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谁的皇后 >

第392章

重生之谁的皇后-第392章

小说: 重生之谁的皇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敏分派诸将,让周宜、李延、封陇与芈昭跟嘉言先去洛阳。

    ——昭诩手上羽林郎数目有限,还要分兵追杀元明修,因此只控制了皇城与城门。他当时是用了疑兵之计诈走元明修。但是洛阳城里并非人人服气,一两日且能不露破绽,时间一久,就怕在生变故。

    与嘉敏一起留在司州城的是澹台如愿、李瑾与段韶。澹台如愿是昭诩亲兵,无须这时候凑上去出力露面表忠心。

    周城虽然不知道元明炬为什么会开城门,但是他在那个瞬间想起贺兰初袖反复说过的:“……后来他去了关中称帝。”

    段韶不在身边,也来不及做更多部署:谁都没想到元明炬会开门冲阵——他做缩头乌龟太久了,司州城中弓箭充足,又赶上冰封城墙,周城这城围得无异于老虎吞天,无处下嘴,他乐得减少伤亡损失。

    如果能交代段韶一声,比如抢先进城什么的就好了,周城一路追,一路思量,但是这时候回头已经来不及了。活捉天子的机会也是千载难逢,他心里清楚,之前放走的陆扬和慕容泰,个顶个的都是祸害。

    不能让他们得了元明修。

    走得到太仓促,他身边只有两千人。元明炬一路都在安排人停下来纠缠,周城且战且走,追了一日一夜不曾停歇,终于力竭。

    周城大觉得可惜,然而事已至此,底下将士还看着,自然不能露出沮丧的形容,于是笑着与左右道:“我听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君子不立危墙,永兴帝自称真命天子——岂有真命天子下殿走?”

    亲兵把这个话远远喊出去,元明修怒容满面。

    元明炬劝道:“陛下何必受此激将?”他心情也不好,他在前线扛了这么些日子,连日阴雨,又下雪结冰,周军愣是不退,他也只能死扛,谁知道死扛到这时候,元明修突然跑来与他说,洛阳丢了。

    洛阳丢了,司州就不能再守——从洛阳打司州,根本不费力气,因只能匆匆弃城而走。临走还不忘分兵去找落在周军手里的明月,也不知道几时能找到。他人不在司州,就失去了对军队的掌控力。

    当初南平王一死,且树倒猢狲散,而况是他。

    幸而元明修也知他身世孤苦,亲近之人左右不过那几个,虽然从洛阳跑得匆忙,也还是带了陆五娘母子过来——当然陆五娘是陆扬的妹子,自个儿又颇能战也是原因。

    他们是生力军,又一人双马,不比周城久战疲乏,因而得以顺利逃脱,然而想到前路茫茫,无不心中惶然。

第558章 画像

    萧南看毕战报,与十七郎说道:“汝阳县公败了。”

    元十七郎探头看了一眼,不太甘心地解开荷包,数了五枚金饼给他:“手握七八万嫡系,占据洛阳正朔,州县多观望,这样都能败,十九郎真真废物——也是真真不能与陛下赌,十赌十输!”

    萧南嘿然,在案上叠起金饼,漫不经心地道:“……是南平王世子出手了。”

    元十七一惊:“他还活着?”

    “如今看来是,”萧南笑道,“最好他还活着。”成年君主与手握重兵的权臣之间方才有角力的可能。

    如果南平王世子没了,无论继位的是他的遗腹子还是幼弟昭询,都没有一战之力:元明钦背后有胡太后名正言顺,南平王妃却不可能垂帘,无论因为礼法还是群臣戒备;长幼有序,也轮不到嘉言;而嘉敏——在昭诩和周城之间,她或有所犹豫,但是昭询?昭询对她的羁绊远不及其兄。

    如此一边倒,自然不是隔岸观火的南朝愿意看到的局面。此北朝新旧交替,原是最好趁虚而入,可惜吴朝亦多事,萧南也抽不出手来。

    “那多可惜,”元十七郎懒懒道,“真死了才好,让兰陵把元燕天下葬送个干净。”

    “这话从何说起,”萧南诧异道,“便真葬送,这账也算不到三娘头上——败掉你家江山的,难道不是胡氏母子吗?”

    元十七郎“哈”了一声:“陛下偏帮她。”

    萧南道:“她是我娘子。”

    “娘子?”元十七郎怪叫道,“陛下的娘子在清晖殿里。”

    向来皇后都住椒房殿,但是萧南一直没有立后,苏仲雪也就只能委屈暂住清晖殿。苏家心里上火,频繁催促,萧南倒是无所谓,就是太史监总也卜不到一个吉日,从冬到春,过夏,查出来苏氏有喜。

    龙胎要紧,事情就此搁置。

    提到清晖殿,萧南脸色就有些不好看,苦恼道:“是否女子有孕之后,性情就会古怪起来?”

    元十七郎幸灾乐祸:“恃宠而骄啊我的陛下。”

    萧南摇头:“阿雪不是那等人,十七你又不是不知道。”

    元十七郎道:“那陛下还问——”

    “那倒是,”萧南忽然笑了起来,“问别人也就罢了,问十七郎,岂不是问道于盲——算来十七郎年满二十了。”

    元十七年少进宫,曾为胡太后禁脔,却又远不如后来郑林得宠——大致就是个玩意儿。起初是刻意结交,后来时长日久,弄假成真。元十七那点心病,他是知道的,横竖他年纪也小,所以并不曾过问他的婚事。

    数年过去,元十七郎已经褪去了当初锋锐孤峭的少年气,他长高了一些,如今只矮他寸许,轮廓也硬了,身形却依旧单薄,以至于初见他的南朝士人很难相信他来自北朝——传闻中北人都生得高大健壮。

    元十七郎垂着眼帘没有作声。他知道这天早晚会来。他在南朝举目无亲,却是萧南心腹,向他示好想拉拢他的人、看他不顺眼想掐死他的人……一样多。结一门好的姻亲,不仅他需要,萧南也需要。

    那是避免他陷于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唯一的办法。

    “十七郎有心上人?”萧南见他不说话,又问。

    元十七郎笑了一下。

    “在金陵?”如果是在洛阳或者中州,想必十七郎不会这样心无牵挂地随他南下。

    元十七郎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是要帮我说亲吗?”

    萧南从案上抽出来几卷画轴:“是有人托我问你——既然十七郎有了心上人,自然再用不到这些。”就要将画轴丢进火盆里,十七郎却拦住他道:“不急,陛下替我看看,陛下觉得好,便替我定了吧。”

    萧南惊道:“十七郎为何——”

    “他另有心上人,”十七郎落落道,“我总不能勉强他。”

    萧南仔细端详了一下元十七郎的脸,元十七少年时候眉目锐如刀锋,薄得一用力就能折断,后来去了中州,经了历练的缘故,戾气收敛,气质亦稍为缓和,虽然不是顶出挑的美人,也自有他的味道。

    不由脱口笑道:“哪家小娘子这么没有眼光。”

    元十七低头笑。

    萧南又踌躇道:“我给你挑人容易,就怕你娶了人家,又不能好好待她,那就不是结亲,而是结仇了。”

    元十七郎笑道:“相敬如宾总是能做到。”世间夫妻,能做到相敬如宾已经不易,相濡以沫需要运气。

    萧南展卷看了一回,画卷上少女无不明眸多姿,家世、容貌都不弱。他知道他们除了指望搭上元十七之外,未尝不想有谁能入了他的眼,毕竟如今宫里嫔妃编制还空了大把。却仍觉得不妥。

    遂合卷道:“还是找机会请她们进宫,到时候十七郎自个儿看。”

    元十七郎面上露出古怪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方才说道:“我听说沈侯的女儿贤惠。”吴兴沈氏并非顶尖门第,族中子弟却颇有才干,萧南正当用人之际,有意栽培,他是知道的。

    萧南头也不抬:“十七郎不必如此。”

    他是要用人,也确实需要姻亲关系将这些渴望建功立业、出人头地的年轻人绑上他的战车,以对抗他叔父留给他的“遗产”,但是他不想十七郎这样委屈自己。十七郎与其说是他的心腹,不如说是他的手足。

    他记得嘉敏与他说他们从前,说她不该强他;然而人生在世,其实没有那么多选择的余地。他没有为南平王的军权娶嘉敏,到头来还不是要为了得到苏氏支持与苏仲雪完婚——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然而在可以选择的时候,他不想——无论是苏仲雪还是十七郎——他不想他们为难自己。

    元十七郎屈膝道:“我诚心求娶,请陛下玉成。”

    萧南按住他的肩:“十七郎——”

    元十七郎像是被灼痛了一般,退了半步,避开他的手,重复道:“我是诚心求娶,请陛下玉成。”

    萧南愕然,不明白他何以如此,然而他坚持,他实在也不能强求,只得撒手,从画卷中抽出沈氏女子的画像丢到他面前:“那朕就不多事了,求娶也好,六礼也罢,你自个儿与沈侯商议去罢。”

    他是好心,但是元十七郎并不领情。

    他想起数年前他们在文渊阁里,他说“我这样的人,也许还能求个一双良好,如殿下,就不要做这种梦了”,然而如今,他明明另有心上人,却斩钉截铁与他说“我是诚心求娶,请陛下玉成”。

    玉成什么?玉成他的婚姻,而不是玉成他遂心如意。到头来,他与他一样,所想之人,如镜花水月。

    萧南心里很是茫然,而月亮已经上来了,满地清辉。

    十七郎渴慕的,到底是谁家女子呢,他想。

    周城到第四天中午才回来,在城外休整过,倒不狼狈。这日李瑾当值,赶着过来迎他。听说竟然是嘉敏领军进城,不由骇笑;待后来听到昭诩人在洛阳,也是意外;嘉敏姐妹对于将领的处置也并无问题。

    “……大将军连日不归,公主十分担心,遣了段将军沿途寻找。”李瑾道。

    周城:……

    他又不是走失小儿。李瑾这小子也是,说个“接应”会死啊。他心里这样想,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翘。

    进公主府见到嘉敏,亦觉她欣欣然,就仿佛连月阴霾一朝散去。

    “公主大喜!”周城装模作样给她见礼。

    嘉敏哼了一声:“哪里来的军汉,怎么敢直闯公主府,来人,给我轰出去!”

    周边的婢子都捂住嘴直笑。

    嘉敏自个儿也没能撑得住,笑了。

    周城摇头道:“看哪,这会儿就给我摆公主架子了,待回了洛阳城,那还了得——我还指着三娘在陛下面前给我说几句好话呢。”

    嘉敏拉了他坐下,又传唤了些饮水用食,却奇道:“大将军如此功勋,还需要我说什么好话,难不成我阿兄会吝于赏赐?”

    周城用“我是不是找了个傻子”的目光看她,嘉敏这才反应过来:“你从前都敢在我父亲面前承认,我阿兄哪里有阿爷可怕。”

    周城心道你爹面前也不是我招认的,是被看破的;他当时不杀我,无非是我还有用;他不想在嘉敏面前说他曾经做过什么,只道:“那是岳父大人厚爱。”

    嘉敏听着他连“岳父”两个字都说出来了,不由一迭声喊道:“佳人,去请真娘过来。”

    “真娘是什么人?”周城莫名其妙。

    “针线上的婢子,让她带了针过来,戳戳将军这面皮,可还戳得痛。”

    周城悻悻道:“你直接喊方统领过来,拿刀砍试试,针线这种小东西,管什么用。”

    嘉敏:……

    嗯,说他胖他立刻就喘了。

第559章 狐狸

    婢子送水上来服侍周城净手净面。

    周城与嘉敏说:“……可惜了没能追上南阳王和伪帝。”

    嘉敏道:“再过去就是黄河,有袖表姐在,恐怕陆将军所部候命已久。就算将军不辞劳苦追过去,怕也只能望河兴叹。”

    周城一想也是,他原不是那等反复嗟叹的人,便作罢,只笑道:“我当时走得急,天黑,战局又乱,还担心没人能抽出身来进城——不想三娘倒有此急智。”

    嘉敏不敢居功:“那是方将军的功劳。”

    “三娘不可谦虚过甚,”周城摇头,“方觉晓固然有建策之功,三娘的决断之功难道就不是功劳了,且不说进城之后,救火、救人,诸般安排妥当。我今儿回来,听见城里人都说公主是活菩萨。”

    嘉敏哪里敢当这个,却道:“老百姓没有什么见识,你一时给他们好处,他们便当你是救命菩萨,来日有犯到他们利益,他们又都咒你下地狱了。”人心如此,原不分贵贱。富贵人家未见得大方,但是穷苦,再退步就死攸关,可周旋的余地更小。嘉敏前世见识过,如今便不在意这些。

    说到底,司州这场战事,未尝不因她而起。她虽然不因此自责,但是要受这一句“活菩萨”,她也做不到。

    周城默然。

    嘉敏留在司州,除了督促诸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