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谁的皇后 >

第475章

重生之谁的皇后-第475章

小说: 重生之谁的皇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侠儿,当他为天子,却不能杀强项令。

    天子可以与百官为敌,也可以与百姓为敌,但是不能与全天下为敌。说到底,郑林弑君是实,他当初所为,他如今所受,她也好,她阿兄也好,他们尽力了,救不得他。他死在郑笑薇怀里,也算是死得其所。

    那样倾国倾城的艳色,也许原本就不容于世间。

    嘉敏换了素衣,命仆从在府外搭帐,为郑林路祭。整个洛阳城里,也只有她长公主府有设。她知道周城为难,也没让他主持,让冬生杵在那里,就算有人有心找茬,看见这么个豆丁儿,也发不出火来。

    李十一郎不服,进帐问:“冬生知道今儿祭的什么人吗?”

    冬生扬起面孔,肃然答道:“阿娘说是个美人。”

    李十一郎:……

    李十一郎也知道只能到这一步了。他逼得天子砍了郑林的头,以验证明身,也默许了天子找人缝合,送往积善寺与人合葬。郑笑薇如今就住在积善寺里,他在山下徘徊了两次,没有上山。

    他知道她是不会再见他了。

    这件事彻底得罪了天子,就算如今天子能隐而不发,到时过境迁,也迟早会与他算账——他不会等到这一天的。

    大将军顾忌兰陵,不肯取天下,他就推他一把。

    兴和六年七月下旬,西征在即,万事俱备,忽然宫中传来消息,邻和公主病逝。

    邻和公主死得突然,周城大吃一惊,与嘉敏说道:“恐怕柔然会生事。”

    嘉敏道:“阿兄已经传令如愿,让他加紧边防。”

    周城摇头道:“怕挡不住。”

    对于洛阳与长安,柔然一直左右逢源,双方得利。只是洛阳与长安都以消灭对方为第一要务,因不得不与柔然虚与委蛇,联姻,赏赐,柔然趁机发展壮大,自然不希望结束这个局面,所以一直明里暗里往实力偏弱的长安倾斜,邻和公主的死,更是个绝佳的借口——他不出兵才奇怪了。

    嘉敏问:“那怎么办?”

    周城看了她一会儿,说道:“只能继续联姻,堵住他们的嘴。”至少明面上不至于出兵,形成两面交击之势。嘉敏心里觉得她弟弟年仅十三岁就当了鳏夫十分悲剧,这么快就要再娶,那更是悲剧中的悲剧。

    但是意料之外,很快有消息反馈回来,柔然可汗问:“何不天子自娶之?”

    举朝哗然。

    众所皆知,长安与柔然联姻,长安的天子就老老实实废了皇后,娶了柔然公主,如今公主生子,已经立为储君,而天子形同傀儡。长安那边没出息也就罢了,洛阳如何忍得住这口气?天子又不是没有皇后。

    天子只是——

    几乎所有人在同一个时候反应过来:天子无子。

    外头闹得沸沸扬扬,昭阳殿里反而风平浪静,静得像没有人一样,昭诩安安静静地翻看那些上书,说什么的都有,劝谢皇后退居别宫让贤的,劝他广采秀女,充实后宫的,连谢礼父子都亲自上书,让他忍一时之气,以国事为重。

    如果不止是一时呢?

    柔然虎狼之性,能容得下云娘?

    他也想不到郑林被逼死时候的想头这么快就到眼前来,他当日保不住郑林,他日保得住云娘?如有一天,柔然问他要玉郎去柔然和亲,他又保得住玉郎吗?他这里没有退路,退一步就是悬崖,悬崖之下,万劫不复。

    他面无表情,翻过一卷,又一卷,忽外头通禀:“皇后到——”

第675章 决定

    昭诩问谢云然:“云娘想和我说什么?”

    郑林说他想死,无论他怎么拼命,他也还是死了;如果他娘子说想离开他,他再努力又有什么用?

    谢云然长伏于地,“以国事为重”几个字在舌尖,只是吐不出来。她知道长安那位的结果,陆五娘很干脆地离开了。她不肯识大体,不肯以国事为重,不肯给她夫君时间和机会。她带走了一双儿女。

    她舍不得,她舍不得离开,她舍不得这个人。

    当初郑林死的时候她与他说“不要让他白死”,过去未足一月,这句话便回到了她自己身上,无非是“不要让我白受委屈”。

    真是绝妙的讽刺。

    她忽然想,她就承认吧,她根本就不是一个贤明的皇后,她没有为他广纳嫔妃,开枝散叶,也并不勤俭朴素,为天下楷模。相夫教子,她勉强做到“相夫”,膝下只有玉郎,她就拿玉郎当儿子教,然而教得再好,玉郎也不可能继承这个天下——就像兰陵与晋阳,回洛阳之前她们做得不够好吗?但是进洛阳之后,还有她们什么机会。长公主的尊荣,局限在后宅里的无所事事,怪不得晋阳要走。

    自小,母亲教她礼仪、进退、明理。她也读过许多书。那些东西,在她十六岁那年颠覆过;之后废墟上重建起来的那个人——她没有那么乖,她也没有那么善良,陆皇后进宫时候的意外,她是很乐见其成。

    她渐渐乐于正视她自己,在她出阁之后。昭诩给了她足够的空间。也许是他自幼失去母亲的缘故,他对于一个合格的家族主妇缺乏想象力。她觉得好的,他就觉得好。然而世间好物,大多不坚牢。昭诩登基,那是个极大的机缘,也未尝不是极大的桎梏。那之后,他们的一言一行,就都在天下人眼里。

    玉郎只是个公主,那就是她的原罪。

    她如今贤明大度、以国事为重了,九泉之下的幽皇后,瑶光寺里周皇后都是她的榜样……不不不,兴许还不到他们,前头还有个于皇后呢。身死名灭——她忍得,玉郎也要跟着她忍?要这个贤明大度做什么。

    谢云然最终长叹了一口气,没有出声。

    昭诩走下来扶起她,他说:“我真怕云娘会与我说,以国事为重。”

    “原是该这么说的……”谢云然苦笑。

    “那为什么不说?”

    “我……”她转头看他,泪盈于睫,“我舍不得你,也舍不得玉郎……”

    “那就不要舍!”

    不舍。她也不想舍,但是——谢云然看着他的眉目,他眉目里的疲倦,她再清楚不过。那就像郑林不得不死一样,就像南阳王不得不娶一样,有些事情,是他们无能为力。既然是无能为力,她想,那就听天由命吧。

    她把手放在他手里,她说:“昭郎做什么决定,我都接受。”

    他让她下堂,或者让她离开,或者——她都接受。这个念头生出来,她心里忽然就静了,忽然就定了。那没有什么大不了,就好像当初……她觉得天塌下来,三娘与她说的那番话一般,这条路走绝了,她还可以换一条路走。

    昭诩点头道:“……好,那我就决定了。”

    嘉敏看着封陇递进来的东西,心里暗暗叫苦:这都什么事!

    谣言不知道从哪里发端,又什么时候开始,到封陇察觉已经有一阵子了。也是这阵子事多,周琛被周城外放,尉灿不敢露脸,李十一郎又被郑林的案子拖住,到周城出征,消息已经传得人尽皆知了才被封陇报上来。

    谣言说先帝无子,先胡太后做主过继了外甥昭询,孰料南平王世子不服,仗着羽林卫在手,勾结郑林害了太后,谁知被伪帝进京乱了进程,连累父亲惨死,只得远遁中州另起炉灶……又说当今天子无子是当初报应。

    这些话半真半假,极具迷惑性。毕竟天底下没几个人知道元明修在位的那两年里昭诩人在何处——便有猜测,也不能断定。

    嘉敏自然知道这是扯淡,却不能免俗地想:这话要传到昭询耳朵里,不知道会闹出怎样的误会。前世昭询出世不久她就出阁,对这个幼弟几乎全无印象,就只记得她死的那年元宵,他伙同郑笑薇的庶弟闹了场叛乱。

    这一世她倒是瞧着他出生,幼时也极是可爱,但是当初碍着王妃,并没有多亲近,又没几年就出了乱子。

    要是嘉言在京里就好了,嘉敏想。她没把握太后没这个心思。她要没这个心思,当初她阿兄进宫规劝就不会被拿下,也就不会让元明修轻易得手,她父亲也不会遇害,她兄长也不至于落到济北王手里。

    嘉敏问封陇:“封令使能查到源头吗?”

    封陇道:“话已经传得开了,要抓也不容易。”谣言这种东西,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容易破除,特别这种真假掺半,只能镇之以静。

    以他的眼力自然看得出背后有人推波助澜,要铁腕拿人也不是不能,就是闹得大了,没事也像有事。手足相残,原本就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戏码——一家子兄弟,为一尺布、一斗米还能打起来,何况天子有天下,哪里能不生出心思?

    嘉敏又问:“李尚书知道吗?”

    封陇道:“尚未告知,不过尚书一向消息灵通——”

    周城出征,留在京中统摄其事的就是李十一郎。嘉敏虽然因为郑林与李十一郎有隙,这会儿却不得不请了他来。

    李十一郎道:“臣也有所耳闻。”

    嘉敏问:“那尚书郎可有什么法子?”

    李十一郎沉默了片刻,说道:“公主要不要先见见彭城王?”

    嘉敏倒是想过先与昭询通个气,问题在于,昭询当初确实是过继了,且登过基,登基且不论,过继是有宗令记录在案,登基这件事也堵不住攸攸众口——过去不过七八年,当时的人还没死绝呢。

    如果昭询问她“那当初阿姐与大将军进京,拨乱反正,不立我,却立阿兄,是什么道理?”她该怎样回答?从礼法上,昭诩的帝位确实承自先帝。她该回答说“国赖长君”呢,还是回答“天下人不信任你的母亲”?

    这个话嘉言说得,她说不得。

    李十一郎见她沉吟不语,又道:“或者,公主先进宫,问问陛下的意思?”

    嘉敏扬眉道:“李尚书的意思是——”

    “陛下无子,”李十一郎道,“如今柔然又逼得急……国储不定,人心难安。”

    嘉敏心里动了一下:“李尚书但请直言。”

    李十一郎笑道:“公主还要我怎样直言——天子家事,公主可言,我不可言。”

    嘉敏:……

    嘉敏去见昭诩的时候,起了很大的风。风吹得车上帘幔鼓鼓得像风帆。不知道为什么,嘉敏忽然想起先帝还在的时候,有天她和嘉言进宫,看见路上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嘉言说,兴许他们比帝王还快活。

    那怎么可能,时至今日,嘉敏仍然这么觉得。即便是在平民百姓家,未能生子的妇人也同样承受沉重的压力。

    她心里有些乱。她听明白了李十一郎的意思,这未尝不是一个解决的方案——如果她兄长愿意的话。

    “皇太弟?”昭诩愕然,然后笑了。

    “阿兄不愿意?”

    那倒也不算太意外。天底下的人都如此,手足要紧,儿女更是要紧。昭诩如今是没有孩子,谁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呢。譬如嘉敏自己,嘉言固然重要,但是要把嘉言看的比冬生重要——她自认为做不到。

    嘉敏把外头的流言细细与昭诩说了。昭诩有自己的耳目,但是这等话,等闲也传不到他耳朵里来——疏不间亲,昭诩听得进去还好,要听不进去,安一个“挑拨骨肉”的罪名下来,哪个吃得消?

    也就只有嘉敏这个身份能一五一十说了。

    “不好。”昭诩仍摇头。

    “阿兄——”嘉敏还要与他解释立昭询为储的好处,譬如他与谢云然之间的子嗣压力立刻就没有了,百官也好,天下也好,其实并不在乎帝后有没有子嗣,他们只在乎天下有没有继承人。昭询有了储君的身份,自然能得到柔然可汗的青睐。

    “让三郎直接登基好了。”昭诩打断她。

    嘉敏唬得脸色都变了:“阿兄——阿兄是在问罪于我吗?”

    “傻子,”昭诩摸她的头道,“你是好意,我怎么会问罪于你,我只是说,如果,三娘,如果我不做这个皇帝了,如何?”

    “什、什么?”

    嘉敏呆呆地看着她的兄长,她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她疑心他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不做皇帝,天底下哪里有不做皇帝的皇帝?

    “与其做皇太弟,不如让他做天子,柔然可汗满意,天下也满意,我退位为太上皇,以阿冉、周郎为顾命大臣……”昭诩侃侃说来,看见他妹子眼睛还在发直,一时失笑,伸手在她眼前晃了晃,“三娘、三娘醒醒!”

    “不可以!”嘉敏大声道,“阿兄,万万使不得!”

第676章 退位

    嘉敏从来没有这么震惊过。她阿兄是天子,天底下哪里有不要天下的天子?多少人为了爬上这个位子蹚过尸山血海。她知道郑林的死对他打击很大,然而原本就是这样的啊——即便是贵为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