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古郯武师 >

第23章

古郯武师-第23章

小说: 古郯武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场来客
  新沂人习惯称市内体育场为“大广场”。每当晨曦微露,这里便用一片欢腾迎接黎明:舒展缠绵的太极拳、翩若惊鸿的八卦掌、龙行蛇舞的剑气、风卷雷鸣的棍花,为你展开一幅壮美的画面;优雅倜傥的交谊舞,矫健俊美的健美操,向你展现着青春的活力;当旭日跃上白莲花般的云朵外,木兰扇如蜂似蝶的,从绿茵茵的草毯中飞出,定会把你带进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
  清晨每当走进大广场,人们总有一种轻松感、愉快感。因为这里真正地能体会到消灭了“三大差别”:一是性别差异。无论男女,均系平等;武功高低,舞姿美丑,全在个人修行;二是身分差别。不管你是干部还是工人,或是农民,或是学生,或是个体户,在这里都能相处融洽,没有贵贱之分;三是年龄之分。下从几岁的孩子,上到百岁老人,谁都可以来这里习枪弄棒,谁都可以在这里唱歌跳舞,谁都可以来此谈心散步。谈荤谈素,无人计较;论政论商,众口无须合一。总之,大广场是新沂人陶冶情操的地方,修身养性的地方,强身健体的地方,论是论非的地方,谈情说爱的地方,自由出进的地方。谁都可以在这里表演一番,谁也都可以在这里学点东西,长点才干。
  这一天,习武的人突然发现广场不起眼处,有位老人练太极掌,其手眼身法步,明显透出功底,一招一式不乱章法。新沂几个会家虽然不太常见,但谁的拳功如何,各人皆有一本帐。可是,这个老人来自何处?拳术出自何家,却无人知道。
  后经多人多方打听,才知道这位练太极掌的老人叫韩松岑,现年七十余岁,山东郯城人。韩松岑老先生,是位离休干部,原是郯城职工中专学校的高级讲师,副教授职称,五十年代大学生。
  韩先生身材魁梧,性格耿直,他曾是郯城组织部的干部,又跟高宗藩学过太极拳,所以,对高宗藩的为人处事及拳艺非常崇敬。尽管高宗藩老师谦虚,不让韩先生称老师,但韩松岑仍尊高宗潘为老师,并秉承了高宗藩的武德、武艺、武毅。
  新沂人看韩松岑的拳打得好,便想跟他学,起初,韩松岑是不愿意教的。不是他卖奸不想教,而是怕他自己教得不好,废人拳脚,何况新沂也是藏龙卧虎之地,能人很多,他不想在新沂显山露水。可是,拗不过众朋友和太极拳爱好者热心肠和暖面子,他只得教。要教,就得认真教,不能给郯城人出丑。这是他请教高宗藩后,高宗藩一再交待的。所以韩松岑教得特别认真,也特别能吃苦。
  一天,韩松岑到新华书店闲转,看书架上有太极掌一书,遂问营业员有多少本。南北两书店营业员告诉他,一共只有十六本,即北店九本,南店七本。韩松岑非常高兴。因为他正在教太极掌,学员们手中能有书参照,学得岂不更快。他连忙想掏钱买,遗憾的是身上没带钱,他只得回家,第二天,遂向学太极掌的人推荐购买此书。
  好心也同样会被人误解。
  当时有人怀疑说,怪不得韩老头来教太极掌的。原来他是新华书店使的“托”。他哪是来教拳的,分明是来推销武术书的,他想靠推销书拿回扣。
  韩松岑听后的确很生气。他的性格不可能让他接受这些。可是,他仍然忍了。因为事实是最好的说明。他仍然教拳,仍然是一丝不苟地教,他要让他的行为来证明他是太极拳的义务推广者。
  后来,凡是跟韩松岑学拳的人,都承认韩老师人好拳好,就是脾气古怪,怪在什么地方呢?教拳不收钱。
  有些人又叽咕开了,说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人,教你拳还不要报酬,骗人的。不信,你把钱包好交给他,看他收不收。
  学员们也是似信似疑,最后,还是把钱集了起来。一来,学员们看韩老师七十多岁了,每天辛辛苦苦的,不给他老人家一点报酬,心里说不过去。再者,跟人家学拳,交钱也是应该的。你身体练好了,没病没灾的,省哪次药费也不少钱呀?每个学员五块钱,学员中热心者把集起来的二百多块钱,带到了大广场,在韩松岑尚未教拳之时,把红包塞了过去。
  韩松岑一看,很不高兴,他说:“我教拳从来不收钱,这是跟俺老师学的。我这个拳跟老师学时,一分钱也不花,凭什么又让你们花钱,赶快拿回去。”
  学员们坚持要给。
  韩松岑把钱往地上一放说:“你们要学拳,就赶紧把钱收回,不把钱收起来,我这就走人!”说完真的调转脸就走了。他这个人就是这么怪!就是这么直!就是这么犟!大家看他动真格的了,只得依他。
  韩松岑以一个老共产党员、老干部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新沂这块武术阵地上树立了很美很高的武德形象。
  左膀右臂
  高宗藩众多的弟子,个个可算是他的左膀右臂,杜学华和杨金龙便是其中两位。用高宗藩的话来说,这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热情听话。高宗藩宣传太极拳,他们总是跑东跑西;高宗藩组织学习班,他们总是打头阵;高宗藩到外地参赛,他们总是车前马后地跟着。只要高宗藩一句话,他们总是毫不走样的干起来,再大的困难都不怕。杜学华虽是个女青年,可是她身上却有着男子汉的豪爽和刚毅的气质。不仅同门的师兄弟、师姐妹们和她的关系非常融洽,而且凡认识她的人,都乐意与她相处。大家都信任她,亲近她,因此,她开展太极拳教学也特别得心应手。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内在的动力,那就是在她心里有一股子气。早在她跟高宗藩学太极拳之初,高老师教她四十二式太极拳时说,这趟拳是亚运会规定比赛套路。是我们国家组织几位太极名家共同研究编排的。可是在亚运会上,冠军却让日本选手夺去了。现在日本掀起了太极拳热,并有人扬言,要在几年内超过中国,我们能熟视无睹吗?
  高宗藩的这番话是为了激励大家珍视国宝、国粹的,杜学华听了,特别激动。她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炎黄子孙,决不能让外国人抢在咱们前面。从那以后,她练拳十分勤奋,进步很快,不多久,她不仅自己练得很好,还成了高老师教拳中的好帮手。
  杨金龙原来练过外家拳,还练过长跑,后来腰部软组织拉伤了,就专攻太极拳。由于有外家拳的功底,所以拳架子很规范。高宗藩让他和杜学华一起协助自己教拳。这样既省心又省力,对他们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郯城师范学校原请高宗藩教过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由于学生们练得很好,孟校长认为,这对开发学生智力和学校治安都有很大好处,于是,就找到高宗藩,要求在学校四个班内开展太极拳教学。高宗藩就派杜学华、杨金龙去教。因为那些学生有基础,一趟三十二式太极剑,很快就教会了,后来又练习几天,然后选出二十八人分成男女两个队参加县里举办的太极拳比赛,一下子得了个第一名,这下,他们的热情更高,要求再开四个班,长期练拳。
  张学毕,七十六岁,患高血压、冠心病、胃病、关节炎等病,后因脑血栓住院两次,一次就是五十多天,医生建议他进行理疗。他不懂什么叫理疗,医生说就是打打太极拳,练练气功之类,他就由家人用车推了七八里路,到高宗藩家找高老师学拳。当时张学毕连说话都含混不清,两手更是抬不起来,也蹲不下去。高老师说,我讲和做动作,只要你能听明白看懂就行。一个二十四式太极的起势张学毕就学了十天,两个多月才学完。
  他坚持练了一年半至两年时间,身体便越来越好。他所在的庄上,许多老人都向他学。他在前龙门教四十多人,还买了收录机,现在七十九岁人了,还能用自行车带着老伴去赶集。
  像何浩一、韩松岑、刘辉、杜学华、杨金龙等热心辅导推广太极拳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如负责东栗子园点的寇相和,负责县粮食局点的程之珍、刘永信,负责青年公园点的刘宜春,负责郯子公园点的高桂山,负责计生委点的丁念华,负责水利局点的丁昌远,负责干修所点的吴连梅,负责教委点的于启龙,负责纸板厂点的李德光,负责郯城一中点的丁尚朴,负责师范点的王立刚等,谁没有一番可歌可泣的故事?正因为有这些同志默默无闻地拼搏着、奉献着,所以郯城的太极拳健身运动才如此热火朝天,如此蓬勃发展。
  第七节
  英雄不能创造历史。
  历史可以造就英雄。
  但是,历史虽不是英雄创造的,却离不开英雄。没有英雄的历史,不是历史的英雄,倒是历史的苍白、历史的无能。反之,英雄辈出的历史,是历史的骄傲,是骄傲的历史。
  郯城太极拳运动发展如此迅猛,如此波澜壮阔,当然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如果没有高宗藩及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努力,没有他们的献身精神,郯城的全民健身运动就不会像今天这样。
  当然,如果没有郯城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没有郯城县体委和县老年体协的帮助,没有郯城县太极拳协会的努力,没有郯城县各行各业的赞助,一句话,没有郯城人民的拥护,高宗藩即便是太极拳大洋中之蛟龙,也搅不了几缸水;是太极拳山上下来的猛虎,也威不了几座山。
  高宗藩永远也不会忘记,在普及太极拳运动初期,时任县委书记的张敬涛,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和关心。每当省、地区来人参观或检查体育运动,他都让高宗藩陪着,并介绍郯城县普及推广太极拳的意义。宴席上,他总是亲自给高宗藩敬酒。县里办太极棍学习班时,他一天两次到现场学习、指导。县委副书记主仕臻主动学习太极拳。春节时,夫妻俩亲自到高宗藩家拜年。常务副县长杨玉金在县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仍挤出钱来支持太极拳协会。在普及太极拳运动中,身先士卒的县处级领导还有:县纪委书记刘子和,副县长王树恒,原人大主任田庆淮,原政协主席刘文荣,原组织部长王学庆,原人大副主任杜全利、王翠兰、韩治山、杜成德、张怀德、孙文杰等。
  为了普及太极拳运动,郯城县许多单位及乡镇都伸出了援助的手——
  一九九五年,高宗藩、何浩一、张从玲、毕秋生去济南参加国家举办的第一批太极推手学习班,郯城邮电局、港上乡、红花乡、胜利乡等马上赞助资金,保证了学习人员的正常开支。
  一九九六年,高宗藩、周庭启、杜学华、张从玲、毕秋生、刘辉、何浩一、刘全伟、陈焕祥、秘登平接到临沂地区通知,让他们去学习太极养生掌和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大家高兴之余,又为钱所担忧。化肥厂、供电局、邮电局闻讯后,慷慨解囊,使参加学习的同志深受感动。
  一九九九年,为迎接澳门回归和庆祝太极拳协会成立十周年,太极拳协会准备组织八百人的表演活动,纸板厂、供电局、农行、水利局、建行、工商行、人财保险公司、物价局、计生委、机关党委、新村乡又纷纷赞助。因为有雄厚的资金保证,这次欢庆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非常成功。
  如果把高宗藩和太极拳爱好者比作郯城太极拳运动发展的杠杆,那么,郯城的上上下下,尤其是郯城县体委,老年体协和太极拳协会则是道道地地名副其实的支点。由于有了这牢固的支点,再加上强壮的杠杆运动,所以才有了郯城全民健身运动的今天。
  一九八六年,郯城县成立老年体育协会,原郯城县政协主席赵明亮任主席,高宗藩任副主席。当时,一九八五年下来一大批老干部,赵明亮让高宗藩教太极拳,每年春秋两季各办一期,每期五十至六十人,这给后来推广太极拳带来了很大的动力。
  一九八九年一月,郯城太极拳协会成立。协会成员开始仅七人,后来发展到二十九人,正式会员六百余人,非正式会员二千五百余人。经县体委批准,仅县直单位就成立了十六个太极拳辅导站。另外,红花、港上、新村、花园、码头、褚墩、高峰头等十九个乡镇都成立了太极拳分会,而全县仅有二十二个乡镇,大多数乡镇都有了分会。
  由省体委颁发证件的教练员有:毕秋生,一级;刘全伟,一级;秘登平,一级;杜学华,一级;张从玲,一级;刘辉,二级;徐继春,二级;王立刚,二级;杨金龙,二级;何浩一,二级。
  十多年来,高宗藩及太极拳的爱好者们,在县体委、县老年体协、县太极拳协会的支持下,曾执教了各种太极拳、剑、棍、掌、推手培训班百余期,培训学员累计数千人次。高宗藩本人自办学习班数十次,培养太极拳爱好者数百人。他先后数十次深入城乡有关单位,检查、辅导开展太极拳活动。连续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