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275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275章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兴后题名》共为一书。”
  此本上卷为李肇《翰林志》、元稹《承旨学士院记》、韦处厚《翰林学士记》、韦执谊《翰林院故事》、杨钜《翰林学士院旧规》、丁居晦《重修承旨学士壁记》、李昉《禁林宴会集》,凡七家。下卷为苏易简《续翰林志》、苏耆《次续翰林志》、《学士年表》、《翰苑题名》、《翰苑遗事》,凡五种。其《遗事》为遵所续,不在其数,实止四家。除《年表》、《题名》外,所收不过九家,与振孙所记不合。考《宋史·艺文志》载是书本三卷,此本止上下二卷。又《文献通考》所载尚有唐张著《翰林盛事》一卷,宋李宗谔《翰苑杂记》一卷,若合此二家,正足十一家之数。岂原本有之,而今本佚其一卷耶?
  △《南宋馆阁录》·十卷、《续录》·十卷(永乐大典本)
  《南宋馆阁录》十卷,宋陈骙撰。《续录》十卷,无撰人名氏。骙字叔进,台州临海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一。庆元初官至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忤韩侂胄,提举洞霄宫。卒谥文简。事迹具《宋史》本传。陈氏《书录解题》,谓淳熙中骙长蓬山,与同僚录建炎以来事为此书,李焘为之序。《续录》者,后人因旧文而增附之。今考是录所载,自建炎元年至淳熙四年;《续录》所载,自淳熙五年至咸淳五年。皆分《沿革》、《省舍》、《储藏》、《修纂》、《撰述》、《故实》、《官秩》、《廪禄》、《职掌》九门。典故条格,纤悉毕备,亦一代文献之薮也。世所传本,讹阙殆不可读。惟《永乐大典》所载,差为完具。
  今互相考订,补其脱漏者三十一条,正其舛错者一十六条。而其纪载诸人爵里有与《宋史》互异者,并为胪注,以资参考。惟前录中《沿革》一门,续录中《廪禄》一门,《永乐大典》所载亦全卷皆佚,无从补葺。盖是书残阙已在明以前矣。
  今亦姑仍其旧焉。
  △《玉堂杂记》·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周必大撰。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庐陵人。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中宏词科,权中书舍人。孝宗朝历右丞相,拜少傅,进益国公。宁宗朝以少傅致仕,卒谥文忠。事迹具《宋史》本传。此书皆记翰林故事,后编入必大文集中。此乃其别行之本也。宋代掌制,最号重职,往往由此致位二府。必大受知孝宗,两入翰苑,自权直院至学士承旨,皆遍为之。凡銮坡制度沿革,及一时宣召奏对之事,随笔纪录,集为此编。所纪如奉表德寿署名、赐安南国王嗣子诏书之类,皆能援引古义,合於典礼。其他琐闻遗事,亦多可资谈柄。洪遵《翰院群书》所录,皆唐代及汴都故帙。程俱《麟台故事》,亦成於绍兴间。其隆兴以后翰林故实,惟稍见於《馆阁续录》及洪迈《容斋随笔》中。得必大此书,互相稽考,南渡后玉堂旧典亦庶几乎釐然具矣。
  △《宋宰辅编年录》·二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徐自明撰。自明字诚甫,号慥堂,永嘉人。尝官太常博士,终零陵郡守。
  初,北宋时神宗命陈绎为《拜罢图》一卷、《枢府拜罢录》一卷。元丰间司马光复作《百官公卿拜罢年表》十五卷。其后曾巩、谭世勣、蔡幼学、李焘各有撰述,而不能无所阙略。自明因摭拾旧事,补其遗漏,续作此书。以宋世官制,中书、枢密为二府,俱宰辅之职。故自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同知签书枢密院事,皆著其名位,而详其除罢黜陟之由。编年系日,起建隆戊午。迄嘉定乙亥。大都本之《通鉴长编》、《系年要录》、《乙未录》、《东都事略》,而又旁采他书以附益之。本末赅具,最为详核。又据宋朝《大诏令》、《玉堂制草》,备录其锁院制词,更有裨於文献。以《宋史·宰辅年表》互相考校,如建隆元年赵普拜枢副,此录在八月甲申,而《年表》在戊子。太平兴国四年石熙载拜签枢,此录在正月庚寅,而《年表》在癸巳。太平兴国八年宋琪拜参政,此录在三月庚申,而《年表》在癸亥。雍熙三年辛仲甫拜参政,此录在六月戊戌,而《年表》在甲辰。此类极多,亦足为读史者考异之助。至宋世所降麻制,例载某人所行之词,此录间存姓名,亦可备掌故。其中如熙宁四年《陈升之起复入相制》,乃元绛之词,载於《宋文鉴》中。以升之力辞不拜,其事未行,并其制词不录是也。
  至如端拱元年《吕蒙正拜相制》,为李沆之词。治平二年《文彦博除枢密使制》、熙宁二年《陈升之拜相制》,皆为王珪之词。元符三年《曾布拜相制》,为曾肇之词。亦并见於《宋文鉴》,而此反阙注。皆不免有所挂漏。然二百五十年间,贤奸进退,毕具是编。於以考国政而备官箴,亦可云谙习典故者矣。宝祐间,自明子居谊宰永福,尝刻之县学,后渐亡佚。明嘉靖间,大兴吕邦燿始得抄本於焦竑家,而阙其两卷。后周藩宗室勤{艹美},以所藏残本补足,复梓以传。盖亦仅存之本也。
  △《秘书监志》·十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王士点、商企翁同撰。士点有《禁扁》,已著录。企翁字继伯,曹州人。
  官著作佐郎。其书成於顺帝至正中,凡至元以来建置迁除、典章故事,无不具载,司天监亦附录焉。盖元制司天监隶秘书省,犹汉制以太史令兼职天官之义也。后列职官题名,与《南宋馆阁录》例同。其兼及直长令史,皆纤悉详录。则以金源以后,以掾吏为士人登进之阶,往往由此起家,洊至卿相,其职重於前代耳。
  其所纪录,多可以资考核。朱彝尊尝据以辨吴鄹即张应珍,以大德九年改名,历仕秘书少监,非宋遗民,证《吉安府志》之误。则於史学亦多所裨矣。
  △《翰林记》·二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案《明史·艺文志》载黄佐《翰林记》二十卷,而廖道南《殿阁词林记》序有“与泰泉黄佐纂《翰林杂记》六册”之语,则是书自当出於佐手。佐即撰《泰泉乡礼》,著录於经部礼类者也。所载皆明一代翰林掌故,始自洪武,迄於正德嘉靖间,每事各有标目,凡二百二十六条。本末赅具,首尾贯串,叙次颇为详悉。如所记殿阁卿寺转衔,与《明会典》诸书互有同异。又“会议缮写”诸条,制度甚详,均足以备考核。其十七、十八两卷具列馆阁题名,尤足以见一代人材升降之概。廖道南撰《殿阁词林记》,自九卷以后,多采佐书以足成之。今以此本互相检核,其文不尽相合。盖道南又有所点窜,以归一家之体例。此则佐之原本耳。其文与道南之书互有详略,可以参考证明。以继李肇、程俱、陈骙、王士点诸人所作,唐宋元明以来词林故事,亦大略具备矣。
  △《礼部志稿》·一百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泰昌元年官修。首列纂修姓氏,自礼部尚书林尧俞至司务顾民碞等四十人。次列批委纂修,自东阁大学士前礼部尚书孙如游至仪制司员外郎张光房等六人。次列巡按直隶苏松等处御史。据松江府知府揭荐生员俞汝楫纂修《礼部志书》公移,并礼部准聘赴书局批文。则此书实出汝楫之手。《明史·艺文志》有俞汝楫《礼仪志》一百卷,当即此书。此题曰《礼部志稿》,盖其草创初成,尚未定名之本也。卷首汝楫名后,并列上海生员俞廷教名,为荐举公移所无。殆入局以后续招协修,故初揭不载欤?其书首为《圣训》六卷,为洪武至隆庆诏谕;次《建官建署》一卷;次《总职掌》一卷;次《仪司职掌》十六卷;次《祠司职掌》十卷;次《客司职掌》十卷;次《膳司职掌》及《司务职掌》共二卷;次《历官表》四卷;次《奏疏》五卷;次《列传》八卷;次《仪司事例》二十一卷;次《祠司事例》九卷;次《客司事例》九卷;次《膳司事例》一卷;次《总事例》七卷,共为一百一十卷。前列《凡例》三则,其“溯初制”一则,称研讨典故,要在沿流溯源;其“理条贯”一则,称典故之编,不急於薈萃,而急於贯通;其“慎稽考”一则,称网罗旧闻,匪独挂漏是惧,而考正谬误,亦编摩第一义。其言皆深得纂辑要领,故其书叙述详赡,首尾该贯,颇有可观。如释菜、荐举诸诏,为《明实录》所不载。祈雪、建宫诸谕,为《嘉靖祀典》所未录。王妃冠服、百官常服及大宴乐章,较《明史·礼乐志》为详。贡举起送之额、诰敕表章之式,较《明会典》为备。经筵传班员额,拾《明集礼》之所遗。朝觐赏赉诸制,补《星槎胜览》、《西域行程》之阙。虽案牍之文,稍伤冗杂;而取备掌故,体例与著书稍殊,固不能以是病之也。
  △《太常续考》·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考书中所录,盖明崇祯时太常寺官属所辑也。凡祭祀、典礼皆详悉具载,虽不免为案牍簿籍之文,而沿革损益之由,名物度数之细,条分缕晰,多《明史·礼志》、《明会典》、《明集礼》及《嘉靖祀典》之所未载。盖总括一代之掌故,则体贵简要;专录一官之职守,则义取博赅。言各有当,故详略迥不同也。况《集礼》作於洪武,《会典》作於成化,《嘉靖祀典》惟载一时更张之事,自世宗以后百馀年之典制,记载阙如。此书职官题名终於崇祯十六年,则一代仪章始末,尤为完具。固数典者所不可废矣。
  △《士官底簿》·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朱彝尊《曝书亭集》有是书跋,但云抄之海盐郑氏,亦不言作者为谁。其书备载明正德以前诸土司官爵世系、承袭削除。观其命名与缮写之式,疑当时案牍之文,而好事者录存之也。所载云南土司百五十一家,广西土司百六十七家,四川土司二十家,贵州土司一十五家,湖广土司五家,广东土司一家,共三百五十九家。其官虽世及,而请袭之时,必以并无世袭之文上请;所奉进止,亦必以姑准任事,仍不世袭为词。盖其相沿体式如此。欲以示驾驭之权,不容其据谱而索故物也。然明自中叶后,抚绥失宜,威柄日弛。诸土司叛服不常,仅能羁縻勿绝而已。我国家声灵赫濯,逆命者必诛。旧籍所载,大半皆已改土归流。其存者亦无不革心顺化,比於郡县。此书中所列,皆前代一时苟且之制,本不足道。以《明史·土司列传》只记其征伐刑政之大端,而於支派本末未能具晰。
  是编词虽俚浅,而建置原委,一一可徵存之,亦足资考证焉。其地虽在中外之间,与郡县牧守稍殊,而受敕印、袭爵禄、纳租赋、供力役、随征调,实与官吏不殊,故《明史》不与外国同传。今亦附载於明代职官之末焉。
  △《词林典故》·八卷乾隆九年重修翰林院落成,圣驾临幸,赐宴赋诗。因命掌院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纂辑是书。乾隆十二年告成奏进,御制序文刊行。凡八门:一曰《临幸盛典》,二曰《官制》,三曰《职掌》,四曰《恩遇》,五曰《艺文》,六曰《仪式》,七曰《廨署》,八曰《题名》。《临幸盛典》,即述乾隆甲子燕饮赓歌诸礼,以为是书所缘起,故弁冕於前。《官制》、《职掌》皆由西汉以至国朝,以待诏之选、写书之官,皆自汉肇其端也。《恩遇》断自唐代,以专官自唐代始也。
  於列圣及我皇上宠渥之典,别分《优眷》、《迁擢》、《侍宴》、《赉予》、《词科》、《考试》、《议叙》、《赠恤》八子目,著圣代右文远逾前古也。
  《艺文》惟收唐以来御制及应制诸作,而词馆唱和不与焉,美不胜收也。《仪式》、《廨署》亦皆断自唐代,与《恩遇门》同例。《题名》则惟载国朝,近有徵而远难详也。考翰林有志,自唐李肇始。洪遵辑而录之,凡十一家。然皆杂记之类也。
  其分条列目,汇为一编者,自程俱《麟台故事》始,陈骙以下作者相仍。然皆仅记一代之事,朱彝尊作《瀛洲道古录》,又於今制弗详。故张廷玉等《进书表》称:“槐厅芸署,不少前闻;刘井柯亭,独饶故事。但记载非无散见,而薈萃罕有全书。今仰禀圣裁,始成巨帙。元元本本,上下二千载,始末釐然。稽古崇儒之盛,洵前代之所未有矣。”
  △《钦定国子监志》·六十二卷乾隆四十三年奉敕撰。先是国子祭酒陆宗楷等辑《太学志》进呈,而所述沿革故实,滥载及唐宋以前,殊失限断。乃诏重为改定,断自元明。盖本朝国子监及文庙,皆因前代遗址,其缔构实始於元初也。首为《圣谕》二卷,以记褒崇先圣,训示儒林之大法。次《御制诗文》七卷,备录列朝圣文,皇上宸翰。次《诣学》二卷,纪亲祀临雍之礼。次《庙制》二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