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清兴衰录 >

第8章

大清兴衰录-第8章

小说: 大清兴衰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保证她儿子的能够有最大的利益,所以她必须在朝廷上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实权派。
  历史告诉我们,她找的这个人只可能是多尔衮。论权,论势,论实力,多尔衮是最有实力的,如果她儿子要继承皇位,至少多尔衮不能反对。即使多尔衮能继承皇位,至少凭她的关系,她的儿子不会吃亏。
  这个机会很快来了,据记载,多尔衮身体不太好,身子骨比较瘦,心肺功能都有点问题,在松锦大战中,又因为过度劳累伤了元气。
  这个时候皇太极就让庄妃去照顾多尔衮,据考证,庄妃的身体比较好,能吃苦,在宫中会照顾人。
  所以同学们,关键时刻,身体健康很重要啊!
  因缘际会,庄妃就得到了这个照顾多尔衮的机会。
  庄妃与多尔衮,年纪差不多。多尔衮虽然是个病秧子,但是据记载,他比较好色,有六妻四妾,估计也比较会搞点风花雪月的段子,正好和庄妃一拍即合。
  关于这一段,大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比如照顾的时候,两个人小手一不小心碰到了,平静的心中起了什么涟漪。半推半就什么的。。。。
  总之结果就是,皇太极本来也年纪比较大,在后宫中,又比较喜欢她姐姐。一来二去,多尔衮和庄妃建立了说不清的关系。
  作为一个女人,她最大的武器是她自己。
  在争夺皇位的时候,双方僵持不下,给了她最好的机会。她对皇位争夺的形势还是比较清楚的,两黄旗是肯定拥立皇太极的儿子,这点毋庸置疑。
  但是鉴于皇太极的儿子比较多,庄妃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抓阄上。
  这个时候她和多尔衮的关系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关于具体是怎么暗箱操作的,史料上不会记载。
  如果要问我,我的回答是:不知道。
  但是我们可以作一个合理的推测。
  首先多尔衮不会无缘无故的支持福临,你要让多尔衮支持,你必须要给多尔衮一点实在的好处。光是靠身体交易估计是不太行的,而且那个敏感时期估计也不太好干这种事情。
  从以后的事情发展来看,我认为,她和多尔衮之间应该是达成了某种协议,多尔衮如果可以支持福临登上皇位,她可以给多尔衮乾坤独断的权利。她可以用自己的影响,把豪格排除在权力范围之外。
  最后,多尔衮也用实际行动对她表示了拥护。
  在新君定下来之后的第二天,满清贵族硕托和阿达礼还是对多尔衮抱有幻想。多尔衮大权在握不想多生事端,处死了拥立他的硕托和阿达礼。在多尔衮明确的态度和行动之下,满清的政权迅速稳定了下来。
  庄妃在福临继位和维护满清贵族内部的团结之间,表现出了高超的权术,这是第一次。
  应该说,庄妃是个很有忍耐力的人,平常的公关工作做得非常好,不露声色。然后就是不轻举妄动,等待合适的机会。###第10章 斯德哥尔摩症患者范文程
  多尔衮掌握大权之后,展示了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事实上,努尔哈赤喜欢多尔衮不是没有道理的。 多尔衮这个人的特点除了勇猛之外,志向也很大。
  其实不论是你还是我,小时候的志向可能都比较大,比如说我小的时候的志向是当个爱迪生那样的发明家。长大了之后,发现这个志向是实现不了的,就偃旗息鼓了,决定当个小白领。所以你我都只能成为普通人。
  多尔衮是牛人,牛人的厉害之处就是他的志向不像我们遇到了困难就打退堂鼓,他一辈子其实也就干了一件事情:实现他的志向。
  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水滴石穿啊!
  那么他的志向是什么呢,超过父兄的成就。
  小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喜欢比来比去,后来当我们发现某个目标无论如何努力我们也比不过的时候,比如说我发现无论怎么努力也不会比李嘉诚有钱,我们大部分人就是放弃自己的目标,找个差点的目标比一下,心理上得到安慰。
  多尔衮则是一条道走到黑,尽管父兄取得的成就一个比一个大,但是他还是要超过。
  于是多尔衮成了摄政王,我们还在为生活打拼。
  由于他父兄已经统一了东三省,他要超过父兄只有一个办法,取明而代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当一个人有了要实现目标的强烈愿望时,他的积极性和智慧就会特别高。用个更确切说法是,主角光环附体,怎么做怎么对。
  多尔衮此时就是处于这么一个主角光环附体的状态,比如说前面说的阿达礼、硕讬这个事件,他处死了阿达礼、硕讬,但他没有扩大处理,而是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个举措不仅是稳定了人心,更重要的是救下了一个对他日后产生了重大作用的人:范文程。
  范文程,据说是范仲淹的后代,要是范仲淹知道他有个后代当汉奸,非要从棺材里跳出来不可。范文程小的时候喜欢读书,比较聪明,性格沉稳。当然和天才相比还是差的比较远,比如18岁的时候才考上了秀才(相比明朝那些天才实在是开窍比较晚)。但是在东北那个教育不太发达的地方,也算是个知识分子了。由于东北政局不稳,经常打仗,范文程还会一定的武艺。
  在努尔哈赤攻下抚顺的时候,范文程和弟弟当了努尔哈赤的俘虏。
  本来对于汉族俘虏,努尔哈赤要么是杀了,要么是当奴隶。
  但是据说范文程相貌奇伟(我发现古代史书里相貌奇伟真是蛮管用的,可以当大官,可以不被杀头,比如努尔哈赤也是被李成梁的老婆认为相貌不凡。可见不管哪个时代,长得好看总是不吃亏的)。于是努尔哈赤亲自和他们兄弟两闲聊了几句。范文程对答如流,努尔哈赤比较满意,就对部下说:“这个是名臣的后代,要好好对待。”
  可能是作为努尔哈赤的奴隶,范文程享受的待遇要高一些。
  后来皇太极继位之后,由于他想学习一些汉族的制度,开始器重范文程。范文程这个时候开始为满清卖命。
  关于范文程这个行为,后世有个解释,叫做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就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范文程得到皇太极的器重之后,从此就死心塌地的为皇太极出谋划策。 应该说范文程开始的时候,水平是不怎么样的,提了一些建议,皇太极表示,建议很好,但就是不采用。
  后来跟着皇太极时间久了,打了一些仗,理论联系实际之后,本身的见识产生了巨大的飞跃。 所以说跟着牛人混,自己也能占点光。相比同时代的比他聪明的人、起点高的人,现在还只会骂人(比如明朝言官)。
  所以说中国不是缺少天才啊,而是缺少培养天才的土壤。
  范文程见识慢慢上去了之后,越来越得到皇太极的宠信(马太效应啊),当上了御用参谋,给皇太极提出了很多建议,极大的迎合了皇太极收买人心(实行比较宽松的民族政策)、加强皇权的需要。他就愈加卖命。
  皇太极死了之后,范文程就遇到了阿达礼、硕讬事件,大难不死。
  不过很快他有遇到了一个新的麻烦,麻烦出在他老婆身上,据说他的老婆很漂亮。老婆漂亮,难免让人羡慕嫉妒恨。而且男人都觉得老婆是别人家的好,因此被多铎盯上了。多铎很有努尔哈赤的作风,喜欢的就抢,于是就把范文程老婆抢过去享用了一番。
  由于范文程是满清好不容易招降过来的汉族知识分子,不仅仅发挥智囊的作用,还要发挥招降汉族士人的广告作用。如果这个时候范文程耍点脾气,那还得了。
  虽然从种种迹象表明,范文程不介意。
  但是小心谨慎总是没有错的。
  所以多尔衮不干了,多尔衮的志向是取明代之,拉拢汉族知识分子是必须的。这个问题不处理好,会出大问题的。不仅少了个智囊,一旦舆论宣传搞不好,还容易引起反感。毕竟共产共妻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
  因此多尔衮对此次事件进行了严肃处理:罚多铎银一千两,夺其十五个牛录。相当于现在罚款60万,夺了4500人的兵权。
  多尔衮的信任让范文程又一次感动了一把。
  虽然范文程人品不行,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个人跟着皇太极十几年之后,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在李自成还没打进北京的时候,他就讲清了四个问题:
  1、明朝必亡
  2、未来面临的形势是和流寇争天下。
  3、良机难得,稍纵即逝。
  4、改变过去抢劫屠戮的方针,创“大业”,不能再行杀戮,一定要收人心。
  多尔衮正是在范文程的建议之下出兵的,出兵的途中遇到了吴三桂的信使。
  可以说,如果不是提早五天出兵,吴三桂已经溃败,李自成已经占领山海关休整了。到时候只能跑过来看一看打道回府。
  所以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在得到北京已经被攻破、吴三桂派人来借兵的情况下,多尔衮拿不定主意,范文程此时正在后方养病,这个时候多尔衮把还在养病的范文程招了过来。
  多尔衮本来是很犹豫的,清军这次的作战行动,本来是为了夺北京取中原,现在李自成先占领了北京,而且还直捣山海关,过去清兵三次兵临北京城下,都没有得手,现农民军能打进北京,其军战斗力不容小觑,打不打得过农民军,很难讲。
  正是在这犹豫不决的关头,范文程讲明了清军必能打败李自成农民军,获取大胜,并再次强调禁止杀掠收买人心,从而坚定了多尔衮进军的信心和决心,多尔衮由此决定收降吴三桂,迎战农民军。
  清军能打进北京,范文程立下了汗马功劳。
  进了北京以后,由于满清以前的劣迹,加上一些民族主义的情绪,社会是混乱的,人心是不稳的。
  真正面临这个复杂的状况,多尔衮也是抓瞎的。
  虽然他不懂,但范文程懂啊。
  于是在范文程的主导之下,实施了一系列争取民心的权术。
  第一,以为崇祯皇帝复仇标榜(奇怪,和崇祯打了十几年,竟然打成了朋友),进京后的第三天就下令:“官民人等为崇祯帝服丧三日,以展舆情。著礼部、太常寺备帝礼具葬。”
  第二,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投降自己的就是好猫。不管是明朝官员还是大顺政权官员,只要归附清朝就官复原职,甚至加官晋级。比如说一个叫冯铨的人在天启年间依附魏忠贤,爬到大学士,崇祯初革职为民,多尔衮入京后即以书征至,委任为内院大学士,而且因为他熟悉朝廷典故排名第一,位列范文程、刚林、祁充格、宁完我之前。冯铨受宠若惊,请求将名次移后,多尔衮说:“国家尊贤敬客,卿其勿让。”
  事实证明,经过明朝两百多年的折腾,有骨气的是少数。多尔衮这个求“贤”若渴的方针,是非常成功的,可以说正是这个方针,让清朝在关内站稳了脚跟。
  第三,规定各地征收田赋一律按万历年间册籍,停征崇祯时期加征的辽饷、剿饷和练饷。当然这个纯属顺水推舟,本来这就是崇祯为了打满清钱不够征收的东西,现在当然可以免掉。但对下层的农民来说,这个政策实在是太人性化了。
  这些政策,可谓瓦解民心于无形。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汉族居民记忆犹新的清军三次深入内地屠杀掳掠的残暴形象。甚至很多官员都觉得满清政府非常的“贴心”。###第11章 南明那些事儿
  在多尔衮占领了北京听从范文程的计策忙着安抚民心的时候,其他地方也很忙。
  北京丢了,崇祯死了,貌似明朝就完了。
  且慢,首都丢了怕什么?我们大明还有一个。
  每个王朝都有点自己的特色,大明最大的特点是有两个首都。
  南京,大明的又一个首都,其他王朝首都沦陷了,还要迁迁都什么的,比如说北宋,据说迁都的时候特别混乱,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纰漏,明朝连迁都都省了。
  而且这个首都确实是个真正的首都,凡是北京有的机构南京都有对应的机构,六部两院,全部都是满员编制。
  迁都的南宋小朝廷坚持了一百多年,看起来,不需要迁都配置齐全的南明小朝廷至少能坚持两百年吧,说不定大清灭了咱还在呢。
  可惜历史给我们开了个玩笑,去掉个0,二十年都不到。
  不过当时南明的官员肯定是认为他们可以坚持两百年的。要不是坚信南明可以存活两百年,他们怎么会彼此斗得不亦乐乎涅?
  本来崇祯上吊,旧老板死了,当务之急是选个新的老板。
  从选新老板开始,南明小朝廷的各路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