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213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第213章

小说: 升官发财在宋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说着,艄公面上都难掩羡慕:“可惜我家那小子体弱,否则我也想给他送去了。哎!”
  王钦若嘴角抽抽,眼底满是不以为然。
  秦州于他而言虽是完全陌生的,但同他交好的人中,亦不乏曾于西北赴任者。
  秦州虽为军事重陲,西北防线,在民计上,却绝对当得起贫瘠二字。
  哪儿值得这么多流民前赴后继,前去投奔?
  不过凭此倒能看出,陆辞不仅善于逢迎圣意,在愚弄黎庶的手段上也颇为高明。


第二百三十六章 
  越近秦州,王钦若抵触之心便越盛。
  眼看着再有半日,所乘船只便要抵达秦州城门了,他心念一动,索性令艄公即刻靠岸。
  正逢冬末春初,乍暖还寒的时候,又是正午时分,他走陆路过去,不仅比坐在船上暖和,还能顺道看看那据闻是弄得风生水起的流民安置,究竟是真是假。
  见他临了又来个心血来潮,因刚刚被调任做秦州治下某地知县,而与他一路同船的甲科进士包拯,着实看不下去了。
  这一路上,王钦若的强烈排斥心,他看得清清楚楚之余,对此亦是百思不得其解。
  既不愿来,当初又为何要当庭请令?
  此时,看王钦若不管不顾地下船,包拯不假思索地跟了上去,凝眉道:“王尚书,请留步。”
  王钦若漠然看他一眼,明知故问道:“何事?”
  就包拯这种初出茅庐的新科进士,血气方刚下,会说出什么话来,王钦若自是心知肚明的。
  果不其然,将人喊住后,包拯便一板一眼道:“王尚书身负急务,当以公事为重,不宜在途中过久逗留。”
  虽话语平直,不含丝毫暗讽,但包拯赫然摆出的这副以天下为己任的清高模样,还是令王钦若于心中嗤之以鼻。
  一不入流的小官吏,也敢在他跟前大放厥词了?
  王钦若轻哼一声:“凭你方才之言,便足见目光之狭隘!”
  包拯不卑不亢道:“还请尚书指点迷津。”
  王钦若随口道:“官家指派我等前来,主为查证榷场税赋、账簿之事,却也是为了民生理念,体恤疾苦。沿途你亦见到前来投奔秦州兵者众多,然秦州一地,素来贫瘠,自给尚且难足,又何来余力安置更多流民?恐有猫腻。”
  见包拯目光凝肃,王钦若微微一哂,义正辞严道:“若当真是陆秦州打理有方,自是皆大欢喜;若是他为收买人心,枉顾民间疾苦,你我亦有责权上报天听,以供严厉核查。”
  听完王钦若所言,包拯若有所思地颔首,旋即正儿八经地拱手致谢道:“王尚书教训的是,是下官思虑不周了。”
  这么快就服软了?
  王钦若挑了挑眉,并无意探究一无足轻重的人的真实想法,遂潇洒一摆手,沿大路往秦州城去了。
  包拯望着他的背影迟疑片刻,到底没跟上去,而是回到了船上。
  同样走在大路上的,还有不少扛着大包小包、显然是要投奔秦州城里的亲人去的百姓。
  因常年劳作,他们或多或少地身上都有些旧伤,因而王钦若脖颈上长得那块醒目肉瘤,都未引起过多的注目。
  王钦若乐得如此,甚至走着走着,还有意与他们套起话来。
  看他年岁颇长,亦是衣冠楚楚,却不知为何是步行前去,连匹驴都不舍得赁……
  如此矛盾的情况,得他搭话的那位老汉不由目光有些奇异。
  他不着痕迹地跟同样也感到疑惑的大郎对视一眼,便敛去那点不解,笑着有一搭没一搭地回话了。
  按王钦若的猜想,能令流民们这般趋之若鹜的,定然不只是先行至秦州一步的其他亲朋所吹的天花乱坠,而多半还有秦州官府的承诺。
  然而对方的答案,却让他失望了——的的确确就是亲朋所言,外加在家乡日子难过,以及很是思念从军在外年的亲人,才前来的。
  若是秦州情况真如亲友所说的那般好,他们便有意就地扎根留下;若是对方夸大其词,实不如意,便在这歇一歇脚后,再换个地方。
  未能得到想要的陆辞把柄,王钦若不免有些遗憾。不过他城府极深,面上丝毫不显失望来,而是依然同人有说有笑着,慢慢悠悠地走到了秦州城下。
  他抬起头来,望向悬挂牌匾的方位。
  仅这一眼,他就被去年才在陆辞主持下大力修缮过,已然焕然一新的高大城墙,给彻底震撼到了。
  当然,同巍峨高大的汴京城墙一比,秦州城墙要逊色上许多。
  但不是前年才遭过吐蕃突袭的战祸,加上连年征战,狼烟遍起,这城墙该是伤痕累累,疮痍满目才是啊!
  怎会是这般簇新齐整,威武雄伟?
  边上甚至还连着一望无边的无数堡寨,上头皆有兵士巡逻,可谓戒备森严。
  王钦若感到费解和震惊时,秦州城的真容乍现,则瞬间激励了心怀忐忑,前来投亲的流民。
  他们不怕吃苦,怕只怕兵戎烽火,流离失所。
  现有这伟岸城墙在,上头还齐齐整整地站着雄赳赳、气昂昂的威武兵士,一下就令他们心安许多。
  王钦若沿途经过多处州县,对于盘查自是习以为常了。
  只是在应对秦州城门守兵检查时,他心念电转,不由耍了个小心思。
  于言辞间刻意含糊了此行的目的,是想要只以寻常官吏的身份进城,好对这无处不透着匪夷所思的秦州城多做观察。
  不料在察觉到他有意回避、闪烁其词的下一刻,负责查验他的那名守兵便凝了眉。
  飞快瞟他几眼后,就命同袍先盯着他,自己先跑去城墙上寻人了。
  “这是……”
  王钦若不解其意,却知觉有些不妙。
  “安静!”
  临时接受那名守兵委托,此时虎视眈眈的这名守兵却根本不让他有机会试探着发问。
  在毫不犹豫地严厉喝止后,就继续目光炯炯地盯着他,好似要将他生生盯出一个洞来。
  见守兵态度如此,其他对新生活充满期许,正有说有笑地排着队列,等待士兵验看,好入城去的其他百姓,也齐刷刷地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他。
  “……”
  王钦若在短暂的不可思议后,耳根便因愤怒而变得通红。
  他做梦也没想到,哪怕是多年蛰伏后,未能染指相位,但好歹也是户部尚书的自己,竟会在这种穷乡僻壤,受一赤足莽夫的羞辱!
  更让王钦若难以置信的‘羞辱’,却还在后头——认定他身份存疑的那名守兵,很快在知会了上级军官后,得到了进一步的指示。
  他绷着脸一回来,连半句废话都不带多说的,便一挥手:“队长的命令,先将人押下,查清楚了再说。”
  王钦若还没来得及反应,霎时就被四个早已蓄势待发的彪形军汉给当场摁下,下巴狠狠磕在泥地上,火辣辣的疼。
  在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后,他简直气得七窍生烟,根本顾不上下巴上的那点疼痛了:“你们怎敢如此!荒唐!快放开我,你们可知道我是谁——”
  “我管你是谁,”那兵士却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一边让同袍们拖着他往临时关押可疑人的牢里走,一边冷哼着反驳道:“拿一套错漏百出的说辞来糊弄验检,还好意思喊冤?”
  这种隐瞒身份和来意的人,明摆着不怀好意。
  若真是受了陛下诏令来此的,又何必这样藏头露尾,鬼话连篇?
  “放肆!”
  眼看着这群无知的莽夫真要把自己捉拿下狱,王钦若再顾不上当众嚷嚷出自己身份后,会否被当做笑话传出去、就此在同僚间颜面扫地了。
  他忙不迭地大喊道:“我的关引、印戳都在袖中,你们大可拿出来查看,我可是身负皇命,来此……”
  然而说出真话后,守兵们仍是无动于衷,城里好奇投来目光的百姓们,却都被逗笑了。
  紧接着钻入惊慌失措的王钦若耳朵的,是嘲讽意味十足的百姓们的纷纷议论。
  “这个说自己是是京官哩”
  “快笑死人了,就他颈子上那块大肉瘤,还能做官?不是说要相貌端正才行吗?”
  “他那模样要能做京官的话,我不也绰绰有余啦,哪儿还要留这儿杀猪啊?”
  “怕又是个党项那边来的奸细”
  “这都是这个月揪出来的第几个了啊?”
  ……
  在几名军汉的轻松联手钳制下,简直就跟一头待宰的可怜羔羊般毫无抵抗之力的王钦若,在被生拉硬拽走时断断续续地听到一些,差点没当场呕出一口血来。
  城墙这的热闹动静,很快随着‘奸细’被关押,等待进一步查明,而渐渐平息了下来。
  因局势渐渐微妙,这样的好戏隔三差五也会上演一出,百姓们也就看个新鲜,便高高兴兴地感叹自己安全有着十足保障,然后继续各忙各的了。
  对于王钦若一念之差、导致身陷囹圄的不幸遭遇,包拯自是一无所知的。
  尽管从王钦若给他的解释中挑不出大的差错来,但他虽为人正直,却并非死板愚笨之人,自然察觉得出几分王钦若的真实心思。
  他无意跟随心怀叵测的对方,仍是搭乘船只,很快就来到了秦州城下,通过检验后,便顺利进城了。
  看着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热热闹闹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商铺和集市,包拯一路走,一路都没有机会收起面上的惊奇。
  尽管他对秦州城几年前的模样一无所知,但也清楚,绝无可能是这般繁荣喧闹的模样。
  单看百姓面上那发自内心的欢喜笑容,包拯就对这位年纪轻轻便声名远扬,仕途上大起大落的陆秦州,充满了好感和好奇。
  依循惯例,包拯当去官衙报道,再前往任地。
  只他在打听了官衙所在处后,并未急着前去,而是先在大街上逛了几圈,看了会儿民生百态后,才满足地寻香水堂了。
  他一路行来,此时风尘仆仆,一身臭汗,着实不该以这样的面目,去见上官。
  如此盘算着,包拯便留意起周边商铺,看是否有香水堂在其中。
  然而,当他目光无意间掠过一处茶馆的二楼时,猛然定住了。
  那不正是——
  望着那张与记忆中的惊鸿一瞥相吻合,熟悉的侧脸后,包拯眼前倏然一亮,如此脱口而出。
  “雷恩公!”


第二百三十七章 
  与陆辞一同出现在茶楼的,不是别人,正是狄青。
  因记得今日是狄青生辰,陆辞特意将休沐留在了这天,旋即将人从兵营里领出来,两人一道在集市上逛逛,吃顿好的,权作简单的庆祝了。
  最叫狄青期待的,却不是一顿饕餮盛宴,而是夜里的环节:每逢生辰,公祖便会主动提出与他秉烛夜谈。二人躺在一张床上,亲密地挨着,轻松随意地说说小话……
  狄青正偷摸着幻想夜里情形,忽就被门外走廊上传来的一阵凌乱脚步声给唤回了神。
  他竖着耳朵听了一阵,便发觉那脚步声虽是止住了,取而代之的,则成了人声的喧闹。
  破坏了此地的清幽雅静,好不煞风景。
  原小酌着的陆辞微微蹙眉:“外头莫不是有人闹事?”
  狄青毫不犹豫地起身:“还请公祖稍后片刻,我这便去问问。”
  陆辞张了张口,到底没将也要一同去看的话说出来,只微微笑着点点头,继续悠然小酌了。
  自己精心养的小崽子不仅长得越发高大,经兵营磨砺后,更显威武,气势也跟着见长许多……陆辞自是最欣慰的。
  既是狄青的心意,自己便安心坐着吧。
  狄青浑然不知自己正沐浴在公祖饱含欣慰的目光中,对于这位专挑在他与公祖难得一聚的包厢前吵闹、坏他与公祖宝贵的相处时间的罪魁祸首,他面上不显,心里却是杀气腾腾的。
  待推开门,循声寻去后,狄青赫然看到,闹事的人并非是想象中的纨绔或混混,而是一名虽尘霜满面、神色略有憔悴,却面容清俊,一身正气的书生。
  狄青走上前去,沉声询道:“怎么回事?”
  起初死活没拦下这一铁了心往楼上闯的不速之客、以至于现在无比被动的茶馆伙计,都要恼极了。
  尤其在看到馆中罕能接待到的陆秦州这一贵客,果真受这一不讲理的死脑筋扰了清静后,面对陆秦州视若亲弟的这位义弟的质询,更不可能为其遮掩。
  “实在对不住,”他苦着脸,不住哈腰:“这位客官硬称他有位姓雷的恩公,就在这包厢里,竟非要闯来见礼!我好说歹说,他也不肯听,加上他宁失礼也要硬闯,我一时间没能拦住,就……”
  包拯一脸惭愧,诚恳道:“实在对不住。只是我与雷恩公仅有过一面之缘,既不知他身份,也不知他住处,饶是再想回报,也无门路可走。方才在街上猛然望见,一时间情难自抑,又怕他再走远了,才不慎失礼于前,着实对不住。”
  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