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如意佳婿 >

第62章

如意佳婿-第62章

小说: 如意佳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大姑父对刘延宁很是关心,自然不希望在这个关键时刻掉链子。
  此时见岳父家已经有了对策,大姑父才放下心来,笑了笑表示他放心了。
  小姑一边哄着情绪不太好的小儿子,一边好奇的问:“爹,娘,你们是怎么想起卖这种鸡蛋的?听说好几文钱一个,就没人跟着学吗?”
  蒋氏笑道:“这问题你们要去问青青,也不知道这丫头怎么琢磨出来的。别看她年纪小,比起吃的,咱们家还真没人比得上她。”
  “也不是没人学样过。正好延宁有两个同窗,就是从京里来的,听说京里的大户人家,都爱吃这个,他们管这个叫茶叶蛋。就有人听了这名字,在家用茶叶煮鸡蛋,可咱们家除了茶叶,还加了好些香料调料,有些他们见都没见过的,哪里能做得出这个味道来?因此大半年了,也就咱们一家在卖茶叶蛋,他们都学不来。”
  小姑问这个,纯属是好奇,并未有打听秘方的意思,因此听到这话,她便把注意力转到刘青身上去了,抬头看向刘青,笑道:“我先前下车时,第一眼就瞧见青青了,穿着粉色的花袄子,一张小脸又白又嫩,比我在城里瞧见的姑娘还出挑些。我还在想,咱们家什么时候有这么标致的姑娘,长得跟花儿似的?没想到原来是青青!真是女大十八变,小姑都险些认不出来。”
  “你这张嘴,还是这么油滑。”蒋氏面上闪过一丝自得,笑骂道,“青青跟延宁长得那么像,要是认不出来,你这个小姑就白当的了!”
  刘青实在是憋不出脸红羞涩的样子,又见小姑说话爽利,便笑道:“村里还有人说我长得像两位姑姑了,小姑这不是把自个儿也夸进去了吗。”
  听到这话,小姑还真仔细的看了几眼刘青,煞有其事的点头道:“还真有点像,青青的嘴和下巴长得像我。”
  “夸完青青又来夸你自己了?不害臊。”
  “青青如今长开了,确实越看越标致。”刘大姑也十分认同的点头,只是想到一家子光夸刘青去了,未免冷落了旁边的大侄女,忙补了一句,“雅琴也是,姐妹俩都长成了漂亮的大姑娘,大嫂和二嫂有福了。”
  刚巧李氏和王氏端了菜进来,王氏没听到先前的对话,只听到这里,心里十分舒坦,不免对这个大姑子很是满意。
  刘大姑补这句话,倒不是为了王氏,她是见大侄女也这般大了,姑娘家都不服输,她们只夸二侄女,难免叫大侄女心里失落,再说她兄弟还坐在这里,就算看在兄弟的面子上,对侄女们的态度,也不能厚此薄彼了。
  不过刘大姑不比小姑,她在娘家时是长女,嫁去婆家又是长媳,自小稳重惯了,如今她婆婆也不爱管事,大多是她里里外外一把抓。刘大姑行事滴水不漏,既然夸了刘雅琴,也不介意再卖王氏一个好,才有李氏和王氏进来时,听见的那句话。
  刘家姑姑嫁得远,一年到头也就回来这么一次,在娘家住个一两天,又得回婆家,相处的机会实在太少,而她们还是姑娘家的时候,他们大哥还没去世,李氏作为长媳,性子不得公婆的喜欢,但是对刘家姑姑来说,有个知书达理的长嫂,既长面子又省心,比那些掐尖要强的嫂子好太多。
  由此种种,刘家两个姑姑,都同李氏相处得最久,心里也都更喜欢这个嫂子,又看在刘延宁的份上,她们心里也更愿意亲近李氏的。
  但这些心思不能说出来就是了。
  “对了,都忘了跟你们说。”蒋氏想到什么,对女儿和女婿们道,“等过完元宵,我们打算在城里典间屋子,让老大家的和青青过去照顾延宁。都说考科举很辛苦,好些身子骨弱的都扛不住,叫老大家的跟过去,也好趁这几个月帮延宁调理好身子。”
  “岳母说得很是。”大姑父看着十分上心的样子,忙问,“这屋子可典好了?若是没有,明儿回去的时候,我们也要经过城里,顺便去一趟青山书院,帮岳父岳母瞧瞧附近可有合适的屋子。”
  “这倒不用了。”蒋氏眉开眼笑的道,“老四媳妇她爹的朋友,就在那附近典了屋子,这几日也在帮咱们家找合适的,说是有了消息,就托人带信过来,让我们自己进城去瞧。”
  大姑父摇头,颇有些失望的道:“岳母这就见外了,我们镇上也有人在青山书院附近典屋子,您只要说一声,这事我就能帮您搞定了。”
  “就是啊。”小姑父也附和道,“岳父岳母只要打声招呼,叫我们去做便是,何苦再麻烦外人?”
  “我们也是到过年才决定的,前儿老四家的回娘家,跟她爹提了一句,她爹就热心的要帮忙张罗,也不好拒绝不是?”刘大爷笑道,“再说老四媳妇的娘家离得近,有消息随时能送过来,你们那儿离得远,要耽误好些功夫,还更费事。”
  菜已经上齐了,安氏在刘四叔旁边坐下,闻言也笑道:“大姐夫和二姐夫说这话才是见外了,都是自家人,我爹托人帮忙,跟你们托人帮忙,不是一样?再说往后大嫂和青青去了城里,咱们离得远,大姐夫和二姐夫家去城里的脚程,却不到一个时辰,到时候还得你们帮忙照看大嫂和青青呢!”
  “四弟妹说得是。”刘大姑十分赞同的道,“我婆婆她们,隔三差五的会带些自家吃不完的菜去城里卖,街外边摆摊卖些小玩意儿、青菜鸡蛋,和绣品的,几乎都是我们镇上的人,大嫂要是有什么事,只管叫他们带口信给我,就像四弟妹说的,我们去城里都不要一个时辰,方便得很。”
  小姑也道:“若是大姐家里忙,脱不开身,还有我呢,我在家可都是闲着的。”
  大姑父是生怕自己在岳父家如今需要他的时候,他却帮不上什么忙,往后大侄子考取了功名,再遇到什么事,他可是想帮都没这个能耐了。一时间冥思苦想,终于想起他还有个远房姑母就住在城里,顿时眼睛一亮,笑道:“我有个姑母也在城里,过几日正要去她家拜年,到时候托姑母帮忙照看一二。”
  女儿女婿如此上心,争着抢着要帮忙,刘大爷和蒋氏也不客气,心里其实也是受用的,点点头,把这些话都记下了,才开了饭。
  刘家姑姑一来,刘家也陆陆续续迎来了更多拜年的亲戚,几个儿媳妇家的兄弟,还有蒋氏娘家的亲戚,很是热闹了好几日。
  到初五,刘家姑姑才回婆家,刘二叔几兄弟也赶着牛车跟在后边,自家妹子越是嫁的远,他们做兄弟的越要去妹夫家走动,免得离得远了,亲家欺负她们没兄弟帮衬。
  以前去刘家姑姑那儿拜年的时候,因为牛车不够大,就只有大人去,现在刘家自个儿赶一辆车,各房便多带了一个孩子,多是带着小的,小六小七他们长这么大,还真没去过姑姑家。
  大房就只有刘延宁一个男孩,自然是由他去。只是小姑很喜欢刘青,非要他们兄妹俩一起去住几日。
  蒋氏和刘大爷想着孩子都爱凑热闹,家里其他孩子都有外家去,就刘延宁和刘青没亲戚可走,也是可怜见的,便破例让刘青也跟着去了。
  她的这一双孙女出挑,让他们去,也叫亲家瞧瞧他们家孩子有多优秀——蒋氏如是想。
  于是刘青很荣幸的去走了一回亲戚。
  其实刘青并不像蒋氏和刘大爷他们想的那么可怜,小时候走亲戚已经走腻了,到她上大学的时候起,对这种活动已经是避之不及。只是长辈一片心意,她想着这儿的风俗大概跟上辈子不同,这才跟着去凑了一回热闹。
  确实不一样,到了永宁镇,一行人得到了大姑小姑婆家十分热情的迎接,没有人一成不变的盘问刘青成绩问题,三姑六婆一见到刘青,就围上来可着劲的夸。
  作为惟一一个跟着过来拜年的女孩,刘青脸皮挺厚,都被夸得招架不住了,三姑六婆太能说,到最后她根本没词应对,只能尴尬的“嗯嗯啊啊”,好像被夸的人跟她没关系一样。
  还是亲哥看不下去,以去同窗家坐一坐为由,暂时带刘青解脱了。
  永宁镇上有好几个都是刘延宁的同窗,但他只带刘青去了其中一家,他那位同窗叫方永顺,看起来同刘延宁关系很不错,对方瞧见他们兄妹过来,不用刘延宁介绍,便笑道:“延宁兄,这位就是舍妹罢?”
  知道亲哥有妹妹,想来这位同窗平时同亲哥很是亲近,刘青这么想,并没有作声,看着两位读书人一丝不苟的见了礼,然后被对方的父母非常热情的迎进了门。
  方永顺家里也有个妹妹,比刘青大一岁的样子,不像她哥哥那般严谨到近乎古板,小姑娘得了父母的叮嘱,便拉了刘青去她屋子说话,很有些自来熟的性子,似乎还对刘青一见如故,刘青在永宁镇住的这两日,小姑娘还经常去找她说话。
  其实刘青也很好奇,她明明没做什么,小姑娘是个话唠,几乎不用她开口,对方叽里呱啦就能说一天,她无非在小姑娘说话时,礼貌性的表现出感兴趣的样子。
  莫非这就被对方看上眼了?
  缘分来得还真是莫名其妙。
  刘青在大姑家和小姑家各住了一日,第三日跟着大部队回程的时候,新交的小伙伴还依依不舍的来送行了,并表示以后会常去城里看她的。
  对方如此热情,刘青被动的表示了欢迎,一回头,就看到亲哥和二叔他们一脸欣慰的表情,二叔笑道:“谁说我们青青性子孤僻了,这不是也有聊得上来的小姑娘吗?”
  刘青不爱跟村里的同龄人来往,每次她们的邀约她都拒绝,久而久之,便有人觉得刘青太过老成。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么成熟懂事的孩子,也有在背后唱衰的,刘家人听在耳里,也劝过刘青学学她大姐,多出去跟同龄人玩,不用整日待在家里干活。但刘青对她们的活动和话题,实在提不起兴趣,刘家人也不能逼她。
  但刘家人还是在意那些人说的话。
  刘延宁也点头,欣慰又放心的道:“永顺与我同窗多年,性子最端方不过,他妹妹想来也同一般,与她多来往也好。”刘延宁心里还有些自豪,看来他妹妹不是性子孤僻,而是对朋友有要求,不是什么人都看得上。永顺兄的妹妹一看就很纯粹,心思都写在脸上,同她哥哥一样,的确值得相交。
  刘四叔好奇的问:“延宁,你这位同窗,今年也下场考科举吗?他学问如何?”
  “永顺兄功底扎实,十分受先生所喜欢。”
  

第61章
  大约到初八初九的时候,刘家的亲戚总算是走完了,来刘家拜年的亲戚,也差不多走完了,热热闹闹了这么些日子,可算是安静了下来。
  但也没有安静两日,一日傍晚,安氏娘家兄弟匆匆赶了车来刘家,刘家人没有准备,还是路过刘家院子的村民,许是认得安氏的兄弟,远远瞧见安氏娘家的马车过来,便扯着嗓子喊了一声:“将大娘,你们家好像有亲戚来了,赶着牛车的汉子,像是前几日刚来过的。”
  蒋氏正在院子里洗洗刷刷,一些平时用不上的桌椅,锅碗瓢盆,洗刷干净了,说不定能带去县里用。
  听到这话,蒋氏心里疑惑,这个时候还有什么亲戚过来?但她也没有耽搁,连忙停下手中的活计,一边用围裙擦着手,一边匆匆往院门口走。
  安氏娘家兄弟的牛车已经近在眼前了,蒋氏眼神一亮,连忙招呼道:“水根,你怎么过来了?”说完又回头,扯着嗓子冲院子里喊道,“老四家的,你大哥过来了。”
  蒋氏这话喊来的不仅仅是安氏,正在各家屋子忙活的女人们,都出来迎接客人了。
  “水根舅。”家里的男人和孩子们都出去玩了,刘延宁因为要温书所以一直在屋里,作为留在家中的唯一男丁,刘延宁打了招呼后,十分自觉的上前要帮安水根牵牛。
  安水根哪里肯让他做这事,刘延宁刚伸过手,安水根一把将牛绳扯过来,忙道:“延宁可别碰这个,脏。”
  刘延宁不由分说的扯过牛绳,笑道:“舅舅路上辛苦了,先进屋歇歇罢。”
  安水根还真不是客气,看着穿一身簇新青衫的少年,举手投足皆带着不一样的气质,手里却握着一根脏得看不出原样的牛绳,安水根实在觉得局促,想把牛绳夺过来自己牵着,又怕自己动作太粗鲁冒犯了刘延宁,一时有些举棋不定,听到刘延宁的话,才反应过来,忙道:“今儿时辰不早,我就不进去了,这会儿赶过来,是想同你们说一声,高山叔那儿已经找了几间何时的屋子,刘叔蒋婶有空的,明儿可以进城去看一眼,哪家合适就选哪家,高山叔问过的,价钱都差不多,就看你们喜欢哪个。”
  蒋氏眼神一亮,得到了期待已久的答案,她还有些不确定,又追问了一遍:“这就找好了?”
  安水根点头,“我爹前几日有催高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