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235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235章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习宏博便利,斯为定论矣。
  △《元史节要》·十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张九韶撰。九韶字美和,清江人。洪武十年,以荐为国子助教,升翰林院编修。是编因当时所修《元史》版藏内府,人间多不得见。於是仿曾先之《十八史略》例,节其要为一书。其编年系事,则仍用《通鉴》之体。前有洪武甲子《自序》一篇。然纪载多不具首尾,未为该备。且此书成於洪武间,而《顺帝纪》内多有称“明太祖高皇帝”者,疑其经后人所改窜,非九韶原本也。
  △《两晋南北奇谈》·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宋王涣撰。涣为仁宗庆历末睢阳五老之一。王辟之《渑水燕谈》,称其官为太子宾客,祝穆《事文类聚》载钱明逸《五老会诗序》,称为太原人,其事迹则未详。然世仅传涣《五老会诗》一首,不闻其著此书。郑樵以下诸家书目,亦不著录。考太学进士题名碑,弘治丙辰科有王涣,象山人。《明史·艺文志》有涣所著《墨池手录》三卷。此本自称墨池王涣,与墨池之号相合,知此书为明王涣撰。其称太原,盖举郡望耳。其书摘录《晋书》以下八史琐语杂事。王士祯《居易录》称,尝见书贾携《两晋奇谈》,不云谁作,疑即此书也。
  △《分类通鉴》·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明弘治中河间知府施槃刊於郡斋,亦不云谁作。其书分类猥杂,标题弇陋,盖即《通鉴总类》之节本,又沈枢之重佁矣。
  △《读书漫笔》·十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方澜撰。澜,莆田人,正德丁丑进士,官礼部郎中。是书上自《汉书》,下迄《唐书》,随笔采摘其字句,兼及训诂,亦时论断其是非,发明殊鲜。
  △《诸史品节》·三十九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陈深编。深有《周礼训隽》,已著录。是书所采,自《国语》以及《后汉书》,皆随意杂钞,漫无体例。
  △《史纂左编》·一百二十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唐顺之撰。顺之有《广右战功录》,已著录。是书以历代正史所载君臣事迹,纂集成编。别立义例,分《君》、《相》、《名臣》、《谋臣》、《后》、《公主》、《戚》、《储》、《宗》、《宦》、《幸》、《奸》、《篡》、《乱》、《莽》、《镇》、《夷》、《儒》、《隐逸》、《独行》、《烈妇》、《方技》、《释》、《道》凡二十四门。其意欲取千古兴衰治乱之大者,切著其所以然,故其体与他史稍异。然其间详略去取,实有不可解者。如《君纪》只列汉、唐、宋三朝,偏安者皆不得与,而隗嚣、公孙述、李筠、李重进诸人乃反附入。於列代宦官酷吏叙之极详,固将以垂鉴戒,而唐之杨复恭、来俊臣、周兴等尤为元恶巨憝,乃反见遗。又以房琯为中兴之相、高骈为平乱之将,褒贬既已失平。以纥石烈为人名,姓氏几於莫辨。其他妄为升降,颠倒乖错之处,不可胜言。殆与李贽之《藏书》狂诞相等。乃贽《书》世犹多相诟病,而是编独未有纠其失者,殆震於顺之之名,不敢议欤。
  △《史记钞》·六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茅坤编。坤有《徐海本末》,已著录。是编删削《史记》之文,亦略施评点。然坤虽好讲古文,恐未必能刊正司马迁也。
  △《史要编》·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梁梦龙编。梦龙字乾吉,真定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贞敏,事迹具《明史》本传。其书杂采诸史之文为《正史》三卷、《编年》三卷、《杂史》三卷、《史评》一卷。《自序》谓学者罕睹全史,是编上下数千载,盛衰得失之迹,大凡具在,盖为乡塾无书者设也。
  △《左国腴词》·八卷(内府藏本)
  明凌迪知撰。迪知字穉哲,乌程人,嘉靖丙辰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是编采《左传》、《国语》字句,分类编辑。凡《左传》五卷,为类四十;《国语》三卷,为类四十有三。所摘皆仅存一二语,既不具其始末,又不标为何人之言。
  且注与正文,混淆不辨。非惟不足以资考证,并不可以供挦撦。与所撰《太史华句》、《两汉隽言》、《文选锦字》诸书,体例皆仿林越《汉隽》。而冗杂破碎,又出《汉隽》之下。如“以从欲鲜济”一语,列之《涧溪类》中,盖误以为“济川”之“济”也。是尚足与论乎?
  △《太史华句》·八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凌迪知编。是编成於万历丁丑。《明史·艺文志》著录,卷数与此本相同。
  皆摘《史记》字句,以类编次。司马迁史家巨擘,其文岂可以句摘,句又岂可以华目。盖王、李割剥秦、汉之风,至明季而未殄,故书肆尚镌此等书,以投时好耳。
  △《两汉隽言》·十卷(内府藏本)
  明凌迪知编。宋林越作《汉隽》,所采止於《西汉》。迪知因仿越体例,辑《后汉》故实,与越书合为一编,改题今名。自第一卷至十卷,皆林氏之旧,题曰《前集》。十一卷至十六卷,迪知所续者,题曰《后集》。采摭亦备。然不自为一书,而补葺旧本,创立新名,是则明人之结习矣。
  △《四史鸿裁》·四十卷(通行本)
  明穆文熙编。文熙有《七雄策纂》,已著录。是编选录《左传》十二卷、《国语》八卷、《战国策》八卷、《史记》十二卷,皆略注字义,无所发明,批点尤为弇陋。其括此四书曰“四史”,亦杜撰无稽也。
  △《全史论赞》·八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项笃寿编。笃寿有《小司马奏草》,已著录。是书以诸史浩繁,难於寻究,特撮其《论赞》,以备观览。凡《史记》七卷,《汉书》六卷,《后汉书》五卷,《三国志》三卷,《晋书》四卷,《宋书》、《南齐书》各三卷,《梁书》二卷,《陈书》、《魏书》各三卷,《北齐书》、《后周书》、《南史》各二卷,《北史》三卷,《隋书》二卷,《唐书》七卷,《五代史》五卷,《宋史》六卷,《辽史》、《金史》、《元史》各四卷。然读史必先知其事之始末,而后可断其人之是非。今笃寿惟存其《论》,使称善者不知其所以善,称恶者不知其所以恶,仍於读史者无益也。
  (案此书皆取《论赞》,宜入《史评》,然皆摘录於诸史,非所自评也。故仍入之《史钞类》焉。)
  △《宋史纂要》·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王思义撰。思义字允明,松江人。《宋史》极为烦冗,是书仅删存二十卷,可谓约矣。然班、范皆号谨严,而两《汉书》卷帙犹富。宋之历年,几於匹汉,而缩为寥寥数卷,谓事增文省,殆必不然。至以《辽金史》附宋之后,等诸《晋书》之载刘、石,尤南北史臣互相诟厉之见,非公论也。
  △《古今彝语》·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汪应蛟撰。应蛟字潜夫,婺源人,万历甲戌进士,官至户部尚书,谥清简,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杂录史文,上起唐、虞,下迄於元,去取漫无义例,特兴之所至而已。
  △《史书纂略》·二百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马维铭撰。维铭字新甫,平湖人,万历庚辰进士,官至兵部职方司主事。
  是书取“二十一史”《本纪》、《列传》,各撮取大略,汇成一编。盖亦通史之例。然去取失宜,疏略太甚,非博非约,殆两无所居也。
  △《史裁》·二十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吴士奇撰。士奇字无奇,歙县人,万历壬辰进士,官至太常寺卿。是书节录史文,始自春秋,迄於宋元,杂采旧论,亦间以己意断之。既非编年,又非纪传,惟随意抄撮而已。
  △《史觿》·十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谢肇淛撰。肇淛字在杭,福建长乐人,万历壬辰进士,官至广西右布政使,《明史·文苑传》附见《郑善夫传》中。是书摘“十七史”中隐僻字句。
  标列成编。凡一史为一卷。谓之“觿”者,《自序》以为解结之义。人之有疑甚於结,故求其解而笔之也。然於《史》、《汉》、《三国》诸书,原有旧注者,所载尚为明晰。於《晋书》以下原本无注者,亦仅录旧文,绝无考证,仍不足以释学者之疑。则所云求其解者,亦徒虚语矣。
  △《读史快编》·四十四卷(内府藏本)
  明赵维寰撰。维寰字无声,平湖人,万历庚子举人。是书於诸史之中摘录其新异之事,始於《史记》,迄《新唐书》,割裂翦裁,漫无义例。
  △《史脔》·二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余文龙编。文龙字起潜,古田人,万历辛丑进士,官南京工部主事。其书杂录旧史,饾铮馍酰搿抖潦房毂唷氛5犊毂唷分轨丁短啤罚嗽虺痢督稹贰ⅰ对范
  △《南北史钞》·(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周诗雅撰。诗雅字廷吹,武进人,万历己未进士。是编摘录《南北史》新奇纤佻之事,以为谈助,然不及后来沈名荪、朱昆田书之有条理。
  △《二十一史论赞辑要》·三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彭以明编。以明,庐陵人,万历中诸生。是编采录诸史《论赞》,以课其子。抄撮之学,非读史之正法也。
  △《史品赤函》·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陈仁锡编。仁锡有《系词十篇书》,已著录。是编所录,上起古初,下迄於《晋书》,或采其文,或节录一二事,茫无义例。尤时时参以伪撰。如《云长遇害不屈》一篇,不知其从何来,而《刘聪辱怀愍》一篇,称聪为汉昭烈玄孙,云出《续三国志》,亦未见有是书也。
  △《读史集》·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杨以任撰。以任字维节,瑞金人,崇祯辛未进士,官国子监博士。是编摘诸史中事迹之可快可恨及有胆有识者,分为《快》、《恨》、《胆》、《识》四集,每条下略缀评语,词多佻纤。
  △《宋史存》·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文德翼撰。德翼字用昭,德化人,崇祯甲戌进士,官嘉兴府推官。是编采掇《宋史列传》,而删润其文。始於宗泽,终於文天祥。盖福王时所作,故独寓意於绍兴以后云。
  △《读史汉翘》·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施端教编。端教字匪莪,泗州人。是书取《史》、《汉》中字句新异者,编录成帙。盖仿林越《汉隽》、洪迈《史记法语》、《西汉法语》例,然卷帙无多,分类繁琐,殊无益於考证。
  △《二十一史论赞》·三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沈国元编。国元字飞仲,吴县人。是书摘录“二十一史”《论赞》,加以圈点评识,全如批选时文之式。以为评史,则《纪传》所载,非《论赞》所能该,事无始末,何由信其是非;以为论文,则《晋书》以下八史以及《宋》、《辽》、《金》、《元》四史岂可以为文式哉,真两无取也。
  △《三国史瑜》·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张毓睿撰。毓睿字圣初,钱塘人。是书成於崇祯癸未。于陈寿《三国志》中择其事迹较著者,条分件系,缀以评语。自汉献帝初平元年迄建安二十五年,分国未定,仍称季汉。自魏黄初元年迄咸熙元年,三国并建,则称三国。凡《晋书》中事属魏朝者,亦采入以补其阙。既非纪传,又非编年,了无伦绪。又於曹操既改称名,而编年又以为魏主,体例亦自相矛盾。评语多取锺惺之说,其所宗尚可知也。
  △《史书》·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姚允明撰。允明字汝服,休宁人。是书自三皇以讫元代,摭采史文,节缩成编。前有张溥、吴应箕二《序》,盖亦依附复社者。故书止十卷,而卷首列参阅姓氏至二百八十三人。其声气标榜,可以概见。《应箕序》至谓其撰言简奥近《尚书》,是何言欤?
  △《廿一史识馀》·三十七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张墉撰。墉字石宗,钱塘人。是编一名《竹香斋类书》。摘录“二十一史”
  佳事隽语,分类排纂,共五十七门。末又附《补遗》一门。略仿《世说》之体,而每条下皆注原史之名。其发凡讥何氏《语林》滥及稗官。然《世说新语》古来本列小说家,实稗官之流。而责其滥及稗官,是犹责弓人不当为弓,矢人不当为矢也。且所重乎正史者,在於叙兴亡,明劝戒,核典章耳。去其大端而责其琐事,其去稗官亦仅矣。
  △《史异编》·十七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俞文龙撰。文龙,晋江人。其书以诸史所载灾祥神怪汇为一编。既非占验之书,又无与学问之事,徒见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