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亨利 福特 >

第12章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亨利 福特-第12章

小说: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亨利 福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使史威玛惊讶不已继而又极为兴奋的是福特的反应,他竟然表示:“如果方便的话,我也想一齐去纽约与卡克博士及珍·亚当斯女士见个面。”

    洛西卡·史威玛在比尔特摩饭店的聚会中,提出了一个方案:“派遣一艘开往欧洲的和平巡礼船,除了访问各参战国的港口之外,并向各参战国元首阐明战争的不智。”

    史威玛不仅人美,说出的话也是动人的。福特被她的这个“和平的巡礼船”的建议深深地打动了。通过马季斯牧师,纽约斯堪的那维亚、美洲航线分行负责人立即被召到了福特面前。没有任何迂回,福特开门见山地提出订船的计划。

    准备在感恩节出发!那时,感恩节即将来临,余下的时间不到一个礼拜。

    “让壕沟里的军人回家过圣诞节吧!”说得那么泰然自若,那么有人情味。福特深深地感动于史威玛在比尔特摩饭店聚会中的这段言辞,毫不迟疑地采纳了她的计划。

    由于准备工作中出了差错,直到1915年12月4日下午2点多,奥斯卡二世号才从哈得逊河口的霍博肯港码头起航。那是一个大雾『迷』漫的严冬,下午1点钟左右,一辆t型轿车出现在岸边,托马斯·爱迪生从车里走了出来。一看到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的身影,等候在码头上的群众便高声地叫喊起来。爱迪生尽力拂开人群,仿佛很着急的样子走到岸边。但当他被告之福特还没有上船时,马上对拥塞在周围的记者嘶声喊道:

    “我不是来搭船的!我也不会参加这个和平运动。我承认福特曾邀我参加,但是现在我只是来告诉他我不去了!”

    福特除邀请爱迪生搭乘奥斯卡二世号外,还邀请了前国务卿威廉·布莱恩,以及全美各州州长、文化界泰斗和好莱坞的名人们。那位前国务卿热烈地提倡反扩张、反帝国主义,并曾三度被民主党提名为总统候选人。

    爱迪生离开码头后不久,北达科他州的哈纳州长和他的秘书在下午1点半左右上船。大约2点10分左右,在爱德歇尔、克拉拉和人数众多的秘书团的陪同下,亨利·福特抵达码头。

    当时霍博肯港的码头上到处都是前来送行和搭船的人,连码头仓库的房顶上都站着不少人。亨利·福特出现后,事先准备好的两个乐团一齐奏起了美国国歌,然后又齐声高唱草根运动的反战歌曲:“养儿不是为了送他上战场。”

    福特一步跨进挂着奥斯卡二世肖像的特别房间,越发让人觉得意气昂杨。他带了十几名随行人员,其中包括马季斯牧师、秘书、打字员、速记员和从前是橄榄球选手的保镖。

    当时,收音机的播放和接收的装置设备还非常罕见,但奥斯卡二世号上的这些设施却很齐全,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福特式的周密的预备工作体制。福特坚信史威玛女士所说的话,一门心思地只想拜见威廉二世。

    奥斯卡二世船上的旅客们,主要有福特和出自他的秘书团的83名反战和平团体的男女代表,以及一个由54名记者组成的记者团。

    奥斯卡二世号离开霍博肯港后的12天,在横跨大西洋的航行中,船上发生了一些事情。如果要想了解所发生的“动『乱』”,应该先考察一下奥斯卡二世号上乘客的背景。大部分到码头上来送行的人,都是狂热的激进派以及神经质式的学生和劳工左派分子。这些狂热的激进派中,既有非政治『性』的宗教狂热集团,也有禁酒运动和禁烟运动的领导者。

    12月8日,是船离岸后的第四天。奥斯卡二世号在大西洋上遭到了暴风雨的袭击。

    在通讯室里,马季斯牧师收听到这样一则消息:“威尔逊总统送咨文给国会,内容言及美国必须随时备战。”牧师立刻把消息送给福特看。

    牧师认为威尔逊总统之所以发咨文给国会,表示美国应随时备战,很可能是受到东部财界,也就是华尔街的压力。因为他们可以借着生产武器大捞一把。牧师想这可能不是总统本人的意愿。

    这个消息在船上传开后,群情激昂,直到夜里还有人聚众集会,大声演讲,一时间情况变得混『乱』。

    匹兹堡的钢铁制造业公会的代表们提出了“发动战壕中军人组织罢职”的建议。当福特听说后,脸上显出惊讶疑『惑』的神情。他一直为“唯有福特汽车不会发生罢工”而感到自豪。但现在他自己所赞助的奥斯卡二世号的乘客们竟把这份荣誉给玷污了。他的心凉了。

    又过去了三天三夜。在宽广无垠的大西洋上,乘客们仍持续进行各种各样的讨论。最后终于达到一致的协议,那就是从奥斯卡二世号上给威尔逊总统发电报,强烈谴责他发表的备战咨文。可是就在这时候,一个名叫麦克雷的男人公然站起来反对弹劾决议。大家猜测,他可能是由华尔街的参战派企业家们派来卧底的间谍。从始到终,他一直沉默寡言,这时候才显『露』出原形。

    这位麦克雷说:“我们不应该让我们的国家手无寸铁,任人宰割,唯有美国不为外敌侵略,世界才拥有和平。”

    还不等聚集和平团体的成员们对麦克雷的论调进行反击,在人群中忽然出现了一大群麦克雷的拥护者,这种情况着实令人大吃一惊。

    “奥斯卡二世号船上发生暴动,船上分裂为主战派及主和派!”后来一名英国记者在一封电报中写道。该记者的这种作法使马季斯牧师震怒异常,于是下令记者们没经过同意不得使用通讯室。

    当天晚上,亨利·福特莫明其妙地发起了高烧,经过诊断,随船医师说是流行『性』感冒,应该进入奥斯陆之后就住院,但是奥斯陆太冷了……只要病况能稍有起『色』,最好还是能到比较暖和的地方去住院治疗!

    12月6日,奥斯卡二世号安全抵达奥斯陆港。上岸后不久,英国各大报纸均以醒目的标题大肆报道记者们亲眼目睹的暴『乱』事件。

    亨利·福特的亲信,对所有自奥斯卡二世号上发出的新闻均加以检查。福特本人并不知道这个事实,因为他被橄榄球选手出身的随身保镖,及持有枪械的警卫监禁在船舱中。

    马季斯牧师不久也收到爱德歇尔从底特律发来的电报:“报上的抨击太过火了!不可拖延,立刻用其他的美籍船把父亲带回!”

    而另一方面,史威玛女士收到德国首相贝特曼·赫尔贝格发来的密电:“我想安排福特先生与德皇秘密会谈。”所以,她一直计划把福特带到德国境内。当时,坚持潜水艇战论派的德国海军总司令提尔华毕兹刚被贝特曼·赫尔贝格罢免掉,因此,这位德国首相被认为有意阻止美国参战。但是马季斯牧师却在暗中思谋着如何才能脱身。他觉得史威玛女士的行为举止多少有点儿欠妥,而且宗教狂热分子和激进派等反战论者包围着福特,会给福特带来不好的影响。无论如何,一定要让福特回国!他暗暗下定了决心。

    马季斯牧师成功了。首先,他在深夜里把随身携带的行李运到船外,并给史威玛女士留下了一张字条。最后,用『毛』毯把昏『迷』不醒的福特裹起来,在夜幕的掩护下,搭汽车离开奥斯陆港码头。

    美国舆论对于归来的福特给予了无情的抨击,说他是“为了促销t型车所做的沽名钓誉之举”、“福特是叛徒”、“他从德皇那得到好处”等等。就如同在莫斯科败北、败军之将拿破仑回到巴黎后所遭遇的命运一般。这对于患重流行『性』感冒、被马季斯牧师从奥斯卡二世号狂热的激进派群众包围中救出的亨利·福特来说,无疑是非常冷酷和不人道的。但是尽管面临这些打击,福特却一点也不气馁与退缩畏惧。

    在留守的爱德歇尔的管理下,工厂的生产照常进行。这就是面临如此无情的攻击,福特却能屹立不倒的理由。要知道海兰德工厂t型车的每日出货量仍维持在2000辆。

    能与报纸这种中伤报道相抗衡,并可用金钱买到的唯有广告!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他决定在全美所有报纸上刊登整版的广告。福特开始反击了。

    与全国各地报社交涉广告登载事宜的负责人苏伦森,带着福特亲笔撰写的广告文案到处奔忙、活动。对当时曾经用犀利的笔锋写成畅销书《美国赤手空拳论》的备战派评论家哈德森·马克西姆,福特甚至也公开发表了措词激烈的战书:“马克西姆在写《美国赤手空拳论》之前,早就在华尔街收购了许多军火工业股票,这些股票比他这本书所赚的钱要多得多!”尽管福特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美国舆论还是受到了马克西姆备战论和鹰派新闻论调的强烈影响,而且越来越趋于疯狂。在美国的舆论界,人们以民主主义和基督教的和平主义为信条,然而只要高举打击邪恶势力的旗帜,就可以把自己归入善良的一类,并对败类大肆攻击。这一套在过去很行得通,现在还是如此。

    1916年,是一个选举总统之年。全国大会是负责指定总统候选人的机构。就在大会召开指日可待时,威尔逊总统向州兵发出了召集令。总统一直倾向备战论,并极力提倡“不介入”的中立路线,这时候却在行动上来了个大转变。

    在密歇根州,福特汽车公司工作人员和相关企业的职工,绝大多数被征召为州兵,并且被派遣到边远的德克萨斯。

    福特接受了访问,他说:

    “本公司大量职工被征召为州兵,造成极大的困扰。『政府』应以同一标准发给受征召的州兵与正规军相同的薪俸。”

    难道被应召的州兵和正规军的薪俸应该相同吗?还不等福特进一步解释,《纽约时报》的社论就紧追不放了:

    “自命为反战与和平使者的福特,受到国家法的约束,无法开除那些进被征召的公司职工,这是他为逃避国法的限制及暂时解雇被征召职工的一箭双雕的诡计!”

    连站在参战派立场上、一向作风保守的《芝加哥论坛报》,也指责福特是“发表亲德皇言论的怪物”。

    1917年2月3日,美国与德国断交。德国宣布辛丹布尔克出任参谋总长、鲁登道夫出任参谋次长后,立刻采取了u型船的无限制潜水艇政策。德国之所以这样做,是企图打破西部战线的胶着状态,并且凭借这一战役来一决雌雄。威尔逊总统也正是因为接到了德国无限制潜水艇政策的通知,才毅然决定和德国断交的。

    1927年3月,墨西哥和日本被邀请加入同盟国。同时,德国参谋总部暴『露』了进行对美宣战的企图。为了扰『乱』俄国后方阵线,在俄国的心脏『插』一颗钉子,德国参谋总部和在瑞士流亡的列宁联系,并安抚他搭乘运货的火车,秘密地由芬兰进入彼得格勒,开展了反罗蒙诺索夫王朝的活动。

    在这一段时间中,情绪化的、容易激动的福特,出现了令人吃惊的巨大的转变。过去,在战争合作方面,福特最多只允许t型车工厂转而生产耕耘机,而且这还是基于为英国农民制造耕耘机,给予英国人国际援助的理由。他一直不同意海兰德工厂接受来自陆军部和海军部的任何军需用品订单。但是有一天,当运送耕耘机的货运船队在通过五大湖时相继不幸被炮火击沉的噩耗传来时,福特再也不能按纳胸中积压已久的怒火,他终于爆发了!亨利·福特日夜兼程赶到华盛顿,然后就到白宫觐见总统。威尔逊总统问他,现在以战争来结束战争是不是必要的?

    福特的回答是肯定的。福特是共和国的一分子,他和威尔逊总统有了相同的理想和观点。

    威尔逊的远大的理想是使美国参战,他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美国“建国之父”宏伟目标。他还特别提出“十四点和平计划”,内容涉及到战后世界民主化的进程,以及民族自决运动等。

    蓝底白『色』、象征着和平的月桂树支撑着以北极作为中心的地球,这就是人们今天所看到的联合国旗帜的图案。该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联军战略部美利坚合众国办公室负责设计的。但30年前,和这面旗的图案极其相近的一面旗帜也曾在穿越大西洋到达奥斯陆的奥斯卡二世号的桅杆上高高飘扬。船上搭乘的是亨利·福特一行人和那些狂热的激进派分子。

    联合国宪章是在国际上普遍赞同的“建国之父”的理想——也就是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和平计划的基础上制订的,而福特在奥斯卡二世号上的旗帜便成为了联合国旗的根据。

    1939年,亨利·福特76岁。这一年的9月1日,希特勒对波兰实施闪电战,一天占领了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福特和查尔斯·里德堡上校都主张不介入的孤立主义。由于彼此思想有许多共同之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