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百年风云 >

第73章

百年风云-第73章

小说: 百年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慢!”肃顺道,“皇上圣明。臣以为皇上应给曾国藩发道圣旨,委以重任,假以兵权。国藩感恩,必为皇上殊死效忠。”
  咸丰照准,提起御笔,颁下圣旨,恩封曾国藩为兵部右侍郎,督办湖南军务,协助各省督巡剿匪,但不受他人节制。这个权力可不小哇!曾国藩这回可真是:
  一旦受宠诚慌恐,
  肝脑涂地剿义军。
  第四十四章 曾国藩创办湘勇 石凤奎兵败宁乡
  一人好坏两个名,
  亦称“剃头”亦称,“公”。
  是非功过人民定,
  不传美名留骂名!
  肃顺在咸丰面前,保举曾国藩。咸丰恩准,马上降旨,差使用八百里的速度送到湖南。湖南巡抚骆秉章,接读圣旨,不敢怠慢,命知府金大卫捧旨去湘乡请曾国藩。
  且说曾国藩。他辞官之后,闭门读书,研究程朱道学和历代用兵之法,摆出一副与世无争,视功名如草芥的姿态。其实,他心里一刻也没有忘却前程。身居密室,暗通八方,窥视天下局势的变化,伺机再起,求得更大的功名。所以,他对各地的情况,非常了解。这些消息,都是他的亲信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向他禀报的。出于阶级本性,他恨透了太平军和拜上帝会,对每况愈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非常惋惜和同情。他有心为皇上分忧、为朝廷出力,但又憎恨满清主子的重满轻汉政策。他想:我是汉人,又受过皇上的处分,即使肝脑涂地、为皇上卖命,也不会得到信任。俗话说:“上赶着不是买卖。”只好等待时机,再成大事。他竭力掩饰这种心情,从不向外表露。
  这一天,他正坐在窗下写诗,他的弟弟曾国荃,一阵风似地跑进屋中,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好消息,好消息!皇上降旨,请哥哥出山了。”曾国藩的心猛烈跳动起来,但表面上仍像若无其事,缓缓问道:“你是听谁说的?”曾国荃道:“长沙知府金大卫,捧着圣旨奔咱家来了。他怕哥哥出门儿,特先派来几个人送信儿,叫你在家候旨。”曾国藩的脑子开始转动起来,他想:即将出现的这种变化,是利还是弊?皇上特意给我降旨,说明事关重大,对我也很荣耀;可是,到底叫我做什么?他有点摸不透,最盼望皇上能赏他个什么官儿!可是,这个官儿做与不做,得看看皇上出多大价钱,是亏本还是盈利。曾国藩一直沉思不语,把曾国荃急得,在屋里直打磨磨。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九弟,贡生出身,此人性情刚暴,武艺精通,抱负很大,也不是个平常之辈。在哥儿们当中,他最敬佩他大哥曾国藩,认为曾国藩才智惊人,气字非凡,多谋善断,是官场之中最有能为的人。对他哥哥怀才不遇深感惋惜,心中一直不愤。
  曾国荃和他的大哥一样,对太平军恨得要死,怕得要命。为了保住曾家的基业,在曾国藩的同意下,他组织了一支练勇——也就是反动地主武装,自己出钱购置枪炮,亲自操练,还制订了严格的操练制度。这支不到五百人的练勇,不但为“保卫桑梓”立了“战功”,还经常出动疯狂镇压农民运动,维护地主和官僚的利益。为此,受到了官府的嘉奖和乡绅的支持。
  可是,曾国荃志不在此,他想通过办团练大显身手,扶摇直上,大展宏图。他把这个希望都寄托在大哥曾国藩身上了。
  当他得知皇上颁下圣旨,要启用曾国藩时,乐得简直要发疯了。可是,这样的喜事,哥哥却如此冷漠,他搓手顿足问道:“这么大的喜事,哥哥因何不乐?”曾国藩叹息一声,说道:“宦海多波呀!常言道,‘是非只为多出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我是尝过做官的苦头了。‘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日出三竿僧未起,看来名利不如闲’哪!想当年为兄在朝居官,忠心耿耿,一丝不苟,起早贪黑,鞠躬尽瘁,可以说尽到了臣子之责了吧?到头来,却落了个直言犯君的罪名,差一点丢了脑袋!怎不使人伤心?就因为我看透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所以辞官不做,乐守田园,求个逍遥自在。大丈夫在世,得何足喜,失何足忧?我是立志不再做官了。”曾国荃劝道:“小弟理解哥哥的心情,更同情哥哥的处境,不过,要闹个抗旨不遵的罪名,对哥哥就更不利了。依小弟之见,大哥应该虚怀若谷,目光如炬,不要斤斤计较往事。既然皇上能想到您,又要启用您,其中就含悔意。可见我主还是圣明的。为臣子者,就应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怎能硬钻牛角尖呢?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倘若哥哥固执己见,那就真正成愚人了。”曾国藩听了,还是默默不言。
  突然,从外面传来脚步声响,走进一胖一瘦两个人。胖子是曾国藩的三弟曾国华,瘦子是他五弟曾国葆。只见他俩喜气洋洋,五官舒展,满脸都是笑纹。曾国华进门就喊:“听说钦差金大人就要到了。哥哥还不准备接旨?”曾国葆道:“这回可有咱哥儿们出头的机会了。”俩人说完,看看曾国藩,再看看曾国荃,见他俩都沉着脸,就觉得有点不对劲儿,他俩的情绪也立刻低落下来。
  曾国荃这下子有了帮手,对这两位哥哥说道:“三哥,五哥,你们来得正好。咱大哥不愿出山,打算抗旨。”“啊?”老三、老五同时惊呼道:“这还了得!抗旨不遵是要砍头的呀!”
  曾国华没念过多少书,说话比较直率,他挥着拳头对曾国藩说:“我的大哥呀!你这是怎么了?难道你读书读糊涂了?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啊!还得说咱们祖上有德,大哥有能耐。要不,普天下那么多人,皇上为什么偏请你呢?我看你就别端架子了,乐呵呵地接旨,准备走马上任吧!我们也好跟你沾个光啊!”曾国葆在旁边插话道:“我知道,大哥不愿出山,有一定的苦衷。不过,我是这么看的,纵不为社稷打算,也要为咱们曾家着想着想啊!现在,长毛子闹腾得这么凶,洪秀全自命天王,大封功臣,在金陵都坐天下了,不是北伐,就是西征。再让他们闹腾下去,咱们大清国就危险了。倘若他们真把天下吞了,那些穷鬼就会造咱们的反,把咱们剥皮点天灯,咱们的万贯家业就会化为乌有啊!”曾国荃接着说:“五哥说得对。咱们和长毛子誓不两立,有他们就没咱们,有咱们就没他们。大哥,看在祖宗的分上,你就答应了吧!”
  曾国藩眼瞅着弟弟们那种心如火燎的样子,暗自好笑。心里说:我比你们还着急呢!我在外表上不能不端着一点儿,买东西还要看看成色呢!看来,他们还是毛嫩哪!
  正在这时候,有个家院慌忙跑进来禀报:“奉旨钦差金大人到!”曾国茶忙问:“现在何处?”“回九爷,刚到府门。”
  此时,兄弟们都把目光集中到曾国藩身上了。曾国藩的脸上毫无表情,室内静了片刻,他这才站起身来吩咐:“你们哥仨快把厅房拾掇一下,摆好香案,我去更衣。”哥仁心里的石头这才落地,急忙准备去了。
  曾国藩换完了衣服,命人大开中门,绷着个脸儿,一步一步走出来,亲自迎接钦差,只见长沙知府金大卫怀抱圣旨,昂然而入,侍卫分列两旁,好不威严。曾国藩哈着腰把他让进正厅,此时,香案已经摆好。金大卫把圣旨供上,曾国藩率领全家上上下下跪在案前,由金大卫领着行了三拜九叩之礼。礼毕,曾国藩和全家大小都趴在地上,不敢行动。金大卫站起身来,面对众人,把圣旨展开,喝道:“曾国藩接旨!”“罪臣叩问圣安。万岁!万万岁!”说着,又叩一顿头,倾耳静听。金大卫用一口浓重的贵州腔,高声念道:
  朕自登基以来,志在安内攘外,四方臣服,万民乐业。恨发匪滋蔓南省,举国震惊,黎民涂炭,苦不可言。
  朕每思至此,食不甘味,夜不成寐。
  现贼势日炽,气候已成。如不及时剿灭,必酿大患。朕遍数朝野,非卿不能灭之。
  朕素知卿,忠心耿耿,才高志大。特授卿为兵部右侍郎,督办湖南军务,协助各省督抚,剿灭匪乱。卿有权筹饷练兵,独自作战,不受他人节制。一旦功成,朕必按功行赏,破例摧升。钦此。
  曾国藩听罢,好像吃了一副顺气丸,那个痛快劲就甭提啦,赶紧叩头谢恩,山呼万岁。
  金大卫把圣旨交给曾国藩。曾国藩高举过顶,交给总管,供在佛堂正中。
  金大卫整冠理袍,对着曾国藩深深一揖:“卑职给曾大人道喜了!”曾国藩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同喜,同喜!”忙派人整治酒席,招待钦差。曾国荃、曾国华、曾国葆作陪。
  酒过三巡,金大卫道:“按正理,巡抚骆大人是应该来的。只因贼势猖狂,不敢离城,这才委卑职宣旨。请曾大人恕罪!”曾国藩又客气了几句。金大卫接着说:“抚台大人交代我,请您快些上任。不知大人何时动身?”曾国藩稍微想了想,说:“五日后准到省城。”“好,好。卑职回去给您准备公馆。”金大卫说罢,起身告辞。曾国藩一直把他送到门外,这才拱手告别。
  消息传开,本地的举人、秀才、绅士、名流、财阀、地主、同族的长者,俱都登门贺喜。曾府张灯结彩,宾客络绎不绝,喜气洋洋,好像过年那么热闹,曾国藩整整接待了一天。
  第二天,曾国藩命人在府门挂上“免客牌”,不管是谁,一律挡驾不见。然后把曾国荃、曾国华、曾国葆、曾国栋、曾国梁,还有他的父亲曾大公和他的长子曾继扬召在一起;又把他的得意弟子罗泽南、李续宾、李续宜找来,讲了一下他出山后的雄心壮志和打算。
  曾国藩先说了些感激皇恩、愿意为国效力的话,然后说:“我此次出山,实出迫不得已。皇上没有把我忘了,还抱着很大的期望,做臣子的只有替主分忧,竭尽全力了。不过,长毛子极难对付,光靠一两个人的才智是绝对办不到的,需要大家全力相助。一要不负圣恩,二要忠于职守。有智使智,无智出力。切不可因私废公,混水摸鱼。”
  曾国藩又说:“如今朝廷兵制,弊端甚多,此次帮办团练,拟采用‘兵为将有’之法,即由统领挑选营官,营官挑选哨长,直到什长挑选兵丁。所收兵勇,均需取保具结。严格控制,以防懈怠。”他略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连连打仗,处处用钱,朝廷财政枯竭,国家困难重重。为替皇上分优,我想自筹经费兴办练勇。一可兵权归己,他人无法节制;二可练成理想之兵,任我驱使。这样一来,既能战无不胜,尔等的雄心壮志亦不难酬矣!为此,除向本省商贾、巨绅集资之外,我还准备变卖家产充做军费。这件事就交给二弟国栋办吧!”
  曾大公闻听,心疼得要命,他哆哆嗦嗦地说道:“这怎么行?家业是祖宗留下来的,也是我一生用心血换来的。创业不易,守业更难。怎能给他们充军费呢?这图个什么?”
  罗泽南站起来,走到曾大公身边,笑着说:“老人家呀!我师父做得很对,这就叫上为其国,下为其家嘛!”曾太公一扑棱脑袋:“胡说!家都抖搂了,还叫什么‘下为其家’?”罗泽南道:“您老先沉住气,听我把这个理对您说说。长毛子杀人放火,什么都干。他们最恨财主,无论攻到什么地方,先拿富户开刀。见了有钱人就杀,还把财产分光、抢光、烧光。像这样的事情,到处可见。眼下长毛子就要打进湖南来了,先攻省城,后破州县。真要打到咱们湘乡来,您老的房产地业、万贯家财还能保得住吗?岂不白白便宜了他们!倒不如充做军饱,置办器械,打长毛子。将来把他们斩尽杀绝,天下太平了,咱们不是要什么有什么吗?”“唉!”曾太公长出了一口气,看看华丽的厅堂,摸摸红木雕花桌椅:“我真有点舍不得呀!”
  曾国荃有点不耐烦了,站起来说:“爹,你也太糊涂了!谁愿意这么干?还不是叫长毛子逼的!咱不打他,他就打咱们,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祖坟和性命都难保了,这点家业又算什么?”胖乎乎的曾国华道:“老九说得对。现在的世道,就得你争我斗,想太平也太平不了!您没看见种咱家地的那些穷鬼吗?连眼珠子都急红了,都盼长毛子快来,好分咱们的家业。他娘的,没那么便宜。老子把家产都卖了,买枪买炮,非把长毛子和穷鬼宰光不可!”曾太公不住地唉声叹气,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我老了,不中用了。儿大不由爷,你们看着办吧!”
  曾国藩把这件事情定下来之后,又对曾国茎说:“老九,你马上给安徽的李少荃写封信,请他速到长沙来一趟,就说我找他有机密大事商议。”李少荃就是大卖国贼李鸿章,后文有详细交代。
  书要简短。曾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