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谁的皇后 >

第393章

重生之谁的皇后-第393章

小说: 重生之谁的皇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城默然。

    嘉敏留在司州,除了督促诸将打扫战场,整编降军,就是等周城。周城既归,又耽搁了五六日处理细务,元明修走得急,带走的基本就是他麾下将领,司州地方官几乎都丢下来,刚好拿了来使。再紧赶慢赶,总算在除夕前天赶到洛阳,离城还有近二十里,便有羽林卫迎上来,说是天子所遣。

    摆出来公主仪仗,鲜衣怒马,赫赫扬扬。不断有人驻足,问过者谁,识者便笑道:“……是兰陵公主啊。”

    近两年来,“兰陵公主”四个字不断出现在朝廷奏报上,也不断出现在街头巷尾,说书人的嘴里。大多数人已经不记得她年少时候的荒唐事,倒是知道南平王身死,兰陵公主弃夫北上,为父报仇。

    没有人愿意打仗,但是血亲复仇,是民间官方都津津乐道,极力宣扬。

    周城隔着窗,喜孜孜与嘉敏说道:“……好多人,都是来看三娘的。”

    嘉敏从缝隙里往外扫了一眼,心想这算什么,当初她被迫离开洛阳,围观的人比今日只多不少。因懒懒笑道:“我在洛阳可没什么好名声,周郎这会儿要反悔,还来得及。”

    周城失笑:“如何来得及。”

    车行慢,走了近一个时辰才到皇城,换了辇,进昭阳殿。

    算来得到昭诩的消息已经有近半个月,起初惊喜,后来都成了患得患失,到这会儿一步一步近了,竟整个人都怯起来。关暮说昭诩被关在地牢里吃了很多苦头,近两年了,不知道如今是什么样子。

    她记忆里的昭诩,还是她和萧南成亲那里,在火光里茫然喊她的那个人,那时候昭诩已经在宫里东躲西藏了好几个月,因常日不见天光,肤色苍白,精神也不甚好,何况后来地牢里深受折磨。

    她心里害怕,但是已经到了门口,总不能、也不忍掉头离去,愣愣地站在那里,听宫人通禀,面色有些发白。

    旁人亦不敢催,周城从底下握了握她的手。

    顷刻,便远远瞧见有人出来,左右都矮下去,嘉敏眼睁睁看着那人在视线里越来越清晰,忽然又模糊了,模糊得有些晃,晃得不像是真的。嗓子被堵住了,她说不出话来,有人在遥远的地方喊了一声:“三娘。”

    她觉得眼睛里那些东西哗的都出来了。

    那人伸手抱住她,亦说不出话。之前他计算她的行程,被嘉言笑话:“说出去都没人信,阿兄从前也会庙算。”——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都是做将领的基本功,然而做人兄长的,会怕路上风雪,阻隔了行程,也怕驽马不堪用,推迟了行程,还怕任何可能的意外,让期盼落空。

    就像当初他们盼着父亲归来。

    丧父之痛,重逢之喜,这时候齐齐涌上心头,兄妹俩抱头痛哭,左右宫人亦哭声一片。

    到底昭诩如今身份不同,过了片刻便收住眼泪,扶嘉敏落座。

    兄妹俩互相问了些近况,谢云然见嘉敏眼圈还红着,面上泪痕俨然,便与她说道:“三娘随我过来礼妆。”

    嘉敏应声起身,走几步,猛地想起,回头说道:“阿兄不要哄他喝酒。”凡人守孝,以三年为期,唯天子守孝,以日代月,到如今孝期已满,荤酒不忌;北朝有闹姑爷的旧俗,虽然照理是三朝回门时候闹,但是昭诩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以他的身份,要压一头也是轻而易举,周城不敢说个不字。

    偏他又起过誓,酒不过三。

    昭诩酸溜溜地道:“三娘恁的多话!”回头一瞧,对面那人已经笑得见牙不见眼,登时气恼道:“我就不信治不了你。”

    嘉敏跟谢云然进了偏殿,谢云然召人过来服侍嘉敏礼妆。她们姑嫂也是许久未见,自嘉敏被嘉欣骗出王府之后。

    谢云然唏嘘道:“三娘长大了。”

    她们之间,原也不须说什么客套话,这两年艰难,彼此都还活着,还能重逢,便已经是最大的慰藉。嘉敏由婢子敷脸,她方才哭得厉害,脸有些发肿。忽地想起来问:“嫂子找到二姐姐了吗?”

    “汝阳县公把她带走了。”谢云然道,“满宫里……就带了她一个。”

    嘉敏:……

    元明修狠得下心来推李十二娘去死,却带了嘉欣走,这特么是真爱啊。

    谢云然却又摇头道:“宫人说并不受宠。”话音里微微有点不自在,以嘉欣的身份,提“受宠”与否实在尴尬。

    “那必是有别的缘故了。”嘉敏道。

    “五娘和袁氏……”谢云然踌躇了一下,“五娘如今还软禁着,袁氏闹着要改嫁。”

    嘉敏:……

    “三娘能……”谢云然停了停,吸了口气,“能回来,真是、真是……我真觉得欢喜。”

    “我也是。”嘉敏道,“能再看到阿兄阿嫂……”她不算白活了这一世,当然这话她并没有说出口。

    谢云然抚她的发,彼此心里都是欢欣无尽。

    谢云然断断续续地说:“……那时候我被困在府里,即将临盆,四月把我瞒得死死的,丁点话都传不进来,后来才知道你和宋王——”话到这里,展眼一望,见嘉敏还梳的小姑髻,不由惊道:“你和宋王……”

    嘉敏道:“吴主娶了苏娘子。”

    谢云然默然。

    她这两年的消息不如嘉敏灵通,竟不知道萧南已经登基称帝,另娶佳人。她当然还记得正光四年末闹得沸沸扬扬的平妻事件,不想兜兜转转,落了这么个结果。不由歉疚道:“要不是你阿兄被人囚禁……”

    “那也是我阿爷。”嘉敏打断她道,报仇不止是昭诩的责任。

    谢云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便改口道:“我起初还以为周将军乘人之危,然而今日见了、今日见了……方才放下心来。”她见过萧南,没见过周城,虽然是三娘年少荒唐,就怕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她很难相信一个边镇军汉能有宋王这样的容貌丰采。因一直都想着三娘是为了报仇委屈自己。到今儿见了人,当时心就放下一半,到后来听嘉敏叮嘱昭诩的话,更是整颗心都放下了。

    嘉敏面上一红,幸而有手巾敷着,看不出来。

    “阿言也说,周将军待三娘甚好。”但是男女情事,只是“待她好”,其实是不够的,总须得她乐意他“待她好”。

    嘉敏“嗯”了一声,问:“阿言哪里去了?”

    “下了雪,阿言带玉郎去园子里耍了。”谢云然道,又笑道,“前儿阿言回来,也哭了一场,还戴着那个古里古怪的面具,把你阿兄唬得不轻,还以为、还以为——”

    他们都知道嘉言上战场打仗,只当是出了什么意外毁了容貌,女儿家的容貌何其要紧,昭诩又是心疼又是自责,当时就血气翻涌,硬生生咽了回去,“到面具摘下来,又把随行的诸位将军吓得懵住了。”

    嘉敏想了一下,那样丑怪的面具下,竟然是明艳少女,对于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不可谓不大,要知道她诸位同袍,连周宜在内,都没有见过她的脸——虽然是听说过南平王府的六娘子是个美人——不知道多少人懊悔没能趁着近水楼台献一献殷勤。

    嘉敏一时失笑:“嫂子倒是放心把玉郎教给她,少不得教出个将军来。”

    谢云然面上露出古怪的表情:“有件事……”

    “嗯?”嘉敏转眸看她,隔着纱。

    “玉郎她……”昭诩“被”登基得仓促,当时两地相隔,既没有册立皇后,也没有册立储君,谢云然实在觉得庆幸,“玉郎她是个小娘子……”

    嘉敏:……

    看来女扮男装,也是她家的传统了。

    忽大叫一声“不好!”,谢云然忙着问:“怎么了?”

    “要是个小皇子,给阿言带着当是无妨,但是小公主……”嘉敏想起昭询,如果昭询有记忆的话,必然能记起当初被她二姐支配的恐惧来。

    周城被昭诩看得心里直发毛,赶忙道:“陛下……”

    “说吧,”昭诩冷飕飕地道,“当初在中州,你不肯做我的亲兵,是不是那时候开始,就在打三娘的主意了?”

    想起被蒙在鼓里的这些年,昭诩森森觉得,眼前这小子,就是个狐狸披了张人皮。

第560章 遇见

    周琛在城门下勒住马,他是和李十一郎一道进京,这时候抬头看城门上风流云散的两个字,洛阳。不知道是何人所书,也不知道挂在这里几月几年,雨打风吹,巍峨的城池就在这两个字背后,供人瞻仰。

    “二郎君第一次来洛阳吧。”李十一郎说,也不催他。他眉目里看不出家破人亡的悲苦。

    周琛不太好意思地应了:“是啊。”只是这两个字恁的熟悉,像是在哪里见过——是哪里呢,也许是梦里吧。

    周琛记不起他的那个梦,梦里他走进一处他从未见过的府邸,那府邸华丽如同王侯所居。他看见自己轻车熟路,沿途的奴婢给他行礼,他停住脚步,面前一双靴子,目光上移,他看到他的兄长。

    他兄长生性简朴,远不如家里几个崽子豪奢,却斥巨资营建了东柏堂。京中流言,说是为了兰陵公主。

    他见过那个女子,虽然次数极少。她不大出来,但是他是常进东柏堂的。他记得最初见到是在冬天,冰凌凝在长廊檐下,长长短短,一个走远的背影,白色的皮裘,毫尖上闪着晶莹的光,像是雾凇。

    左右说,是公主。

    洛阳城里公主多了,住在东柏堂的,就只有兰陵公主。

    那是初夏,天堪堪才热起,兄长急召,他匆匆过来。底下人说大将军在书房。尚未走近,就听到女子喁喁细语,不绝于耳,他刹住脚步,但是兄长已经听到了,他提高了声音问:“是阿琛吗?”

    “是,阿兄。”

    “进来吧。”他说,像是转头与那女子解释,“……是我二弟,公主无须回避。”

    女子没有作声。

    他走进去,她背后是窗,半开着,窗外翠的竹,初夏才有这样新鲜的翠色,在地面,也在空气里布无数道轻翠色的影,翠得仿佛透明,就像冬日廊下垂着的冰凌,裘衣毫尖上的水光。他总疑心他并没有看清楚她长什么模样,就只记得方才进来时候,玉兰开得好,大朵大朵素白,欲坠未坠。

    他给她行礼:“公主。”

    那女子起身回礼,他看见她裙裾雪白。她总穿白,他想。不知道为什么会生出这个念头。有极淡极淡的香融在空气里。

    兄长问他铸钱之事,那却不归他管,是阿澈在做。阿澈这年才十岁,颇有些吹毛求疵,所以进展缓慢。兄长对他的回答不是很满意,也没有再追问下去,转而与他说了些闲话,他想那天他心情是极好。

    京中传言,大将军独宠兰陵公主,他知道这不是真的。

    他兄长极敬芈氏,芈氏为人大方,他要是收了公主,自然会带回王府,何苦姬不姬妾不妾地放在东柏堂。然而这会儿他言笑晏晏,眼角余光不住往她瞟,她垂着眼帘,目光流水一般脉脉地往下扑,她不看他,只偶尔浅笑。

    她笑的时候,就像是往透明的空气里补了一个淡的印子,那印子像是初开的花瓣,有蝴蝶伏在花瓣上,扑闪扑闪的翅膀。

    他们都说兰陵公主不是顶美,远不及被天子收在宫里的那几位,从前宋王就不甚喜她,把她丢在洛阳一走了之;如今他是吴主,遣使赴洛,也不曾过问;但是也没有立后。有人说他还惦念发妻,把位置给她留着,其实帝王将相,哪里这么多情,不立后,无非防着外戚;她不过是个借口。

    关于兰陵公主的流言,他收集到不少,真假难辨,光看流言,该是飞扬跋扈,刁蛮不讲理,或许确实如此,只是他见到她的时候,已经徒然只剩了一个脉脉的躯壳,他试着在这些流言里寻找她从前的影子,但是时光把洛阳变成废墟。

    兄长对她不坏,然而也仅止于此了,他不知道她是否想念吴主,都说吴主清隽似谪仙,见过的人都这么说。

    那阵子总会遇见——那就像是你认识了一朵花,从前开在身畔不觉得,但那之后,就总会看见了——廊下,桥上,湖畔,亭子里,画舫中,花树旁,当然最多还是他兄长的书房。他总也看不清楚她的脸。

    起初他不知道她在书房做什么,后来知道了,他的兄长是个很会物尽其用的人。人落在他的手里,总能找到合适的去处。她的声音很平静,她很平静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譬如受封公主,譬如父兄惨死,譬如被弃洛阳。

    有年秋天,兄长没有出征,带子侄西山猎狐,有女眷随行——北朝女子原本就多擅骑射,兄长带了公主过来。后来围猎没有看到人。他先行回帐,看见她的婢子出来打水:“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