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437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437章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证,颇能得间。
  解壹发五豝以中必叠双为误,解朝隮于西以朱注作雨止为误,亦颇见疏剔。至谓桎梏而死为桎梏於人欲,则殊失之穿鉴。其他亦不能一一精确也。
  △《山志》·六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国朝王宏撰撰。宏撰有《周易筮述》,已著录。是编乃其笔记之文。议论多而考证少,亦颇及见闻杂事。其论曾子字子舆,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不应亦字子舆,不知古不讳字,即弟子亦不避师名。董仲舒弟子有吕步舒,汉人最重师承,当时不以为非也。其论古诗东城高且长与燕赵多佳人当从《文选注》分为二篇,不知李善、五臣并无此语,此语起於明张凤翼之纂注,不足为据。陆机所拟及徐陵《玉台新咏》亦均作一首,凤翼何从知为二也?其载明世宗《论书·武成篇》有引用欧阳修语指为有功於六经,杨一清对以修之解经仅见武成,宏撰以一清之对为是,是均未知修自有诗本义也。其载郭正域所刻《韵经》为沈约故本,诋屠隆未见其书,是《韵书》原委全未寻检也。其载简绍芳之说辨扬雄未尝仕王莽,是未核李善《文选注》王俭集序所引刘歆《七略》也。其为杨嗣昌辨冤,亦恩怨之见,不足为凭。至於纪孙传庭之死,谓得於其至戚孔涤儒,与史小异,可资参考。其讲学诸条,亦皆醇正平允。与孙承泽虽友善,而无所曲恂,颇能去门户之见,为可取云。
  △《尚论持平》·二卷、《析疑待正》·二卷、《事文标异》·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国朝陆次云撰。次云有《八纮译史》,已著录。三书皆辨证经史疑义,体例相同。特随得一二卷即以付梓,遂各立名目,实则一书而再续耳。尚论持平上卷论五经,下卷论四书及子史,多捃拾琐说,而参以臆断。如水流湿,火就燥,湿自为卑湿,燥自为乾燥。而取秦观之说,谓湿者土之气,土者水之妻,夫从妻好,故水流湿。燥者金之气,火者金之夫,妻从夫令,故火就燥。殊穿凿无理。谓周南、召南即舜歌之南风;谓诗以邶、啵⑽啦⒘校嫒嘁玻嫒嗨源嬉笠玻箪胫形淬妒ト酥恼撸晃椒蜃勇记胤缢氯酥钗ぜ愿咧觯晃角厥摹⑽涑山猿奇蹋ひ笪孛枪牛远抛藁V痢洞呵铩肺闯⒈鞒堵塾铩凡挥锕至β疑裎浮洞呵铩罚院戮粗福幻献勇酃笃葜湮踔柑镂闹郏擞谏餍兄担还堋⒉涛笾页迹耐踔⒆樱裙诱轮S铮灰桓怕贾馐Р枚稀N健渡惺椤芬萜艘蒽犊鬃又保灰蒽肚鼗鹬螅晃健吨揖氛娉雎砣冢渥⒄娉鲋P蘅贾ひ印!段鲆纱缝丁夺俜纭菲咴旅献邮辉峦礁艹桑掠吡撼桑粤χ髦苡孟恼肷新鄢制街写和跽乱惶踝韵嗝堋F渫瞥缥弊度亍肺攀椋且踅酥i灾担淦渌觥
  《癸辛杂识辨》诗序后妃之德句谓后指文王,妃指太姒。以是例之,则葛覃序称后妃所自作,将文王与太姒联句乎?螽斯序称后妃不妒忌,将以不妒忌加文王乎?
  其说至为无理,而次云取之,殊不可解。《事文标异》称黄帝《素问》引古月令,按《素问》无引月令之文,其注中所言乃宋林亿等校正引唐月令,与黄帝无关。
  又称《大学》石经本,按《石经》出自丰坊,其政和年号之舛迕,合两贾逵为一人之谬误,前人已辨之,尤侗《艮斋杂说》不暇致详,次云又述之,亦为失考。
  惟其称缁衣所载叶公之顾命,注家以为沈诸梁者,其文实在汲冢《周书》祭公解内,叶字为蔡字之讹,其言有据,可以备一解耳。
  △《在园杂志》·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刘廷玑撰。廷玑字玉衡,号在园,镶红旗汉军。由荫生官至江西按察使,后降补分巡淮徐道。是编杂记见闻,亦间有考证。颇好誉己诗,似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四卷录乩仙诗至十五六页,亦太近夷坚诸志。所记边大绶伐李自成祖墓事甚详,然与大绶自序不甚合,疑传闻异词也。
  △《妙贯堂馀谭》·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裘若宏撰。若宏字任远,新建人。康熙丙子举人。是书多记旧闻,随事论断,或意所未尽,则本条之下更缀馀论以申之。凡分五类,一曰谭史,二曰谭学,三曰谭诗文,四曰清谭,五曰杂谭。记其乡人之事为多。
  △《东山草堂迩言》·六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国朝邱嘉穗撰。嘉穗有《考定石经大学经传解》,已著录。是编乃其劄记之文,分经史、性命、学问、政教、见闻、诗文六门。大抵好为论辨,而考据甚疏。
  其有妇人焉一条,以妇字为妫字之讹,指为陈胡公满,绝无典据。其古文韵语一条,谓《中庸》仲尼祖述尧舜一章为隔句用韵,乃孔子赞,如武字土字已见今韵上声七麌,他如帱字悖字化字大字音皆相近,想古韵可通用,惟如日月之代明,明字乃平声,不可假借,或当叶作暮字,其说乖谬,托之梦中神授,尤为怪诞。其三年丧辨一条,谓古礼实三十六月,不知唐王玄感已有此说,为先儒所驳。至谓此说出《鲁诗世学》,系宋本,今坊中无之,是并丰坊不知为何代人也。
  哀梨一条,谓哀字非姓非地,殊不可解,当作袁字,是并《世说新语》未考也。
  至鱼符一条,谓我朝因前明之制,凡朝参官给牙牌悬於腰间,以通禁门,更为草野传闻之语。盖其著书大旨,在於讲学,而又好奇嗜博,杂及他事,违才易务,故踳驳如斯。至五卷见闻一门,全类小说。六卷诗文一门,多论八比。尤与全书不类也。
  △《蓉槎蠡说》·十二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国朝程哲撰。哲字圣跂,歙县人。此编前有王士祯序,称其抱博辨之才,具论断之识,无雷同剿说之弊。然其书杂掇琐闻,不甚考证。大抵皆才士聪明语耳。
  △《道驿集》·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祖年撰。祖年字申伯,汤溪人。是集其所自编,凡再易刊版乃定。卷一曰正学阐微,泛论《四书性理》诸书。卷二曰正史阐微,大致似胡寅《读史管见》。卷三曰杂文提要,卷四曰杂著提要,大抵多讲学之语。祖年自称张栻二十世孙,故力辨张浚杀曲端事,说《论语》、《孟子》皆主栻说。而於明英宗免圣贤后裔差役一事,尤颂美不置云。
  △《读书随记》·一卷、《续记》·一卷、《剩语》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自题曰湖上逸人。又署上章摄提格,为庚寅岁,相其版式,盖康熙中所刊也。其书皆摘录经史中语,而以己意论断之,然无所发明。《剩语》为诗赋小词数十首,於句下各加笺注,亦无可采。
  △《卮坛对问》·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江德中撰。德中有《西粤对问》,已著录。是书首卷论支干及日月星云之事,二卷以下则杂论经史。其自序云,斯编纪事,初详甲子,谱年也。间存姓氏,慎交也。今覆审是书所载,与二语绝不相应,疑已经他人删订,非其原本矣。
  △《经史慧解》·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蔡含生撰。含生字天度,萧山人。其自署称固陵者,即今萧山县西兴地也。是书杂取经史事迹人物各著论一篇,凡二百二十一首。其文纵横辨难,颇似毛奇龄。好为异说亦似之,然博赡不及也。末一篇论孟子,谓孟子之徒如万章、公孙丑辈,其言鄙悖浅俚,而惜己不遇孟子。谓仆无从受,孟子无可授,其为不遇则均,其高自位置,又甚於奇龄。二人生同邑里,或亦闻风而兴,变本加厉欤。
  △《任菴语略》·(无卷数,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王建衡撰。建衡有《读史辨惑》,已著录。是编乃其笔记之文,不分卷数,但录为上下二册。自述性喜读书,储藏甚富。今观其上册所论,皆商濬《稗海》所载,下册所论,皆陶宗仪《说郛》所载也。
  △《岭西杂录》·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孝咏撰。孝咏字慧音,吴县人。自序题彊圉大荒落之岁,当为乾隆二年丁巳,其时《旧唐书》犹未刊刻颁行,故孝咏有重刊之议也。是书乃孝咏客游广西时作,其中颇纪粤事,而所考证议论,无关於粤者甚多。盖以成於岭西而名,非记其风土也。孝咏犹及与朱彝尊等游,故耳目濡染,所言往往有根柢。其中如评李贽、屠隆、祝允明皆极确当,其论徐炯注《李商隐文集》,程婴、公孙杵臼事未详左氏记赵武事,与《史记》全殊,失之不考。其欲以《山海经》、《老子》、《庄子》、《楚词》、《水经》为十三经羽翼,则文人好异之谈,又堕明人习气矣。
  △《后海堂杂录》·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孝咏撰。是书成於乾隆甲申。年已七十五矣。多评论古人,亦间及近事。其学多本毛奇龄,故欲以奇龄配孔子庙,未免偏私。其文人相轻一条,载王士祯奖拔赵执信惟恐不及,而执信薄行负心,於其死后作《谈龙录》云云。案执信为士祯之甥壻,其相失结衅在士祯生前,故《居易录》中论二冯《拟才调集》有铸金呼佛之诮,《谈龙录》序亦有年月可稽。孝咏以为士祯没后始著书,非其实也。
  △《南村随笔》·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陆廷灿撰。廷灿有《续茶经》,已著录。此其居家时取平日所见闻杂录之,而於新城王士祯、商邱宋荦两家说部采取尤多。盖廷灿为士祯与荦之门人,故其议论皆本之《池北偶谈》,《筠廊随笔》诸书,而略推扩之。其中如辨古人之登高不独重九,开元寺纸箫胜於磁箫诸条,亦颇见新意。至其载汉设官七千五百馀员,乃后汉之制,不知前汉则其数较倍;推梁萧子显之《同姓名录》,不知子显书世已无传,考据亦时有未密也。
  △《枝语》·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孙之騄撰。之騄所辑《尚书大传》,已著录。是书取花木蔬果之类,各为铨释。略於形色性味,而详於名义。或穿鉴其偏旁,或附会其音声,偏旁音声皆不可通,则宛转假借,牵合故实,以寓议论。大抵以陆佃《埤雅》为鼻祖,然《埤雅》之失在於好引《字说》,而所长在於考据经典,之騄不效其考据,而效其《字说》,亦可谓不善学矣。古来著录之例,草木种植当附农家,名物训诂当附《小学》,是书皆近之而皆不类,姑附之於杂家焉。
  △《谔崖脞说》·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章楹撰。楹字柱天,浙江新城人。雍正癸丑进士,官青田县教谕。是书皆其随意抄撮之语,初名《噩捱脞说》,后更今名。一卷曰诗话,多录同时诸人赠答诗篇,而己作亦附见一二。二卷曰昔游,乃述平生经历山水佳胜。三卷曰诧异,则记近世异闻而间证以古事。四卷、五卷曰摭轶,则诸书纪载非世所习见者,节录大略,而以己见发明之,略似史论之体。
  △《书隐丛说》·十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袁栋撰。栋号漫恬,吴江人。是书杂抄小说家言,参以己之议论,亦颇及当代见闻。原序拟以洪迈《容斋随笔》,顾炎武《日知录》,栋自序亦云摹仿二书,然究非前人之比也。
  △《然疑录》·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顾奎光撰。奎光有《春秋随笔》,已著录。是编乃其笔记之文。其中说《春秋》者十之五六,说四书者十之二三,其他论史、论诗、论文及杂论事理者仅十之一二。所徵引不甚博,而立说大抵中理。其论四书,取毛奇龄之淹洽而不取其巧辩,论《春秋》驳胡安国诸人之苛刻而一一原情准势,皆为可取。论嘉靖大礼一事,历驳张璁、桂萼、方献夫之说而谓杨廷和特操之已蹙,遂相激弥甚,可为持平之议。其论文、论诗亦具有所见,惟力驳《公羊传》为尊者讳之文,则似持平而实乖理。夫褒贬者是非之公义,圣人不得私也;忠孝者臣子之大分,圣人亦不得越也。董狐之於赵盾,南史之於崔杼,特同为齐、晋之臣耳。若《春秋》则《鲁史》,孔子则鲁人也。其被弑之主若隐公、闵公,皆鲁之先君,其与弑之人若桓公、宣公,亦鲁之先君也。书薨而不地,其实固不没矣。如俨然立其子孙之朝,而奋笔大书以恶逆之名加祖宗,是岂天理之所宜,而人情之所安哉!奎光所论,是证父攘羊之直,非圣人之义也。
  △《潇湘听雨录》·八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国朝江昱撰。昱有《尚书私学》,已著录。是编乃其弟官常宁知县时,昱奉母就养,因摭见闻,考订故实,著为一编。曰听雨者,取苏轼兄弟对床语也。其中如辨辖神祠即轸宿旁之左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