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253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253章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渌运ァR爬瞎食迹送鲋登撵堆酝猓唤鲎鞣缢准恰⒍家夭疽病5谑砟捌宕币韵拢允鞘樘謇浦痹诹碇纱椿蚵移渚傻凇H晃蘅煽贾ぃ褚喙萌灾伞
  △《岁华纪丽谱》·一卷、附《笺纸谱》·一卷、《蜀锦谱》·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元费著撰。著,华阳人。尝举进士,授国子监助教,官至重庆府总管。成都自唐代号为繁庶,甲於西南,其时为之帅者,大抵以宰臣出镇。富贵优闲,岁时燕集,浸相沿习。故张周封作《华阳风俗录》,卢求作《成都记》,以夸述其胜。
  遨头行乐之说,今尚传之。迨及宋初,其风未息。前后太守如张咏之刚方,赵捴褰椋嘟砸蚱渫了祝环嫌橛巍F涑蘩龇被洳豢裳担裎镆蟾罚栌椒缌鳎嗤鸦埃浪蕹啤D纤渭灸辏裰斜蓿痰虮郑宋薷淳晒邸V蜃肥鼍墒拢耸椤W栽┢粒薏槐冈亍F涮迤慕毒3晔奔汀罚⑺ジ┭觯匪莩录#嗖晃蕖抖┟位分佳伞L坪跤小端昊屠觥罚嗍轮椋似赘桥纪涿翟虻刂疽病D└郊阒健⑹窠醵镀住罚呛禾埔岳炊镂裰兴茫从凶ㄊ銎湓次摺V蚍缢锥巴敛竺罚土衅南辏且嘧阕士贾ふ咭印
  △《吴中旧事》·一卷(永乐大典本)
  元陆友仁撰。友仁字辅之,吴郡人。此书纪其乡之轶闻旧迹,以补地志之阙,其体例则小说家流也。其中如辨吴会、吴下之名,及陆贽墓、张籍宅、和令坊、高彪碑之类,皆足以资考证。纪陈长方、潘兑事,纪朱勔事,亦足以资法戒。其他如范纯佑、慕容嵓卿事,颇为不经。李璋事,亦颇猥琐。盖杂记之书,志神怪,资谐笑,自唐已然,不足为友仁訾也。惟所载《鹿苑台铭记》云,“永和七年,陆机建碑,王羲之书”,则二人时代,邈不相及,殊失之於不考耳。此书刊本颇讹脱,今以《永乐大典》所载互校补正,备元人说部之一种。虽篇帙无多,要与委巷之谈异也。
  △《平江记事》·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高德基撰。德基,平江人。尝官建德路总管。书中记干文传修辽、金、宋史事,则当成於至正中矣。所载皆吴郡古迹,而亦兼及神仙鬼怪、诙谐谣谚之事,可裨图志佚闻。其间不免疏谬者,如引图经“虞山者巫咸所居”,而不知其语出《越绝书》;引《吴越春秋》“稻蟹不遗种”,而不知其语出《春秋外传》。又“胥苏”二字,古本通用。《左传》申包胥,《战国策》作勃苏,是其明证。故《国语》、《史记》皆作姑苏。德基以苏为后人之讹字,尤为失考。然其序次详赡,条理秩然,足供采撷者甚多,亦龚明之《中吴纪闻》之流亚也。其体不全为地志,亦不全为小说。例颇不纯,无类可隶。以其多述古迹,姑附之地理类杂记中焉。
  △《江汉丛谈》·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惟卷首题曰环中迂叟。前后无序跋,其著书年月及作者时代亦无考。按陶珽《续说郛》,载有此书,题陈士元撰。当即作《易象钩解》之陈士元也。其书於楚地故实,凡众说异同者,各设为答问,以疏通证明,故曰《丛谈》。若童士畴《沔志》,以楚之风城非伏羲后,士元则引《路史》伏羲之后封国者十有九,而风国居其首,不得谓伏羲之后无风国。又《山海经》旧称伯益作,士元则摭其中长沙、零陵乃秦、汉郡名,知其为后人附益。《后汉书》载南方诸夷为盘瓠犬种,士元则以为人名,非犬名。如斯之类,持论皆极精确。惟隋侯得珠,孟宗得笋之类,旧籍相传,事涉神怪,正可存之不论,士元必辗转徵引以实之,未免失於附会。盖夸饰土风,标榜乡贤,乃明地志之陋习,士元亦未免是。
  要其引据赅洽,论断明晰,则非明人地志所及也。观所著《易象钩解》,多发明汉学,知其留心古籍,非空谈无根者比矣。
  △《闽中海错疏》·三卷(浙闽总督采进本)
  明屠本畯撰。本畯字田叔,鄞县人。以门荫入仕,官至福建盐运司同知。是书详志闽海水族,凡《鳞部》二卷,共一百六十七种,《介部》一卷,共九十种,又附非闽产而闽所常有者海粉、燕窝二种。后有自跋,称将入闽时,太常少卿余公君房曰:“状海错来,吾徵闽、越而通之。因疏以复”云云。君房者,余寅之字,与本畯同里,为前辈。书中本畯所附案语,多引四明土产以为证。盖即徵闽、越而通之之意。中间又有注“补疏”二字者,则徐渤所续也。其书颇与黄衷《海语》相近,而叙述较备,文亦简核。惟其词过略,故徵引不能博赡,舛漏亦所未免。如“鲨鱼”一条,《海语》谓鲨有二种,而此书列至十二种,固可称赅具。
  然《海语》所谓海鲨、虎头鲨,常以春晦陟於海山,旬日化而为虎者,此书反遗之。又“海䲡”一条,《海语》谓其鱼长百里,牡蛎聚族其背,旷岁之积,崇十许丈。䲡负以游,峍屼水面如山。其形容最为曲尽,而此但以“移若山岳”一语概之,殊未明晰。然其辨别名类,一览了然,颇有益於多识,要亦考地产者所不废也。
  △《益部谈资》·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何宇度撰。宇度里贯未详,万历中官夔州府通判。是书所纪,皆四川山川物产及古今轶事。分上中下三卷,以体例不似图经,故署曰《谈资》,实亦地志之支流也。蜀虽僻处一隅,而蚕丛、鱼凫以下,古迹为多;长卿、子云以后,文士为众。又地形奥衍,百产繁饶,富庶之馀,溢为奢丽。岁时游乐,亦自古为盛。
  故其见於记载,形於歌咏者,自扬雄《蜀王本纪》、谯周《三巴记》、李克《益州记》以下,图籍最多,遗事佚闻,皆足资采摭。是书掇拾蒐罗,尚未能一一赅备,然诠择不苟,去取颇严。其后曹学佺作《蜀中广记》,徵引较博,不免稍涉氾滥,转不若此本之雅洁。在明人杂说之中,尚可称简而有要者。原本有李维桢跋,亦极推为善本,盖不诬云。
  △《蜀中广记》·一百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曹学佺撰。学佺有《易经通论》,已著录。学佺尝官四川右参政,迁按察使。是书盖成於其时。目凡十二,曰《名胜》,曰《边防》,曰《通释》,曰《人物》,曰《方物》,曰《仙》,曰《释》,曰《游宦》,曰《风俗》,曰《著作》,曰《诗话》,曰《画苑》。搜采宏富,颇不愧“广记”之名。其中如叙州府之高州,《明史·地理志》云,洪武五年由州改县,正德十三年复为州,珙及筠连二县隶焉。此书仍称高州为县,二县亦不为之属。又成都府之资阳县,《明史·地理志》属简州,此书不系简州而列於仁寿、井研二县后。皆未免编次偶疏。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曰:“《丹铅录》载东坡赠青神杨栋词云:‘允文事业从容了,要岷峨人物,后先相照。见说君王曾有问,似此人才多少。’而引小说高宗问马骐蜀中人才如允文者有几”云云。案,允文采石之功在南渡后,东坡之没久矣,安得先有此词!而曹能始《蜀中十志》亦载之,略无驳正。又曰:“《蜀中十志》,以《物类相感志》十八卷为东坡撰,谬甚。”则讹舛牴牾,亦时时间出。盖援据既博,则精粗毕括,同异兼陈,亦事势之所必至,要之不害其大体。谈蜀中掌故者,终以《全蜀艺文志》及是书为取材之渊薮也。
  △《颜山杂记》·四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孙廷铨撰。廷铨字伯度,又字枚先,号沚亭,益都人。前明崇祯庚辰进士,入国朝,以荐授河间府推官,擢吏部主事。历官内秘书院大学士,谥文定。
  益都有颜神镇,形势险厄,明代尝建城设官以治之。廷铨世居其地,康熙丙午,予告在籍,因蒐辑旧闻,作为此书。分《山谷》、《水泉》、《城市》、《官署》、《乡校》、《逸民》、《孝义》、《风土》、《岁时》、《长城》、《考灵》、《泉庙》、《灾祥》、《物变》、《物产》、《物异》、《遗文》诸目。叙次简核,而造语务求隽异。王士祯《居易录》,称田雯《黔书》七十六篇,有似《尔雅》者,有似《考工记》者,有似《公》、《穀》、《檀弓》者,有似《越绝书》者。故相孙文定公廷铨作《颜山杂记》,记山蚕、琉璃、窑器、煤井、铁冶等,文笔奇峭,亦如此云云。今考琉璃、窑器、煤井、铁冶俱此书所载。其山蚕一条则在廷铨《南征记略》中,士祯盖偶然误记。又士祯《香祖笔记》引此书所载凤凰岭玉皇宫石刻,宋太祖、太宗、真宗御押,与周密《癸辛杂识》所载不同,云并载以备参考。案《癸辛杂识》为明代重刊,此石为宋代原刻。木板易讹,当以碑本为据。士祯两存亦非也。惟《香祖笔记》又据黄瓒《雪洲集·议矿盗》一疏,谓颜神设官之议起於瓒。而驳此书正德十二年巡按黄某奏请之说为非,是则诚廷铨考核之疏矣。
  △《岭南风物纪》·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绮撰,宋俊增补,江辏径g沧衷按危盘蹋既恕K持渭孜绨喂鄙僦梁莞?∽殖ぐ祝揭跞恕j'字辰六,自署贵阳人。而王士祯《蚕尾集》书缩头道人事一篇,称门人新安江辏С搅爸萑赵圃疲瓷笫导蔚匾病g脖疚氖浚适鞘樗鹗觯始蜓挪恢В敕冻纱蟆豆鸷S莺庵尽房上嗖佟J锥跣鹌颍问跣鹗瘟跣鸩菽净ㄖ瘢问咛跣鹉瘢挝逄跣鹗蓿瘟跣鸪妫问咛跣鹆劢椋稳跣鸩迹稳跣鹣悖味跣鹁疲嗡奶跣鹗叻Y,次十五条叙杂事。其叙研、叙香特详核。惟“碣石卫品字石”
  一条,应入卷末杂事中。则分类编次,偶然失序耳。俊所增补凡七条,皆别识之。
  其论米芾所赏之石本出浛洭县地,秋深水涸之时,於沙坑中取之,谓之脱沙。
  后浛洭并入英德,遂以英德石当之,实皆赝物。亦前人所未发。惟辏菊呓癫豢杉淇狈瘢觳豢煽家印
  △《台海使槎录》·八卷(原任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国朝黄叔J瀛‘有《南征记程》,已著录。兹编乃康熙壬寅叔肥毖彩犹ㄍ逅鳎室浴笆归丁蔽7卜秩幽浚硪恢辆硭奈冻嗲侗侍浮罚砦逯辆砥呶斗琢肌罚戆宋斗自蛹恰贰Lㄍ遄钥滴豕锖ナ既氚嫱迹钍榧驮兀蚴杪圆槐福虼攀д妗J瀛‘裒辑诸书,参以目见,以成此书。於山川、风土、民俗、物产,言之颇详。而於攻守险隘、控制机宜及海道风信,亦皆一一究悉。於诸番情势,尤为赅备。虽所记止於一隅,而亘古以来,舆记之所不详者,蒐罗编缀,源委灿然。固非无资於考证者矣。
  △《龙沙纪略》·一卷(内阁中书方维甸家藏本)
  国朝方式济撰。式济字屋源,号沃园。康熙己丑进士,官中书舍人。是编乃式济之父澄峄谪居黑龙江时,式济往省,因据所见闻,考核古迹,勒为九门。一曰《方隅》,二曰《山川》,三曰《经制》,四曰《时令》,五曰《风俗》,六曰《饮食》,七曰《贡赋》,八曰《物产》,九曰《屋宇》。总名曰《龙沙纪略》。
  考《后汉书·班超传赞》曰:“坦步葱雪,咫尺龙沙。”章怀太子注曰:“谓葱岭、雪山、龙堆、沙漠也。”《汉书·匈奴传》曰:“康居、乌孙,岂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孟康注曰:“龙堆形如土龙,高大者二三丈,卑者丈馀,在西域中。”又郦道元《水经注》曰:“鄯善国东垂当白龙堆。”则龙堆在西不在东。
  又《汉书·武帝本纪》曰:“卫青复将六将军绝幕。”颜师古注曰:“沙上曰幕,直度曰绝。”《后汉书·西域传》曰:“孝武深维长久之计,命遣虎臣浮河绝幕。”
  又窦宪《燕然山铭》称绝大漠。李陵《别歌》称“经万里兮渡沙漠”。则沙漠迤绕西北,亦不在东。自刘孝标有《赋得龙沙宵月明诗》,李白有“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之句,始误以龙沙为一地,而诗家遂沿为塞外之通称。式济记东北之事,而以龙沙为书名,盖沿用旧文之故。不知自唐以来,渤海大氏奄有斯土,已久为城郭宫室之国,岂可以龙沙为目哉!然白山、黑水之间,古来舆记,大抵得诸传闻。即近时修志乘者,秉笔之人亦未必亲至其地。式济久住於斯,又闲居多暇,得以游览询访,究其详悉。如辨混同江源出长白山,土人呼为松阿里江,松阿里江北与诺尼江合流,东北受黑龙江,又南受乌苏里江,汇注於海。因其纳三江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