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非常媒·戒 >

第14章

非常媒·戒-第14章

小说: 非常媒·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是以每分钟一米的速度前进,像一只卖力的乌龟。叫不叫拖车是个问题,叫拖车,需要几百块钱,但也许可以避开警察;不叫拖车,除非出现奇迹,车滋溜一下开走了,否则就只有等着警察来罚款。结果是拖车到的时候警察也到了。
  王伟留下王戬他们处理善后,自己跑步去上海文广(高架桥上打不到的士),第一道门岗就把他挡住了,大概觉得他约见的是领导,却是走路进来的,还满头大汗,差点没把他当成派发广告的。
  王伟当时没有对方的手机号码,只有办公室电话,偏巧他要找的那人那会儿又不在办公室,门岗自然怀疑他了。后来几经周折,总算进去了。是你求着见人家,不仅不准时,还给人家添了那么多小麻烦,结果可想而知,王伟想借船没借到,想傍“大款”没傍上。
  虽然公司人不多,但没有进项只有出项,也还是很容易让人心里发慌,表现之一是王伟每天不得不算小账,就是每一天什么事都不干,光房租、水电和员工工资要花多少钱。还有一个问题,这种日子什么时候能到头?
  否定自己是痛苦的,再说王伟也不甘心,他决定去苏州、无锡和宁波试试运气。他手里带着几个光碟,是娱乐频道做的“超级男声”,那是他拿在手里准备跟那些个市电视台合作的项目。
  运气没有光顾他。
  上海企业不认天娱传媒,苏州、无锡和宁波的企业也不认。那些个市电视里的同行,有些人更是不讲面子,看过碟后满脸鄙夷:这都是什么呀,粗制滥造的?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湖南广电的电视节目水平?
  王伟被弄得灰头土脸的。
  到这里,我不得不小小地打破一下时空秩序,因为很多事是交叉进行的。正在王伟在上海苦撑危局的时候,五月底,娱乐频道、天娱传媒在同湖南卫视欧阳常林台长、总编室主任李浩几轮沟通后,湖南卫视终于启动了2004年的“超级女声”。
  关于“超级女声”的前世今生,我会在后面的篇幅中详细解说,现在让我们从中间说起。
  王鹏知道王伟有超强的执行能力,一个电话把他调回了长沙。
  在当时,没有谁能看到“超级女声”的前途,但王伟必须听从董事长的号令。他知道自己将行踪不定,不得已把怀有身孕的老婆和另外几个员工一起留在了上海,直到那一年的秋天,他们颗粒无收、铩羽而归。
  那个时候的“超级女声”是还没有变成凤凰的野鸡,娱乐频道非常慷慨地把它连同“超级男声”和“星姐”选美一起划给天娱传媒,也就是说,从制作到播出、到与人合作,都是天娱传媒的事。
  天娱传媒要想盈利,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制作费,比如说台里给的制作费是50万,你能省吃俭用控制支出成本,结果只花了40万,你可以赚到10万元的差价,依此类推。所以,在湖南广电,栏目负责人或节目制作人是很有大权利的。第二,就是看你能不能拉来广告,比如说冠名、现场广告牌、植入式广告等等,有些企业拿不出或者不愿意出钱,出产品也可以,这有点像易货贸易。不过,有没有企业赞助节目都要播出,广告资源浪费了就浪费了,收到了实物,起码可以改善大家的福利条件。
  那时是王鹏和王伟的蜜月期,大家是患难与共的兄弟,王鹏乐得把节目制作等一摊子事全部交给王伟。娱乐频道也很支持,要设备给设备,要人给人。娱乐频道当时有一个演艺部,王鹏挑了彭志坚、姜军、郭新等几个人配合王伟,其中姜军、郭新后来就加盟到了旧天娱传媒公司。
  王鹏和王伟的想法很简单,他们也没有觉得“超级女声”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项目,如果能抠出一点制作费,再在每个省开个分赛区,找一笔冠名费,也许就能够把天娱传媒养活下去,先解决生存问题,再谋求发展。
  那就先联系分赛区赛场吧,找当地的电视台合作,设备、播出频道、选手等等一切节目元素都在当地解决,天娱传媒只负责提供节目形式和组织实施,有点像技术入股。
  具体不记得是哪一天了,领了任务的王伟从长沙坐首发航班直飞上海,然后去了苏州,接着一个人到南京,晚上又到武汉去了。那一天,王伟跑了四个省市。
  我问王伟为什么要一天跑四个省市?王伟说为了赶时间。“超级女声”已经启动,娱乐频道总监张华立和董事长王鹏的意思就是希望尽快在全国铺开。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完全是打游击战的套路。
  但要别的电视台接受你的节目并且甘当你的配角,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王伟又没有时间跟他们磨蹭,他只能听从张华立和王鹏的调谴,指哪儿打哪儿。
  当王伟回首那段往昔的时光时,除了感慨自己确实有那么一股湖南人敢打敢拼的“霸蛮”精神,更多的是对自己与王鹏当初那种关系、天娱传媒企业文化的萌芽的感慨。
  王伟说,旧天娱传媒为什么能够从小做到大?第一个就是对湖湘文化“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自觉传承。那个时候我们没有那么多顾忌,真的是勇者无畏,甚至可以说无知者无畏,我们眼里的前途并不是明朗的,甚至时常有些茫然,但是我们初生牛犊不畏虎,什么事情如果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那肯定不会有任何好结果。第二,就是旧天娱传媒的经营理念。有段时间我心里老是抱怨,总觉得旧天娱传媒的体制改革如果能跟上来,我们的前景要好得多好得多。实际上,旧天娱传媒整体的理念相对于全国的整体水平,至少先进五年,我们的市场化程度是比较高的,在这之前,哪个省级频道的公司想到过到外省去打拼、去攻占属于别人的市场份额?没有。只有旧天娱传媒一直拥有着开放的思想与态度。就拿我和王鹏的关系来说,从我在策划部给他做副手时开始,因为他不揽权,不是那种事无巨细都给你管死的婆婆,而是在业务上充分信任我,反而给了我极大的自由度。设想一下,如果这四年里他不放手让我去干,而是事必躬亲,什么事都要管一管,我不可能得到那么多锻炼的机会,也就不可能有现在这种格局。对此我能理解,执行者最怕什么?就怕领导外行冒充内行,这里插一脚那里插一手,根本就搞不成器,结果是管得下面的人一点积极性都没有。真的,我觉得这是作为一个领导人最重要的,就是你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不要管,敢于用人,敢于相信你正在用的人。
  让王伟遗憾的是,一切似乎仅仅停留在业务的开展上,而远远没有上升到企业内部管理的层面。旧天娱传媒的管理从始至终是粗放的和低效的,我和王伟就其管理水平如何界定的问题曾经讨论过很长时间,而我们之间的分歧,仅仅在于在“千疮百孔”和“病入膏肓”这两个词中间究竟选哪一个。作为曾经把旧天娱传媒当成儿子一样宠爱、寄予如此之大的希望的王伟,对此非常痛心。
  外人根本无法想象,缔造了“超级女声”神话的旧天娱传媒,竟然是一家没有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的公司,没有完善的岗位责任、没有完善的会议制度、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
  但是,它又的确缔造了一个传奇。以后我们将看到,这个传奇是各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各参与方、参与者都是有功之臣,除此之外,可能还有运气的成分。
  相信运气没有什么不好,但一切全靠运气就悬了。
第四节  从三百万到两万:人民币是怎样“糟蹋”掉的?
  在详细地谈“超级女声”之前,旧天娱传媒的另外一个有外资背景的股东不能被我们忽略得太久,天博宏达真金白银地出了钱,不可能从始至终地处于无为而治的隐身状态。
  即使跟湖南广电比,天博宏达的大东家天中文化也是很有实力的。天中文化老板李小麟是个香港商人,他的强项是艺人经纪,想把艺人经纪拓展到国内。这就与湖南广电高层的某个想法有了交织。
  有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是这样说的,张惠妹火的那几年,有一次来长沙演出,湖南广电某位高层跟张惠妹的经纪人聊了一下,人家告诉他,张惠妹一年的演出合约是十个亿,经纪公司能收五个亿。这个高层就突发奇想,说湖南广电如果能出十个张惠妹,就能收五十个亿,比整个湖南广电的年产值都大得多。
  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湖南经视台拍摄的《还珠格格》捧红了小燕子赵薇,让她身价倍增,可是后来湖南广电一些频道想请她录节目却非常困难,难得请动。
  这使湖南广电的决策者下决心要成立自己的艺人经纪公司。
  湖南广电先后组建过三任经纪公司。
  第一任经纪公司总经理是刘沙白,副总经理是潘峰、张若波、王平,湖南广电发了文,这是2000年的事。干了两年,由于自身没有艺人资源,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没有干起来。2002年又发了一个文,由另外一拨人继续干,还是没有干起来。到了2004年,历史的使命落到了娱乐频道创办的天娱传媒的头上。
  在湖南广电高层和娱乐频道领导的定位中,天娱传媒就是要做成国内顶级的艺人经纪公司,这就是为什么会把“超级女声”、“超级男声”、“星姐”划给他们的主要原因。
  但艺人经纪公司是高投入的行业,在中国版权问题、诚信问题、市场规范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艺人经纪公司可能很难赚钱,靠发行唱片,靠做演出,应该很难做起来。
  王伟说得更绝对,他认为别说中国,就是全世界也没有几家艺人经纪公司仅靠出唱片赚钱。除非市场极其规范或你有黑社会背景。据说香港一些经纪公司就有黑社会背景。周润发、刘嘉玲等等大牌名星,都有过被胁迫拍片的经历。在香港,不管你是刘德华还是成龙,你今天不听我的,我立马把你封杀掉了,电视台一封杀,黑道就会找你算账。在国内,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凭一个湖南广电或湖南卫视,你有可能捧红一个人,但你封杀不了谁。你怎么封杀?你一封杀,别的台还会来跟你叫板。你封杀我来捧。就是这么干的。
  王伟这些话是不久前跟我说的,那时他已经摆脱了跟天娱传媒的关系。
  王伟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苏建华,从另外一方面对王伟的说法做了补充,按他的说法,在欧美那些文化艺术市场很发达的国家,艺人经纪其实是很赚钱的。在国外,艺人经纪公司的运营是非常注重划分层次的,像天娱传媒这样的层次和分量的,可能只剩下四五家,这四五家的经纪人老板是要经常联系、经常互通消息的。他们作为这个行业的顶端,已经完全有能力自己来制定行业规则:首先,他们承认经纪行业不可能做到完全垄断,他们四五个大佬在哪儿一聚,就把势力范围划分清楚了,他们一方面是竞争关系,但是决不互相拆台,绝对遵守他们自己定的规矩,比如说你那个什么谁谁谁,他想跳,他怎么可能跳啊?老板互通一个消息,喂,怎么你那儿那个谁谁谁要到我这里了吗?没有呀,得了,马上封杀。他们就是这么玩的。
  中国大多数企业却习惯于挖别人的墙角,认为那样不仅可以节约人才的培训成本,还可以搞垮竞争对手,所以中国暂时还不会出现上面说的那种情况。即使是两个兄弟似的公司的老板见了面,也会马上本能地说假话,赌咒发誓没有这回事,回去以后马上会说,赶快来赶快来,绝对是这样的。
  王伟说,中国人皇权思想太根深蒂固了,表现之一就是谁都想当老大,甚至不惜搞垮别人以便自己一枝独秀。殊不知,垄断成本绝对大于竞争成本。你想一想,这个世界上究竟谁怕谁?谁会心甘情愿让你给灭了?把对方惹毛了,不搞你个鱼死网破才怪,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如果没有广阔的视野,就只会窝里斗,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那么,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在天娱传媒成立之初,王伟本人对艺人经纪这块儿,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王伟说,他一开始也没想清楚这个问题,那时候刚到公司,领导让干啥就干啥,现在想起来,公司好像从来就没有过明确的发展方向,似乎总是走一步看一步,也谈不上为某个特定的方向所做的主动自觉的努力。
  但他的一个特点就是善于否定与自我否定,如果觉得一条路走不通,赶紧另外想辙,做公司是为了追逐利润,何必一棵树上吊死?
  说到娱乐频道和天博宏达的关系,我甚至怀疑它们之间是否有过真正的“蜜月期”。实际情况是这样,天娱传媒注册时间为2004年5月,到了2005年3月,天博宏达便从天娱传媒撤资了,它只给天娱传媒当了十个月的股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