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乱世猎人 >

第491章

乱世猎人-第491章

小说: 乱世猎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延伯感受到蔡风那强大的气势,更胜过千军万马的肃杀和霸烈,两人虽然相隔百步之遥,但却让他感觉到近在咫尺,空间竟起不到半点限制的作用。那双深邃的眸子给崔延伯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

突然之间,崔廷伯有些惊觉,相隔百步之遥,他为什么竟能够如此清楚地发现对方的眼神呢?

那当然不是他的视觉大增,而是蔡风的目光己越过了所有的障碍投向了他。

崔延伯竟然第一次想到了撤,这是第一次发自他内心的奇怪想法。其实,这场仗已经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了,很明显他已经败了。而且败得很惨,被这股伪降的骑兵打乱了阵脚,又因他自己将敌人估计得太低,这就使得这场仗官兵注定会一败涂地。

的确是一败涂地,虽然义军的兵力比官兵少,但义军以骑兵为主力,直袭横冲,使官兵的队伍变成一盘散沙,人心尽丧,斗志尽失,而官兵的铁骑分得太散,无法起到以锐攻锐的作用,反为步兵所限制。由于种种原因,注定崔延伯所领的这支队伍会输得很惨。

崔延伯极为不服气,但他并非是个不知道形势的傻子,眼下情形,他的士卒太过分散,已被截了几部分不说,更可虑的却是众兵士太过散谩,已经无丝毫斗志,再也无法聚集他们与高平义军对抗,反而兵败如山倒。

崔延伯想到撤的另一个原因,却是因为蔡风那凶猛的来势,越过空间给他制造的压力。他不知道是否有能力与对手一拼,但此刻他肯定已失去了大部分的斗志,就算他能够胜过对手,可是他又怎能抵抗随之而来的疯狂攻击呢?所以崔延伯选择撤,在众亲卫的护卫之下,他飞速地向泾州城方向退去。

帅旗一扬带动全军,那些本来盲无头绪乱窜的官兵,全都向帅旗移动的方向靠拢,也全都转入了撤退的阵容之中。

“杀……杀……拿命来……崔延伯……”高喝之声,狂呼之声,喊杀之声,惨叫之声,使整个天地变得更为惨烈。

这一仗只杀得天昏地暗,满眼血光……

崔延伯终于返回到泾州,但却是满身零乱,极为狼狈。士卒竟死伤两万余人,而不及一万人的高平义军反而将他的五万大军杀得惨败。这的确让他心中气恼无比,但他没想到万俟丑奴竟如此狡猾,以轻骑对他的步骑相杂的队伍以快打慢,来去如风之下,使他惨败而归,他的确无法甘心。

黄飞却在这一战中战死,为了救崔延伯,他率众回阻住高平义军的轻骑,但却永远也无法回来了。

崔延伯心痛,不仅心痛,更恨!恨不能将万俟丑奴碎尸万段。他在城头看到黄飞被远远的一骑一箭贯喉而过,他从来都没有这般恨过,也从来没想到,看到得力干将的死竟比他自己死去更为难受。

万俟丑奴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扬长而去,拖着满天的尘土向彭阳方向而去,似乎根本就不将泾州城中的官兵放在眼里。那种狂傲而不可一世的神态,只差点没将崔延伯气得从城墙上跳下、因此,他再次调集大军,他绝不能如此让万俟丑奴逍遥自在而返。

这次,崔延伯决定全力出击。

崔山似乎的确大不幸运,逃过了三子的骑兵追杀,却遭遇到回头的蔡风。一轮疯狂的杀戮之后,崔山的骑兵几乎全军覆灭。

这一战,对万俟丑奴来说,的确是一个无法想象的胜利,弃掉一个破乱的城池,却换来了崔延伯的惨败。

缴获战马千余匹,这无疑是一笔极为巨大的财富,降者四千多人。最重要的却是经过如此痛快的一场厮杀,使得高平义军的士气狂升,因胡琛的死而显得低落的士气立刻大涨,高平义军在这之前被崔延伯和萧宝寅打得落花流水、四处逃窜的冤气也一下子舒缓过来了,更有扬眉吐气之感。

蔡风曾与崔延伯有过交往,但那只是几次匆匆见面。当初蔡风身在速攻营之时,由崔暹所领,后来崔暹北上与破六韩拔陵交战。蔡风也就离开了速攻营,而速攻营也便由崔廷伯接手。所以,蔡风与崔延伯的交往并不是很多,不过他曾去过李崇的军中几次,对崔延伯这个极为自信之人的印象还是极为深刻的,却没想到今日与这样一个对手交手了。

正因为蔡风抓住了崔延伯的极度自信,甚至有些自负与骄横。这次蔡风安排的这个行军计划,虽然有失光明正大,但却很有效。

万俟丑奴也不得不承认蔡风的布置和计划的厉害之处,不得不重新估计蔡风。他本在泾州城中布下了四万兵力,再加上自西峰撤回的三万兵力,除一部分调至彭阳外,在泾州城的总兵力也达到五万人,其中骑兵五千。若两军在泾州交战,谅崔延伯也无法占到什么便宜。

万俟五奴原打算如果泾州战败,就退兵固守彭阳,背水一战。但后来因蔡风及时赶到,使他觉得义军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有蔡风之助,就等于有了可战之将,他便不想放弃泾州了,准备决战泾州城,但蔡风却极力反对死守泾州。

蔡风的理由是:“眼下胡琛的死讯传出,军心定然有所动摇,士气必挫,而且更有可能使得高平义军内部埋下了隐患。目前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崔延伯和萧宝寅,而是高平义军的内部力量,这一点极为重要。对于高平义军内部的处理,当然不能以武,更不能以情去感化,而只能示之以威、以德。以威示人,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扳回劣势,取得最大的胜利,有效地稳住军心,同时展示出自己的力量,而使那些人心思变者又对高平义军充满信心。这一点十分重要,只有士兵都对高平义军的主要将领充满信心,才会加强将领权力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另外,就是要对一些人员进行安抚,奖赏制度和其它各方面的后勤力度加大,方能够使全军上下化悲痛为力量,重新萌生斗志。”这就是蔡风反对死守泾州的必要性。

死守泾州,只会使义军变得极为被动,甚至被崔延伯牵着鼻子走,而义军内部却急需要外部精神的刺激。如果死守泾州,即使能保住不失,但那又能怎样?又怎能打败崔延伯?高平义军根本就经不起时间的拖延,也没有办法使思变者不会叛变。要想胜敌,就必须化被动为主动。只有主动出击,方能带动众军积极的一面。所以,蔡风行动的第一步就是弃泾州而采取主动。

事实证明蔡风的观点没有错,不过,蔡风的行事作风的确有些超出了万俟丑奴的想象,也超出了高平义军其余几路将领的意料之外。

蔡风并不要万俟丑奴的那五万大军,他只选择了万俟丑奴的五千骑兵,另外再自彭阳和骆非那里共调来了三千轻骑。只凭八千骑兵与崔延伯所领的数万官兵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角逐,另外为了凑足一万人,便由蔡风挑选了两千步兵相配合,而这两千步兵根本就未参与对崔延伯的战争。但却被蔡风安排潜伏于泾州城四十里处,蔡风似乎算准了崔延伯的追兵会自那里经过,他更为此制造了大量的悬念,而让崔延伯中计。

第十章 奇兵之道

蔡风所领的兵士,再加上他的亲卫营中五百铁骑,一共才一万零五百人,冲杀得崔延伯一共动用了五万部众,却起到了出乎意料的结果。

蔡风早就明白,兵不在多。高平义军大多都已失去了斗志,如果将那几万步兵勉强编排入队,恐怕效果会适得其反。若只有八千骑兵,那激励他们的士气就容易多了,而且骑兵全都是训练有素之人,斗志也是最高的一支队伍,只要灵活地运用好这些人,绝对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这就是蔡风奇兵致胜的绝招。

奇兵之奇,就在于快、准、灵活、攻击力强,另外一个便是隐秘。

只有最快的速度,才能把握到最佳的战斗时机;只有最为灵活的机动性,才能更好地保持隐秘。而要想一击致命,则需要最强的攻击力。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这些人不在多,而在于精。正如一柄利剑,并不在于它的体积和重量,只要好好利用,这柄剑比一柄大铁锤更有效。用兵之奇,也如同剑走偏锋。

赫连恩和骆非本来对蔡风的意见还稍有争议,全因蔡风为了打这一战,先将自己的利益抛却了许多。这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有些不舍,而且蔡风如此选择以少量之兵对付崔延伯的大队人马,其本身就似乎存在着一种赌徒的心理。对他们而言,的确需要冒极大的风险。另外还有一些原因则是,他们对蔡风作战布署的能力仍不能完全信任,而一开始便让他们担当如此大的风险,的确不敢相试。

骆非和赫连恩倒是认为在西峰至泾州这段路上实行蔡风的计划,他们的驻军仍可以守着泾州,就算蔡风的计划失败,也可以很快便返回泾州固守。这至少还可以挡住崔延伯的攻击,也减少了失去泾州的风险。但蔡风却表明只有放弃泾州才能获取胜利,这一计划必须是在放弃泾州的情况下方能够完成和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此,骆非还与蔡风争执了几句,后来万俟丑奴见蔡风如此有信心,这才让蔡风去试试。说穿了,就连万俟丑奴也不是对蔡风抱有太大的信心,毕竟他们所面对的对手实在太过强大,而且双方是在“义军士气低落,官兵士气如虹”的状况下交战。

军令如山,骆非却不敢不听万俟丑奴的话,虽然心中有些不快,但也只好暂时放下,只得配合蔡风的行动,于是蔡风迅速调集两千轻骑不停骚扰崔延伯的行军和休息。

蔡风更算准,如果将泾州这座破城让给崔延伯,必定会分化崔延伯的兵力,从而使他的大军分为两股,这就减少了义军所面对的敌人。如果让蔡风以数千骑兵去面对十余万大军,而崔延伯的军中也有八千铁骑,这一仗不打也知道,输赢已定。

崔延伯果然没有让蔡风失望,只领五万大军追往彭阳,余人留守泾州,这使得蔡风对敌时轻松多了。而且蔡风更以小股骑兵故意引得崔延伯分出一部分铁骑去追杀,也分化了崔延伯机动性最强的一股力量,从而使崔延伯的兵力变得反应迟缓,虽然势盛却不具备太强的杀伤力,只要再用一些诡计打乱官兵的阵形,那高平义军的这一役就将旗开得胜了。

一切全按蔡风的计划进行着,商舟的伪降军一开始自中间杀入,打乱官兵的阵形,为蔡风的数千轻骑带来了一个大的突破口,一下子就将崔延伯的队伍冲得七零八落,混乱不堪。虽然蔡风所领人少,但这样一来,更利于自由发挥,一阵狂杀,才酿成了崔延伯的这次惨败。

骆非对蔡风的这种作战方向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蔡风利用降军这种手段,实在有些丢人,也太过不讲原则,甚至有些卑鄙。不过,万俟丑奴却对蔡风的行军方式极为赞赏。

他认为:战场本来就是一个无限运用的空间,也是极为残酷的,更没有任何原则可讲,也无道德之理念,所谓兵不厌诈。

万俟五奴更赞赏蔡风深得孙膑之“善战者,见敌之所在,则知其所短;见敌之所不足,则知其所有余……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

蔡风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如何,他所在意的,却是将面对的另一场战斗。对于名,对于利,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如何尽职尽责地去将每一件事办得更为完美,这是蔡风的行事原则,对敌亦是如此。

“依我估计,崔延伯仍有一战之力,而且其实力绝对不容忽视,这次他虽然损失了一些士卒,但总兵力仍在七万至八万之间,这股力量同样可怕。且以崔延伯的骄横肯定不忿这次所败,定会很快挥军来攻,以雪前耻。现在,我希望万俟将军能动用所有的兵力与之一战!”蔡风淡然道。

“哦,齐王认为崔延伯会在什么时候再次出兵呢?”万俟丑奴有些讶然地问道。

“依我看,他极有可能会以最快的速度来犯,以他的个性一定难以忍下这口冤气,我在泾州城离开时,故意扬鞭以激,更当着他的面射死了其得力干将黄飞,他一定会立刻调集兵力反杀而回。”蔡风极为肯定地道。

“哦,齐王这次调集步兵,难道不怕这群士兵会人心不齐,无法发挥战斗力吗?”骆非始终对蔡风曾认为那五万步兵派不上用场而心有不忿。

蔡风笑了笑道:“此一时彼一时也。若是这一场仗我们败了,那这几万步兵也就只有败亡一途。但很侥幸,我们这第一场仗胜了,所以此时这几万步兵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因为他们将会以这一场胜利为动力而恢复斗志,甚至比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打败崔延伯所领的官兵,这就是人的心理在做怪。我以前并不是说这些步兵无用武之地,只是认为在动用他们之前要将他们潜在的力量激发出来,只有激发出了他们的动力,才能成为一支最有攻击力的军队。而此刻,正是他们派上用场的时候了。不过,我们也不能闲着,因为我们不仅要让崔延伯再败一次,更要夺回属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