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镇国公主 >

第261章

镇国公主-第261章

小说: 镇国公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亲却摇头,候我试过冷热,将杯子拿起来,曲腿正坐,两手合捧着茶杯——这动作有些眼熟,我想了一会,才想起来竟像是前世阖家聚在沙发上吃零食看电视的样子——又对我招手,示意我坐在她身侧,我以为她要和我说婉儿的事了,她却只道:“和阿娘说说,崔秀如何?”
  我只得道:“他…挺好的。”
  母亲便作势瞪我:“还有呢?”
  我道:“他…做事很有条理。无论忙了多久、有多疲累,看起来总是精精神神、有条不紊。”
  母亲向后一靠,又起身,扭头向我示意,我一怔方知她是让我给她铺枕头,忙替她垫好后面,她便舒舒服服地靠在后面,腿也伸出来,笑着看我:“你们白天晚上地见面,你对他的考评,就是‘精神’‘有条不紊’?”
  我有些窘迫地道:“我们两的私事…咳,怎么好意思和阿娘说?”
  母亲却不依不饶:“亲母女两个,有什么话不好说的?你安定阿姊都常来和我说她那几个小子,你比她还生分么?”
  我不得已,盘着腿,低着头,想了一想,方道:“说出来不怕阿娘笑。崔秀他虽生得清俊秀雅,可和他在一处,总不如和韦…无生忍一起更自在。” 崔秀常值宿宫中,面圣时候多,与我较为生疏,一个不及时对口风,便易露馅,韦清与我之间早便熟稔,倒少了许多这些烦恼。而且眼下只要提到“韦”这个字,我便不觉要生出些亲切,说出的话都更温柔些,何况是阿欢的嫡亲兄长?
  母亲一怔,倾身看我:“韦清?”
  我向她一笑,大胆挪到她身边,与她肩并肩靠着:“实不相瞒,儿和韦清也不曾断了来往。崔秀是名门秀子,而今又是宰衡之重,自有一番清华气度,儿甚心慕之。但要论熟稔亲切,则又不及韦清了。鱼和熊掌,贵贱虽然有别,但美味却同出一班,儿…一个也不愿放弃。”
  母亲倏地爆出一阵大笑,手上一动,杯中饮子泼在膝上,唬得我忙去看时却又不甚在意地挥了挥手,随意将茶杯放在案上,手在我头上狠狠一揉:“平日看你不声不响的,与崔秀也不见格外亲密,原是这么回事。”
  我被她揉得心虚,低头道:“这事崔秀原不知道,无生忍也不大与同侪来往,阿娘…毋要泄出去。”
  母亲益笑得欢了,将我搂在膝上,捏着我的脸道:“你放心,阿娘不说——其实便是说了也没什么,他们两个还能因此怎么了你不成?”
  我半真半假地道:“我只是不想伤他们的心。儿虽是同时与他们两个,咳,相处,但两边却全是真心。”
  母亲失笑:“你若真是真心,在这事上就不该欺瞒。两下瞒着,岂是相处之道?”
  我凝视着她:“话虽是这么说,可我们毕竟不是寻常人家。崔秀…心高气傲。倘若知道我将他与无生忍相提并论,岂能甘心?无生忍身卑官微,与我相处,本已有攀龙附凤之嫌,若再知崔秀…岂能不自怜自伤?儿喜欢她…他们,便不想以富贵权势凌人,而愿如寻常人家那般相处——就如当初阿娘和阿耶一样。”
  母亲渐渐地敛了笑,凝神看我:“当初阿娘和阿耶…也并全如所见。”
  我垂头道:“可阿耶私下待阿娘…尽如家人之礼。试想阿耶若因天子之尊而颐指气使,待阿娘呵呼如仆从,阿娘心中该怎么想?儿妾们…又怎么想?”
  母亲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我唯恐自己说得过了,略有些忐忑地仰头去打量母亲的脸色,她面上却只是一派温柔慈和,一手垫在我脑后,一手放在我身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轻轻拍着,有一瞬间我觉得自己不再是三十多岁,而是回到了三岁,母亲也不像是七十高龄,而像是回到了年轻的时候——那时她尚不是皇帝,虽然也常有些独断专横,容不得旁人违逆,却还远未到现在这样一言一语,便能致云翻雨覆的境地,那时的她,比现在的她,看来更强势,实际上却温柔慈祥得多了。
  我情不自禁便伸出手去,以自己的食指勾住了母亲的小指,以小女儿音软软地叫她“阿娘”,母亲亦如一位慈母那般对我一笑,拍拍我的头让我起来:“夜深了,早些睡罢。”扬声叫人打发我去侧殿,我故意弯着腰,矮着头,扭着她的手撒娇道:“阿娘陪我睡。”被她一瞪,方磨磨蹭蹭地出去,在侧殿歇了一夜,有心探听婉儿的消息,次日起身后便不忙回去,在贞观殿浪荡了半日,早上都是奏疏召对等事。婉儿一直如常侍奉在侧,看不出两人之间有什么问题,到午饭时又遇见召宰相会食议事,除了母亲频频回头去看婉儿外,亦不见什么大事。午饭后我倒是还想留在贞观殿,却见高延福秉持母亲旨意,慢悠悠地从正殿出来,向我笑道:“陛下说,公主已在贞观殿待了半日了,也该待够了,今日凤阁、鸾台郎君具在台省,阖不寻他们去说说话、办办正事?”
  他说话间,正殿诸侍从亦陆续自内退出,我心里留意,故意拖着时间,至最后一人退出后许久都不见婉儿出来,方笑了笑:“这就去。”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双更…
  另外微博好像有点问题,常常发不出东西,所以最近关于更新的通知以jj的评论为准。


第436章 心魔&则天
  皇帝在期盼着什么。婉儿能隐约地猜知她的心意; 却只作不知——比起凭借模糊的猜测贸然乱说,倒不如闭口不言; 以免多说多错——低着头; 一心一意地下着棋; 只在皇帝久久不肯落子时恪尽职守地唤了一声“陛下”。
  没想到皇帝竟先开了口:“叫我七娘。”
  婉儿知道这于她已是绝大的让步——单是皇帝亲自过来探病、且不降罪这事,便已是绝大的让步——自己很该顶戴圣德、叩谢天恩; 好笑的是,倘若如此,便与皇帝的初衷南辕北辙、全相违背了。这样想来,礼法与人情,竟是世间所不能相容的两事,帝王者既凭礼法而高据人辈之巅、号令天下,难怪多是心肠冷硬、枉顾人情之辈。
  婉儿不自觉地笑了下; 收拾残局,将该输的筹码放在皇帝掌心里:“陛下赢了。”
  皇帝倏地盯住婉儿,手伸在半空中; 好一会方缓缓收回去,将那一把铜钱都扔在案上:“不下了。”慢慢下了榻; 向门外走,到门口时方住了脚,回身看婉儿:“看你也养得差不多了; 明日就回来罢。”
  婉儿躬身应诺,小心将她送出殿外,她一到人前; 便消了方才那种隐约的眷恋柔软之态,倒也不见威严,只是淡漠如礼,婉儿率阖宫之人跪地拜送,至圣驾行得远了方才起来,小奚不知何时凑到了她身边,轻轻唤了一声“娘子”,婉儿会意,只带她一人进了寝殿,小奚特地又在门窗四处看了一圈,才向婉儿道:“佛奴来传信了,据说是听见圣驾向这边来才特地过来的。”
  婉儿笑道:“她的消息倒是很灵通。”
  小奚不解道:“陛下是宫中至尊,各处都看着陛下的消息,知道圣驾向何处去,不是很自然的么?”
  婉儿挑眉看她:“方才你们是不是已布置了被褥,以为陛下今夜当留宿在此?结果如何?圣驾眼下向何处去,集仙殿或贞观殿,你知道么?”
  小奚蹙眉一想,方露出些讶异的神色,却还不甚以为然:“她掌管后宫,只看灯烛、更鼓、仪仗等事,猜到也不太难。”
  婉儿笑而不语,小奚察言观色,忙也就道:“佛奴说,庐陵王娘子转告娘子,有三件事。第一是想请教,汉武帝有位李夫人,晋武帝有位左贵嫔,此二人境遇有何相似?汉景帝有位栗姬,晋惠帝有位贾皇后,此二人境遇又有何不同?第二是说想疏请陛下,仿着省中图书馆的例,在内书堂里也设图书馆,并请在宫中立一书阁,选精通笔墨之女史、内侍,抄录《臣轨》、《列女传》、《大云经》,分赐宫中各司,以便上下研习,最后又说,临淄王成亲在即,一向多受宫中看拂,想设一宴,辞谢以往相熟的诸女史、令丞,望娘子也能赏光前往。”她近来识了许多典故,才磕磕绊绊地将这么大一篇话全记下来,难为佛奴那厮看着不怎么读书,竟能将话传清楚。
  婉儿想了一回佛奴,又将“临淄王”三字念了一遍,才道:“庐陵王大郎…而今也将及冠龄了罢?”看小奚掐指要算,便笑起来:“不必算了,你明日和那边回一声,说多谢王妃的好意,我一定赴宴。”
  她觉得心头闷闷的,有种说不出的难受,这难受并非头一次,许久以前,太平头一次自梦中醒来、惊惧地唤她“陛下”时,她便有过这种感觉,确知大郎的死讯时,她也有这种感觉。从前这感觉过去得很快,毕竟当时她总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那些人、那些感情,宛如登山时所背负的金银珠玉,虽然珍贵,于旅途却是妨碍,也远不及食水等必须之物来得重要,为了登到顶峰,牺牲乃是必要的。现在却不一样了,她已占据顶峰,对着山顶的风景多年,再美的景色,到现在也已看得厌了,反倒是山脚下那些平常风景,因着久而不见,重又变得美好而神秘,令她禁不住地心生渴望。
  可世人早已习惯站在山顶的她,无论是她的儿子、侄子、大臣,或是…婉儿。
  婉儿。
  她将这名字轻轻地念了一遍,眼前浮现的却是上官仪的脸,这张脸本已该早早地湮灭在她模糊的记忆中,与成百上千她所知晓的死者一道灰飞烟灭、青史不存,却因着他那小小的女孙,那个叫做婉儿的小东西,又回到了她的心头。
  婉儿会不会恨她?这问题于她本早已不是问题,眼下却又静悄悄地浮上心头。从前她是不惧这念头的,无论婉儿会不会恨她,婉儿都只能依附于她,如藤蔓之缠附大树,如涓流之依附河海。可山顶上的树,寂寞久了,便也离不了藤蔓的陪伴,河海再广大,若无涓流来归,亦不过一汪腐水,婉儿恨不恨她,都只能依附于她,但依附与依附,却是不一样的。
  她想要小东西的真心,完完全全、纯然唯一、毫不掺假的真心。太平总能让她想起自己还是个母亲,婉儿则能让她想起自己还是个女人——她清楚地知道,无论对外如何号称自己乃是佛祖转世、天女托生,她却依旧不过是个…人。
  她静静地看着婉儿,这小东西经她示意,已跪坐在案前,提笔敬候她的敕令,小东西一定想不到她接下来要说的是什么,想到这一点,她便觉暗暗欣喜,接下来的话也变得没那么难以说出口:“朕…百年之后,嗣皇帝,当为上官仪平反。”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还有一更,么么哒。(来自一个努力戒农药的作者菌)


第437章 青梅(十六)
  雪下得纷纷扬扬; 四面都是一片白茫茫的颜色。独孤绍坐在廊下,一手执卷; 一手捏着身上旧披风的边; 两眼茫然地望着飘摇而落的大雪; 连崔明德踏雪而来、走到近前都不曾发觉。
  崔明德在心里轻轻地叹了一声,伸出手; 轻轻将独孤绍的肩一搭,独孤绍此刻才如梦初醒,猛地转头,对崔明德扯着嘴角一笑:“你来了。”起身急了,身子一晃,头上、身上的雪水一阵乱滴。
  崔明德一把将她扶住,责备的话将出口; 又忍住,看她一眼,道:“我来了。”接过独孤绍手中的卷轴; 展开一看:“军学之利弊?”两眼将独孤绍一看,半嗔着道:“先翁之遗笔; 你就这么任风雪吹着,毫不爱惜?”
  独孤绍经她提醒,方讷讷道:“我坐着时还没下雪; 谁知这时候就下得这么大了?”忙不迭地要将卷轴向怀里塞,崔明德一把拽住她:“你人早便透湿了,这纸札如何经得起你这么揣?”
  独孤绍听了; 便又向屋内去,崔明德已熟门熟路地唤来侍儿,拿新衣裳催独孤绍换了,命人置了热酒,两人在窗边对坐看雪,独孤绍心中发虚,忙替崔明德斟了酒,笑问她:“今日回得这么晚,是有公事?”说话间打了一个喷嚏,更觉赧然,崔明德却视若未见,端起酒杯小小啜了一口:“第一次讲课,学生多问了几句。”
  独孤绍一听便知端地,将酒杯重重一放:“他们见你新来乍到,又是个女人,留难你是不是?是哪几个杀才?”
  崔明德轻轻一笑:“没有留难,只是有几人格外‘好学’,多请教了几个问题。我都答了,额外给他们留了功课。”又饮一口酒,道:“祭酒答应‘地理课’的考试由我全权负责,所以我便听从公主的意见,分为‘平时分’和‘考试分’,‘平时分’占一半,‘考试分’占一半,凡是在课上表现不佳,或是平时功课做不好的,都会视情形扣除‘平时分’。”
  独孤绍望见她的笑,蓦地生出些冷意,热热地饮了一大口酒,又打了一个喷嚏,方笑道:“只是学生胡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