,那躺在盒子里的玉玺既然是假的,她也不能让霍青见安阳,那个荒唐的故事不该再现于世上,不该再告诉安阳。
  她拂了拂身上衣袍的灰尘,不悦道:“真亦假,假亦真,已无从分辨,没必要听小人谎言,阿陵,你若不愿杀他,朕命其他人行事,这等蛊惑人心的人留在世上,定会出祸乱。”
  “可是阿姐,你可曾想过,一旦玉玺落入安氏人的手中,会引起更大的祸乱,他是安公主曾经看重的人,见一面而已,不会有危险,这样能免去很多麻烦。”
  霍陵顿了顿,手心捏出了汗,她自小与奕清欢一起长大,情分自然是别人无法比的,她跺了跺脚,咬牙道:“阿姐,既是安阳换了玉玺,她为何不告诉你,她难不成连这等大事都忘了,还是等着机会还政于楚呢。”
  作者有话要说:
  我一直以为两人共乘一骑,做后面的最舒服。
  但有个新疆朋友说,其实最舒服是坐在前面的。
  世界观……塌了。
  明天继续更,不断。


第21章 二十一
  曾经的往事,知晓的人并不多,细细想来,只有中宫的宫人知道,但除去随奕清欢出征的秦执事外,知晓那段隐秘感情的人都魂归忘川了。
  就事而论,霍陵不知道那些事,这些话并没有错。
  奕清欢凝眸,望着盒中的玉玺,不愿苛责她,缓缓摇首,“安阳并非你所想之人,霍陵,你多虑了,霍青乃是旧楚的人,他的话不可信,你莫被蒙骗了,此事到此结束。”
  霍陵的心沉了下去,后退一步,朝着女帝跪了下去,言道:“陛下,您也说旧楚的人不可信,安阳亦是旧楚皇裔,臣不明白,您为何总要将她留在身边。她非您骨血,何不昭告天下,表明心迹,何苦在她身上浪费时间。”
  “当年您入宫为后,乃是迫不得已,现在您有了自己的选择,何不与旧楚安氏一刀两断,您还年轻,立皇夫之事,也迫在眉睫,江北人都盼着那一天。”
  江北支持的历来只有自己族中之人,以前是为存活,如今是真正地信服于奕清欢,对于旧楚,他们与霍陵一般的想法,不能让旧楚死灰复燃。
  可实际上,主位者没有这等心思,只要安氏的人本分,闹不出风波,没有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她都不会去动安氏。
  安氏,毕竟也算安阳的同族,赶尽杀绝,不是奕清欢的本性。
  但涉及安阳的问题,她会抛开所有的原则,比如杀霍青,埋藏住那个荒唐身世的故事。
  殿中寂静,奕清欢看着跪得挺直的霍陵,她不记得霍陵何时起,考虑问题不留情面了,安阳与她一同长大,她为长,安阳为尊,遇事安阳会因着自己的缘故而让几分。
  想来,也让霍陵觉得安阳不过是一个安氏‘外人’,故而才会喊打喊杀,却忘了十几年的情分在其中。奕清欢颓唐地坐下来,提起朱笔,黯然道:“霍陵,此事朕不会再计较,你也收敛性子,你的想法朕不会管,但你作为江北的人,亦是朕看重的人,你的心思传出去,便会是朕的心思,这样只会逼反了安氏,况且安阳在,安氏人会观望朕会不会传位于她,若此时将人从我名下去除,只会逼得人反了。”
  “再者,大周新立,根基不稳,漠北自两年前被杀退后,一直虎视眈眈,若内部安氏反了,掀起风波,漠北趁势而来。到时,你告诉朕,是先平内乱,还是先歼外敌?”
  “我……臣……”霍陵咬住了舌尖,握紧了双拳,陛下所言,半真半假,毕竟都知晓陛下待安阳的心思,虽非母女,感情胜过了平常母女,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更改的。
  女帝拧起了眉,她知道霍陵的心思并非一日两日,单看她对安阳的态度不如往日恭谨,便知晓霍陵也容不了安阳。
  她深吸一口气,正色道:“霍陵,安阳不是你想的那样,此事到此结束,明日她会去弘文馆读书,苏合去江北未曾回来,你从右卫军中选几人出来,负责她的安危,她若出事,朕唯你是问。”
  “诺,臣明日就安排。”霍陵咬咬牙,她知道其中牵扯的太多,况且陛下的态度偏颇,心中疑虑也不敢多说,劝之无益,她只好先应下。
  女帝见她不再多言,也缓了神色,笑道:“宫禁已过,你在宫内歇下,明日再出宫。”
  霍陵再次应下,随秦执事去了偏殿歇息。
  秦执事看着霍陵略带倔强的神色,心中也暗暗无奈,霍陵乃是江北嫡系,她的父母皆死于漠北人的刀下,自此她便跟着奕清欢进宫,做了安阳的伴读。
  她比安阳年长几岁,但安阳自小聪慧,比同龄孩子显得更为拔萃,行事反比她老练,处处谦让。显得霍陵无知,不过二人同在中宫长大,磕磕绊绊也是常有的事,幼时不会想得多,等到大了,江北的局势水深火热,百姓有苦难言。
  霍陵渐渐觉得安氏的君主有意为之,逼迫江北放弃兵符,连带着对安阳的态度也大不如前。
  其实,君主之错,安阳一直在弥补,才有了后面奕清欢出征边境,平乱漠北,给了江北极大的信任。
  翌日清晨,秦执事遵令去依水宫送安阳去弘文馆,去了才知,小殿下昨夜歇得晚,还未醒。
  青黛也不去唤醒,看到秦执事有些为难,“小殿下昨夜回来就挺奇怪的,一个劲说自己魔怔了,在榻上翻来覆去,奴婢去问,她也不说,约莫到了后半夜才睡着的。”
  话语里皆是心疼,秦执事了然,昨夜太史令常澍跑来,说是马车在半道上坏了,她回来先禀报下。
  一个太史令,官居三品,好歹也是九卿之一,偌大的皇城内,难不成寻不到马车,巴巴地赶回宫里来要,再者她能回来,小殿下为何就不会回来了。
  一听,便知是谎话,加之常澍朝她挤眉弄眼,她便知晓此事有怪。
  她并未跟去,不过陛下回来时,满心欢喜,也知神棍常澍没有白筹谋此事。
  太史局的掌舵人竟做起了牵线搭桥的月老,着实让人不解。
  小殿下,对于情爱一事,就跟白纸一样,别人在上面画一笔,指不定将她心就带跑了。
  陛下,此事有些难,毕竟二人身份摆在那里,一道鸿沟,无法逾越,她又不愿撇清关系,或许念着近水楼台的缘故。
  曾经,小殿下不也是近水楼台嘛。
  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