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 >

第4章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第4章

小说: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言:“已全。”使者曰:“如有藏匿下界人,即共出首,勿贻伊戚'22'。 ”

又同声言:“无。”使者反身鹗顾'23',似将搜匿。女大惧,面如死灰,张皇谓朱曰:“可急匿榻下。”乃启壁上小扉,猝遁去。

朱伏,不敢少息。俄闻靴声至房内,复出。未几,烦喧渐远,心稍安;然户外辄有往来语论者'24'。 朱局蹐既久'25',觉耳际蝉鸣,目中火出,景状殆不可忍,惟静听以待女归,竟不复忆身之何自来也。时孟龙潭在殿中,转瞬不见朱,疑以问僧。僧笑曰:“往听说法去矣。”问:“何处?”曰:“不远。”少时,以指弹壁而呼曰:“朱檀越何久游不归'26'?”旋见壁间画有朱像,倾耳仁立,若有听察。僧又呼曰:“游侣久待矣。”遂飘忽自壁而下,灰心木立'27',目瞪足耎。 孟大骇,从容问之,盖方伏榻下,闻扣声如雷,故出房窥听也。共视拈花人,螺髻翘然'28',不复垂髫矣。朱惊拜老僧,而问其故。僧笑曰:“幻由人生,贫道何能解。”朱气结而不扬,孟心骇叹而无主。即起,历阶而出。

异史氏曰:“幻由人作,此言类有道者'29'。 人有淫心,是生亵境;人有亵心,是生怖境。菩萨点化愚蒙,千幻并作。皆人心所自动耳。老婆心切'30',惜不闻其言下大悟,披发入山也。”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 江西:清代行省名,辖境约当令江西省。

'2' 孝廉:这里指举人。孝廉为汉代选举官吏的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由郡国推举,报请朝廷任用。明清科举制度,举人由乡试产生,与汉代孝廉由郡国推举相似,因称举人为孝廉。

'3' 禅(chán 馋)舍:僧舍。禅,佛家语,梵语音译“禅那”的略称,专心静思的意思。旧时诗文常将与佛教有关的事物都冠以“禅”字,如禅房、禅堂等。

'4' 弘敞:宽阔明亮。敞,原作“厂(廠)”,据青柯亭刻本改。

'5' 挂搭:行脚僧(也叫游方僧)投宿暂住的意思。也称“挂褡”、“挂

单“、”挂锡“。褡,指僧衣;单,指僧堂东西两序的名单;锡,指锡杖。

行脚僧投宿寺院,衣钵和锡杖不能放在地上,而要挂在僧堂东西两序名单下面的钩上,故称。'6' 肃衣,整衣,表示恭敬。

'7' 随喜:佛家语,意思是随已所喜,做些善事;指随意向僧人布施财物。

见《法华经。随喜功德品》。后因称游观寺院为随喜。

'8' 志公:指南朝僧人保志。保志(418 —514 ),也作“宝志”,相传自宋太始(465 —471 )初,他表现出种种神异的言行,齐、梁时王侯士庶视之为“神僧”。见《高僧传。神异。梁京师释保志》。

'9' 散花天女:佛经故事中的神女。《维摩诘经。观众生品》载,维摩洁室有一天女,每见诸菩萨聆听讲说佛法,就呈现原身,并将天花撒在他们身上,以验证其向道之心:道心坚定者花不着身,反之则着身不去。'10'垂髫(t íao条)

:披发下垂。古时十五岁以下儿童不束发,因称童稚为垂髫。这里指未曾束发的少女。

'11'说法:讲说佛法。

'12'偏袒绕视者:此指和尚。偏袒,袒露右肩,详《聊斋自志》注。'13'冁(chǎn 产)然:笑的样子。《庄子。达生》:“桓公冁然而笑。”'14'次且(z īj ū资苴):同“趑趄”。进退犹豫。

'15'簪珥(ěr 耳):发簪和耳环。

'16'上鬟:俗称“上头”。山东旧时习俗,女子临嫁梳妆冠笄、插戴首饰,称“上头”。《城武县志》(道光十年):“于吉时为女冠笄作乐,名上头。”

'17'兰麝:兰草和麝香。古时妇女熏香用品。

'18'吉莫靴:皮靴。吉莫,皮革。《北齐书。韩宝业等传》:“臣向见郭林宗从冢中出,着大帽、吉莫靴,插马鞭。”

'19'缧(l éi 累)锁:拘系犯人的锁链。缧,黑绳。

'20'金甲使者:身着金制铠甲的使者。

'21'絜(xié协):持。通“挈”。

'22'勿贻伊戚:意为不要自招罪罚。《诗。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治伊戚。”诒,通“贻”,遗留。伊,通“繄”(y ī),是。戚,优愁。

'23'反身鹗顾,反转身来,瞋目四顾。鹗,猛禽,双目深陷,神色凶狠。

'24'语论:谈论。语,交相告语。

'25'局蹐(j új í局脊):畏缩恐惧而蜷曲。局,同跼,屈曲。蹐,两足相叠。

'26'檀越:也作“檀那”,梵语“陀那钵底”的音译,义译为“施主”,指向寺院施舍财物的俗家人。

'27'灰心木立:心如死灰,形似搞木。灰心,是说心沉寂如死灰;木立,是说站立着象枯干的木头,没有知觉。《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28'螺髻翘然:螺形发髻高高翘起,为已婚妇女的发式。

'29'此言类有道者:说出这样话的,象是一位深通哲理的人。有道,谓深明哲理。

'30'老婆心切:教人心切。佛家称教导学人亲切叮咛者曰老婆,寓慈悲之意。

《景德传灯录》卷十二载,唐代义玄禅师初投江西黄檗山参希运大师。

义玄问黄檗“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黄檗便打,如是三问,三遭打。”黄檗意欲以此令其自悟,而义玄不解其意,辞去,往参大愚掸师。大愚说:“黄

檗恁么老婆,为汝得彻困,犹觅过在。“义玄顿时领悟到希运的用意,随即返回黄檗山受教。黄檗问云:”汝回太速生。“义玄云:”只为老婆心切。“

山魈'1'

孙太白尝言:其曾祖肄业于南山柳沟寺'2'。麦秋旋里'3' ,经旬始返。

启斋门,则案上尘生,窗间丝满。命仆粪除'4' ,至晚始觉清爽可坐。乃拂榻陈卧具,扃扉就枕'5' ,月色已满窗矣。辗转移时,万籁俱寂'6'。忽闻风声隆隆,山门豁然作响。窃谓寺僧失扃。注念间'7' ,风声渐近居庐,俄而房门辟矣。

大疑之。思未定,声已入屋;又有靴声铿铿然,渐傍寝门。心始怖。

俄而寝门辟矣。急视之,一大鬼鞠躬塞入,突立榻前,殆与梁齐。面似老瓜皮色;目光睒闪'8' ,绕室四顾;张巨口如盆,齿疏疏长三寸许'9' ;舌动喉鸣,呵喇之声,响连四壁。公惧极;又念咫尺之地,势无所逃,不如因而刺之。乃阴抽枕下佩刀,遽拔而斫之,中腹,作石缶声'10'。 鬼大怒,伸巨爪攫公。公少缩。

鬼攫得衾,捽之,忿忿而去,公随衾堕,伏地号呼。家人持火奔集,则门闭如故,排窗入,见状,大骇。扶曳登床'11',始言其故。共验之,则衾夹于寝门之隙。

启扉检照,见有爪痕如箕,五指着处皆穿。既明,不敢复留,负笈而归'12'。后问僧人,无复他异。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 山魈(xiāo 消):也作“山臊”。传说中的山怪。《正字通》引《抱朴子。登涉篇》:“山精形如小儿,独足向后,夜喜犯人,名曰魈。”今本《抱朴子》“魈”作“魈”。《荆楚岁时记》、东方朔《神异经》“魈”并作“臊”。

山东民间视为恶鬼,方志中多载春节燃爆竹以驱山魈事。如《商河县志》:“正月元旦……五更燃爆竹,以驱山魈。”

'2' 肄(y ì艺)业:修习学业。《左传。文公四年》:“臣以为肄业及之也。”

杜预注:“肄,习也。”

'3' 麦秋:麦收季节。《礼。月令》:“孟夏麦秋至。”秋,指农作物成熟之期。

'4' 粪除:扫除。

'5' 扃(jiǒng炯)扉:插门。扃,门插关。下文“失扃”,意思是忘了插门。

'6' 万籁俱寂:什么声响都没有。

'7' 注念间;专注凝思之时。

'8' 睒(shǎn 闪)闪:像闪龟一样。《胶澳志。方言》(民国本):“电光曰睒。”

'9' 齿疏疏:牙齿稀稀拉拉。疏,稀。

'10'缶(f ǒu 否):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

'11'扶曳(y è叶):挽抉拖拉。

'12'负笈(j ī及):背着书箱。笈,书箱。

咬鬼

沈麟生云:其友某翁者,夏月昼寝,蒙眬间,见一女子搴帘入'1' ,以白布裹首,缞服麻裙'2' ,向内室去。疑邻妇访内人者;又转念,何遽以凶服入人家'3' ?正自皇惑,女子已出。细审之,年可三十余,颜色黄肿,眉目蹙蹙然'4' ,神情可畏。又逡巡不去,渐逼卧榻。遂伪睡,以观其变。无何,女子摄衣登床'5',压腹上,觉如百钧重。心虽了了,而举其手,手如缚;举其足,足如痿也'6'。急欲号救,而苦不能声。女子以喙嗅翁面,颧鼻眉额殆遍。觉喙冷如冰,气寒透骨。翁窘急中,思得计:待嗅至颐颊'7' ,当即因而啮之'8'。未几,果及颐。翁乘势力龁其颧'9' ,齿没于肉。女负痛身离,且挣且啼。翁龁益力。但觉血液交颐,湿流枕畔。相持正苦,庭外忽闻夫人声,急呼有鬼,一缓颊而女子已飘忽遁去'10'。 夫人奔入,无所见,笑其魇梦之诬'11'。 翁述其异,且言有血证焉。相与检视,如屋漏之水,流枕浃席'12'。 伏而嗅之,腥臭异常。翁乃大吐。过数日,口中尚有馀臭云。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 搴(qiān 愆)帘:掀帘。搴,揭起,掀。

'2' 缞(cuī崔)服麻裙:古代的丧服。缞,披于胸前的麻布条,服三年之丧者用之。麻裙,麻布作的下衣。

'3' “何遽”句:凶服,即丧服。上文言“白布裹首”,可见是新丧。旧时新丧,着丧服不能串门,以为不吉利,因有疑问。'4' 眉目蹙蹙(c ù促)

然:皱眉愁苦的样子。

'5' 痿(W ěi 委):痿痹,肢体麻痹。

'6' 摄衣:提起衣裙。摄,提起。

'7' 颐(y í夷)颊:下巴至两腮之间,指脸的下部。

'8' 啮:同“咬”。

'9' (h é核):咬。

'10'缓颊:放松面部肌肉,这里意即松口。

'11'魇(y ǎn 掩)梦之诬:恶梦的幻觉。魇,恶梦,梦中惊骇。诬,以无当有。

'12'浃(jiā夹)席:流满床席。浃,遍,满。

捉狐

孙翁者,余姻家清服之伯父也。素有胆。一日,昼卧,仿佛有物登床,遂觉身摇摇如驾云雾。窃意无乃压狐耶'1' ?微窥之,物大如猫,黄毛而碧嘴,自足边来。蠕蠕伏行,如恐翁辖。逡巡附体:着足足痿,着股股耎。 甫及腹,翁骤起,按而捉之,握其项,物鸣急莫能脱。翁亟呼夫人,以带絷其腰'2'。乃执带之两端,笑曰:“闻汝善化,今注目在此,看作如何化法。”

言次,物忽缩其腹,细如管,几脱去。翁大愕,急力缚之,则又鼓其腹,粗于碗,坚不可下;力稍懈,又缩之。翁恐其脱'3' ,命夫人急杀之。夫人张皇四顾,不知刀之所在。翁左顾示以处。比回首,则带在手如环然,物己渺矣。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 压狐:睡梦之中感到胸闷气促,俗称“压狐子”。压,或作“魇”。

'2' 絷(zhí陟):绊缚马足,这里是拴缚的意思。

'3' 翁:原作“公”,此据二十四卷抄本。下同。

荍中怪

长山安翁者'1' ,性喜操农功'2'。秋间荞熟'3' ,刈堆陇畔。时近村有盗稼者,因命佃人'4' ,乘月辇运登场'5' ;俟其装载归,而自留逻守。遂枕戈露卧。

目稍瞑,忽闻有人践荞根,咋咋作响。心疑暴客'6'。急举首,则一大鬼,高丈余,赤发鬡须'7' ,去身已近。大怖,不遑他计,踊身暴起,狠刺之。鬼鸣如雷而逝。

恐其复来,荷戈而归。迎佃人于途,告以所见,且戒勿往。众未深信。越日,曝麦于场,忽闻空际有声。翁骇曰:“鬼物来矣!”

乃奔,众亦奔。移时复聚,翁命多设弓弩以俟之。翼日'8' ,果复来。数矢齐发,物惧而遁。二三日竟不复来。麦既登仓,禾杂遝'9' ,翁命收积为垛,而亲登践实之,高至数尺。忽遥望骇曰:“鬼物至矣!”众急觅弓矢,物已奔翁'10'。翁仆,龁其额而去。共登视,则去额骨如掌,昏不知人。负至家中,遂卒。后不复见。不知其何怪也。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 长山:旧县名,故地在今山东邹平一带。

'2' 农功:农事,即农活。

'3' 荞(qiáo 桥):同“荞”,荞麦。

'4' 佃(tián 田)人:指农村佣工。

'5' 乘月辇运:就着月光推车搬运。辇,手推车。

'6' 暴客:盗贼。'7' 鬡(n íng宁)须,髭须乱张,样子凶恶。

'8' 翼日:明日。翼,通“翌”。

'9' 禾(jiè皆)杂遝(t à沓):指荞麦稭散乱在地。,庄稼稭秆。杂遝,也作“杂沓”,杂乱。

'10'“奔翁”“翁仆”之“翁”,底本井作“公”,据铸雪斋抄本改。

宅妖

长山李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