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一遇风云便化龙 >

第77章

一遇风云便化龙-第77章

小说: 一遇风云便化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山时,他手下的十节度使中,云中节度使韩存保了。这韩存保善使一枝方天画戟,他是与呼延灼对阵的。两人棋逢对手,在阵前更不打话,一个使戟去搠,一个用枪来迎。“两个战到五十余合,呼延灼卖个破绽,闪出去,拍着马望山坡下便走。”    这一段格斗描写的相当的精彩,几乎不下于林冲与河北节度使、老将王焕的那场枪对枪的恶斗。韩存保和呼延灼从马上打到水里,那惨烈的一幕,直让人想到三国时马超在渭水边斗“虎痴”许褚,在葭萌关下斗张飞的惊心动魄的情景。不过,这些精彩的场面,不知道是作为老师的施耐庵Copy罗贯中的呢,还是作为学生的罗贯中Copy了他的老师。反正,这些经典的场面,早已经和当事人血脉相连了。    此外,辽国的统军大元帅兀颜光和他的儿子兀颜延寿,都善于使方天画戟。而兀颜延寿,恰恰是被呼延灼生擒的。莫非呼延灼对方天画戟情有独钟?抑或他的双鞭,注定就是方天画戟的克星?!    而书中使用方天画戟最狠的,该算是方腊的侄儿、有万夫不当之勇的方杰了。方杰正和秦明单挑时,他的手下杜微猛然向秦明掣来一柄飞刀,秦明急躲时,被方杰一方天戟耸下马去,死於非命。这个方杰的武功不同一般,且看这一段:“宋江阵上,关胜出马,舞起青龙刀,来与方杰对敌。两将交马,一往一来,一翻一复。战不过十数合,宋江又遣花荣出阵,共战方杰。方杰见两将来夹攻,全无惧怯,力敌二将。又战数合,虽然难见输嬴,也只办得遮拦躲避。宋江队里,再差李应、朱仝,骤马出阵,并力追杀。方杰见四将来夹攻,方纔拨回马头,望本阵中便走。”    他一人独挡四条一等一的梁山好汉,还真有点吕布的余风了。可惜他是命运不济,最后死在打入方腊内部的间谍柴进和燕青手下。    戟的时代,也因此划上了一个句号。    '编辑本段'使用者介绍:吕布字奉先,擅长骑射,武力过人,闻名于并州;刺史丁原用布为主簿。董卓入京后,诱使吕布杀死丁原,率其众来投。董卓大见亲侍,令布为骑都尉,随侍左右。布亦父事董卓。然董卓常因小忿而欲杀布,布惧,在司徒王允的教唆下杀掉了董卓。卓党李傕等啸聚为贼,攻打长安,布不能拒,逃走,先后投靠袁术、袁绍、张杨,最后在张邈、陈宫的策划下入主兖州,与曹操展开数度激烈的争夺战,先胜后败,投靠徐州的刘备,屯兵小沛。吕布趁刘备攻袁术之机夺取了徐州,后在曹操的调解下与备和解。袁术攻打刘备,吕布以辕门射戟为赌注,使袁军退却。袁术起兵伐吕布,为布大败。但后曹操和刘备联军攻打,困守下邳。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又信妻言,不纳群下之言。曹操堑围三月,吕布军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吕布亦就缚,与陈宫、高顺被戮于白门楼。吕布性情轻狡反复,唯利是图,注定了其能称雄一时而不能成大业的命运。    看过三国戏的人,都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吕布年少英俊,白面无须,手中方天戟,纵横驰骋,英勇无敌。舞台上虽然不曾出现真马,也能想象那匹日行千里的赤兔,是如何神骏。    这里面就有真有假,教你一时分不清哪些是历史人物的原型,哪些又是文艺家的创造。    吕布当然也有过年轻的时候,不过那是汉灵帝初年的事。到献帝初平元年关东诸侯讨伐董卓时,他已是三十过外的人,没有资格当“小白脸”了。他死于建安三年,应该超过四十岁。证据是在“辕门射戟”那场喜剧中,吕布曾称刘备为弟,而建安三年刘备已经三十八岁。不过被张飞吓怕了,改称为兄。最后曹操大军水淹下坯城,吕布被擒,于白门楼上处死。    不论小说里还是舞台上,开头时,吕布都是挂着胡子的;也不管演《凤仪亭》还是《白门楼》,仍旧是这般扮相。有证据么?也有。    元代刻印的《三国志平话》有cha图,其中一幅图《吕布刺董卓》,貂蝉站在院子里,吕布却手持宝剑,把董卓从床上拖下来,举剑砍去。那吕布就挂着三绺长须。另一幅是《水浸下邳擒吕布》,那吕布走出下邳城,中了关云长一箭,画面上还是那把胡子。    《孤本元明杂剧》里,元代剧作家郑德辉写的《虎牢关三战吕布》,后面注明吕布的打扮,正是“三叉冠雉鸡翎”加上“三髭髯”。    由“三髭髯”变成白面五须,很可能是首先出现在明代的舞台上以后继承下来,直至今日。    方天画戟原也不是吕布的拿手武器,他是持矛的。《后汉书·董卓传》说:“卓将至,马惊不行,怪惧欲还。吕布勒令进,遂入门。(李)肃以戟刺之,卓裹甲不入,伤臂堕车。顾大呼曰:‘吕布何在?’布曰:‘有诏讨贼臣……’布应声持矛刺卓,趣兵斩之。”    那么,“辕门射戟”的戟是谁的?《三国演义》说:“布大怒,教左右:取我戟来!”这无非是小说家的点缀。《三国志·吕布传》不然。此书说:“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那显然不是吕布自己用的戟。    吕布的矛,在郑德辉《三战吕布》中变成方天画戟;和他对阵的张飞拿的是丈八矛(《三国志》已有张飞持矛的记载),关云长是三停刀,刘备是双股剑,同《三国演义》写的差不多一样了。这也学便是宋、元的说书人或编剧家的创造。这种演进是合理的,因为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姿采生动。



    正文  方天画戟(下)
更新时间:2011…07…29 10:18:05 本章字数:7003

    方天画戟(下)    薛仁贵(公元614年—公元683年)是出身清白的农家子弟,名礼,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天生神力,勇武过人,是一个做将军的好胚子,在他的家乡山西河津县修仁村,就流传着薛仁贵“汾河湾射燕”的传说,燕子逃不过薛仁贵弓箭,所以不敢偷吃乡亲们田里的麦子。“虎岗首有一仁贵窑,创造不知何季,曰虎岗。天造地设,境巍势险。登临远眺,汾水如虹,贯风山于东峙”,相传此窑就是薛仁贵夫妻住过的寒窑,戏曲中有名的《投军别窑》的唱段就发生在这里,史书上记载薛仁贵娶妻柳氏,以务农为生,他曾打算为父母迁葬,妻子出言劝说,先建功立业,荣显家门,再为父母迁葬不迟。薛仁贵于是应募从军,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征战生涯。    贞观末年,唐太宗亲征辽东,薛仁贵成为张士贵的部下。历史上的张士贵是虢州卢氏人(今河南卢氏),他本名忽峍,善骑射,隋大业末年,曾聚众为盗,呼啸山林,被称为“忽峍贼”,后来被唐高祖招安,成为大唐名将,唐太宗曾如此称赞他,“闻公亲当矢石,为士卒先,虽古名将,何以加也!朕尝闻以身报国者,不顾性命,但闻其语,未闻其实,于公见之矣”,张士贵于显庆初年去世,赠荆州都督,陪葬昭陵。小说中描写张士贵屡次假冒薛仁贵的战功,实属子虚乌有,冤枉古人。    薛仁贵使用的方天画戟,很可能是他的家传兵器。他的六世祖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将领薛安都,“安都勤王之略,义阙于籓屏,以地外奔,罪同于三叛”,因为宫廷斗争中站错了队伍,在南朝无法容身,被迫投靠了北魏,传到薛仁贵这一代,已然完全没落,但远祖的荣光和勇悍,使薛仁贵文武双修、体魄强健,在战斗中很快脱颖而出,进入大唐天子的法眼。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直指高丽。唐军到了安地,一位郎将被高丽军队团团围住,情势危急,薛仁贵飞马上前,立斩敌将,将人头悬挂于马鞍上,一举震慑敌军。更精彩的举动随之而来,为了突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薛仁贵一身白袍,格外醒目,他手握画戟,“腰鞬张弓”,冲入敌群,所向披靡。唐军四面合围,势不可当,高丽军队溃散奔逃,折兵2万。唐太宗很快被这个天神般的青年人吸住了眼球,赶紧打听此人姓甚名谁。薛仁贵见到了大唐天子,当场被授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负责守卫玄武门,转眼间,他就从士兵变成了将军,证明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道理。小说中描写他被张士贵欺压多年,无处申冤,纯粹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悲情。唐代崇尚军功,赏赐丰厚,薛仁贵一下子得到了2匹马、40匹绢、10名奴隶。班师回朝的路上,唐太宗告诉薛仁贵,“我的旧将都老了,难以担当镇守边疆的重任,我一直想提拔年轻将领,但没有见到象你这样出众的。我得到辽东并不欣喜,得到你这样的勇士才真正让我高兴”,唐太宗提升薛仁贵为右领军郎将,依旧让他守卫玄武门。    唐高宗继位后的永徽五年,皇帝驾临万年宫,一天夜里,暴雨成灾,引发山洪,大水冲到玄武门,卫士们大惊失色,四处逃散。薛仁贵十分生气,“天子有难,你们却如此贪生怕死”,他登高向宫中大声呼喊,终于惊醒了唐高宗。唐高宗刚刚出宫登上高处,洪水就把寝殿变成一片汪洋,如果皇帝稍有片刻迟疑,此时已然葬身水中。皇帝庆幸之余,向臣子表示了感激之情,“幸亏有你叫醒我,我才没有淹死,危难之中才知道你是个忠臣”。皇帝一生没有忘记他的救驾之恩,即使薛仁贵后来战败当死,也仅仅将之废为庶人,晚年还对宠臣说道,“往日九成宫遭遇洪水,没有你我就没命了”。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面对反复无常的西突厥,唐高宗决心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苏定方率领中国远征军出击西突厥汗国,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了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并俘获了被贺鲁部落关押的泥熟部落的人质。游牧部落之间,一方臣服了对手,后果是“常岁输牛马羊,过时不具,辄虏其妻子”,他们落入了唐军手中,本来要沦为贱民,薛仁贵劝说皇帝放还泥熟部落的人质,“厚加赉遣”,使泥熟部落感念大唐皇帝的恩情,少树一个仇人,多交一个朋友,泥熟部落主动为唐军效力,很快确立了大唐对西域的有效统治,把这片广袤的土地变成了中国的游牧区。    显庆三年,程名振攻克高丽的贵端城,斩首三千级。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薛仁贵与梁建方、契苾何力一道,与高丽军队激战于横山(今辽宁辽阳附近华表山),薛仁贵一马当先,箭无虚发,敌人无不应弦而倒,在随后的石城之战中,一位高丽神箭手连杀唐军十余人,薛仁贵怒发冲冠,一人一骑,风驰电掣,扑向神箭手,立马将敌人生擒,吓呆了的敌人竟来不及拉开弓弦。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契丹阿仆固联合奚族共同反唐,薛仁贵和辛文陵在黑山大败契丹,活捉了阿仆固及一干首领,将他们押到东都。薛仁贵升至左武卫将军,封为河东县男。    龙朔元年(661年),铁勒酋长比粟毒伙同其他部落起兵犯境,唐高宗任命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为铁勒道行军副大总管,出兵讨伐思结、拔也固、仆骨、同罗四部。临行前,唐高宗设宴饯行,他有意考考薛仁贵的神射技艺,“古人说,一个神箭手能射穿七层铠甲,今天你来试试五层铠甲”。薛仁贵泰然自若,一箭洞穿五层铠甲,赢得满座赞叹,皇帝高兴之下,当场赐予坚甲,以示鼓励。    当时铁勒九姓拥兵十几万,凭借天山之地利,企图与大唐雄师一决胜负。他们派出数十位骁勇骑士出马挑战,眨眼间,就被薛仁贵三箭射死三人,胆寒之下,铁勒人下马投降,放弃了抵抗。为了消除后患,薛仁贵命令部下,将十三万已经投降的铁勒人就地坑杀,制造了中国历史上骇人听闻的杀降暴行,“遂使稽颡屈膝者先被涂原之诛,惧死怀生者因成绝漠之计”,铁勒人害怕了,拼命逃窜,薛仁贵追击到漠北,擒获了叶护三兄弟。铁勒九姓衰落了,薛仁贵成了天上下凡的杀星,在高丽,当地人只要说一声,“薛礼来了”,家中小孩马上止住了哭声,薛仁贵成了大唐敌人眼中的凶神恶煞,唐军中到处传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朝臣对薛仁贵的弹劾中有这样的语句,“娶妾虽作逗留,准法便须离正”,抢掠而来的女子做了薛仁贵的小妾,以当时的情形猜度,她很可能是位铁勒贵族,不同于戏曲中的代战公主,代战公主是硬逼薛仁贵做了自己的丈夫。    裴行检曾经说过,“但恐杀降之后,无复来者”,禁止杀降的唐律条文明确,薛仁贵放纵部下抢掠烧杀,私带妇女入营,本来都是当斩之罪,却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幌子下,成为可以原谅的行为,如同汉武帝的名言,军行万里之外,不计小过。    堡垒最容易从敌人内部攻破,唐军春耕、秋收季节的骚扰对高丽只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