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如意佳婿 >

第90章

如意佳婿-第90章

小说: 如意佳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同刘家带上刘青,是刘青自个儿想出去,刘大爷也有心让她多见见世面才带她出来,事实上就算不带刘青也不受影响。而方柳却是没办法,他们家现在就四口人,总不能四个人全出来,还得留一个在家干农活的,方柳一个小姑娘留在家的话,先不提安不安全,她这小身板肯定也干不了太多活,反而耽误地里的事,便只能让她跟着出来,在方父旁边搭把手了。
  但不管怎么样,方柳看见刘青还是很高兴的,刘青也觉得到人生地不熟的省府,多一个小伙伴也好。
  两个小姑娘坐在各家的板车上,就开始聊起天来了,听见刘延宁和方永顺打招呼,刘大爷也热情道:“我们还是有缘啊,没约好都能碰上,正好这两个小姑娘,到时候住客栈让她们住一间,还能省好些钱呢。”
  方父也是惊喜,两家一拍即合,就这么结伴同行了,等进了省府,听见刘家要去考场旁典个小院子住,本来是想住客栈的方父也一咬牙,跟着刘家去了。
  他们来得不算迟,但有人比他们更早,合适的小院子已经被典完了,两家人一合计,干脆就合起来典了个大的院子,里头有五间睡觉的屋子,刘青依然和方柳住一间,剩下的一家两间。
  这样合起来比单独典屋子的价钱还便宜些,也算是皆大欢喜。
  不过灶房就一个炉灶,刘大爷他们自个儿带的菜多,几乎不用买菜,方家自然不好意思占便宜,吃饭就是分开吃的,两家人共用一个灶台,炒菜便有点儿麻烦。
  好在方家出来的是方柳,小姑娘也不爱斤斤计较,好说话得很,又同刘青关系好,她们俩便说好一起炒菜,只等炒完了再各吃各家的。因此也没有耽误太多时间。
  刘大爷他们也没闲着,刚住进来的几日都在大扫除,忙里偷闲时,又去隔壁打听众考生的情形,也想多了解些关于院试和府试的事,一直忙活到把刘延宁送进了考场,这才消停下来。
  忙碌惯了的人,一旦闲下来是真要闲得发慌了,刘大爷几个大老爷们,再怎样也不会去做洗衣做饭这种家务事,便只能聚在一起讨论讨论考场上的孙子/儿子,本来还不紧张的心情,结果说得多了,那心情比正在考试的人都更紧张了。
  刘青实在看不下去,便去她自个儿屋里拿了针线篮子出来,她娘怕在外边至少要待十天半个月的,别把心玩野了,耳提面命要她好好刺绣。
  方柳见状,还以为刘青要绣花了,乐呵呵的跟了过来。
  刘青却是拎着东西凑到刘大爷跟前:“爷,二叔,我奶回去有跟你们提过做模具的事吗?”
  “模具?”刘大爷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笑道,“你说用木板打几个小盒子?你奶说过,只是你不是说要刻花纹上去吗,我们还在等你哥考完,再叫他画几张画出来。”
  “等我哥考完再做得多耽误事啊,趁着现在闲着先弄罢,我想起师傅给我准备的绣样上,也有简单的花纹,爷你们就按着这上头的刻。”刘青说着,从绣样中挑了张简单的出来,朝刘大爷他们比划了一下,“就照着这几片叶子和花刻,简单点就好,不用太复杂了。”
  刘大爷接过绣样,仔细瞧着在刘青指的地方,应该在琢磨怎么下手,二叔便在旁边笑道:“青青不是要拿这个绣花的吗,给了我们,还怎么绣花赚钱?”
  听出刘二叔是在打趣自己,刘青也笑嘻嘻的回道:“那就少赚几个钱呗,二叔肯定不会嫌弃我的。”
  “哪里敢嫌弃你。”刘二叔揉了揉刘青的头,心里满是感慨,自家那婆娘整日儿在耳边抱怨,说爹娘偏心大房,现在眼瞧着延宁要考上功名了,就更加瞧不起他们几房,甚至为了抬举青青,使劲作贱着他们女儿。
  可他是真没这样觉得,且不提青青这孩子多聪明,她琢磨出来的茶叶蛋给家里带来这么多好处,更别提他娘前儿透露,说青青连胰子都会做了,这么小的孩子,净想着给家里赚大钱呢。
  他女儿比青青还大半岁呢,除了使性子,还会什么?
  说到底还是他大哥有福,大哥虽然走的早,留下的一双儿女却是有出息的,现在看大嫂把青青养得这么好,他对早逝大哥更服气了,大哥当年宁愿忤逆爹娘也要娶大嫂回来,是他眼光好。
  不像自个儿的婆娘,眼皮子浅不说,还满身是心眼,现在把他女儿也养得这么小家子气。
  且不说别的,他女儿就这气度,还真比不上青青半分,青青聪明还大方,也爱说笑,把爹娘哄得高高兴兴的。
  说实话,就他自己,也更喜欢青青这样的女孩儿,小姑娘见人三分笑,眼睛笑弯弯的,看着多喜庆啊。
  刘二叔只是感慨了会儿,很快刘大爷决定动手了,刘二叔也忙收起心思,跟上去帮忙。
  方父这会儿闲着,也跟在他们后边搭了把手,几人匆匆出门,先去这附近的后山砍树去了。
  刘青看着他们扛着的斧头,还真庆幸他们租的屋子里,连这些工具都备了。
  方柳凑到刘青跟前,好奇的问:“青青,你同刘大爷说的那个什么盒子,是要装什么的吗?”
  “装好东西呢。”刘青故意逗她,神秘的笑道,“到时候送你一份。”
  “好啊。”方柳高兴起来,然而还有些纠结,“可是我家没有好东西回礼怎么办……”
  *****************************************************
  院试也考了三场,刘延宁和方永顺考完,两家人都没有急着回去,索性现在也典了屋子,当时屋主是要他们一次结了两个月的钱。
  因此两家合计了一下,索性就在这住到下个月放榜,要是考中了,就继续典屋子,要是这次落榜,便退了屋回家去。
  还算运气好,刘延宁和方永顺都中了,刘延宁这一回又是案首,还未弱冠的院试案首,当时放榜的时候,便有一群考生哗然,在讨论这少年什么来路。
  这儿虽然没有联络工具,但书生的圈子就这么大,多问几个人基本上就清楚了,没过几日,刘延宁的出生背景和祖籍都被扒了,住的地方也暴露了,便有络绎不绝的人前来拜访,说既是同年,应该好好联络联络感情。
  说起来,读书人的圈子联系是很紧密的,别人不清楚,身为书生的刘延宁却不会不懂,为了不落下一个孤傲的名声,他也不好把上门的人都拒了,耐着性子先招待了几日,也出去吃过几次饭,然后才用要安心备考的理由,谢绝了还想上门结交的一群读书人。
  刘延宁这般举动,既不显孤傲,也没有少年得志的轻狂,举止进退有度,反倒更让人看好了。
  提心吊胆了几日的刘青,这回也彻底放心了,她哥还是很脚踏实地的嘛,没有被蜂拥而来的鲜花和掌声捧得飘起来。
  

第88章
  有人上榜,自然就有人落榜,青山书院里,上回考过了县试的,少说也有几十上百人,然而院试一刷,至少就有一半的人落榜了。
  因着现在交通实在不方便,来回一趟江州要四五天,加上回落水村的话,就要更久了,刘大爷他们便没有回去报信,而是托了同是江州的学子,帮忙把刘延宁过了院试的好消息带回去。
  其实就算不托人带信,李氏她们见落榜的考生回去,自家儿子没回去,就能猜到他是考过了院试,这会儿就在省府准备府试。
  但刘大爷想让大家伙早点知道,他们家延宁这回又是头一名,而且听人说,他们这儿数十年没出过这么年轻的案首了,据说上一位考取案首的少年,现在已经是大官了呢!
  刘大爷当时打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激动的半宿没睡着,按理说,自家能供出个秀才或者举人,已经是光宗耀祖的好事了,可倘若祖上冒青烟,能保佑大孙子当官,岂不是更好!
  想也知道,刘大爷当然不会一个人激动,肯定要分享给大家伙的,这才急吼吼托人给家里带信。
  方家也没人回去,他们就父女俩在这儿照顾方永顺,更走不开了,便也学着刘家托人带信回去。
  一眨眼,府试又到了,比起紧张的方家父女,刘青他们算得上气定神闲了。
  刘延宁先前县试得头一名还没什么,就江州那么大点的地方,他们谁也不敢拿一个县试案首当回事,毕竟整个省府里,县试案首加起来也有几十个了。
  院试案首可就不一样了,虽然不是所有过了县试的考生都来省府考府试,可至少也有三分之二地区的考生像他们江州一样,要早早来省府考院试府试,而且每届科举,院试和府试的案首,大多出自省府的读书人,考上秀才的考生中,也是省府的占大多数。
  可见省府的读书人就是比他们小地方的厉害。
  然而这一次刘延宁成了院试案首,比省府那些备受瞩目的天子骄子都要厉害些,想必只要他好好发挥,府试就算不拿头一名,平安考过应该是没问题的。
  刘家人现在是对刘延宁充满信心,也不忐忑了,刘大爷甚至满门心思琢磨着回去要摆几桌宴,要订个黄道吉日去告列祖列宗这个好消息,刘二叔在旁边安抚着方父。
  方永顺同刘延宁不一样,他县试排名还好,院试考完却排到了几百名开外,现在考府试自然就十分危险了。
  府试的三场考试也全部考完,纵然刘青他们精心照顾,刘延宁还是不可避免的瘦了十几斤,本来就清瘦的身形,现在还在长个子,这一瘦就更显得跟竹竿一样了。
  把刘大爷他们心疼的,不停地念叨回去后就叫蒋氏杀鸡,家里那么多只鸡,两三天杀一只,也够吃一两个月了,给孙子好好儿补两个月,把肉给养回来。
  刘延宁这次没有接话,因为他实在是精疲力尽,刚考完的头几日,都是在床上睡过来。
  好在他正年轻,睡几日至少精神状态是好很多了。
  从刘延宁去考最后一场开始,刘青就跟着刘大爷他们开始收拾行李,这一次甭管考上不考上,他们都不准备待下去了,因为过了府试,那就是秀才了,这可是大喜事,父母官会派官差,敲锣打鼓的去每一位秀才的家中报信。自然就没必要在这儿等下去,浪费钱财。
  院试和府试加起来历时三个多月,刚好是从春天过渡到夏天,厚重的棉衣脱下来,换上了轻薄的夏装,因此回去的时候吃食是没有带了,衣裳却又捆了不少,行李依然很多。
  刘大爷心情好,收拾行李的时候瞧见刘青去年做的衣裳,今年袖子就短了些——其实也不是短,刘青觉得刚刚合适自己,但这儿的女子穿衣裳,都要宽大的恨不得把腰和手都遮住才好。
  二孙女现在个子越长越高,比大孙女都高出半个头了,是个大姑娘了,现在大孙子考完科举,这要是考上了秀才,二孙女也能说好婆家了。
  刘大爷这么想着,只觉得自家的喜事是一件接一件的来,心里头十分欢喜,便笑道:“青青这衣裳又短了,过几日回去的时候,叫你哥带你去街上逛逛,扯几块自己喜欢的布,回家叫你娘给你做几身新衣裳。”
  虽然他们家收拾了东西,但方永顺还没有缓过劲来,不方便上路,两家人既然是一起来的,对方又是孙子的同窗,刘大爷自然不好丢下人家先回去,便约好了等过几日,方永顺身子好了,两家再一起上路。
  刘青早就想出去转转了,但是刘大爷他们对这儿人生地不熟,自己不敢出去,也不敢让她出去,现在她哥总算考完了,等休息好了,就能带她出去放风了。
  拘了两三个月的刘青,现在听到这消息,自然高兴了,笑眯眯的问:“爷打算给我多少钱去买东西?”
  刘大爷向来严肃惯了,不苟言笑的一个人,别说孙子孙女们怵他,就是强悍的蒋氏和王氏,在他跟前也不敢大声的。
  以前,这些孙辈中,也就刘延宁不怕刘大爷,祖孙两在一起有很多话聊,堪称亲近,但刘延宁性情端方,在长辈跟前更是绷得一本正经,甚少说笑,现在敢同刘大爷开玩笑的,也就刘青一人了。
  刘青以前也觉得刘大爷太过严肃,接触了以后才发现也还好,刘大爷其实比蒋氏好相处些,大概是大老爷们不爱计较那么多,像这种开口就问刘大爷要钱的话,刘青是不敢当着蒋氏的面问,拿不到不说,恐怕还要被她教育一顿。
  听到这种话,刘大爷就不介意了,本来就是他说了给孙女买衣裳,孙女儿长得好看,自家有条件自然希望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更何况家里这赚钱的法子,也是孙女儿想出来的,有功劳在里头,给再多也是她应得的。
  刘大爷自认为他这个大家长当的甚是公平,他们家除了些小的摩擦,几个妯娌间计较别人干的活比自己少,心里不舒坦以外,还真没有出过大的矛盾,不像村里别的人家,吵闹的都不像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