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美人谋欢 >

第33章

美人谋欢-第33章

小说: 美人谋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见龙颜已怒,便不敢再开口,唯恐引火上,皇上的怒气转到自己上。
  宋渊却不肯放过他,“啪”的又一个奏折扔下来,落在杜兴面前:“杜首辅也来看看这个!”
  杜兴忙捡起奏折打开来看:“……首辅杜兴,勾结湖广……”
  他顿时吓出一冷汗,不敢再看下去,叩首在地:“皇上,老臣冤枉!”
  宋渊道:“朕倒希望是冤枉了你!”
  杜兴不敢辩驳,只连连叩头喊冤。
  宋渊冷哼道:“杜首辅若真觉得朕冤枉了你,不妨亲自去把茶税查个清楚,朕也好还你清白!”
  皇上这是让他去查王炳?
  杜兴用眼角余光在王炳上溜了一眼,明知这是皇上给他挖的大坑,却也不敢拒绝,只能应道:“老臣遵旨。”
  宋渊又问王炳:“王大人,你可觉得自己冤枉?”
  王炳脸色一白,头压得更低,颤声道:“皇上说臣有罪,臣不敢喊冤。”
  宋渊道:“你有没有罪朕说了不算,杜首辅查出来的算!”
  王炳匍匐在地:“是。”
  杜兴心又是一沉,皇上这是挖好坑,让他亲手埋王炳呢。
  宋渊说完,挥手让二人退下。
  看着他们垂头走出御书房后,他脸上却浮起一丝玩味的笑意,想不到沈献那老狐狸又生了沈三那么个小狐狸,小小年纪,倒和朕玩起心眼来。
  昨天不他就是想告诉朕茶税有猫腻,猫腻和杜兴王炳有关么?说就说了,却要故意那般隐晦的给朕绕圈子,打量朕看不出他那点小心思。
  杜首辅和王尚书在御书房被皇上斥责的事传到翰林院,众人一片哗然。
  虽然按大周朝律翰林院不得随意议论朝政,但有了昨天皇上和沈修撰在这里公然谈论吏治,讨论税收,今大家的胆子不觉都大了起来。
  “连杜首辅都遭了斥责,莫不是皇上这次真的要动内阁?”
  “听说皇上让杜首辅亲自去查王尚书,这下内阁可闹啦!”
  “按说这茶税也早该查一查了……”
  ……
  沈策神色淡然的听着周围的议论声,心里微微冷笑。一切,不过才刚刚开始。
  “沈大人,皇上边的刘公公来了。”韩宗达走过来说道。
  沈策以一甲头名例受翰林院六品编撰时,翰林院上科庶常馆期满散馆,庶吉士韩宗达经考试名列优等,按惯例留在翰林院充编修之职。
  沈策想及前世韩府因宋恒被宋恪灭门之事,对韩宗达便有些戚戚之心。所以在宋渊命他修撰帝王书《元龟纵卷》时,他向宋渊要来韩宗达做助手,同编《纵卷》。
  韩宗达温厚,生平最结交才华横溢之人,见沈策虽出勋贵之家,年龄也比他小许多,才华却横竖都溢,便对他十分钦佩推崇。
  沈策也十分欣赏韩宗达端方的品行,很想要把他拉入自己阵营之中。他这世要和宋恪打硬仗,帮手自然越多越好。韩宗达品行为人都是上选,又是礼部尚书韩时之子。如今内阁中,除却工部尚书次辅谢安外,韩时是唯二的不肯与杜兴之辈同流合污的清流。
  因为各有所思,所以这段子两人相处得极好。
  韩宗达话刚落音,刘公公已满面笑容地走了进来:“沈大人,皇上口谕!”
  沈策忙起下跪听旨。
  原来宋渊在御书房打发走杜兴和王炳后,想起翰林院里的沈策,觉得那小子明明一肚子的算计却满脸纯洁无辜的样子很对他的脾。他如今边正缺一个像沈三那样目光敏锐,又刚直敢言的人。而沈三因为出勋贵,和朝中的文臣都不亲近,正是所谓的孤臣。
  宋渊越想越觉得沈策顺眼顺心,一激动,便叫近太监刘公公带着口谕来了翰林院。
  他本想就此下旨提沈策为从五品侍读学士,好让他即刻就到自己边来。可是又想了想,觉得沈策到翰林院不过才两三个月,半件功劳还没有,就忽然升他的职,难免招人嫉恨,更怕沈三因此会了有骄之气,反而倒不好了。
  还是慢慢来的好。
  因而,刘公公带来口谕:“……拨十位编修助沈编撰修编《纵卷》……”
  等沈三编撰好《元龟纵卷》,便就可以算他已有功劳一件,到时升他的官也有了正当的理由。
  宋渊是这么打算的。
  沈策虽不知道宋渊的打算,但皇上给他增添人手总不是坏事,听完口谕后谢恩:“臣多谢皇上!”
  但虽然皇上这口谕是好事儿,但沈策这世入翰林院的目的并不是编书,他眼下最关心的还是湖广茶税案,也不知昨天他对皇上说的那些话皇上信了多少?
  前世他从北疆回京时,朝政早已落在宋恪和杜兴手中。他也曾怀疑宋恪和杜兴之间除了姻亲利益外,还有其他利益捆绑,只那时内阁已被宋恪完全握在手里,他根本无从下手去查。
  因而重生后不久,沈策便派了人手调查杜兴,去年秋天终于发现端倪。

  ☆、第五十四章 茶税

  湖广省是大周朝的产茶重地,这几年来茶税逐年加重,朝廷所收到的税银却年年减少,今年更是只有区区几百两银子。而沈策派去的人到当地茶园去暗访问茶农时,却得知数年来湖广茶叶年年盛收。
  内阁里管赋税的户部尚书王炳出自杜兴门下,湖广布政使李成元是杜兴的大女婿,湖广地方官员中杜兴的门生更是比比皆是,扯藤牵蔓,竟都似和杜兴有关。
  更让人怀疑的是,湖广省茶税明明漏洞百出,都察院却偏偏毫无动静,追溯上去,怕和宋恪也逃不了干系。
  沈策当即增派人手,深查杜兴。
  时经几月,派去的人总算查出些眉目。
  原来数年来宋恪和杜兴伙同王炳勾结湖广省地方官,不但贪污朝廷巨额茶税,还每每低价强行收购茶农的新茶,顺水路运茶出海,谋取暴利。
  按说有了宋恪党这样的把柄,自然应该让皇上知道。但沈策现今只是翰林院修撰,宋恒也只任着御前闲职,两人都没有资格过问此事。李皇后虽然娘家无人,但她先是岐山王正妃,后来是中宫之主。经营多年,手里也颇有些心腹权臣,皇后薨逝后,这些人便都投在宋恒旗下。沈策和宋恒商议后便授意御史,上书弹劾王炳。
  沈策手里虽然也有宋恪和杜兴与湖广地方官勾结的证据,眼下他却不打算就拿出来。
  他知道宋渊还是岐山王时就和杜兴走得极近,换句话说,当年宋渊宫变夺位,杜兴在里面有不小的功劳,说起来也算是有从龙之功,宋渊至今在某些方面对他都颇有忌惮。所以不对杜兴出手便罢,出手便须得一举扳倒,以免后患。
  宋恪就更不必说,大皇子宋忱被废后皇上最信任的就是他。所以即便有证据证实宋恪和湖广茶税案有关,到最后皇上也极有可能高抬轻放,对他略施惩罚了事。
  如果太急于求成想要一网打尽,结果反而可能会打草惊蛇,暴露他和宋恒。稳妥起见,他们只能放弃弹劾宋恪和杜兴,全力对付王炳,各个击破,慢慢剥离。只要查出王炳是湖广茶税案主谋,为王炳上峰兼恩师的杜兴便不能脱离干系。
  一旦皇上心里埋下对杜兴怀疑的种子,早晚便就会生根发芽,终有一会长成参天大树,到那时再动杜兴,应该会容易得多。
  虽然事在照着他所预想的发展,但沈策却也有些不明白,皇上既然在御书房摔了杜兴一脸折子,为什么却又把案子交给他去查?
  皇上是在试探杜兴?还是对杜兴已经依赖到完全没有怀疑,信任牢不可摧的地步?
  这让沈策微微有些不安。
  但既然已经出击,便就必须有所斩获,如果这次不一举把王炳拉下,难保不会被杜兴反咬一口,落入被动。
  沈策想到这里,对阿泽道:“叫惊云来见我。”
  阿泽出去后,沈策用左手写了一封信,却并没有封上。
  沈策的近暗卫中,流风和惊云是最被他看重的两个,流风擅长与人交往,惊云功夫出神入化,一般没有重要的事,他并不动用他们两个。
  片刻之后,惊云来到,沈策把写好的信交给他:“送到工部尚书次辅谢安府上,要让谢大人亲手接到,却又不能让他发现。”
  惊云领命离开。
  沈策铺开纸张又写了几行字,让阿泽送到楚王府宋恒手里。
  莫府。
  有林聪在中间传递消息,莫少璃和程诺之间的交流方便快捷了很多,她甚至让林聪从程诺那里搬运了一些账册到凤仪苑来,有空的时候慢慢翻看。
  林聪是个聪明人,虽然对莫少璃交给他做的很多事心有疑惑,却只默默照做,从不多嘴,也从不多问。
  整看着林聪进进出出的莫骏却有些坐不住了,不明白莫少璃哪里会有那么多事让林聪做,忍耐了几天,终于把林聪叫了来问道:“你每天跑进跑出的,在忙什么?”
  林聪面不改色的回道:“小姐近来喜欢吃华楼的糕点,奴才便难免要多跑几趟。京城又新开了两家西洋铺子,卖的东西新奇少见,小姐让奴才常去那里看看有没有新货来,免得被人抢了先。”
  华楼是京城里最豪华的酒楼,他们家的点心是京城最有名的,味道口感都是顶级的好,却偏偏每要限量出售,去的晚了根本抢不到,所以京人常以能率先尝到华楼的点心新品为荣。
  当然,价钱也是昂贵的。
  莫骏听他说后笑着摇了摇头,虽然七七年来看似长大沉稳了许多,但到底还是小女孩心,成里记挂的不过就是这些吃的玩的,倒是自己多心了。
  他本是名士做派,便就信了林聪的话,此后也就对林聪经常出府的事不再多问,有时反而在莫老太太那里帮着打掩护:“……是我让他去华楼买点心回来。”
  莫少璃听林聪在莫四老爷面前扯了买点心的谎,为了做戏做全,便就专门拨了银子给他,让他时不时的买些华楼的点心回来圆谎。
  每次,莫少璃都会送一份给莫四老爷。
  自然,莫骏也会少不了分一些给莫老太太。
  所以,其他人便也就顺带有了口福。
  华楼的点心,莫要说吴氏,连莫老太太也难得买一回,现在却常常能吃到。
  因而众人除了心中暗骂莫少璃败家,嫉恨凤仪苑银子多外,基本上吃得还算满意,竟都忘了去追究林聪出府频繁的事。
  随着子的慢慢流逝,莫少璃对自己名下的产业渐渐熟悉起来,店铺,田庄,桑园,茶园,各种作坊……她一一把账目和经营流程都弄得清楚。
  不过她眼下却不打算插手。一来程诺把产业经营得很好,她自己亲自作未必会比他更好;二来她如今年龄太小,又毫无自由,根本无法亲自打理;三么……程诺近来没有再提起要撂挑子的话,有他这么能干的人在,她干嘛要自己费心费力?
  不如坐享其成!
  所以每每程诺写信问她对生意田产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要求和需要变动的地方时,她一律回复:“一切事务仍全权由先生做主。”
  甚至程诺把她所要建的道观图纸送来后,莫少璃也不过在上面改动了一二,仍全权交于他决定。
  除却此外,莫少璃每天大部分时间去听荷院上课。
  上午读书写字,下午琴棋女红。
  莫少琪是几位姑娘里最用功的那个,夫子所讲的每篇文章,让写的每张大字,她都要做到最好,因此常被陆莹夸赞时。每当这个时候,她便微微扬着下巴用傲的小眼神去瞟莫少璃。
  莫少璃通常视而不见,拥有成人灵魂的她,早已不会在意这样的小虚荣。陆莹的课还是有些料的,所以除非实在有事,她并不无故逃课。
  莫少珊最不用功。因为黄氏觉得女孩儿读书没有什么用,对她没要求,二老爷莫骁也不过问,所以莫少珊十倒有八不来,平常很少在听荷院见到她。
  莫少琬待嫁中,要绣嫁衣,要学家务,要做的事很多,所以抽空才能来上课。如果她来,散学时便会和莫少璃结伴而行,在岔道口分手各自回去。
  莫少珍是莫少琪的影子,能见到莫少琪的时候就能见到她,莫少琪怎么做她就怎么做,所以读书也算得上用功,成绩却一直没有莫少琪好,在先生那里也没有莫少琪风头足。当然,不排除她故意藏拙。
  莫少琼胆小沉默,上课时就来,下课时就走,读书却也用功。
  如此,众位姑娘之间暂时也算是相安无事。

  ☆、第五十五章 好奇

  莫骏对此现状十分满意,原先没有开女学的时候,七七和其他女孩儿相处不到一刻钟,便就会发生矛盾冲突,而今她与姐姐们每同堂上课,竟然也能相处融洽。果然读书使人明理,请夫子来教女孩儿们读书是对的。
  其实他却不知道,为了避免莫少琪等人无事生非,莫少璃每天都是踏着点到,踩着铃走的。通常她坐到座位上刚收拾好笔墨,陆莹就走进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