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以待天倾 >

第8章

以待天倾-第8章

小说: 以待天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陵’等十三处穴道,下针之时,先后次序不可颠倒。老夫虽知其理,苦于不能自行施为,今虽无针,但你运内力贯注指上,亦可诊治。”当下将此法说与小僧。小僧边听边记,随后依法点向老者诸穴,力不贯透处,老者一一甄别指点。不到半天工夫,小僧已将此法谙熟于心。

自此以后,二人依法而行,果生效验。老者狂症消敛,心下甚喜,犹是对小僧又亲了一层。二人闲暇时,老者便常讲些典故和江湖逸事给小僧听。他二人一个阅尽沧桑,实学满腹;一个赤子情怀,满心好奇,自是其乐融融,不辨日暮。那小僧在洞中住得惯了,只觉此处强过寺中百倍,只要有老伯伯在身边,便长住下去,亦无不可。

这日二人行功已毕,正闲聊时,空如忽来到洞口,送下饭食。老者近来病痛大减,心情畅爽,冲上调侃道:“多日不闻大师教诲,颇感疏淡。左右无事,不知大师以何教我?”空如淡然道:“施主终日与本寺弟子抱膝长谈,今日何以有兴致来消遣贫僧?”老者笑道:“大师乃我素所敬慕之人,何敢漫语相戏?实欲倾心畅谈。”

空如悄立一会,说道:“施主将敝寺弟子留在洞中,其意贫僧也自知晓。只是他年幼无识,恐难遂施主之愿吧?”老者笑道:“此子禀赋奇佳,远过我望,数月间已初窥门径。你少林有此良质美玉,却驱以厮役之事,如被世人知晓,岂不有埋宝弃珠之嫌?”空如道:“智明聪慧,贫僧也有所察,便只怕入了歧途,往救不及。”

老者不悦道:“愚者眼中,坦途亦是歧途,此不足为奇。”言下已带讥讽之意。空如并不介意,说道:“智明,你且将周施主近日所授之法说与我听。”那小僧心中慌乱,支吾道:“老伯伯近日并未传我心法,只反复说……说……”空如追问道:“说甚么?”那小僧眼望老者,见他微微点头,于是道:“老伯伯只是说,所有功法到了极境,都是与心相合,方能得心应手,并不是凭外在的技巧,而是要体悟其中肉涵。所谓形而下者,人人可达;形而上者,非俗子可识。还说……还说寺僧人固步自封,都是形而下者。”言犹未了,老者即拍掌笑道:“好孩子,说得不错!”

空如听小僧所言颇为正大,点了点头道:“你近日行气之时,可觉有何不适?”那小僧嘀咕道:“也……也不觉有何异样。”他见老者面色阴沉下来,自不敢乱说。

空如起疑,说道:“你且高声念呵、嘘、呼、呬、吹、嘻六字给我听。”那小僧听他口气严厉,只得将六字大声念出。空如听罢,跌足道:“罢,罢!你内力虽是雄强,然三焦壅塞,心肾互拢。唉,贫僧也救你不得了!”不住声地叹息,显是沉痛异常。

那小僧心下发毛,忍不住向老者望去。老者淡然一笑道:“大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何以危言耸听,唬吓幼子?”说话间抚摸小僧额头,意示安慰。

空如在洞口来回走了两趟,扼腕道:“施主乃明达之人,何出此自欺之言?个中凶险,施主岂不比贫僧更明了百倍?心肾不调,水火冲犯,这可如何是好?”老者冷笑道:“大师数载修为,当知内家有反客为主、领气还虚之法。况古人云:‘大夫处世,怀宝挺秀,辩雕万物,智周宇宙,条流殊述,若有区囿’。大师不知我功法之妙,却自拙于管见,岂不可笑?”空如道:“施主巧言夸辩,非但于事无补,且更害已害人。老衲拙于言词,心中却不糊涂。”

老者听他固执己见,脸一沉道:“大师见我数年来穴居野处,自然生了轻视之心。周某不揣冒昧,敢问时至今日,江湖上可有人能胜过在下?”空如沉默许久,说道:“施主当年饕餮武林,已毁其基,各派近年来并未出杰出人物。故凭心而论,仍无人能及施主。”

老者面有得色道:“大师既知我峰独高,何以仍做他想?”空如若有所思道:“施主昔日虽横暴天下,但正教中有几人未必便不及施主。据闻峨嵋渺道人当年与施主比剑,便曾以一套‘巴山夜雨’剑法,胜过施主一招。”

老者闻言,神情忽尔激愤,说道:“那道士剑法确是了得!不过我与他比试之前,已杀了华山、崆洞两派十余人,内力不免大耗。即便如此,仍在二百招上击他一掌,迫其弃剑。可见真实比拼,他终非我敌手。”空如叹息道:“听说渺道人挣扎回观后,呕血数日方死。施主如此狠辣,于心何忍?”老者冷笑道:“这道士乘我力疲,取巧刺我一剑,招术阴损恶毒,我这才出重手伤之。”

空如低喧佛号,又道:“时衡山派萧敬石剑法通神,一路‘风雨潇湘剑’威震南北。施主以为……”老者不待他说完,便冷笑道:“此人剑法也还不错,主旨却着眼于花招取势;况且剑气密而不厚,中多缺漏。当年我在百余招上,已迫其弃剑认输,从此永不言剑。”空如知他所言非虚,慨叹道:“风雨潇湘,绵密不透,虽是上乘剑法,却非无隙可乘。当年贫僧与萧施主有过一面之缘,其间曾说以‘飙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之义。可惜萧施主秋风过耳,全不萦怀,终致此败。”老者笑道:“此辈有名无实,俱不足道。遍观当世诸技,唯大师‘伽蓝指’堪称神妙。我苦思数年,终不明何以驱全身而运一指,仍能周身严整,力不出尖?此以全及偏之法,想必另有蹊径?”言下大有真心求教之意。

空如黯然道:“微末之技,有误根本,幸而施主将其毁去,方使贫僧彻悟因果。唉,人生如梦,亦真亦幻,贫僧今日无状,怎又提及陈年旧事?”老者想到当年断其一臂,甚感歉然,当下不再言语。

二人沉默有时,空如道:“施主才高志远,然为人狷狂,不纳良言,此实取祸之道。施主既久居穴内,合当超然物外,含敛光耀,混同尘世。如此平常心渐生,偏执之念随减,则二经不调之症自会消弭。此贫僧穷数年苦修心得,为施主所谋万全之法,还望施主三思。”

老者低头沉吟,久不作声。少刻,忽昂起头道:“大师一番苦心,周某自当铭感。只是我命在天,又岂能向俗世屈膝?”空如道:“万事万物,想通便是极乐,想不通则为至苦。施主一生刻求轰轰烈烈,却不知超世绝伦,昂首高步,最后也不过一场清梦,与瓦砾尘埃无异。”老者蹙眉想了一会,笑道:“燕崔振翅于檐角之高,以为尽览天下。它等如何能体会到苍鹰翱翔于天宇、栖身于绝壁的高迈心胸?大师劝我混同尘世,却不知凡能躲壁的地方,都不过是坟墓罢了。”言说至此,目中射出异样的光芒,奋袂而起道:“临于绝地,当是我最后的勇绝。我不规避那一刻,只因胸中自有一股汹涌的洪流而非浪花!”

忽听空如在上面惊呼道:“你……你是……”随听衣袂破空之声,显是与来人斗在了一处。老者听空如叫声中满含惊恐,正要开口询问,猛听得空如闷哼一声,怦然倒地,显是被来人以极快的手法点了穴道。

这老者二十年前与空如交手时,已知他武功卓然成家,非同不可,目下虽损却一臂,功力大减,但来人竟能在几招间便将他制住,武功之高,实令人难以置信。他闪念极快,蓦然猜到来人身份,脸上冷汗顿下,忙伸手捂在小僧嘴上,压低声音道:“快将右掌抵在我后心之上,运手厥阴之气聚于五指,务要护住我心脉之气不散。”边说边仰视洞口,极是悚惶。那小僧见他面如土色,也不由心惊胆战,忙伸掌抵在他背心,将一股真气传入其体。老者得其相助,神色稍缓,却仍不敢开口。

此时正执隆冬季节,洞外积雪甚厚。来人置身洞口,并不发出半点声响,显然正凝神伫立,倾听洞内动静。三人静默无声,足足相持了一盏茶光景,来人竟似隐没了一般,毫无声息。

那小僧此时此刻,只觉一颗心怦怦乱跳,仿佛要从口中蹦出,心里只是想:“这人是谁?为何老伯伯也如此惧他?”正自心旌摇曳,那老者蓦然反伸双掌,重重地按在他小腹上。那小僧猝然无备,立觉“气海”、“关元”二穴如被针刺,丹田内沉实的力道把持不住,脱疆野马般涌上胸口,顺双臂冲入老者体内。

他遽然一惊,只恐伤了老者,忽听老者开口道:“老夫当年与你说的话,你当它是放屁么?也好,老夫在此静修多年,正愁没有象样的对手验证。你既巴巴地赶来,我便再教训你一番。”他说话时声音不高,个中所附内力却充沛之极。那小僧猝然间听了,不由一惊:“老伯伯心脉受损,为何功力反增了许多?”

却听一个低沉的声音在洞口响起:“罢,罢,罢!我志难酬!”说到“难酬”二字,人已在数丈之外。饶是那小僧内功有成,竟未听到半点脚步声响。那人倏然来去,直如鬼魅相仿。

老者侧耳倾听,确信那人已去得远了,这才抹去汗水,喘息道:“今日使诈赚他,大是行险。不想二十几年,这厮武功竟到如此境界!”又似想起了甚么,皱眉道:“奇怪,这厮怎会习了我心经上的内功?”起身望向洞口,面上愁云如墨。

那小僧心有疑团,忍不住问道:“适才来人,老伯伯认得么?”老者自顾心事,并未听到他问话,憬然道:“我屈沉此间二十余年,原以为少林僧以德报怨,留我不杀。今日看来,此辈原来别有用心。”回身拉住小僧道:“这厮狡狯异常,久必识破我计。我二人若不早脱此穴,后必为他人俎上鱼肉。”

那小僧知他并非说笑,一颗心又悬了起来,颤声道:“那该如何是好?”老者在洞中疾走两趟,似下了决心,说道:“我本待再过一年,各脉稍有平复后再行此法。今生变故,也顾及不得了。”拉小僧坐了下来,又道:“我心脉势微,肾气便冲扰不和。你只须以双手护住我心脉一处,任它其余各脉如何滋扰,皆不理会,那时我便可自行施为。”言罢一刻不停,跟着将护脉理气之法一古脑地说与小僧。那小僧知事关重大,也便认真记忆。二人一个心切,一个专注,直讲到日倾西山,兀自不停。空如解穴而去,二人竟毫无觉察。

自此以后,老者清晨一醒,便催小僧助己疗伤。那小僧见老者终日提心吊胆,深恐那人倏然返回,再不敢与他随便说笑。他近来体内异样有增无减,但精力较前时大为充沛,也便不甚在意,心中只盼早些治愈老者疾痛方好。

空如自经变故之后,更是少言寡语,心如死灰。老者有时与他搭讪,他却再难说上一言半语,到后来无论老者如何以言相诱,这老僧竟似哑了一般,再也不置一词。

光阴倏忽,岁月若驰,待老者心脉之力渐复,水火之争稍平,已不知不觉过了两年。这两年之中,那小僧已由一个活泼跳脱的少年,长成了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年,脸上稚气虽未脱尽,骨骼却已甚是雄健,说话时声音变粗,头发也长了二尺多长。

他两年来依老者之法勤练不辍,前时心悸之感已然大减,即便偶有不适,只需运功强制,也便无羔。那老者见他一身功力犹胜自己年轻之时,心中欢喜无限,只待痊愈之后,便传他几手惊俗骇世的武功,令其扬眉吐气于江湖。

这日清晨,二人行功已毕。老者面带笑容道:“我前时心脉受损,周身无主,两股劲力方得肆虐。现心脉已复,以我心经上博大心法,自不愁少林小技作崇。它那‘易筋经’上的内劲,最讲潜隐无觉,缓缓占势,正可以我‘盈虚大法’诱其出围,后再以心经上的法门克其就范。此法因势得导,料不会错。天若助我,不用开春,我二人便可离开此地了。”说罢在洞中连绕几圈,显是心情激动,不能自已。

那小僧听了,忍不住问道:“我与老伯伯在此何等悠闲,为何又要出去?”老者心绪颇佳,停步笑道:“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中囊万物,何能终老山谷,暴骨成尘?此后我携你行走天下,纵意所如,无拘无束,那是何等的恣情快意!你此时内力已然不凡,日后我再传你些精妙手段,制服群小,约束万类,那时你方知人生乐趣。”又点指洞口,冷笑道:“此贼居心叵测,前番竟敢逼我行险。却不知由此一来,正使我痛下决心,斯后突飞猛进,致有今日之成。此真天意使然,非此贼所能逆料!”言罢拍掌大笑,极为自得。

那小僧于老者说话之时,心中却想:“我自幼长在少林,从未想过要离开此地,若老伯伯一定要走,我便真的随他去么?”他少小孤苦,几年来实已将老者当做唯一的亲人,一时心乱如麻,拿不定主意。

此后几月,老者心情畅快,练功之余,便讲些他生平得意之事,说到精采之处,不免神采飞扬,指手划脚。间或碰上空如送饭来此,老者更眉飞色舞,以言相戏。空如每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