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22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22章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卦馀生》·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邓梦文撰。梦文字志文,安成人。是书前有永乐甲辰《自序》,称著是书时梦神授以“八卦馀生”之名,觉而不识其所谓。但既有所受之,则不敢不以是名之。其说甚怪。其书卷首列《总论》五条。一曰《偶感》,记《经》文之有会於心者,凡十九处。二曰《记臆》,指程子、苏轼二家之说大不合於《经》者,七十处。三曰《论应》,斥诸家某爻应某爻之非,而取其不谬於理者,十一处。
  四曰《论五位》,辨诸家以五爻为君之非,凡九处。五曰《论变》,谓卦不必至三爻而变,凡三处。其大旨主於以身为《易》,不假蓍筮而自然与造化相符。多掊击前人之说,而攻程《传》为尤甚。至《系辞》诸传则并攻《传》文。如《系辞》“成性存存”二句,则注曰:“其语意颇似《老子》,不类夫子口气。”
  “刳木为舟”节,则注曰:“自神农、黄帝、尧舜时始有舟楫,而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不知神农以前天下之民何以涉河?”“服牛乘马”节,则注曰:“牛马之用似不待取诸卦象而后然。”“古之葬者”节。则注曰:“《本义》云,送死大事而过於厚。然则圣人制葬埋之礼,盖亦自为大过矣,则於墨子之薄葬又何讥焉?”“《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节,则注曰:“此节与《易》道似无甚发挥,而又皆前经之所已言者。”又曰:“夫子殷人也,纣之事所不忍言,即赞文王不须以纣,以纣赞文王亦非文王之所愿闻也。”《说卦传》“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节,则注曰:“仁知之不足以尽道也久矣,此云尔,似亦不合。”“帝出乎震”节,则注曰:“此节似弄字法。”
  《序封传》“饮食必有讼”二句,则注曰:“讼何必专始於饮食?”“讼必有众起”六句,则注曰:“物自蒙之时必有所依附而后成立,比似莫切於此时,且不比何以成师,亦似在《师》之前。”“有大而能谦必豫”二句,则注曰:“必待大有能谦而后乐其为乐也,不亦隘乎?”“豫必有随”二句,则注曰:“同人而物归之,已大有矣,於此而始随乎?”“有事而后可大”句,则注曰:“然则大有者非人乎?”“物大然后可观”句,则注曰:“然则同人、大有之时,尚不可观乎?”“贲者饰也”三句,则注曰:“大有、临、观,尚未足亨乎?必待饰而后亨耶?”“复则不妄矣”句,则注曰:“然则《剥》以前诸卦皆妄乎?”“物畜然后可养”句,则注曰:“然则需不已早乎?”“故受之以《坎》”三句,则注曰:“既曰陷矣,而可受乎?圣人岂欲陷人者哉?”“遯者退也”四句,则注曰:“有是理否也?”“物不可以终壮”句,则注曰:“既不终壮而又晋,将欲何之?”“伤於外者反其家”句,则注曰:“似非确论。”“升而不已必困”句,则注曰:“困乎下者奈何?”“震者动也”四句,则注曰:“何待不可终动而后受之以《艮》耶?”“旅而无所容”句,则注曰:“然则不毁方耶?”“巽者入也”四句,则注曰:“是不得入则终不说矣。”“涣者离也”二句,则注曰:“然则是《离》、《涣》一卦也,以《涣》继《坎》,不亦可乎?”如是之类,不能殚举。是其所见,殆欲出《十翼》上矣。恐无此事也。
  △《石潭易传撮要》·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刘髦撰。髦字孟恂,永新人。永乐戊子举人。是书大旨以程子之全体大用具於《易传》,朱子尝欲将其要处别写为书,而竟未成编。髦因摘录其文,分类排纂,定为《本性道》、《精公私》、《正身心》、《施政治》四门。又分子目三十有三。前有萧鎡《序》,云总为四卷,而此刻则仅有一卷。然门目与鎡《序》皆符,知无所佚阙。朱彝尊《经义考》亦作一卷,盖重刻者所合并也。
  △《易经图释》·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刘定之撰。定之字主敬,号呆斋,永新人。正统丙辰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谥文安。事迹具《明史》本传。其书用古本,以《上、下经》及《十翼》厘为十卷。惟《象传》则以《大象》为《象传上》,以《小象》为《象传下》,又与古本小异。然以为《象》分大小,犹之《雅》分大小,出於孔子所定,则於古无徵,不足信也。卷首列《先天》、《后天》诸图,率同《本义》,惟不列《卦变图》。盖卦变之说从程子,不从朱子。亦不列《河图》、《洛书》。
  盖其说皆由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互推,不甚用奇偶方位。其《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图》下注云:“此图二《经》十《传》,皆无明文可见。”又图末总注云:“已上诸图,昔者学《易》之家失其传,而异端方士秘藏焉。邵子始复取归於《易》。程子与之同时,而於《易传》向置之不论,岂未尝得见此於邵子欤?”
  则虽坚主陈抟之学,而亦微觉其未安矣。《上经》、《下经》每卦六爻各总为一图,各以俪偶之辞括其爻义,左右上下,以次排列,而以墨线分合交贯之,颇类坊本讲章之节旨。《彖传》则《上经》、《下经》各为一总图,横行六十四卦,而以卦德、卦象、卦体、卦变直列四格,以经文分隶之,如史家之年表;《大象》则以《大学》三纲领八条目横行为纲,以经文相类者分配其下;《小象》则为列一韵图,以三百八十四爻为经,四声十九部为纬,如等韵之谱:皆与《经》义渺不相关。《文言》、《系辞》则或一节为一图,或总括数节为一图,各标其语脉相贯之处。《说卦传》前数节,仍以先天、后天诸说作图。其取象诸节,又作一表,经以八卦,纬以天象、地法、人身、物类、草木、鸟兽六格,填列《传》文,亦毫无取义。《序卦》仅附《反对》一图,而《杂卦》则不为图,遂不置一语。
  盖大旨在标六爻之义,馀皆蔓衍成书,取盈卷帙而已。
  △《玩易意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王恕撰。恕字宗贯,三原人。正统戊辰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端毅。事迹具《明史》本传。恕於弘治壬戌养疴家居,因构一轩名玩易,於程、朱之说有所未惬於心者,札记以成此书。前有《自序》,作於正德丙寅,时年已九十一矣。
  其说颇自出新意,然於文义有不可通者,辄疑《经》文有讹,殊不可训。凡《上经》一卷,《下经》合《系辞》为一卷,而不及其馀。盖意有所见乃笔之,故不尽解全经云。
  △《学易象数举隅》·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汪敬撰。敬字思敬,一字益谦,婺源人。宣德癸丑进士。官户部主事。所著有《易传通释》及此书。《明史·艺文志》不著录。朱彝尊《经义考》载此书四卷,而《通释》则阙其卷数。《江南通志》载之,则均无卷数。此本二卷,似尚非完书也。其书专明象数,自天地自然之《易》,至邵子《经世》书,全数皆列图於前,而系说於后。大抵皆因袭旧文,纠缠奇偶。中间论大衍之数一条,证以陈抟龙图之说。不知龙图准《易》数以作,非《易》数出於龙图也。其上卷《图书象数》,下卷《九卦》及《观象》、《玩辞》、《观变》、《玩占》四篇,皆标《通释》之名。岂本与其所谓《易传通释》者共为一帙,后来《通释》残缺,传写者误并为一书,而标题则未及改欤?是不可详矣。
  △《周易传义约说》·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方献夫撰。献夫初名献科,字叔贤,南海人。弘治乙丑进士(案朱彝尊《经义考》引《姓谱》以献夫为正德辛巳进士,误也)。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谥文襄。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用朱子所定古经本,以《上、下经》、《十翼》各自分篇,兼取程《传》、《本义》而参以邵子之学,颇以象数为主,其说务在简明。然大抵依违旧说,不能别有发明。末附《易杂说》四则,深辩爻辞非周公作。盖本元胡炳文之论,亦未能确有所据也。
  △《图书纪愚》·一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阮琳撰。琳字廷佩,号晶山,莆田人。尝官教谕。其人在成化、弘治间。
  朱彝尊《经义考》列诸嘉靖之末,由未见其书故也(《经义考》载此书不著卷数,注曰“未见”)。其书首载《太极》、《河》、《洛》诸图,次及六十四卦横方图,终之以五行生克。大率因前人旧说,无所发明。
  △《易图识漏》(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黄芹撰。芹字德馨,号畏庵,龙岩人。蔡清之弟子也。正德九年以岁贡生官海阳县训导。是编为发明先天图学而作。前有正德丁卯《自序》,称《易》图凡二十七面,而今书新旧诸图凡二十有八。盖以陈真晟《天地圣人之图》、《君子法天之图》总名为《心学图》也。其谓伏羲《八卦横图》、《八卦圆图》皆为赘设,乃后人因《系辞》、《说卦》之语而误加之,则未尝不知后人因《易》以作图。又谓胡一桂於伏羲《六十四卦圆图》分配节气,非其本旨;其《伏羲本河图以作易图》,《先天八卦合洛书数图》,皆穿凿可疑:於图书之学亦未尝不觉其不安。而坚信《先天图》出自伏羲,推而至於心学,推而至於历法,曼衍支离,殊不可解。钞本亦黑白混淆,奇偶参错,殆不可辨识,此真覆瓿之书也。
  △《周易说翼》·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吕柟撰。柟字仲木,号泾野,高陵人。正德戊辰进士第一。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事迹具《明史·儒林传》。是编乃柟平时讲授,其门人马书林、韦鸾、满潮等录其问答之语而成。每卦皆有论数条,专主义理,不及象数。前有嘉靖己亥王献芝《序》,后有李遂《跋》。
  △《易经大旨》·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唐龙撰。龙字虞佐,兰谿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文襄。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其提学陕西时所作,专为举业而设,故皆择科场拟题释之,凡九百八十五条。
  △《周易议卦》·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王崇庆撰。崇庆字德徵,开州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南京吏、礼二部尚书。是书泛论卦名卦义,间亦推及爻辞。《自序》谓以六十四卦大义本诸《彖》,质诸《象》,而又参诸人事。然所得颇浅。本载所著《五经心义》中,曹溶摘入《学海类编》。考《明史·艺文志》亦载崇庆《周易议卦》二卷,则当时已别行矣。
  △《读易索隐》·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洪鼐撰。鼐字廷器,寿昌人。正德庚午举人。官国子监助教。朱彝尊《经义考》载有是书,注曰“未见”。此本纸墨尚新,盖刻於彝尊后也。其书不载《经》文,但随意标举某节某句而说之。大旨主於良知之学,故於朱子《本义》、蔡清《蒙引》颇有所辨驳云。
  △《古易考原》·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梅z|,旌德人。正德癸酉举人。官南京国子监助教,终盐课司提举。
  是书谓伏羲之《易》已有文字画卦在前,《河图》后出,伏羲但则之以揲蓍;大衍之数,当为九十有九,以五十数为体,以四十九为用,无有中五乘十,置一不用之理:论殊创辟。然於古无所授受,皆臆撰也。
  △《周易赞义》·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马理撰。理字伯循,三原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南京光禄寺卿。事迹具《明史·儒林传》。其书虽参用郑玄、王弼及程、朱二家之说,然大旨主於义理,多引人事以明之。朱睦《序》称此书发凡举例,阐微摘隐,博求诸儒异同,得十馀万言。原书十有七卷,其门人泾阳庞俊缮录藏於家,河南左参政莆田郑絅为付梓。今本仅存七卷,《系辞上传》以下皆佚,案朱彝尊《经义考》已注曰“阙”,则其来久矣。
  △《易问笺》·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舒芬撰。芬字国裳,进贤人。正德丁丑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以谏南巡廷杖,谪福建盐课司副提举。嘉靖初复职,又以争议大礼廷杖。寻遭母忧归,卒。万历间追谥文节。事迹具《明史》本传。芬尝裒生平著作为《梓溪文钞》,凡十八卷,分《内、外集》。《外集》为杂文,《内集》则皆所著诸书,是编其首也。大抵以意推衍,泛言义理,而多有牵合之病,如解“潜龙勿用”,谓用则动,动则变而之《姤》,引韩愈诗“贤愚同一初,乃一龙一猪”为证。又如解“《鼎》,利贞”,为重器不可以轻举,《春秋》书纳宋郜鼎为不知利贞之训。
  凡若斯类,於《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