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赤胆丹心 >

第124章

赤胆丹心-第124章

小说: 赤胆丹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雍王略一沉吟目视胡震又笑道:“胡老夫子每遇疑难必有决策,为什么对此事反不开口咧?”

胡震连忙躬身道:“晚生实因所关者大,两位大侠也言之有理,所以未敢置喙,既然王爷见询,如依鄙意,还宜俯从周大侠之言,不妨将南来诸侠请入府中稍住,以候皇上旨下再做商量为是,一则稍息浮言,二则一旦有事,也好就近请教。”

雍王点头笑道:“如此也好,那么,二位大侠不妨即日便来此间小住,但出入悉听二侠之便,此举却决非看管软禁,还请诸侠不必太拘形迹,否则还请仍宿年府,我却不愿令十四阿哥笑人咧。”

了因大师和周浔忙又自逊谢,由此二人便也住在雍王府,一步不出府门,一直又等了几天,康熙皇帝果从镇江传来密旨,查询在京诸人行动,雍王便和二人商榷,一面笑道:“皇上圣旨已下,也只命我查明奏报,并未有旨切责将诸位交出,足证英明,但圣虑所在,便是为了那独臂老尼,前明长公主,号召遗老逸民,二位如能将此人不动声色芟除,或请其来京,侍奉前明各陵香火,再能将鱼家父女拿获,不特圣虑可安,便二位也是非大白,今后便不乐仕进,尽可从容笑傲江湖,决不至再有干扰之处,二位意下如何?”

了因大师方欲开言,周浔忙道:“王爷此见极是,老朽等自当遵命,但目前这些人是否仍在江南却未敢必,而且来往寻觅更须时日,王爷能代请圣命假以半年期限吗?”

雍王连忙点头笑道:“只要二位肯为朝廷尽力,半年之限并不算多,我必向皇上奏明,也许不难做到,二位能有这把握吗?”

周浔道:“只要王爷鼎力,能向皇上求准以半年为期,老朽自信还不至误事。”

接着又笑道:“老朽等自蒙宠召来京,本意稍住即去,但既遇上此事,便不容不稍尽厥心,以求自白,不过那独臂老尼,确系前明金枝玉叶,果能设法令其来京,还请王爷代求皇上容其长守诸陵才好,否则老朽等谋逆之名虽然大白,却恐不免又遭物议了。”

雍王笑道:“此本皇上德意,何用周大侠说得,只要此人肯安分来京,皇上固当待以前朝公主之礼,便漂泊江湖前明诸胜国孤臣,如愿出仕也是一样。”

说着又道:“自年双峰行后,我和诸大侠难得一叙,今后却不可以此事败兴,且连那位曾静先生和裴老义士师徒一并请来,小叙一场如何?”二人方在逊谢,雍王已经命人安排筵席,并命人邀请各人,筵罢,便留宿雍王府中,虽然出入无阻,也并不加限制,但二人也极少外出,路民瞻询明前后经过之后,不由又顿足道:“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当真你打算将老师父也弄来守陵吗?他如真来,却不比你们,固然说不过去,便鞑酋对他,也决无真的放过之理,你怎么这等荒唐,竟答应下来。”

周浔哈哈大笑道:“你放心,那鞑王的用意我全知道,只要着我们查拿的话一成定局,我们便可款段出都门咧。”

民瞻又道:“你们真的要走,便此刻也行,还有谁能拦你,当真还要待命而行吗?不过你们一走,不怕累及别人吗?”

周浔捋须笑道:“我之所以待命而行,便是为了这个,否则我尚无妨,大师兄却早忍耐不住了。”

路民瞻又道:“那你是决定去劝老师父投降,捉鱼老将军自救了。”

周浔却捋须微笑不语,了因大师忙道:“你别听他的,他是早打下主意,白老弟前天已经回去,只一到江南,便宜示老师父坐化,在东山太阳庵下火焚龛,建塔,那鞑酋再厉害,却不能着我们去拿一个死人来交差,至于鱼老将军,他一样想好一个金蝉脱壳的法子,但须玄烨那老鞑酋回京之后,方可行事,也许真的要在半年之后,你却不必替我们担心咧。”

民瞻忙又道:“老师父假作圆寂还有一说,那鱼老将军又如何金蝉脱壳法,难道也教他诈死不成?如果这样凑巧却不妥咧。”

周浔大笑道:“你放心,我还不是这等笨伯,此事到时自有安排,你却无庸为我顾虑咧。”

民瞻知道他习性如此,便再问也未必肯说,但深信既有安排,真也无须顾虑,所以也不再问,又过了将近一月,果然消息传来,独臂大师已在东山太阳庵坐化,并留有遗言,自承乃系前明思宗长公主,嘱将骨塔面北而建,以示不忘君父,火化之日,当地山民,并请由太湖厅,护法拈香,恰好周浔了因大师尚未成行,雍王闻讯,又向二人道:“此人既死,二位便可专对那鱼家父女,这却省事不少,也免得为难了。”

周浔立即摇头道:“王爷千万不可轻信流言,怎么偏偏我们要拿她,恰好她便死了,这话却未必靠得住咧。”

雍王大笑道:“我也未尝不是这个想法,但这话却是从十四阿哥那里传出来的,便宫中消息也是如此,这便不会假咧。”

周浔又道:“便是十四王爷府中传出来的消息,也不可靠,王爷还须仔细才是。”

雍王大笑道:“我也是一个决不轻信谣言的人,但此讯不特出诸曹寅那老奴才的密报,江南提督并曾亲传太湖厅李家鼎当面询问过,据称确见那独臂老尼端坐禅床化去之状,并曾亲见入龛下火,收起若干舍利入塔,这岂是可以假的。”

周浔又哈哈大笑道:“老朽直言,王爷勿罪,那死的老尼,难道不会是替身么?如依鄙见,也许圣虑所在,已经有人泄了出去,那老尼故布疑阵亦未可知。”

雍王摇头道:“这却不然,那太湖厅李家鼎原曾见过那老尼数次,并没想到她是谁,但自有人在江南密奏说那老尼便是前明长公主之后,江南总督便密饬该厅严加查访是否属实,那李家鼎奉命,又以拈香之名,看过两次,是否替身,岂有看不出来之理。”周浔方才点头不语,又过几天恰好白泰官又赶回北京,诸侠暗中一问情形,才知道,独臂大师为使人深信不疑,竟用内视起龟息之法,不饮不食,呼息全停,端坐庵中,达二日之久,直等风声全传了出去,当众入龛圆寂,又停庵中一日,到得夜深无人方才出来,藏向地道,另外换上一付骨殖,下火焚化时又由舒三喜弄了个手段,将事前做好七八粒假舍利当众捡了出来,直夸老师父道德清高不已,这才骗得各方相信,那附近山民渔父更传出若干灵异之迹,遗书被地方人士在庵祖堂勒石当作古迹,原书却被太湖厅索去,呈送江南总督做了证物,江南总督又进呈御览,在这种种布置之下算是连康熙皇帝也被骗信了,才把这段心思略放,那曹寅自割发示儆之后,也不敢再贪功生事,反暗中设法使主子深信不疑,以免自己再生祸端,程子云更在十四王府,从旁设法,说服了允题,把事情缓了下来,所以天大一场风波,渐趋风平浪静,只康熙皇帝却将鱼老行刺的事,仍旧暗中严旨饬令各方务须将正从各犯拿获正法,但鱼老已深藏山腹养伤,却到哪里拿去,因此,一见雍王密折奏闻,周浔等可以限期拿获,立刻准如所请,给了半年限,并慰勉有加,雍王接旨之后,这才又对周浔了因二人言明,并嘱务在限内破案,将鱼家父女拿获,二人均一口答应,即便辞行出都,只云霄父子却深恐二人一去不回,虽在雍王面前,暗加阻止,却不料雍王转大笑道:“我岂不知他二人未必便真肯将那鱼家父女擒来,但此中自有妙用,却非贤乔梓之所能知咧。”

云霄自不便再说,云中燕又背着父亲再问,雍王方道:“此辈本来野性难驯,自无法使之完全就范,如果强留,又无人能制,一旦激变,更难免祸生肘腋,他既答应下来,便不妨一试,如果这二人真的肯去访拿鱼家父女,固然不难成擒,即使他们阳奉阴违,这风声传了出去,便那鱼家父女,不至向他们寻仇,他二人也从此为一般自命遗老顽民的人所不齿,我们把他羁縻着也未必有益,我所以如此做法实有深意,却并非便信之不疑咧。”

云中燕这才明白,却不知雍王真正用意连他也还瞒着这且不提。

在另一方面,羹尧入蜀之后,那学政衙门虽在省垣,却须向境内各地观风衡文部署稍定,正拟临按各地,借此观察山河险要,联络川中豪杰,先将那血滴子布置下去,在签押房独坐深思,忽见马天雄匆匆走进,深锁着双眉道:“小弟自相随年兄以来,实无日不以老父为念,所以一经来此,便向各有关衙门打听,据悉,他老人家不在打箭炉便在甘孜,小弟得知之后,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特来禀明,前往二地一探,多则三月,无论有无确讯,均当回来再做商量,还望年兄容我一行,以安厥心。”

说罢,忍不住一双虎目泛出泪水来,羹尧忙道:“马兄纯孝,弟所深知,既有消息,自当一行,老伯大人如在这两地,小弟必当设法,稍遂吾兄之愿,焉有不允之理,不过这两个地方,均属汉番杂处,这一路上也不易走,两位罗贤弟,既系川中知名之士,对于这条路或较明了,不妨请来一谈,大家再为斟酌。”

天雄忙又躬身道:“年兄如此关切,小弟自是感激,那罗家兄弟,我已问过,并抄有详细路引,和各地特异风俗禁忌,得此已不难前往,就再问也是枉然,小弟思亲心切,既已得讯,万不忍再行延缓,还请不必顾虑,容我即日启程才好。”

羹尧见他满脸惨痛之色,便不再相强,只命人取了三百两银子来道:“既如此说,马兄不妨立即动身,这些许银子暂充盘费,还望早去早回,如和老伯大人遇上,请兄代为请安,容再设法,先行迎至此间,徐图赦罪之策,否则,他老人家既然落在这川边一带也不难寻觅,马兄自己还须保重。”

天雄也不推辞,接过银子,便去结束,准备牲口上马,等他走后,羹尧到底放心不下,忙又请来二罗一问,那罗轸不禁失声道:“马兄当真已经走了吗?此事他倒确实和我商量过,但那甘孜已到本省边境,不但汉番杂处,而且风俗各异,语言不同,便有遣戍流人,一时也难寻着,何况青海诸番,形同化外,他又不善番语,这却不妥咧。”

羹尧连忙命人追赶,但天雄已经去远,再也追不上,只得托二罗通知两地江湖朋友随时照料,一面又设法行文各地方官和土司衙门相助,官私双方进行以免意外,但心中始终悬念,当晚回到上房之后,恰好中凤和小香二人对弈,谢五娘在一旁观局,一见他进来,连忙推过揪枰全站了起来,中凤首先笑道:“大人今天脸色为何这等沉重,是有什么心事吗?”

接着又笑道:“体制不可不重,如今我们该叫大人咧!”

孙三奶奶一面送上茶来,一面也一眨母狗眼笑道:“姑奶奶,这不用你吩咐,俺一到这里便早改了口,叫姑老爷大人咧!”

接着又道:“大人的心事俺知道,八成是出了冤枉大案啦,你不见那戏文上但凡出了冤枉事,当大人的,全得私访伸冤吗?”

中凤连忙笑喝道:“你又没规矩咧,大人的事,用得着你管吗?何况他管的是生考取士的事,怎么会扯到这个上去咧。”

孙三奶奶碰了一个钉子,放下茶碗,把舌头一伸,便退了出去。

小香不由抿嘴一笑,正待和谢五娘一同告辞出去,羹尧呷了一口茶笑道:“师姐怎也未能免俗起来,不过我今天的确心中有事倒是真的。”

说着,便将天雄寻父的事一说,小香不由道了一声:“可惜。”接着又道:“这位马爷倒真是一位孝子,只可惜我是一个女人,不便同行,否则我倒愿意和他一同上路,也回到我那老家去看上一看,略展先母之墓,也稍尽人子之责。”

说罢不由黯然,羹尧忙道:“马姐放心,小弟在此,至少也得住上三年,但有机缘,终必使你如愿便了。”

接着又将天雄急于成行,二罗劝阻未能的话说了。中凤点头道:“这也难怪,他本是一个天性纯孝的人,既已略知消息,焉有不急之理,不过川边一带,汉番杂处,也委实可虑,你至少也该着人陪同前往才是,否则这条路却真不易通行咧。”

马小香却双娥微耸道:“我说一句,你两位可别恼,这条路险峨崎岖则有之,却不在汉番杂处,就我所知,这一带虽多生苗、藏人和回民,还有番人,种族虽然不同,也许他们生性不免犷悍,为人倒大都朴质淳厚,其实难处的,却是往来其间的汉族莠民,和背了风火,逃窜入山的大盗,这些人士都是亡命之徒。一面假汉人权势以欺骗愚弄番人,一面又挟番人自重,以抗官府,甚至串通不肖官吏,无恶不作,坏就全坏在这些人身上。”

羹尧微笑道:“我不想马姐竟如此熟悉边情,据我所知正相同,他日如果边陲有事,倒不可不求教了。”

小香玉颊微红道:“我虽出身回族,自幼离乡,哪里会知道得这等详细,这全是我那姑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