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开海 >

第285章

开海-第285章

小说: 开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他们做基层军官是暴殄天物,只是如今没有好的环境,他们毕业后有些有门路的能做指挥使,没门路的就只能做小旗官总旗官,这与他们的才能没关系,何况此时哪个卫所弄过去个学员做千户,他也无法发挥三成才能。”
  殷正茂深以为然,海军讲武堂出去的每个学员都是人才,这个他是知道的。
  但短时间里那些人调派地方难堪大用,就像宣府讲武堂出去的学员最常干的是什么?没有将领敢让他们带兵守边,只能是练练兵、测绘测绘地图罢了。
  这帮人需要的环境,要千户所完备地调派出车骑步炮工五科兵力相结合,一场常规战斗部下要有四百四十杆鸟铳、十六门虎蹲炮、打空一百支小旗箭,更别说还要有两个炮兵百户直属炮队的大小二十二门镇朔将军炮。
  哪怕再雄才大略的指挥使,见到这种锐意进取过头儿的部下他能说什么?
  现实是能给他配五门威远炮就不错了,弄不好只有三门碗口炮,小旗箭是打不起的,鸟铳换成快枪和火铳勉强能凑够三百支,虎蹲炮倒是能给俩百户配两门,这就已经仁至义尽了。
  不是每个千户所都叫香山,不是每个卫都叫南洋,没钱。
  这就是南北讲武堂学员毕业后尴尬的地方,学了三年屠龙术,毕业发现也就学到练兵、绘图的本事能立马派上用场,明明各方面综合素质都强过别人,但连表现机会都没有。
  往往还会遭受旁人嘲笑:“真他妈有这财力,不用讲武堂毕业,我也能打赢,有这财力吗?没有!”
  “铳炮甲械的普遍列装,对兵力庞大地域辽阔的国朝非朝夕可成,广东造械能力天下难及,现在两广旗军还没换完,何况各地吏治参差,还要许多年,殷公想必也很了解。”
  伴着殷正茂点头,陈沐继续说道:“但士兵的素质却不一样,讲武堂毕业学员只要有合适的士兵,哪怕铳炮有所不足,同样也能比旁人打仗打得好,军官嘛,只要能带着部下打胜仗,朝廷就有赏,有赏就有钱,有钱换装,就更能打胜仗。”
  “明后两年,东洋军府会带第一批士兵远征,会留下一些老兵并吸收南北讲武堂毕业学员,充作新兵旗官,军饷北洋发、练兵地北洋修,五年之后,一批批优秀士兵退役,北洋能推荐他们去天下各地卫所任小旗、总旗,他们会是最好的小旗官与总旗官。”
  “唉……”
  殷正茂长长地叹了口气,抬手想在劳心费力的陈沐肩膀拍拍,可能觉得不太合适,动作悬在半空却没有拍上去,看着陈沐道:“陈帅,最难的不是练兵选将,是钱……各地卫所有了好旗官、有了好军官,可这钱呢?”
  “讲武堂教出好将领,北洋练出好旗官,他们再练出好兵,到时候带兵越过长城从葱岭打到长白山,朝廷哪儿来钱给这帮虎狼之师发赏?”
  “哈哈哈!”
  陈沐听得仰头大笑,张手在二人之间划过,神态轻松,道:“东洋、西洋、南洋,广州、天津,权当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吧!”


第31章 电报
  陈沐刚和殷正茂以开玩笑的口吻说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没两天自己就屁颠颠跑进北京城了。
  他跑进北京城绝不是为了什么五年计划,他还没自我膨胀到那个份儿,也从不觉得自己能给大明朝制定五年计划。
  说来他进京的原因好笑,陈大帅在天津卫河北岸发了疯地乱砍乱伐搞建设,张阁老搞建设搞得比他还厉害——自从发现电报真有用这事起,张阁老便下令工部必须尽快弄出能铺设十里甚至更远的电线与配套电机,甚至重视程度超过北洋军府。
  电报线转眼就安到天津卫,并顺着运河往南修去,陈沐搬进刚盖好的营房住了才三天,便有驿站骑手快马加鞭送来张纸,上面乱七八糟点着墨点,陈沐看了半天也不知是什么意思,问驿站伙计这是什么意思,他们也不知道。
  天津卫驿站的驿卒就知道最上面一片黑点指的是他们这个驿站,下边的黑点有东的意思,先前有军官来教过他们一些关于方位、标注的密文,再多的他们就不知道了。
  之所以将密文送到陈沐这,还是驿卒两眼一抹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实在不知道密文往哪送,只能大着胆子往陈沐这送,死马当活马医。
  陈沐当然看不懂!
  他听说戚继光给张居正编了一套密文,可这套密文又没送到他陈二爷这,他怎么能看懂?
  好在陈沐一直有一股舍我其谁的气势,这时候京城应该就一个发电报点,那就是张居正的府邸,毕竟内阁在宫里,搭设电报线还要多加考虑,但张阁老府上不需顾虑许多,除了他别人也不可能发电报。
  而张居正往这发电报,除了发给自己还能有谁?大沽口百户?
  这一点上,陈沐觉得张居正能想到这个办法真是聪明,而他能想明白张居正用这个办法找自己,更是绝顶聪明了!
  陈沐收拾收拾便向京城走了,要单凭骑马,日行三百里疾驰马没事得把陈沐颠死。
  正好到天津卫也是下午,他带上仨武弁随从在天津卫搭船,加了些船钱走夜路,听着艄公夜唱晃晃悠悠睡了一宿,清晨被武弁叫醒时人已到通州,从这骑马进京,还能赶上在宣武门外的米市口吃上热腾腾的马肉火烧。
  马政是自开国之时便有的事,但过去都是百姓给官府养马,打仗就交出去,相当于寄养,压力还不算大;但永乐年后朝廷不再四处征战,民户养马便要求‘孳息’,大马生小马,还不准养死。
  官牧崩溃的快,民牧在这样的环境下崩溃得更快,人还有个生老病死,马就能不死了?
  所以民有养马之苦,官无养马之利,前些年隆庆皇帝还在世时刚有一次大规模售出种马。
  长此以往,民间便将马分为几种,有战马、驮马,以及肉马。
  张居正府邸离宣武门不远,正阳门往南朝西拐个弯儿,在骡马市街上,往北是琉璃厂,西南是南城兵马司,虽在外城,却是外城不可多得的好地段……这不像陈沐府邸,虽离紫禁城近,但都是小宅子,外城都是大宅子。
  陈沐更喜欢把这片称作皇家动物园,张居正府邸往北,骡马市街角是虎房楼,顾名思义,养老虎的地方;西北进了宣武门街口则是象来街,是养大象的象圈;象圈对面是喂鹰胡同,养老鹰的。
  放在正德皇帝那会,这些老虎和大象都要训得乖乖,大象得做皇帝的仪仗队员,学会驾驭驮宝;老虎就惨一些,偶尔得被正德皇帝来一场公平的对打,不能还手的那种。
  到如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自嘉靖朝起,天子不喜欢这种大东西,大家都开始吸猫了,比如说上次乾清宫门口跟陈沐、万历一起吃馅饼那位,在宫里人见了都要尊称一声‘小小老爷’,身份和地位上就和猫儿房那些公的‘某小厮’、母的‘某丫头’不一样。
  正赶上六月,宣武门护城河边上早早的便人头攒动,仕女出门才俊相随,观看护城河里大象喷水游玩。
  每年这个时候,大象都会被带到护城河里洗澡,年轻人争相游玩,成了一个节日。
  陈沐和他的武弁对大象都没什么兴趣……他们在西南战争中早就见识过了。
  吃饱喝足,让武弁随便找个茶馆坐着,陈沐一路牵马过长街,溜达到张居正府门前,要不是在院墙外仔细看了半天,他还真发现不了电线杆到府邸墙上是怎么走线的,木管架设在院中伸出的树枝上,穿过隐蔽绿荫顺到道路两旁高耸的电线杆上。
  细木管中装着电线,电线材质是铜线陈沐知道,但他也知道此时此刻看见的电线木管中绝不单单是铜,包裹铜线的是一层黑乎乎的东西,具体是什么他并不清楚。
  “第二十七个。”
  就在陈沐想要离电线杆近点一探究竟时,他听见院门口有人说话,转过头见到着青色绸衫戴环玉黑发巾的大管家游七立在门口,拱拱手笑道:“自电报发出,靖海伯是三日里第二十七个来府上拜访的了。”
  “爵爷快请进门,老爷正与客人交谈,还请稍待片刻,饮一杯茶,在下这便去通报。”
  游七笑着引陈沐入府,进门时陈沐便瞧见前院马厩几匹西马,他估摸管家口中的客人是他认识的人,待坐入偏厅,他这才对游七问道:“游兄,阁老此次传信,所为何事,能否透露一二?”
  “嘿嘿,老爷的心思,这可不是小人能揣摩的,不过爵爷且放一百个一千个心,不是坏事。”
  笑吟吟地摇头,从侍女那边接过小食餐盘茶点,端端正正放在桌上,这才喜气洋洋地道:“稍待片刻,我这便为你通报。”
  那边游七去通报,陈沐则无所事事地瞧向帝国首相府上的茶点,却见漆盘上居然还放了一只塞好烟丝的崭新木烟斗,插一具不曾用过的玉具烟嘴。
  凡是让人享乐的,风靡的速度远比其他一切来得快。
  他摇摇头,没去碰漆盘,他愈加笃信自己建议对烟草收重税的提议是正确的,这项税务将来会与盐铁相提并论,如今早早就把定制拿出,是件大好事。
  “靖海伯来得正好,老爷在书房与户部王大人议事,请爵爷跟我来。”
  户部,王国光?


第32章 缘由
  张居正看上去心情不错,书房窗户支开半扇,映着府后竹林,墙上壁挂水晶灯罩做出磨砂,发出微弱亮光,映出户部尚书王国光掌中烟斗缓缓燃烧的烟雾。
  在陈沐眼前,桌案上摆着层层叠叠三四十册书目,为王国光执掌户部与侍郎李幼滋等人合力编撰的呕心沥血之作,名《万历会计录》,包容整个帝国财政的秘密。
  “这套书以地域,先全国、后以省冠府,以府冠具;以数额,以总数冠分数,以分数合总数;以收支,先全国田粮旧额岁入岁出总数,次省府州县分数,次边镇饷数,次库监,次光禄,次宗藩,次职官,次俸禄,次漕运,次仓场,次营卫俸粮,次屯田,次盐法,次茶法,次钱法,次钞关,次杂课。”
  张居正收敛精细修剪的胡须对陈沐夸奖道:“王公编修此书,当得此代奇伟功业!”
  “当今只差一步,海外各地情形、物产物价,这就不能依靠王公,朝廷还需仰仗靖海伯。”张居正说着转身从桌案摸出两本书向陈沐的方向轻推,道:“我太祖皇帝曾言,民商工农贾子弟多不知读书,宜以其所当务者直辞解说,作务农技艺商贾书,故命儒士做了这些书。”
  陈沐微微垂目,张居正推过来的两本书名叫《商程一览》与《水陆路程宝货辨疑》,这两本书他知道,几乎是国中的行商手册,甚至视为明代商人教科书也不为过。
  但是……陈沐面露不解,诧异地脱口而出道:“太祖皇帝,不是重农抑商?”
  张居正瞟了陈沐一眼,面无表情,待转向王国光时才露出笑意,沉寂片刻甚至让陈沐以为自己说错了话,这才转过头来道:“朝野之间,凡事必尊祖宗之法,你知为何?”
  “天下战乱之际,我祖宗起兵北逐元寇,光复中国,生民飘零之时,人丁冻饿,田尚且不敢耕作,即便重商,又何来财货?天下初安,祖宗即鼓励商贾,但这并非你说的重农抑商或重商抑农,是因早先重商则伤农、而后重商可利农——所谓祖宗之法,便是如此。”
  陈沐连连点头,拱手道:“在下受教了。”
  紧跟着他说道:“阁老与王公放心,编海外会计录,就由北洋军府代为完成,分至西洋、南洋、北洋,为期五年,五年内将寰宇诸国物价摸清。”
  其实张居正说的道理对陈沐来说没什么受教的,真正让他感到受教的是朱元璋、是掌权者所做之事的出发点与心态——有些人恣意而为,而有些人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政策上的权宜,并且能做成。
  “稍后专有一套用于北洋的电报密文交你,工部电报还有些事,晚些时候再说。”张居正缓缓颔首,探手对王国光道:“还请王公继续说吧,靖海伯精于财务,或当有谋国之见。”
  陈沐并不这么觉得,他摊开万历会计录在桌上,分外乖巧地坐好,等待王国光说出下文。
  “老夫编去岁赋税,以河南、陕西两省,与南直隶为例,税法本色折银一事,户部诸曹曾议,以为全国通行钱法本色可折银之后,应当是边鄙之地折银少,仍上本色;富贵繁华之初折银多,少交本色。”
  这里的本色指的便是所谓的实物税,陈沐皱起眉头,瞄了一眼张居正,发现他同自己表情一样——难道不该是这个样子么?边鄙之地哪儿来银子?
  “恰恰相反。”
  王国光摇头,抬手指向桌上书籍,道:“去岁,折银最多之地为陕西,其次山西,再次河南,余集诸省交解账目,观之情形甚为疑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