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谁的皇后 >

第260章

重生之谁的皇后-第260章

小说: 重生之谁的皇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认识那个三娘子。

    芈二娘咬了咬牙,说道:“我、我想知道三娘子是谁。”

    通常提到一个人,都会以姓氏加排行,但是她每次听到这位李郎君与周城说起三娘子,都有意无意忽略了姓氏。

    是她没有姓呢,还是她的姓氏……不能提?

    “原来芈娘子也听说了,”李十一郎微微一笑,合该如此,芈二娘也是个聪明人。他低声问,“芈娘子可知道周将军……今儿晚上去了哪里?”

    芈二娘略点点头。此事机密,并不方便说出来。

    李十一郎也不说破,只道:“就是他家的三娘子。”

    “他家?”芈二娘几乎是下意识脱口而出,话出口,方才愕然,怔住,“他家?”

    南平王家的三娘子,自然无须额外多提姓氏。

    南平王家的三娘子……那是洛阳城里的金枝玉叶,如何、如何却与她来抢——

    她如何能认得周城?

    她、他们……芈二娘心里乱成一团麻,竟不知不觉低头去,她能看到他的好,自然也有别的女人看到,这有什么稀奇;然而、然而……那算什么呢,她陪着周城转战千里,艰苦度日,她在哪里呢。

    凭什么、凭什么……就凭她身份矜贵么。

    “芈娘子……芈娘子?”

    “嗯?”芈二娘应了一声,带了鼻音。仍没有抬头。

    李十一郎微叹了口气,从来痴男怨女。反倒是他和兰陵公主清清白白,能算计得丝丝入扣,能给多少,能得多少,这样一想,反倒能够明白兰陵公主肯许他婚约的原因了。无非无心,无非无情。

    ——她年已及笄,自然是要许人的,就算她与周城有前约,她也等不起。

    想到自己也算是数得上的英才了,却不过是个幌子,但是想到萧南……李十一郎心里立刻就平衡了——那位才真真白担了虚名,

    却听芈二娘低声道:“……她长得美么?”

    李十一郎:……

    但凡是女人,总少不了这一问。其实她美不美,根本无关紧要。对于他来说,她背后是南平王、南平王府,是南平王世子;对于周城来说,总之是有情——就算她丑如无盐,他看上了, 能奈之何。

    因而索然道:“芈娘子何必多此一问呢。”

    芈二娘:……

    “我不服气……”她低声说,没头没尾的。

    李十一郎再看了她一眼,索性捅破窗户纸,说道:“如今你芈家与段家都跟随州将军,是他应承过什么吗?”

    这次围邺城……芈家这一子二女都在城外,芈家老头自个儿可在城内,打的主意是里应外合……总不至于在这节骨眼上反悔吧。

    芈二娘摇了摇头,她几乎想要哭出来,但是她忍住了。她母亲早逝,未几,长兄亦病逝,父亲不理事,弟弟年幼,家中事务,泰半由她打理,所以自幼养得性情坚毅、果断,不比寻常人家小娘子。

    李十一郎心里松了口气,幸而没有。否则也是头疼。言而无信的人哪里值得追随,但是要放弃兰陵公主求娶芈二娘,又实在得不偿失。

    “……是姐夫看好他……”芈二娘又添了一句。

    李十一郎:……

    那个神棍?

    虽然鬼神之说他并不太信,但是这当口,想起神棍的铁口直断,心里竟也多添了三分稳当,一时说道:“芈娘子……”

    “嗯?”

    “这世上有些事,是不能强求,”李十一郎说道,“周将军少年英雄,有小娘子心许也在情理当中。芈娘子说不服气,然而人生于这世间,多少心气到头来,不服也得服。芈娘子还小,慢慢儿就知道了。”

    “嗯……”芈二娘只能从鼻子里哼一声,鼻子里也全是水汽。

    “说句不好听的,”李十一郎道,“芈娘子不服气别人,还有人不服气芈娘子呢……以芈娘子的人才,定然能觅得如意郎君,我对此深信不疑。”

    ——如果周城能成事,如今追随他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贵人。芈二娘的婚姻,自然差不了。

    “承……李郎君吉言。”芈二娘这样应道,到底带了哭腔,她不服,她就是不服!这世上多少人服了她都不服!明明那个贺兰氏说的,她说过的,她是他的妻子,她才是他的妻子——为什么又不是了呢?

第368章登基

    皇帝驾崩,新君登基,昭告天下是在正光七年正月初九——啊不对,已经不是正光了,改年号孝昌,孝昌元年。

    孝则昌,不言而喻的年号。

    新君堪堪才满月,裹在襁褓之中,被太后抱着,接受群臣朝拜。钟鼓齐鸣。从太后的角度看去,就只看见乌压压的头顶。原本是想再推迟几日,迟到上元节过去,王公大臣们没了拜亲访友的借口。

    但还是太久了,王太医说太久了,拖不了那么久。

    王公大臣再拜,钟鼓又响上一轮,登基仪式完成,太后心里微松了口气,怀中婴儿尚在酣睡——这等场合,只能让他酣睡。

    退朝。

    阿朱抱着小皇帝,太后绷紧的脸,一行人都没有说话。人都已经派下去了,底下谁和谁说话,都说了什么……在消息没有反馈回来之前,太后片刻都不敢松弛——人紧张起来,连日的失眠与惊恐都像是轻了不少。

    郑林也没有进宫——这当口,需要忙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她也不好留他在宫里。然而晚上……

    太后这阵子真是怕极了晚上。天一黑下来,她就能看到儿子的影子,在窗纸上,在门背后,在椅子上,风哗啦啦地吹,飘荡的丝绸,转眼就不见了。滴着血的眼眶——她想过再开棺看一次,但是这种念头,就是隐晦透露给南平王妃,都被南平王妃怼了回去,她说:“阿姐,你可让钦儿安息吧!”

    钦儿,你可不能不孝啊……太后心里想。

    这一念未了,就听得身畔“哇”地一下传来哭声。太后停住脚步,阿朱赔笑道:“陛下他、他——”

    太后点点头,说道:“进屋里去换,这外头风大,莫让他着了凉。”

    阿朱应了声“是”。

    群臣还在懵逼中。

    虽然之前皇帝不上朝已经有月余,元旦朝拜也停了。但是这春秋鼎盛之年……没了也就罢了,这膝下……好吧,大燕朝也是见了鬼了,宗室子嗣繁盛,好几家都为了爵位打得头破血流,偏偏皇家——

    先帝——世宗皇帝到先帝,已经是一脉单传,打落草开始就战战兢兢护着,唯恐有个不测,到五岁头上,世宗驾崩。如今这位倒好,皇帝才满月就撒手去了,这要有个不测——宗室亲王面面相觑间,都不免各有各的念头。

    就连一般大臣也有的是打算。

    高阳王的脸色阴得能拧出水来。

    他一向很得太后重用,但是就和大多数人一样,不能避免两头站队——自前线传来元明熙被斩首,南平王北上接手的消息,心思就开始活动了——皇帝这眼瞅着一时半会儿还是亲政不了,要是皇帝没有儿子……

    他是满心以为太后会找他来商量,谁知道——

    这蠢娘们。

    这回倒知道雷厉风行了。

    李家那位,怎么就偏偏生了个皇子呢,这运气!他扼腕的也不知道是太后的运气,还是李家的运气——偏偏先帝唯一的儿子出自李家。这孩子要能熬到亲政那会儿,他可饶不了郑家那小白脸。

    高阳王一路想着,出了皇城就要上马,忽然背后有人喊了一声:“伯父!”

    高阳王回头看时,不咸不淡应了一句:“十郎啊。”

    “给伯父请安。”城阳王屈身行礼。

    “起来罢。”高阳王道。

    城阳王不动。

    高阳王心里就寻思这孩子搞什么鬼。城阳王是老七家的孩子。老七和他年岁隔得远,又不同母,逢年过节走动是一回事,这要说兄弟情分——开玩笑,天家哪里来的兄弟。何况从前世宗皇帝在位,可没少打压他这个兄长,好不容易熬走了世宗,再熬走了清河王,他这日子,说起来也没舒坦几天。

    “十郎这是要做什么?”高阳王道。

    城阳王这才微抬起头来,眼眶还是红的。高阳王不由叹了口气,说道:“陛——先帝大行得突然,贤侄就算悲痛,也该有个度,好了好了,这大年节下的,回去歇着吧。”边说边伸手扶了他一把。

    城阳王应道:“是,伯父。”

    回身也上了马。

    这回反倒是高阳王在原地站了片刻,正月的风几乎把他的幞头吹歪了都没有察觉。

    “王爷?”服侍他的小厮忍不住喊道。高阳王回过神来,却说道:“想不到十郎倒是个有情有义的孩子。”素日里看也就是个只会走马熬鹰的小子,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生出这种心机来。

    高阳王捏了捏手心里的东西,像是匆匆从哪里撕了一块布帛,这消息来得如此急——却不知道是什么事。

    高阳王上马,一直到离皇城两里开外才匆匆在风里展了一下。果然是一块布帛,像是从衣裳上撕下来,上面斑斑血渍,非常简单,就只有四个字:是个公主。没头没尾四个字,高阳王额上顿时流下汗来。

    他拉住马,再细看了一遍,没有错,就只有四个字。

    是个公主。

    “王、王爷?”跟着高阳王的小厮眼睁睁看着高阳王一扯马头,朝着皇城疾奔而去。

    “我要见太后!”高阳王抽了那侍卫一鞭,“去,去禀报太后,就说事急,本王今儿非见到太后不可!”

    话音落,就听得一声冷笑:“高阳王伯父好大威风——便是让阿路报上去,这见与不见,也还是太后的事——哪里就能保证见到了。”

    高阳王抬眼瞧见是元昭诩,登时气不打一处来,又一鞭子抽过去:“好你个十四郎!”

    昭诩侧头避开,眉头也皱了起来。实则太后吩咐说今儿累了,谁都不见,高阳王在侍卫面前托大也就罢了,如今这形势,在他面前耍什么威风。

    一时说道:“伯父——”

    “你们母子干的好事!”高阳王厉喝一声,人压过来,低声骂道,“混淆了皇室血脉,这罪过你担得起?你爹都担不起!”

    昭诩怔了一怔,混淆皇室血脉,高阳王在与他暗示什么——暗示今儿登基的皇帝陛下已经、已经……

    小儿易夭他也听说过,但是要说太后抱了个死孩子上殿,昭诩硬生生打了个寒战。

    “让我见太后!”高阳王再说了一次。

    昭诩犹豫了片刻,说道:“……容小侄进去问问。”

    “快去!”高阳王又凶了一句。这些天南平王妃一直在宫里,羽林卫又由昭诩把持,他是疑心这母子俩一早就知道——如今这些个小儿辈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元景浩也是混账,要没有他,兴许太后还能收敛一点。

    过了盏茶功夫,昭诩出来道:“高阳王请随我来。”

    这是公事,自然不便再称伯父。

    高阳王见他脸色也有些发白,更是冷哼一声。

    昭诩也不作声。他进去报与太后听的时候,太后的脸色……实在笔墨难以描述。他几乎想要冲口问皇帝怎么样了,到底压了下去。毕竟身份、辈分摆着呢,如果一定要问,也是问王妃更为合适。

    然而、然而——

    想到小皇帝可能已经夭折,昭诩心里一阵发冷。

    “你母亲这样胡来,你爹也不管管!”高阳王低声道。

    昭诩道:“恐怕……恐怕母亲并不知情。”

    高阳王再哼了一声,不知情,太后最信任的就是这个妹子了,一句不知情能糊弄过去,骗鬼吧!

    “可有给你父亲去信?”高阳王有道。

    “……有。”

    昭诩素日与这个伯父并没有什么往来。论血脉、论爵位、论地位,哪怕论权势,这位都胜过他的父亲南平王,不过一向在朝中,并没有怎么出过京。怎么听他的口气,倒是相信父亲会站在先帝这边?

    这时候想起刚刚得知先帝大行的消息,三娘也是问的这么一句:可有给父亲去信?

    奇怪,三娘怎么会想到这个。

    两个人交谈的声音都压得极低,又轻又快,三步开外就很难听到。转眼昭阳殿在望,两个人默契地都闭了嘴。

    太后已经换过衣裳,在等着了。高阳王进殿,太后却看了昭诩一眼,说道:“十四郎,去把你母亲找来,哀家有话要与她说。”

    昭诩脑袋里空白了一刻。
翻。走文。学 w。w。w*fa。nzoU。c。o。m 下。载小。说
第369章李氏

    昭诩找到南平王妃,说太后召见。

    他们母子不同于外人——这也是太后让昭诩去找王妃的原因。王妃问昭阳殿什么事,昭诩含混只说是高阳王求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