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大宋女汉子 >

第158章

大宋女汉子-第158章

小说: 大宋女汉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二娘见自己的娘催爹下去,也猜到了她娘要跟自己说什么,大概要说的是跟孩子相关吧。
  果然吴氏等着谢乙下了楼,便问谢二娘,上次她回娘家来,自己给她特意找的那补身生子汤喝完没,有没有效呀。
  谢二娘扁扁嘴,说:“这才喝了多久,那也不是神仙药,哪里会那么快就怀上?”
  一面却在想,这话可不能说死了,就又赶紧描补道:“我也不太清楚怀没怀上。”
  吴氏就问她:“那你有没有想吃酸的,或是甜的,就是比以前更想吃一些?”
  谢二娘摇摇头:“没呢,跟从前差不多,娘,您就别问了行不行,过几日回去,我再去找大夫瞧一瞧,看有没有信儿。”
  吴氏叹气,给了谢二娘额头上一指头,说这怀没怀上,女人自己都晓得,比如说这葵水有没有停,还有想不想吃酸吃甜,这都是自己能晓得的。大多数女人都是自己感觉到有点儿怀孩子的表征了,这才去找大夫瞧的。要是在那些穷乡僻壤,没有大夫的地方,这怀没怀上全凭女人自己感觉。
  谢二娘讪讪地“哦”了一声,垂下了头,每当跟她娘说孩子的事情的时候,她就有点儿心虚,这会儿也是,不敢再看着她娘了。
  吴氏便又唠叨开了,说起了隔壁的梁三郎的媳妇杏花,人家已经怀了身孕差不多五个月了,出怀了,挺着个肚子进进出出的,每次路过谢家肉铺时,那趾高气扬的模样,真是气人。还有啊,跟喜家不对付的赵家,那个赵三郎娶的乡下媳妇黄四娘也怀上了,大概有四个月身孕了,前几日赵家娘子在谢家肉铺来买肉说给她听的,挺嘚瑟的样子。
  老实说,谢二娘也挺羡慕那些可以正儿八经怀孕生子的女人,她觉得跟顺娘在一起,唯一美中不足的大概就是不能亲自体会一把怀孕生子,这种对于普通女人来说都不会缺的体验。这大概就是世间之事大多无法圆满,合乎天道之处吧。
  谢二娘觉得,回娘家样样都好,就是自己的娘老是提孩子的事情,给自己的压力有点儿大。老这么说孩子的事情,她都不想在娘家呆三天了,简直想拿了钱就回去。
  好在谢二娘不太高兴的神情被后知后觉的吴氏也看出来了,她想了想,就没再说了,而是说:“娘不说这个了,娘下晌就再去找一找这镇子上另一个有生子灵药的夏道婆,管她讨个方儿。上一回的不管用,咱们就换一个。”
  谢二娘“嗯”一声,说也好。
  她觉得吧,她娘有那些事情忙,也好过在自己跟前老是提什么孩子啊,谁谁又怀上了好些。
  谢二娘再次回娘家的事情,在晌午梁家的饭桌上很快就成了焦点话题,杏花有些幸灾乐祸地说:“我瞧见谢二娘又回娘家了,肚子平平的。从前她不是跟那喜二郎好得蜜里调油似的么,现如今怎么这样了,可见,从前的那些恩爱的样子都是做给人看的。喜二郎就是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光会挣钱有什么用,这没有子嗣,挣下家财来,到时候还不是别人的。”
  她这一句话,把喜二和谢二都损了,梁三郎一开始听她说谢二娘的闲话还想发作的,后来听到她说喜二郎没用的话,心里却舒爽,便也没开口训杏花了,继续吃自己的饭。
  谁想这话却惹到了梁二娘,便见她狠狠瞪了杏花一眼,把手中的筷子往桌子上一拍,冷声道:“就你话多!上次的事情我还没跟你算账呢,这又说开了。我跟你说,快些吃饭,吃完了,你跟我去谢家,跟人家谢二娘道歉,说你上次不该胡说八道,让人家别往心里去!”


第118章 
  杏花一听当然是不愿意去; 她说自己凭什么要去给谢二娘道歉,而且自己真要去跟谢二娘道歉了,官人面子上也挂不住,说完,她就求救似地看向梁三郎。
  梁三郎接收到了杏花的目光; 他端着碗先训了杏花几句; 然后才向梁二娘求情:“姐; 你就别让杏花跟着你去谢家了吧; 我已经说过她了,她以后再不敢胡乱说话了,看在我面子上,行么?”
  梁二娘见弟弟求情了; 也不好再坚持己见; 因为一开始她并没有要让杏花跟着自己一起去见谢二娘的意思; 实在是她太爱八卦,太嘴碎了,这让梁二娘忍不住了; 想揪着她一起去谢二娘那里,让她丢个脸,长个记性; 别再那么爱蜚短流长。
  杏花的面子,在梁二娘眼里是一文钱不值,可牵涉到弟弟,她想了想也就算了; 毕竟她弟弟那么大人了,还成亲了,眼看就要做爹了,杏花是他娶的媳妇,杏花在人前丢脸,会连累到他那个丈夫也跟着丢脸。
  她拿筷子点着杏花的额头:“下不为例,不然,可别怪我不给你脸面!”
  杏花讪讪地点头,说自己不敢了,梁二娘这才作罢。
  吃完饭,杏花主动地去把碗筷收了,拿去厨房里洗了,又烧了茶出来给大姑子梁二娘还有她婆婆柯氏各倒了碗,接着端了一碗茶出去给在外头守摊子的梁三郎喝。
  屋里,梁二娘和柯氏一边说些闲话一边烤火。
  柯氏烤了一会儿火便回屋去睡了,梁二娘站起来,把女儿秀儿也送回房去哄着她午睡,等到睡着了,这才下楼来,去摊子上拿了几块豆腐,拿个碗装了,走去谢家肉铺。
  谢家肉铺此刻摊子后面只有一个伙计守着,谢乙夫妻都在铺子里面烤火呢,见到梁二娘端着一碗豆腐过来,吴氏就站起来笑着迎她,梁二娘说自己晓得谢二娘回了娘家,特意端了碗豆腐过来,让吴氏做给谢二娘吃。
  吴氏虽然因为女儿跟杏花关系不睦,对梁家人也有了意见,但对于梁二娘却是没什么意见的,觉得人家又能干,人也知礼,没什么好挑剔的。
  “那个,二娘呢?”梁二娘在吴氏接过去豆腐之后,往楼上看了一眼问吴氏。
  吴氏:“在楼上她屋里呢,你找她有事?”
  梁二娘点点头,笑着说:“也没甚事,就是想跟她聊一聊。”
  吴氏把豆腐放下,道:“那我领你上去见一见她?”
  梁二娘道好。
  吴氏就在前面引路,把梁二娘带到了楼上女儿的闺房里,对坐在屋里火盆边的烤火的女儿说了梁二娘的来意。
  谢二娘请梁二娘坐下说话,梁二娘坐下后,跟谢二娘闲聊了几句,就说起了弟媳妇杏花的不是,说她不该蜚短流长,造谣中伤谢二娘,还请谢二娘不要往心里去。
  “都过去了,没事了。”谢二娘摆摆手道。
  梁二娘便夸谢二娘心善又大度,怪不得如此好命,能嫁给能干聪明且又宠她的喜顺。
  是人都喜欢听好话的,梁二娘这一说,倒让谢二娘心情大好,也就跟梁二娘攀谈起来,不一会儿,已经很是投契了。
  梁二娘呢,向谢二娘透露了年后梁家想要搬进城里去做豆腐买卖的打算,到时候若是有什么买卖上请教的地方还请谢二娘的官人喜顺多指点下。
  谢二娘一口答应了帮忙,并说,若是梁家搬进了城,到时候还要跟喜家常来常往。
  梁二娘满口答应:“行,那到时候就多有叨扰了。”
  又说了会儿话,梁二娘就告辞而去了,恰巧下楼的时候碰见了谢二娘的大姐谢大娘,两人打了个招呼,寒暄了几句,梁二娘就欢欢喜喜地回去了。
  谢大娘也是在街上碰见去给妹子找偏方的娘才晓得妹子从城里回来了,故而过来与谢二娘相见。
  姐妹两人见了面,不免说些家长里短的话,当听到刘氏偏瘫失语后,谢大娘很是为妹子高兴,认为妹子这下可算是真掉到蜜罐里面了,再没了头顶那座压迫她的大山,不知道多少做儿媳妇的羡慕呢。当听到喜家分了家产,那更是高兴了,连说这是未雨绸缪,不然以后家大业大了,大房那边要分家析产就损失大了。
  一时间,谢家肉铺楼上笑声阵阵,气氛那是相当地好。
  只不过,谢大娘临走的时候还是提出了谢二娘嫁给喜顺一切都好,就是还没有孩子让人着急,她让妹子要加把劲儿。
  谢二娘摊手,说:“这事儿要是我能加把劲儿就行的话,那就好了。”
  言下,颇多无奈。
  谢大娘见妹子这样,不由得笑了,正好她娘吴氏去寻那夏道婆讨了一个生子方回来,也就没再多说什么,一径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谢家的厨房里就常常飘出来药材炖鸡的味儿,谢二娘呢又连着吃了几天药材炖鸡,回去的时候,她娘不但给她打包了三百贯钱放进车里,还又给她抓了不少药材打包了一并放进驴车里头。
  于是,回到了汴梁城里的家里时,顺娘除了搬运了那三百贯钱,还搬了那一大包的药材回去。
  谢二娘回家的第二天,喜家外院的伙计们就从东家的嘴里知道了一件喜事,那就是东家娘子回娘家探亲时,大夫诊出了喜脉,东家娘子有喜了,据说已经有两个多月的身孕了。
  因为这件喜事,他们还得了东家发下来的赏钱。不久,跟喜家来往的枣树街的邻居们也知道了这个消息,不少人就上喜家来道贺,顺娘呢,也接受了别家的道贺,请人喝茶或者吃席。
  在谢二娘回家宣布怀孕之前,顺娘还是跟老娘和嫂子沟通了的,请她们配合演戏,也不需要什么演技,只是含笑不语就够了,其它都不用管。
  刘氏既然已经答应了顺娘抱养孩子,当然也就不会再说什么,更何况她现在想说也说不了啥。
  齐氏呢,顺娘说什么就是什么吧,然而她还是有个建议,那就是既然谢二娘要“怀孕”一回如此困难,不如索性这一次生一个龙凤胎,这样顺娘就一下子有了两个孩子,免得以后再让谢二娘辛苦一次。
  不得不说,齐氏平时智商不够,但在孩子的事情上脑子还是很好用,她提出的这个意见一下子就被顺娘采用了,等到谢二娘回来,她跟谢二娘这么一说,谢二娘也连连说好,就这么办。
  然而,她还是有些担心,顺娘不能一下子找到一对龙凤胎,顺娘说那不难,她只要提前去育婴堂里面看好两个相差几天之内出生的男婴和女婴就行了,到时候一并领养了,就可以算作龙凤胎了。
  一想起这来年,一下子就可以有两个孩子,满足自己长久以来的心愿,谢二娘真觉得自己的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
  为了装这怀孕,谢二娘又赶着缝了好多个大小不一的里面填充了绵絮的腹带,好在出怀以后的那些月份绑在肚子上,并且为了避免被人看出来,自从宣布怀孕之后,她就几乎不出内院了。
  很快就到了年跟前,顺娘忙得脚不沾地,除了盘账外,她还要跟那些跟自己有生意往来的大客户们吃饭,给他们送礼,洽谈来年的合作事宜,这里面就有宋玉姐。
  说也奇怪,自从顺娘给宋玉姐写了那么一封要保持距离的信之后,宋玉姐虽然再也没有来找过她吃茶,跟她见面,但是顺娘让石头送去宋家正店的种生和石炭也不是货到就付款了。据那店里的管账的谭账房说,东家要求宋家正店跟别的同顺娘做买卖的正店一样,赊欠一部分,两月一结账,最后剩下的账款要过年才结。
  顺娘听了,就认为宋玉姐一定是生气了怪自己忘恩负义才这样,就也没往心里去,而且她认为宋玉姐的要求也在理,因为自己后面谈下来的两家正店就是享受的这种优惠呀,宋家正店要这样的优惠也没有什么不对。
  年前,跟其他三家正店的东家吃完饭并送了礼之后,剩下的就是宋玉姐了。
  那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六了,顺娘打算见了宋玉姐之后,腊月二十七就给伙计们发工钱和过年的赏钱,腊月二十八正式放假,到正月初八才重新打开铺子做买卖。
  宋玉姐是在宋家正店的包间里面见顺娘的,顺娘递上了一些年礼之后,这才坐到了宋玉姐身边,接了她倒给自己的一碗热茶。
  这么久没见到宋玉姐,顺娘一见之下,发现她依然美艳依旧,举手投足间风情无限,对自己依然有很强的吸引力。
  宋玉姐手里虽然也捧着一碗热茶,可她不过是丹唇碰着茶碗而已,一双桃花眼仿佛在说话一样紧紧锁定着顺娘。
  顺娘也感觉到了,不觉有些紧张。
  按理说她也成亲了,现在也还过得,不该像以前那样在宋玉姐跟前一坐就紧张,但是这会儿她发现自己还是会因为宋玉姐的一颦一笑,甚至只是默默地看着自己就紧张。
  她紧张的毛病又犯了,曾经这毛病在跟谢二娘成亲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犯过的。
  难道是自己感觉到了愧疚,有负她曾经对自己的恩情,在她跟前坐着就不自在了?
  在顺娘自己也闹不清楚自己紧张的原因时,宋玉姐噗嗤一笑,说话了:“顺娘,我们有多久没见了,你怎么见着姐姐还这样呢?我瞧着你把茶碗握得那样紧,垂着眼,眼观鼻鼻观心的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