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

第10章

世界历史未解之谜-第10章

小说: 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猪湾事件是美国中情局策划的吗
  在一个静悄悄的黎明,1400名装备精良的古巴流亡分子,从猪湾的吉隆滩和长滩登陆,向古巴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制造了猪湾事件。这件事发生在1961年4月17日。40年后,2001年3月22日上午9点,古巴政坛的“常青树”——卡斯特罗坐在哈瓦那一家五星级宾馆的会议桌边,与昔日曾多次谋划致他于死地的敌人平心静气地讨论猪湾事件。这次会议由美国史学家、学者组织,为期3天,参加此次会议的除了卡斯特罗和其他古巴官员外,还有4名参加猪湾入侵的古巴流亡分子、2名美国前中情局官员以及前总统肯尼迪的亲信阿瑟·施莱辛格和理查德·古德温。
  据美国与古巴双面的解密档案显示,猪湾事件完全由美国中情局一手策划。中情局为了给干涉古巴事务找到冠冕堂皇的借口,甚至故伎重演,借鉴1954年颠覆危地马拉政府时的经验,有意识地推动古巴与前苏联结盟,“接下来,中情局就有事可干了”。其他国家的解密文件也有令人吃惊的内容。古巴政权也在秘密加强自己的防卫能力。
  中情局决定策划一次入侵活动,推翻卡斯特罗政府。1960年3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向白宫递交了一份计划,提出把聚集在佛罗里达的古巴流亡分子组织起来进行训练,并在古巴内部开展秘密活动,以此推翻卡斯特罗政府。艾森豪威尔总统表示同意,并表示美国将对这些反卡斯特罗游击队“援助到底”。
  肯尼迪上台后不久,获悉中情局有此项计划,对此也表示支持。杜勒斯向他保证,入侵计划比当年推翻危地马拉政府的计划“前景更好”。
  1961年4月17日黎明,中情局制定的代号为“猫鼬行动”的入侵活动拉开帷幕。猪湾事件在历史的舞台上上演。
  卡斯特罗时年34岁,虽大敌当前,仍丝毫不慌,指挥若定,仅仅用了短短72小时就挫败了这次入侵活动,共击毙114名,俘虏1189名流亡分子。
  那么,为什么有强大的美国政府支持的入侵行动会失败呢?关于这点,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在美国国内,有些人把失败归因于中情局犯了轻敌的毛病,对古巴国内会响应入侵的反卡斯特罗政权的人数过分乐观。
  中情局一向做事谨慎,在准备不周的情况下,为何会匆匆策划这次入侵?况且肯尼迪曾在战斗爆发的第二天表示,“我们的克制是有限度的”,“如果必要,就单独行动”,以“保卫自己的安全”。那么肯尼迪政府为何又食言撤回了空中支援,使古巴流亡武装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前苏联在此事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苏联是如何窃取美国原子弹秘密的
  人类在战场上投下的第一颗原子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一场新的争端也由此而生,当时世界又一军事强国——苏联,也于1945年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其研制时间远远短于美国,那么,是什么使苏联科学家有了如此神力呢?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刊出文章,对前苏联间谍供认窃取美国原子弹秘密的经过予以披露。
  苏联是如何窃取美国原子弹秘密的,多年来一直是个谜。俄罗斯科学家和间谍发表的谈话以及俄罗斯新闻界一年来发表的大量材料揭示了这一谜底。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俄罗斯近期解密的谍报文件表明,在德国发动进攻的几个月内,莫斯科源源不断地收到了大量有关西方最秘密的武器情报。
  1941年9月25日,苏联驻伦敦谍报站站长阿纳托利·戈尔斯基把英国战时内阁所属的核咨询委员会9天前举行的一次会议的备忘录,转发给了莫斯科。他报告说,英国科学家保证,可以在两年内制造一颗铀弹。
  一名代号为“树叶”的间谍也就是英国外交官、著名的剑桥间谍网成员唐纳德·麦克莱恩提供了这一绝密情报。麦克莱恩不但提供了制造原子弹的技术细节,而且还将英国把修建一座铀提炼厂列为最优先项目的消息透露了出来。
  间谍头子亚茨科夫声称,拉恩在纽约有一个“熟人”,是个物理学家。这个物理学家说,他应邀参加制造原子弹的绝密工作。这个情报连同一项招募这名物理学家的建议由苏联在纽约的间谍传给了莫斯科。后来,这名物理学家就成了“珀修斯”,即“X先生”。
  苏联原子弹之父库尔恰托夫在近期发表的1943年3月写给克里姆林官上司的信中,证实了苏联设在欧洲和美国的间谍网取得的突出成就。他指出,情报来源发来的信息使苏联物理学家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与核裂变有关的全部问题解决了,使之越过了“许多实验性阶段”。
  俄罗斯近期解密的1946年12月31日的一份文件显示,莫斯科还从西方科学家那里得到了有关研制更先进的氢弹的情报。这份文件就是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写给国家安全委员会各位首脑的一封便函,上面明确注明已收到了关于“美国研制超级炸弹”的情报。1946年2月,亚茨科夫离开美国。他说,在苏联于1949年9月进行了钚弹试验后,苏联间谍向莫斯科的提供情报的行为暂时停止了。
  若真如上面材料所说,苏联人窃取了美国的原子弹秘密,那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承认错误的勇气倒真让人敬佩。一向擅长谍报工作的美国人,是怎样被苏联人窃取了如此高级的秘密呢?苏联人所说的物理学家在制造原子弹的绝密工作中担任什么职务?这位X先生是谁?他是怎样将情报送出被严密封锁的研究机构的呢?这一系列谜团都随之而来,发人深思。
  苏联击落美国U-2飞机之谜
  螺丝钉>原子弹?不管你信还是不信,一个小小的螺丝钉在某些时候却能做得比原子弹更好,至少在1960年5月1日是这样的。那一天正是美机U-2飞机被苏联击落的日子。
  不要小看这枚微不足道的螺丝钉,正是因为它,苏联才将当时的“黑衣女谍”U-2从高空请下,否则则国难当头。
  冷战期间,为了尽快弄到一架U-2飞机,克里姆林宫下了一道死命令给克格勃。于是,一个名叫穆罕默德·嘉兹尼·汗的间谍偷偷进入了U-2飞机所在的巴基斯坦某美军空军基地。不久,他假冒一名因病不能上班的清洁工混进了机场。为了能接近飞机,他又将机场空军食堂的一名服务员给收买了,最后他打听到U-2飞机近期将作一次远程侦察的巡航。
  穆罕默德在接下来的几个晚上,用红外望远镜在停机坪附近窥视,终于找出了美军防范中的漏洞。
  这天,穆罕默德开始实施预定计划。时近凌晨2点,一群在外胡作非为的美军士兵前来换岗,他们像平常一样在飞机右舷兴致勃勃地谈笑风生,吹嘘他们刚才在外寻欢作乐的趣事。这时,已潜伏多时的穆罕默德抓住了这个机会,迅速地避开了士兵的视线,神不知鬼不觉地钻进了飞机驾驶舱。很快找到了仪表上高度仪的外罩,然后飞很快拧下右上角的一颗螺丝钉,随即换上了一颗自己携带的不同一般的螺丝钉。
  原来,这是一颗磁性极强的螺丝钉,由苏联克格勃特别研制,当飞机上升到几千米高空后,这颗螺丝钉产生的强大磁力场将高度仪的指针吸引过去,而显示出已达到2万米高度的数字。美国人考虑到了对该机资料的保密措施,也想到苏联会用新型导弹对飞机进行拦截,却没有想到克格勃会用违背常规思维的不寻常方式下手,把用炮火轰击、飞机拦截都得不到的U-2型高空侦察机给击落了。
  不管苏联最终是如何直接击落U-2飞机的,导弹抑或是米格飞机。如果没有了那枚被换包的小小螺丝钉,所有的一切都将举步维艰。因而,千万不要小瞧相比之于导弹可说是一文不值的螺丝钉。
  苏联解体之谜
  在1991年8月18日下午4点,5位不速之客出现在戈尔巴乔夫面前,他们是普列诺夫、中央书记舍宁、总统办公厅主任博尔金、国防会议第一副主任巴克拉夫、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瓦连尼科夫。他们要求戈尔巴乔夫辞职,但戈尔巴乔夫严辞拒绝了。
  失望的5个人飞回莫斯科。他们径直来到克格勃总部,克格勃主席克留其科夫正等着他们。他们向克留其科夫报告了与戈尔巴乔夫会见的详细情况,克留其科夫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到克里姆林宫召开紧急会议。在紧急会议上,大家一致同意实行紧急状态,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
  根据苏联宪法,副总统亚纳耶夫暂行总统职权,他成了委员会的当然领袖。克留其科夫签署命令,对戈尔巴乔夫暂时实行隔离。亚佐夫也签署命令,军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参与实施紧急状态,维护社会治安,同时,派装甲部队进入首都,占领战略要地。
  至此,震惊世界的“八一九”事件拉开了序幕。
  8月19日清晨6点多钟,刚刚从睡梦中苏醒过来的苏联人听到广播里正在播发由副总统亚纳耶夫等人签署的声明:鉴于戈尔巴乔夫由于身体状况不能履行总统职责,根据宪法第127条,由副总统亚纳耶夫代行总统职权。半个小时后,广播里又传来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签署的《告苏联人民书》,宣布在苏联个别地区实施为期半年的紧急状态,同时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亚纳耶夫致信各国元首、政府首脑以及联合国秘书长,重申苏联信守“承担的国际义务”,希望能得到各方谅解。
  俄罗斯联邦领导人叶利钦听到《告苏联人民书》之后立即意识到发生了政变。
  叶利钦于8月20日发表声明:由于国防部长亚佐夫参与了政变,因此,自8月18日起,以亚佐夫名义发出的命令无效。叶利钦说,他已经接管了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联军队,任命康斯坦丁·科别茨为俄罗斯共和国国防部长,任命谢尔巴科夫为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命令部署在俄罗斯境内的苏联军队原地待命,所有离开驻地的军队必须立即返回等。
  8月21日,叶利钦的副总统鲁茨科伊率领特种部队士兵前往克里米亚解救戈尔巴乔夫。
  “八一九”事件成了苏联从兴盛转向没落的转折点。
  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宣布独立。8月22日,拉脱维亚宣布独立。8月24日,乌克兰宣布独立。8月25日,白俄罗斯宣布独立。8月27日,摩尔多瓦宣布独立。8月30日,阿塞拜疆宣布独立。8月31日,乌兹别克和吉尔吉斯宣布独立。9月9日,塔吉克宣布独立。9月23日,亚美尼亚宣布独立。10月27日,土库曼宣布独立。
  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首脑在明斯克召开会议,决定成立联合体。
  12月25日晚上,在克里姆林宫里,苏联的国旗缓缓降落,俄罗斯的三色国旗取而代之。至此,超级大国苏联就从世界上消失了。
  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为何未获得连任
  在1996年6月20日,美国政府突然宣布,反对当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竞选连任下届联合国秘书长,并扬言要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对加利的连任行使否决权。在美国政府作出上述宣布几小时后,加利得知了这一消息,正在德国访问的他立即作出针锋相对的回答:他决定竞选连任下届联合国秘书长。这时距联合国大会决定下届联合国秘书长人选还有半年时间,克林顿政府迫不及待地提前表态,这其中原因确实值得回味。
  11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加利是否能够获得连任提名表决时,美国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其余14个安理会成员,尤其是中、俄、法、英4个常任理事国投票赞成的情况下,投了惟一而刺眼的反对票。究竟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结果呢?
  美国反对加利连任的理由是他“缺乏改革意识”,“不是把联合国引向21世纪的适当人选”,还指责他对联合国财政困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人们不会忘记,正由于美国大量拖欠联合国会费和维和经费,才导致联合国财政困难。
  对此,加利不顾美国人尖锐的叫骂声,坚决批评美国对联合国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
  美国以“国际宪兵”自居,它在强调“国家利益至上”的基础上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在他看来,联合国应该是它实现独霸全球战略的运载卡车。而如今,这辆卡车的司机——加利竟敢与之对着干,还不时加以指责,这是美国所难以容忍的。于是,美国朝野上下难得一致地反对加利连任。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国会上就联合国财政状况作证时说:“当我对人们讲我们将行使否决权,而且如果(布特罗斯·加利)获胜,我们将退出联合国时,我非常清醒。”美国甚至不惜以退出联合国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