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214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214章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兀缯造弦灾黾眨鳌对脚β肌分怠⑽馄剑鲁鐾醭洹堵酆狻罚患亍!斗郊肌肥招斓恰⒄员⒍睢⒔橄螅鳌恫瓮酢分翰粢嗌嫌萑耍鸷椤渡裣纱罚床患亍8谴笕味嗥臼反簧醪陕荚邮椋浼溆幸怕┰诖恕F涮謇餮希び诘刂局呗嗉丛诖恕V领兑檬肺模痪 H纭睹犯4烦朴锛冻杉汀贰4俗浴逗菏椤分模耸槲蕖冻傻郾炯汀罚蔚糜写擞铮辔疵馐е蛉浴6看┍刈⑺菽呈椋志萜涫椴涡蓿痪湟蛔郑赜兴荆仁れ端抑抛纯梢砸豁蛞橹;谱粜蕖豆愣轮尽罚阂郧爸宋镄〈圆墒鞘椋且嗌钪胧鲋还兑印M蚶沙剑湎缛擞纹映⑽u版。岁久散佚,仅存抄本。第二卷中《养奋传》、《傅蠹地传》、《邓盛传》、《綦毋俊传》、《李进传》皆残阙。
  陈某一传残阙尤甚,仅存姓而佚其名。今亦各仍原本,从阙疑之义焉。
  △《元儒考略》·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冯从吾撰。从吾字仲好,长安人,万历己丑进士,改庶吉士,又改御史。
  以上疏言事廷杖,历迁左副都御史。以争红丸、梃击事乞归。起工部尚书,以疾辞,后竟削夺。及奄党败,诏复官,谥恭定。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乃集元代诸儒事实,各为小传。大抵以《元史·儒学传》为主,而旁采志乘附益之。中有大书特传者,亦有细书附传者,皆据其学术之高下以为进退,体例颇为丛碎。
  又名姓往往乖舛,如欧阳元别号圭斋,今乃竟题作欧阳圭。既以号作名,又删去一字,校雠亦未免太疏。然宋儒好附门墙,於渊源最悉。明儒喜争同异,於宗派尤详。语录学案,动辄灾梨,不啻汗牛充栋。惟元儒笃实,不甚近名,故讲学之书,传世者绝少,亦无汇合诸家,勒为一帙,以著相传之系者。从吾掇拾残剩,补辑此编,以略见一代儒林之梗概,存之亦足资考证。物有以少见珍者,此之谓欤。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乾隆九年奉敕撰。凡甲族谓之大姓,其次则谓之乙姓。各详其受氏之源与始居之地,犹刘之标望於彭城、韩之溯派於昌黎也。或同姓而异居者,则以其地识之(如苏完瓜尔佳氏、叶赫瓜尔佳氏之类),犹王之别太原、琅琊,李之判陇西、赵郡也。或虽同姓而异旗者,则连类附见之,犹裴之有东、西,阮之有南、北也。
  其赐姓者,仍列於本族。惟详其蒙赐之由,以昭光宠,而不淆其昭穆。蒙古、高丽、尼堪、台尼堪、抚顺尼堪,久隶八旗者,亦追溯从来,附著於末。每一姓中,取其勋劳茂著者冠冕於首,各系小传,以示旌异。其子孙世系官爵,以次缀书,如《元和姓纂》之例。考古者族姓掌於官。至春秋之末,智果别族为辅氏,犹闻於太史。秦、汉以来,古制不存,家牒乃作。刘歆《七略》称案《扬子云家牒》,以甘露三年生是也。(案语见李善《文选注》)私记之书亦作,《世本》是也。
  六代及唐,虽以门第相高,而附会攀援,动辄疏舛。白居易一朝名士,自叙世系乃以楚白公胜、秦白乙丙一脉相承,他可概见矣。洎乎两宋,谱学遂绝,非世家旧姓,罕能确述其宗派者。岂非不掌於官,各以臆说之故欤。惟我国家,法度修明,自开创之初,从龙部属,皆什伍相保,聚族而居,有古比闾族党之遗意,故其民数可考。而生卒必闻於官,子孙必登於籍,故其族系亦最明。披读是编,古太史之成规犹可概见。八旗之枝干相维,臂指相属,亦可概见。圣人制作,同符三代类如此,猗欤盛矣。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十二卷乾隆四十六年奉敕撰。初,乾隆二十九年命宗人府、内阁考核宗室王公功绩,辑为《表》一卷,详列封爵世系;《传》五卷,第一卷、第二卷为亲王,第三卷为郡王,第四卷为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第五卷为王贝勒获罪褫爵而旧有勋劳者。通三十一人。又附传二十一人,於乾隆三十年六月告成。嗣以所述简亲王喇布、顺承郡王勒尔锦、贝勒洞鄂事实皆不详悉。又《顺承郡王传》中“生有神力”之语,亦涉不经。乃诏国史馆恭检实录红本,重为改撰。前《表》后《传》,体例如旧。立传人数亦如旧,而事必具其始末,语必求其徵信,则视旧详且核焉。考古者同姓分封,惟周为盛。然文昭武穆,惟鲁公伯禽有淮徐之功耳。
  诸史《列传》,载从龙战伐虽不乏懿亲,亦从无多至四五十人,并奋起鹰扬,铭勋竹帛,共襄万世之鸿基者。盖我国家,世德作求,克承天眷。贞元会合,光岳气锺。太元浑灏之精,既挺生乎列圣;扶舆清淑之气,遂并萃於宗盟。记所谓天降时雨,山川出云,乘时佐命,非偶然也。至我皇上,笃念周亲,不忘旧绩。俾效命风云之会者,得以表章,并使席荣珪组之班者,知所观感。用以本支百世,带砺万年,所为垂训而示劝者,圣意尤深远矣。参稽详慎,必再易稿而始成书者,岂徒然哉。
  △《钦定蒙古王公功绩表传》·十二卷乾隆四十四年奉敕撰。体例与《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同。考今蒙古诸部,其人率元之部族,其地则辽之故疆。自辽初上溯於汉初,攻伐之事未尝绝。自元末下讫於明末,攻伐之事亦未尝绝。固由风气刚劲,习於战斗,恒不肯服属於人,亦由威德不足以摄之,故不为用,而反为患也。我国家龙兴东土,七德昭宣,叛盟者芟锄,归命者绥辑。自察哈尔林丹汗恃其顽梗,卒就灭亡外。天命四年,科尔沁首先内附,郭尔多斯、杜尔伯忒、札赖特随之。天聪元年,敖汉、柰曼来归。
  二年,巴林、札鲁特来归。三年,土默特来归。六年,阿禄科尔沁、归化城土默特来归。七年,四子部落、吴喇忒、翁牛特、喀喇沁来归。八年,蒿齐忒、乌朱穆秦、克西克腾、毛明安来归。九年,阿霸垓、苏尼特、鄂尔多斯来归。崇德初,阿霸哈纳尔亦来归。莫不际会风云,攀龙附凤,执殳效命,拔帜先登。虽彭、濮、卢、髳景从周武,亦蔑以加於是焉。故折冲御侮之力,名列乎旂常;分茅胙土之荣,庆延於孙子。迄今检阅新编,披寻旧迹。仰见我列圣提挈乾纲,驱策群力,长驾远驭之略,能使柳城松漠,中外一家,咸稽首而效心膂。其炳然可传者,章章如是,诚为前史所未闻。不但诸王公勋业烂然,为足炳耀丹青也。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十二卷乾隆四十一年奉敕撰。明自万历以还,朝纲日紊,中原瓦解,景命潜移。我国家肇造丕基,龙兴东土。王师顺动,望若云霓。而当时守土诸臣,各为其主,往往殒身碎首,喋血危疆。逮乎扫荡妖氛,宅中定鼎,乾坤再造,陬澨咸归。而故老遗臣,犹思以螳臂当车,致烦齐斧。载诸史册,一一可稽。我皇上几馀览古,轸恻遗忠,念其冒刃扌婴锋,虽属不知天运,而疾风劲草,百折不移,要为死不忘君,无惭臣节,用加赠典,以励纲常。特命大学士、九卿、京堂、翰詹、科道集议於廷,俾各以原官,赐之新谥。盖圣人之心,大公至正,视天下之善一也。
  至於崇祯之季,铜马纵横,或百战捐生,或孤城效死。虽将倾之厦,一木难支,而毅魄英魂,自足千古。自范景文等二十馀人,已蒙世祖章皇帝易名赐祭,炳燿丹青外,其絷马埋轮,沉渊伏剑,在甲申三月以前者,并命博徵载籍,详录芳踪。
  若夫壬午革除,传疑行遯,致身一录,见闻虽有异词,抗节诸臣,生死要为定据,亦详为甄录,追慰忠魂。大抵以钦定《明史》为主,而参以官修《大清一统志》、各省通志诸书。皆胪列姓名,考证事迹,勒为一编。凡立身始末,卓然可传,而又取义成仁,搘拄名教者,各予专谥,共三十三人。若平生无大表见,而慷慨致命,矢死靡他者,汇为通谥。其较著者曰“忠烈”,共一百二十四人。曰“忠节”,共一百二十二人。其次曰“烈愍”,共三百七十七人。曰“节愍”,共八百八十二人。至於微官末秩,诸生韦布,及山樵市隐,名姓无徵,不能一一议谥者,并祀於所在忠义祠,共二千二百四十九人。如杨维垣等失身阉党,一死仅足自赎者,则不滥登焉。书成奏进,命以《胜朝殉节诸臣录》为名,并亲制宸章,弁诸简首,宣付武英殿刊刻颁行,以垂示久远。臣等窃惟自古代嬗之际,其致身故国者,每多蒙以恶名。故郑樵谓晋史党晋而不有魏,凡忠於魏者目为叛臣。王凌、诸葛诞、毌邱俭之徒,抱屈黄壤。齐史党齐而不有宋,凡忠於宋者目为逆党。
  袁粲、刘秉、沈攸之之徒,含冤九原。可见阿徇偏私,率沿其陋。其间即有追加褒赠,如唐太宗之於尧君素,宋太祖之於韩通,亦不过偶及一二人而止。诚自书契以来,未有天地为心,浑融彼我,阐明风教,培植彝伦,不以异代而岐视,如我皇上者。臣等恭绎诏旨,仰见权衡予夺,衮钺昭然。不独劲节孤忠,咸邀渥泽,而明昭彰瘅,立千古臣道之防者,春秋大义亦炳若日星。敬读是编,弥凛然於皇极之彝训矣。
  △《明儒学案》·六十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宗羲撰。宗羲有《易学象数论》,已著录。初,周汝登作《圣学宗传》,孙锺元又作《理学宗传》。宗羲以其书未粹,且多所阙遗,因搜采明一代讲学诸人文集、语录,辨别宗派,辑为此书。凡《河东学案》二卷,列薛瑄以下十五人。
  《三原学案》一卷,列王恕以下六人。《崇仁学案》四卷,列吴与弼以下十人。
  《白沙学案》二卷,列陈献章以下十二人。《姚江学案》一卷,列王守仁一人,附录二人。《浙中相传学案》五卷,列徐爱以下十八人。《江右相传学案》九卷,列邹守益以下二十七人,附录六人。《南中相传学案》三卷,列黄省曾以下十一人。《楚中学案》一卷,列蒋信等二人。《北方相传学案》一卷,列穆孔晖以下七人。《闽越相传学案》一卷,列薛侃等二人。《止修学案》一卷,列李材一人。
  《泰州学案》五卷,列王艮以下十八人。《甘泉学案》六卷,列湛若水以下十一人。《诸儒学案·上》四卷,列方孝孺以下十五人。《诸儒学案·中》七卷,列罗钦顺以下十人。《诸儒学案·下》五卷,列李中以下十八人。《东林学案》四卷,列顾宪成以下十七人。《蕺山学案》一卷,列刘宗周一人,而以《师说》一卷冠之卷端。所列自方孝孺以下十七人,大抵朱、陆分门以后,至明而朱之传流为河东,陆之传流为姚江。其馀或出或入,总往来於二派之间。宗羲生於姚江,欲抑王尊薛则不甘,欲抑薛尊王则不敢,故於薛之徒,阳为引重而阴致微词;於王之徒,外示击排而中存调护。夫二家之学,各有得失。及其末流之弊,议论多而是非起,是非起而朋党立。恩雠轇轕,毁誉纠纷。正、嘉以还,贤者不免。
  宗羲此书,犹胜国门户之馀风,非专为讲学设也。然於诸儒源流分合之故,叙述颇详,犹可考见其得失。知明季党祸所由来,是亦千古之炯鉴矣。卷端《仇兆鳌序》及《贾润所评》,皆持论得平,不阿所好,并录存之,以备考镜焉。
  △《中州人物考》·八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国朝孙奇逢撰。奇逢有《读易大旨》,已著录。是编载河南人物,分为七科。
  一《理学》,二《经济》,三《忠节》,四《清直》,五《方正》,六《武功》,七《隐逸》,而文士不与焉。盖意在黜华藻,励实行也。所录皆明人,惟《忠节》之末附元蔡子英一人。人各为《传赞》,多者连数纸,少或仅一行,云无徵者则不详,不以详略为褒贬也。后一卷曰《补遗》、曰《续补》,不复以七科标目,盖不欲入之七科中,故托词於补续云尔。然犹与七科一例,虽布衣以公称。最后有名无传者三十四人,则直书其名矣。其《赞》恕於常人而责备於贤者,颇为不苟,惟《张玉传赞》最为纰缪。考玉以元枢密知院叛而归明,而奇逢以为善择主。
  是六臣奉玺归梁,皆善择主也。玉后辅佐燕王,称兵犯顺,殁於铁铉济南之战,而奇逢以为得死所。是李日月助李希烈陨身锋镝亦得死所也。且蔡子英义不忘元,间关出塞,卒归故主以终。奇逢既列之《忠节》矣,而又奖张玉之叛乱,不自相矛盾乎?至薛瑄本河津人,李梦阳本庆阳人,牵合而归之中州,又其末节矣。奇逢虽以布衣终,而当时实负重望,汤斌至北面称弟子。其所著作,非他郡邑传记无足轻重者比。故存其书而具论之,俾读是编者知其瑕瑜不相掩焉。
  △《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