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大宋女汉子 >

第157章

大宋女汉子-第157章

小说: 大宋女汉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趟谢二娘从城里回来,还是欢欢喜喜回来看望她爹娘,并送了年货来,梁二娘就想着下晌过去给谢家送些豆腐,然后跟谢二娘道个歉,关于上一次杏花说的那些话真不是自己说出来的,而是她娘吃饭的时候说了几句,杏花就在那里多嘴多舌造谣了。
  本来,这种要把自己撇清的话,她不太好意思对谢二娘说的,因为太像自己去讨好人家了,可是不说不行啊,她自己还想要见齐氏,还想要跟人家在一起呢。
  要是谢二娘心里真有那么个疙瘩,不满意杏花,顺带着不满意梁家人,以后自己去找齐氏,谢二娘真给自己一个闭门羹吃,那自己长期见不着齐氏,两人之间的事情不就得黄了吗?
  为了齐氏,说什么她也得抹下脸来,去跟谢二娘说些好话的。另外,她进城做买卖,还想让喜二,也就是谢二娘的官人帮忙呢,这么着就更有必要跟人家谢二娘解释清楚,让她不要把自己一并讨厌进去了。
  自从上一次从去见了齐氏,跟她也商量了下进城做买卖的事情,回来之后,她就仔仔细细地做了个全盘规划,决定这个城她一定要进,也要把她的豆腐买卖做起来。上次喜顺提出了她的豆腐不能走量,她就想了,那就多开发几样豆制品出来,豆腐干,豆筋,豆腐皮,还有豆花,以及豆腐乳,也有原味,还有其它味的。豆腐干豆筋这种保存期限要长些,可以送到那些有需要的脚店里面,豆花可以做出好几种口味零卖。如此一来,她只需要租一个小铺子,把自己的产品全部摆出来卖就可以了。她相信,自己的豆制品口味好,种类多,时间一久,这豆制品的买卖并不会差。
  退一万步说,即便赚不了大钱,可是支付一家人的生活绰绰有余,最重要的是,进了城,跟齐氏离得近了,两人能够常常见面,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自己的相思之苦。她是真爱上了齐氏,想要跟她一起的。
  梁二娘决定了要进城之后,就跟弟弟还有老娘说了这事,当然她是不可能说她主要是为了齐氏才进城的,而是说她也想进城去,把豆腐买卖做大,多赚些钱。她觉得杨柳镇就只有这点儿人,完全不能够跟汴梁城里面的人比,她认为呆在杨柳镇做豆腐买卖是发不了财的。
  梁三郎听了梁二娘的话,说自己很赞成姐姐进城,他也想跟着姐姐一起去把买卖做大,赚大钱。
  柯氏却并不赞成女儿这样做,她说在杨柳镇一家人日子过得好好的,何苦要去做那种没有把握的事情,她问梁二娘,是不是看见隔壁喜家进了城,住了大房子,也雇了那么多伙计做买卖,进出都有车坐,就羡慕起人家了。
  梁二娘承认自己的确是如老娘所说那样,有些羡慕喜家,自己也想发财。
  其实呢,真正的理由她可没有说出来,不过,柯氏和梁三郎隐约也猜出来跟齐氏相关。毕竟,梁二娘坚决不嫁人,又收养了秀儿,后面跟齐氏来往密切,除非真是傻子才看不出来梁二娘喜欢齐氏。
  只不过,这个家多亏了梁二娘有一门做豆腐的好手艺才撑了起来,柯氏和梁三郎便也假装不知道了。
  梁二娘也是好多年前,大约十五六岁的时候病了一场,病好之后,突然就会做豆腐了,那个时候柯氏死了男人,儿子又小,根本无力养家。族中有人想要柯氏改嫁,霸占梁家的房产的,多亏梁二娘做了豆腐出来养家糊口,稳住了脚跟。自那以后,梁家就由梁二娘当家了,为了做买卖方便,后来梁二娘收养了秀儿,卖掉了家中的老宅,搬了家。到了新地方之后,对外就说秀儿是她自己生的,丈夫亡故了,这样一来,便于做买卖。
  柯氏这时候大约猜到女儿是为了那齐氏才想搬进城的,为了女儿的面子,她没有当着儿子的面说出来,只是摇头道:“你跟喜二可不一样啊,喜二是个男子,你呢,是个女子,喜二可以做大买卖,你不行。”
  “娘,姐是个女子,可我是个男子呢,进了城,我可以出面去做买卖,您大可以放心,梁家只要有我,咱们的买卖到时候不比喜二郎做得差。”梁三郎信心满满道。
  柯氏转眼看向儿子,嘴巴动了动,到底没说出反对的话来。
  她想,儿子或许说的话是对的,要是进了城,好好做,凭借女儿的手艺,儿子的勤快,说不定梁家的豆腐买卖能做得远比杨柳镇好。她也观察到了女儿自从喜家搬走之后,做买卖就没那么上心了,劲头也没以前足了。
  为了女儿的幸福,姑且说是幸福吧,柯氏想看到女儿像往常那样,在喜家没搬走之前,总是干劲儿很足的样子,那就要搬进城去做买卖,那样一来,女儿就可以经常见到齐氏了,能在一起说说话什么的。为了儿子的前程,在汴梁城里赚到更多的钱,住大屋,身穿绫罗绸缎,挺起胸脯走路,也要搬进城去才行。
  既然自己的一双儿女在搬进汴梁城之后,都有奔头,她这个当娘的还反对什么呢。
  见老娘没有再反对自己,弟弟也赞同进城,梁二娘就说了:“那就等年后,我先进城去瞧瞧,看一看枣树街附近有没有合适的屋子,就把它租下来,然后咱们把杨柳镇的屋子卖了,一起搬进城去。”
  柯氏和梁三郎点头道好,让梁二娘只管安排就是。
  定下搬进汴梁城做买卖的家庭会议并没有杏花参加,那一天她恰巧又回家去蹭饭了,她娘给她又炖了只鸡。
  吃了鸡肉,喝了鸡汤回来,晚上临睡前,梁三郎才告诉她了,过完年梁家要搬进城去做买卖。
  杏花一听就不乐意了,她说她不愿意进城去。
  梁三郎不咸不淡地说:“你要不想进城去,大可以搬回你娘家去住,你爹娘反正常常杀鸡给你吃。”
  杏花不悦道:“你这说得什么话,我是梁家的媳妇,自然是要住在梁家。我爹娘杀鸡给我吃,又没花梁家的钱,我吃进肚子里,你的孩儿也吃了,你还在这里说酸话,真是!”
  梁三郎这个时候已经翻身朝里面了,不搭理她。
  杏花咬咬唇,只得说:“能不能等我生完孩子再搬进城去,还有啊,你们说搬家就搬家,也不跟我商量就定下来,难不成我不是梁家的人啊。别忘了,我肚子里还有你们梁家的种呢。”
  梁三郎闻言撂下一句:“这事儿已经定下了,你想好,若是想在娘家吃好点儿养胎,就留在杨柳镇,回你娘家去,生了孩儿再进城。反正进城后,我跟大姐要忙着做买卖,也顾不得你,就连我娘也要忙着做饭洗衣,没空管你。你大着个肚子啥忙都帮不了,刚搬家进城,家里也乱,你还不如待在娘家,让你爹娘照顾你……”
  杏花听了梁三郎的话,倒有几分心动,本来她怀着孩子就需要人照顾,像梁三郎说的,梁家搬进城去做买卖,没人管得了她,她还真是有点儿怵。这会儿她已经怀了身孕有五个月了,要是过完年搬家的时候,她应该有七个月身孕,还有两三个月要生,她实在是不想跟着夫家人坐车进城去。进城之后,要把新家打扫完,一切理顺还需要十天半个月呢,她看不得眼前乱糟糟的。
  要是留下来,在爹娘身边,她就可以度过对她来说最艰难的一段儿日子,而且有爹娘在一旁照顾,她觉得自己生孩子也不那么怕了,可以放心地生,孩子和自己都安心。
  躺在床上,杏花想了一下,不如明儿就回去跟爹娘说一说,看他们是个什么说法。
  次日,她果然在下晌的时候抽空回了趟娘家,见着她爹娘,把梁三郎说的那些话对她爹娘说了,问她爹娘是个什么意思。
  她爹听了有些犹豫,说:“这回娘家来产子到底有些不妥当,那样一来,女婿也太轻省了,啥都不管就白得了一个孩儿。”
  胡家娘子却给了她男人头上一巴掌,道:“难不成你忍心让孩儿跟着梁家进城去遭罪?咱们就只有杏花这么一个孩儿,她要是进城去遭罪,吃不好睡不好,到生的时候出点儿事,你能受得了?我看,女婿说的也是大实话,不如让女儿在家养胎,生了,出了月再进城去。那个时候,梁家的买卖也理顺了,家里也归置好了。”
  她这一说,她男人不吭声了,最终憋出一句话:“那就听你的,让杏花在家里生。”
  杏花一听,高兴了,抱着她娘撒娇说:“还是爹娘疼我,那我回去就跟三郎说年后他们先进城,我在娘家生了,坐完月子,再进城去。”
  后来,她回去,果然那么对梁三郎说了,梁三郎点点头就算是答应了。
  梁三郎过后又对姐姐和老娘说了杏花在梁家搬进城时,要留在娘家养胎待产的事情,梁二娘和柯氏听了没说什么,大概她们也觉得杏花留在娘家待产,比跟着进城去好吧。毕竟胡家就杏花那么一个女儿,她要是留在娘家待产,她爹娘一定会把她照顾得很好,比谁都照顾得好。
  然而梁二娘还是对弟弟说,让他在梁家搬进城之前,送杏花回娘家去,再给他岳父岳母拿些钱,多谢他们帮着他照顾杏花,还让杏花在娘家待产。
  梁三郎应了。
  梁家搬进城的事情就这么定下了,定下来之后没几天,谢二娘就从城里回来探望爹娘了。
  谢家肉铺楼上谢二娘的闺房里面,吴氏和谢乙都在谢二娘跟前坐着,问她最近一段儿她在城里过得好不好,上次女婿来接她回去之后,可还跟那宋玉姐来往等等。
  谢二娘手里捧着一杯热热的茶喝着,换了一双绣鞋的脚踏在脚边火盆的罩子上烤着火,唇边噙着笑,慢慢地跟爹娘说她被顺娘接回去后,喜家都发生了些什么事。
  她头一件说得就是顺娘接了自己回去之后,当真写了信给宋玉姐,措辞委婉地说她要以家为重,跟宋玉姐不合适见面了。宋玉姐收了信,后面果然没有再来纠缠顺娘了。
  第二件事情,她说得是喜家分了家产的事情,谢乙夫妻一听乐坏了,吴氏道:“这就对了,这家产分清楚了,以后免得喜家老大的孩儿们跟你们扯皮。晚分不如早分,女婿的买卖是一定会做大的,做大了再分就划不来了。”
  谢二娘点点头,就又说起了第三件事,说这事的时候她没了笑,声音也低下去了,她说她婆婆刘氏摔伤昏迷了,后来大夫来给她医治,她好了之后就偏瘫失语了。
  刘氏偏瘫失语的消息把谢乙夫妻都给惊到了,不免要问怎么会这样。
  谢二娘就又老老实实地把这事情的前因后果说给了爹娘听,当然这里头关于她要跟顺娘抱养孩子的事情她没有说给两人听。
  谢乙夫妻听后那是一点儿都不同情刘氏弄成这样了,相反,他们还觉得刘氏这样了算是报应。没了刘氏这么搅家,女儿和女婿还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呢。
  说到这要把日子过得更红火,谢二娘当着爹娘就也大大方方地提出了想要借二三百贯钱,来年给顺娘去扩大买卖的事情。
  “原来你这孩儿可不光是回家来瞧我跟你爹,给我们送年货,而是来管我们借钱来了。”吴氏觑着女儿道。
  谢二娘不好意思地笑一笑,道:“本来用不着来跟爹娘借的,奈何分了家产,我跟官人就只剩下了三百多贯,过几日官人还要带着人去鹤山买石炭,一下子要拿出去二百多贯。咱们做的买卖里头有不少赊欠的,要过了年才能结清欠账。过完年,官人又要去开一间卖石炭的铺子,这么一来,手上的钱就不够了……”
  谢乙听到这里已经抬起了手,不让谢二娘再说下去了,他说自己可以借给女婿三百贯,也不需要定下什么时候还,反正女儿和女婿手里松了还就行。
  谢二娘却道:“官人说了,明年下半年就可以还上这钱了,她还说,本来跟爹和娘借已经让她有些抹不下脸了,当然是要尽快还上。”
  谢乙便说:“都是一家人,还有什么抹不下脸的,好了,这事儿就别说了,我让你娘给你备下三百贯,过三日之后,等到石头来接你的时候你就拿上钱回去。只要你跟女婿过得好,我跟你娘没什么舍不得的。”
  谢二娘甜笑着感谢了她爹,谢乙开心地大笑了几声,然后说自己不喜欢听到女儿道谢,他说谢二娘就算嫁人生子,在他心里永远都是他的女儿,帮女儿哪里还需要女儿说谢谢,再说了就是跟自己生分了。
  吴氏让谢乙下去照顾生意,这要过年了,买肉的多,生意好,她呢,还有些话想要跟女儿说。
  谢乙明白这是自己娘子有什么私房话要跟女儿说,嫌弃自己在这里不好说的,故而赶人呢,他也就呵呵干笑两声,站起来,走出去咚咚咚地下楼了。
  谢二娘见自己的娘催爹下去,也猜到了她娘要跟自己说什么,大概要说的是跟孩子相关吧。
  果然吴氏等着谢乙下了楼,便问谢二娘,上次她回娘家来,自己给她特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