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阴符经·纵横 >

第2章

阴符经·纵横-第2章

小说: 阴符经·纵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必告诉我你的选择,其实这两者都需要。从我自私的看法而言,没有他的衬托,不足以显示我的实用。眼前的利害关系,终使天平向我的理论倾斜。
  燕国真是个遥远的地方,东临大海,南接齐赵,西、北面都是蛮夷之地。按说它和秦国压根不接壤,与秦国为敌这事它一点不热衷。但是,它不是一直怕赵国和齐国吗?找到它的弱点就可以进行游说了。
  我对燕文公说:“赵国在你们的南边,为你们挡住了秦国,你对秦还有什么可怕的?它总不见得越过仇敌赵国来打你。倒是你身边的邻居赵国,随时都可以进攻燕国,你应该搞好邻里关系,联手对付外敌就有保证。”
  唉,这些国君从来都不懂得轻重缓急,好在我这些话够简单,燕文公茅塞顿开,马上资助我一笔钱,说要举国相随。
  这样,我来到了赵肃侯面前,一见面就说:
  “抗击秦国最简单的法子,不是打仗,而是外交!”
  赵肃侯一听有比打仗更容易的法子,双眼一亮,竖起耳朵敬候下文。我知道打中他的七寸,接下来的谈话便异常顺利。
  “秦国之东,就是韩、赵、魏三国。以赵国的强大,无论联合哪个国家,对方都能凭借这种联合的优势,去打击其他国家。要是你和秦国结盟,韩魏就岌岌可危;要是你和齐国交好,齐国就放心攻打楚、魏。可是韩魏两国和赵国唇齿相依,如果这两国完蛋,你的结盟国也不会放过你。”
  赵肃侯忧心忡忡地问:“先生让我搞外交,却又说秦国、齐国这样的大国家不能结盟。我想来想去不知道该怎么做,请先生教我。”
  简单的法子却有艰难的障碍。我嘴皮稍动,赵肃侯已慢慢上钩。读了一年的书,的确功力大涨。清清嗓子,我告诉赵肃侯:
  “不是说不能结盟,而是到底选谁结盟。赵国是连秦国都畏惧的国家,兵强马壮,骁勇善战。秦国不是不想跟你们打,只是担心韩魏在它背后下手。韩魏实际上是赵国的屏障,不能让这两国有什么闪失啊!其实秦国有何可惧?六国加起来的疆土五倍于秦,兵力十倍于秦,却偏偏总被秦国使个计谋就分化了,把你们逐一击破。主上理应与其他各国结盟对付秦国,这样,秦国就不能再出函谷关一步了!”
  六国合而为一,这是多么诱人的想法。于是赵肃侯怦然心动,封我为武安君。给我安车一百辆,黄金二万辆,白玉一百双,绸缎四万尺,让我出使他国。随后,韩、魏、齐、楚,我口一张,他们就都向我靠拢,服膺在我的脚下。
  终于我身兼六印,风光天下可闻。
  苏秦配六国相印回家了,匍匐在地的妻嫂兄弟,令他在睥睨时生出世态炎凉的感慨。是先前受尽了亲人白眼,才有此刻不可一世的可能。世间福祸起伏,却原来隐藏着相生相依的道理。
  可是人的劣根性啊,始终贪图眼前便宜。苏秦忘了他面对的六国,既能为利益轻易结合,也会为利益而抛弃盟友。合纵握手的余温尚在,秦国谎称要向魏国提出归还襄陵七城,魏国就欢天喜地地把合纵给忘了,导致齐魏与赵国的战争。
  合纵同盟就这样轻松瓦解,瓦解在诸位国君的短视之下。送上门的肥肉非常好吃,远处的美景暂时不欣赏也可。
  联盟后却遭到同盟背叛的赵肃侯恼怒不已,他的责备使苏秦沮丧万分,他只能请求出使燕国,并答应一定会报复齐国。六国合纵刚组建就解散了,六个被大孩子欺负的小孩子们,被更大孩子抛出的糖果吸引,忘了糖果的背后可能是一记凶狠的耳光。
  南北合纵联盟后来不断地复活。作为一种策略它有了自身的价值,无数次地被拿来临时抱佛脚。一次次挨打的六国们,被秦国逼急了就会联合起来,但更多时候仍是相互残杀,彼此削弱力量好被秦国最终收服。
  第四章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他唇边不由露笑了。美人一笑倾城,他一念拔城。手一挥,便是万千人命,就在这一念之间,他体会人命究竟为何物。
  赵人被围四十六日,自相残杀,他站在高处残酷地观望。他指着赵人对将士说,此乃人性,利己忘义。这是他最清楚的真相。为了活下去,杀人。保留完好的礼义廉耻,在存亡关头抛弃。人,什么是人,他从屠杀中丝丝分明地体会。越是体会,越是失望与看透,于是再杀人时,他心里没有内疚,没有同情。
  在他,屠杀到后来成为一种成就。甚至完美。如天地造物,他筑就沧海桑田。弱者的名字始终写在水上,画在风里,生来就是为了遗忘。他们的生命永是忍耐、承受、煎熬,而死,实是美妙的解脱,还了本来清净。
  赵括率军突围!
  这个后人一直诟病的纸上谈兵小儿,已是困兽。他欣赏英雄末路,每当一员骁勇战将浴血而死,他的潜意识就战栗地预见自己的死亡。眼前这对手,尚算不得英雄,既然求死,就成全罢。
  不给赵人短兵相接的机会,乱箭射去。一时天如欲雨,黑不见日。
  赵括死了——秦军大喊,气势震天。
  赵人倾亡在即,他淡然点头。无知小子,焉能称他对手?即便名将之后,不过是脚下一条沟坎,阻不了他的脚步。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阻挡他的胜利。
  一、二、三。他数着,百三十下后,手下来报——
  赵军弃械投降!
  他的眉悚然一动,瞬间又恢复平静。将士们看见主帅整个人莹莹发亮,如秦王渴求的那块和氏璧。他说,杀。赵人反复无常,不杀恐乱,唯有斩草除根。
  遂引赵人入杀谷——真应了这好名字。三面环山,仅一条出路,所谓一夫当关。他漠视那些面孔,一只只仿佛虫豸鼠蚁,他不去想身后的眼泪。
  要怨,就怨赵孝成王贪心,把韩国拱手相送给秦的上党郡占为己有;要怨,就怨赵王昏聩,中反间计阵前易帅,派赵括代替廉颇;要怨,就怨赵括缺乏实战,只会引经据典搬用兵书。而他,要这江山变色,斗转星移,只为白起这两个字!
  一线诱敌,伺赵军深入,构筑袋形阵地,以轻骑突围,消耗赵军锐气。以精兵埋伏两翼,待赵出击,切其退路,更以骑兵牵制留守赵军,断绝粮路。他的计谋完美地实现了,赵括一步步走入他囊中。终于,到了收紧袋口,检视猎物的时刻。
  挑选二百四十名最年幼的赵军士兵,他笑眯眯放他们归赵。仅此而已,他的仁慈。他想到初入兵营的自己,只那一念间,又恢复杀神模样。
  分赵军为十营,去除武装,以强弓乱箭,层叠射出。一时悲嚎震荡山谷。屠杀也要讲手段与技巧,绝不能容赵人反扑。等他们醒悟到投降的不值与允诺的荒谬,饿得无力抵抗的赵军,全军覆没。
  那是公元前二百六十年。前后共四十五万俘虏的冤魂,在长平的土地上悲泣。
  “我们这个一开始就能吃苦耐劳的民族,
  孩子生下来就被抱到河边,
  浸在冰凉刺骨的水中锻炼。
  男孩夜里还在打猎,
  把森林搅得筋疲力尽,
  射箭和骑马,只是他们的游戏。
  到了青年时代,他们勤劳工作——
  或者锄地,或者在战争中,攻城掠地。“
  ——'罗马'维吉尔《埃涅阿斯》
  尚武的罗马人与秦人有着天性上的相似。没完没了的战争,对战国动乱纷飞的岁月而言,正常得犹如一种节奏。从残杀中获得的快感,来得新鲜刺激,印象深刻。有时我在想,罗马人欣赏角斗士,是否跟秦王看待白起的心态相同?一样可嗅到血的味道。有绝望,也有强者的无上力量。
  然而角斗士不过是个玩物。如果不能臣服,再英勇也该死。在战国时代,虽然谋臣说客四处为家,哪国都可效命,可四十余万无法消化的降兵,留给任何一个统帅都是难题。绝世的胜利造就了绝世的杀戮,白起,还有得选择么?放!历史学家们轻松地动动嘴皮。举秦国十五岁以上男子倾巢而出的这场战争,如果轻易地就放了这些降兵回去,有何意义?接受赵国求和,赵军仍是支可畏的力量,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赵军的勇猛使秦人不敢忽视。放虎归山,日后死在这些赵军手里的,还是秦人。
  可是,杀降历来为人所诟病,更何况几十万之多。所谓明知投降要死,不如奋勇杀敌,他这一杀降会使秦军今后遭到更多的抵抗。白起不是不明白这其中的轻重。可他从来决绝。他是否遥遥看到秦统一的曙光?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六国的有生力量。六国被这一个名字吓破了胆,失去了与秦为敌的勇气,以致于将来秦国低幼的诈术,也可以骗得国君们信以为真。因为他们怕了战争。他们善于从不可能中找出可能,帮着秦国说服自己,投降了就会没事。即使有血淋淋的教训,仍是存有侥幸。
  人人都以为,自己会是幸运的例外。或许白起想通了这点,杀降,成为最好的选择。
  我曾设想过末日来临。不论是洪水、地震、核武器、外星人,总之,如果有一线生机出现,而只有少数人能活命时,眼前会看到怎样的情形?巨制宏篇的电影展示过,人已不人,逃生成为唯一目的。我猜想自己在那刻会如何?是悲悯人性之不存,宁愿一死也不损人利己;还是活下去的本能战胜一切,不用教就会不择手段?
  第五章
  也许,白起正是看多了死亡,看多了真相,才对人绝望,对生命绝望。杀人算不得什么,人善于糟蹋自己,不如让他这杀神代劳。死与生,如春花秋月,日起日落,都是自然之道。
  (五)
  ——“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我知道我那个同学张仪,是比我更厉害的角色,可惜他家境太好。不要以为家境好,你就万事大吉,如果想平庸过一生,有点资产过好日子倒是不赖。如果你还想挥霍,最好懂点投资生财之道。可如果……你想成就大功名,拜托,你不可以衔着银匙出世。
  不是我看不起有钱人。除非你老爸严格教导,把你当下人一样从小让你独立自主,否则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儿,怎么能像第一辈打江山的人物那样,纵横捭阖?看看历代的国君帝王就可以理解。
  张仪就是如此,他比我聪明,更明白人心的微妙。可他富有,不愁吃穿,即使游说不成,回家有人给他煮饭洗衣,不用看别人脸色。你不能说他不思进取,他也想谋个高官厚禄,可他没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决心。
  这个决心,要我帮他下。这世上最了解这位老朋友的人就是我,我清楚地看到他未来的路,知道他会比我走得更远。我周旋于六国其实很吃力,在信息不通的时代,一句话如果被误解了,可能要半年后才有机会解释。没能容于秦国是我一生遗憾,否则,搞定一国国君就可以,何必奔波六国。这个机会,我要送给张仪。
  把他请到赵国,没寒暄两句,我就故意提到他在楚国时的不顺,借机羞辱。他年轻气躁,怎受得了这种气?火冒三丈跑了。哎呀,这就是我要的效果啊。赶紧派了舍人跟上。一路上伺候他好吃好住,都是我的授意。直到他成为秦惠文王的客卿,我才让手下挑明我的用意。
  他终于做了秦相。为答谢我的良苦用心,他答应只要我还在,就不会让秦国攻赵。他果然做到,在我有生之年,秦国不但没有动过赵国,也未对我所在的齐、燕两国下手,只一味夺取魏国的土地。唇亡齿寒,可我与我的国君们看重的仍是眼前,一旦华衣美食,歌舞升平,连我也忘了背后有狼。
  可是秦人不。秦看到了合纵的危机,看到了六只小羊龇牙咧嘴时竟可以吓退他这只恶狼,终于生了警戒之心。他们不断地磨砺爪牙,慢慢蚕食邻国的土地,他们深知,即使是狼,安逸享福不思进取,也会退化成任人宰割的羊。
  张仪的确是个比苏秦更狡诈的人。他玩弄楚怀王于股掌之间,以几句话的骗术轻易就使齐楚断交,被楚国聘为宰相。楚国被骗后发动进攻,屡战屡败,按说第一回被羞辱该长些记性,结果张仪再次只身入楚,依然全身而退。说服了怀王不算,接着访问韩、齐、赵、燕,成功地破坏了合纵。
  即使是后来,秦武王不喜欢他,他照样有脱身之计,引发齐魏的战争,又轻松化解,安全地在魏国做了一年宰相,和平地死于任上。
  他是个深悉人性弱点的狡诈之徒,在战国那样的乱世轻易颠倒众生。苏秦纵横六国的风光,盖不住张仪保全自身的光芒,对智性的崇拜使得后人在唾骂他卑劣的同时,依旧对他脱身之计津津乐道。让魏国退出合纵、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