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明风云录之兵锋残剑 >

第5章

大明风云录之兵锋残剑-第5章

小说: 大明风云录之兵锋残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风卷起几片落叶几根枯草,在村口的路上打着转飘入路旁的沟壑。母亲站在村口望着大奎渐行渐远,脸上浊泪便不曾断过,伸手拢了拢鬓边灰白的华发,母亲深深叹了一口气。自己的孩子自己疼,大奎自小憨直少不更事,何曾出过远门?

  老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大奎的离家仿佛抽去了母亲的主心骨一般,母亲直到大奎的身影消失不见,犹自在村口站了半响,这才失魂落魄般的转过身向家走……。

  
 第九章:千里拜师 '本章字数:2195 最新更新时间:2013…11…03 17:47:50。0'
  天台山属江浙行省浙东道台州县境内,济州距天台山两千六百里。大奎孤身一人,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行至一月有余,竟到了应天府境内长江边上。

  长江素有神州第一江的美誉,古今中外多有文人骚客赞誉其广阔壮丽。望长江:波澜壮阔东流去,两岸山色尽其中。

  大奎第一次见长江,不由感慨:“俺那娘啊,这长江忒长啊!”大奎找到码头,花了五十文钱坐商船过了长江。

  下了船又走了一个多时辰,前方出现一个小镇,大奎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镇子。寻了一家小饭馆找张无人的桌子边坐下,店内小二见了走上前问:“客官要点什么?”大奎道:“两碗面在这吃,二十个馒头包好带走”。

  小二答应一声转身去了,不多时端着托盘将大奎所要的吃食一一摆于桌上:“客官慢用”。大奎抄起筷子,这一通吃。不肖片刻,两大碗面大奎吃个干干净净。最后连碗中所剩面汤也一并端起倒进肚子。吃完擦擦嘴,意犹未尽。但大奎不敢再吃,还要多少时日才能走到天台山,大奎吃不准。身上银钱却已花费过半。

  大奎喊过小二结账,小二道:“一共二十六文钱”。大奎掏出钱袋一股脑倒于桌上,数出二十六文交予小二,其余银钱装回钱袋放于怀中。这时离他不远的一张桌上的两人一边吃喝一边向大奎的方向瞄了两眼。大奎把包着馒头的纸包塞于包袱中,背起包袱出门而去。丝毫没发觉身后跟着两个人。

  出了镇子一路向南,走了七八里的光景,这两人便超过大奎拦住去路。大奎一见这两位就不像好人,一个个歪着头敞着怀。其中一个唇下长个大黑痦子,痦子上还长着一撮黑毛。大奎记着母亲的话,不敢造次:“两位大哥,行个方便。请借过”。碜由焓忠焕梗骸暗然幔绺缥矣械闶孪肭胄值馨锔雒Α!贝罂唤獾奈剩骸吧妒掳。俊秉痦子道:“哥儿几个最近手头紧,想跟兄弟借两个钱花花。”说完嘿嘿奸笑,露出满嘴的黄牙。

  “那,那借多少啊?”大奎惊异地问道,碜恿骋话迓冻鲆涣承紫啵骸澳闼枵嫔导偕担坑卸嗌俳瓒嗌伲 贝罂Φ溃骸澳遣恍校庑┣陈飞弦埂C涣饲吃趺慈ヌ焯ㄉ剑俊秉痦子一听:“哎呀,给你脸不要是吧?兄弟动手”。

  话音一落,不等大奎反应,一脚踹在大奎肚子上,大奎仰面被踹翻在地。接着两个痞子冲上来便照着大奎身上及头脸上一通拳打脚踢肆意殴打,大奎抱着头屈着身子倒在地上。虽然被打的很疼,但却一哼不哼苦苦捱着。直到头上被踹了几脚之后,大奎便恍惚了,最后昏死在路上。

  再次醒来已是明月高挂,大奎挣扎着想站起身,无奈浑身无一处不疼。环目四望,自己身处路旁土沟里。伸手一摸怀里,钱袋已不翼而飞,还好汤和书信还在。

  身子四周,自己的衣服布鞋及馒头散落一地。此时已值初冬,怕呆久了冻坏身子。大奎忍着痛把地上的东西收拾起来装进包袱,背着包袱爬上大路。坐在路边又歇了会,大奎咬牙站起身。向着南方步履阑珊的走着,大奎不敢停,只怕一停下来又要昏过去。所以只能咬着牙一路走。

  就这样一直走到天亮,饿了就吃半个馒头,困了就找个背风的地方睡觉。大奎每天一个馒头分成两顿吃,转眼又走了半个多月。馒头没有了,大奎见到有人家便去乞讨。此时的大奎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骨瘦如材,已和乞丐无异。

  这一日,行至一处村落。见村口有两个老汉在下棋,周围还有几人在看热闹。大奎走上前弱弱问道:“两位老伯,这里是什么地方?离天台山还有多远?。”

  两个老汉正为一着棋争得面红耳赤,见有人打扰便停了争执注视着大奎。其中一个长须老汉问道:“你从哪里来啊?”由于老汉说的是江浙方言,大奎一下没听懂。老汉又问了一遍,这回大奎听懂了:“俺是山东济州来的,请问老伯这是哪里?”

  老汉答道:“这是临安府境内,此地名荒坡岭,这个村叫小岭村。你说的天台山距离此地尚有四百余里。”大奎闻言高兴极了:“终于快到了,呵呵。”长须老汉问道:“你不远千里到天台山,所为何事?”

  大奎笑道:“俺去拜师学艺。”老汉感叹道:“哎,年纪轻轻走这么远的路真不容易啊。”大奎闻言大有知己之感,不由落下泪来。老汉见大奎落泪,不由心软:“孩子,你饿了吧。近晌午了,走走走,去我家。”说着起身拉过大奎便向村里走。这老汉一走,立即有人坐到他的位置道:“来来来,老王头咱俩试试”…。

  老汉家很简陋,三间茅草屋。外围是石头砌就三尺高的围墙,院子里养着几只鸡。一进门,老汉便吆喝:“老婆子,来客人了。”东屋出来一个老婆婆,一见大奎便不解的问老汉:“这是谁家的孩子?”老汉道:“济州来的,说是去天台山拜师,路过这里。我见可怜就领回来了。”老婆婆叹道:“哎呦,你看这孩子瘦的。”

  老汉不耐烦道:“还不快去杀只鸡,再炒两个鸡子,别忘了烙上几张大饼”。老婆婆闻言转身去忙了,老汉笑呵呵的道:“来孩子,进屋歇会。”大奎迈步要跟着老汉进屋,可一阵天晕地转,大奎‘噗通’一声晕倒在地上。连日来的饥饿,劳累,寒冷,拿走了他周身最后一丝力气。

  大奎再次醒来,头依然晕,可能是睡得久了。环目四望,自己躺在一张木床上,身上盖着一床被子。这时鼻子里闻到一股肉香,大奎定睛一瞧。不远的四方桌上摆着一个瓦盆,里面是一只炖好的鸡,旁边一只竹簸箕。里面一摞烙的焦黄的大饼。

  大奎风一样的起身扑到四方桌前,抓起大饼就往嘴里塞。吃着吃着吃噎了,大奎抱起瓦盆一通狂饮鸡汤,然后接着往嘴里塞大饼。

  老汉听到屋里动静,推门进来。一看大奎这样的吃相,忙道:“慢点孩子,不急不急。”这时大奎哪里听得进去,只管胡吃海塞。直到把桌上的吃食全塞进肚子方才罢手。老汉呵呵一笑问道:“吃饱了?”大奎点点头,仍在嚼着嘴里的饼和肉,不时打个饱嗝。

  
 第十章:善意欺骗 '本章字数:2152 最新更新时间:2013…12…04 08:25:23。0'
  老汉笑着问道:“ 你若学艺何必走这么远啊,都说少林和尚个个武艺高强。你为什么不去嵩山少林寺?”

  大奎知道这个老伯是好人,也不隐瞒。便如实相告:“俺在济州认识了红巾军的大将军汤和汤大哥,他叫俺去天台山飞云观找他的师叔‘痴心道人’学艺。所以俺不远千里前来拜师”。顿了顿,大奎问道:“老伯,俺还不知道你姓啥叫啥那。”

  老汉笑道:“老汉姓刘名广德,今年六十有二,我家老婆子大我三岁,婆家姓李。”

  大奎站起身跪倒在地:“刘老伯的救命之恩,俺张大奎记一辈子。”说罢就欲磕头。

  刘老汉忙伸手将大奎拉起来:“孩子,你这是做什么?快起来快起来!”说着将大奎拉起按在凳子上道:“此去天台山已不远,你也不要急于一时,不妨在我这里多住几日。也好将养一下身子。”

  大奎道:“刘老伯的好意俺心领了,俺身体不碍事,这就走了。”说罢起身,拿起床头的包袱出门便要走。

  刘老汉见留不住,便喊来老伴,用布又包了几张饼塞在大奎手里道:“这几张饼留在路上吃,一路多加小心啊。”大奎再也忍耐不住,退后几步跪在地上。给两位好心的老人重重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硬起心肠爬起身来,转身便走。

  身后传来刘老汉的声音:“孩子,若有难处再回来。”大奎听在耳中,脸上早已流下热泪。

  大奎向南继续走,路上逢人便问。又过了三日,终于到了台州境内。远远见到巍巍青山,大奎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正巧路边有个茶摊,大奎走上前去问老板:“大哥,麻烦问个事。天台山飞云观怎么走?”老板道:“天台山上确是有个道观,但不叫飞云观而叫清虚观。”

  大奎一愣,心想:‘既有道观,不妨到了再打听’便又问:“大哥,这清虚观怎么走啊?”老板向南一指:“沿着这条路直走二十几里,岔路口向西南有条上山的路。直走便是。”大奎忙拱手致谢。取道向南一路疾行。

  天台山东西横卧数百里,东连丹邱,西接磬安,南临仙居,北界剡东。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山。又因历代皆有高僧道侣在此修行,故此天台山又有佛宗道源之美誉。

  大奎到了山下,抬头仰望:“俺那娘啊,这山真好啊。”大奎一边爬山一边感慨,沿途美景数不胜数。行至半山,抬头仰望山顶。郁郁葱葱间飞檐流阁,果有一座道观。待到大奎行到山门前,已是满身大汗。

  门前台阶上一名清秀道童正在清扫阶上的落叶,大奎三步并作两步过去问道:“小师傅,这里是飞云观吗?”

  道童一笑道:“这里是清虚观,你不认得字吗?”大奎抬头一看,门楼之下确有三个大字。可惜大奎没读过书,不认得。

  大奎又问:“这天台山上可有一座飞云观?”

  道童道:“不曾听说。”

  大奎傻了,心想‘汤大哥怎么可能骗我’。这小道童一看便只有十一二岁,心道:‘天台山这么大他哪里会知道’。

  大奎抱着一线希望便往里闯,道童一见忙伸手拦住。“你这人怎么这样?这里不能乱闯”。大奎道:“你不知道飞云观,俺去找别人问。”两人正在门前争执不休。

  一个威严的声音从门内传出:“什么人擅闯啊?”只见一个中年道士走出山门拦住去路。道童连忙告状:“师父,这个人来找什么飞云观,我说不知道他便乱闯。”

  中年道士见到大奎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不由得问道:“敢问施主从哪里来?”。

  大奎道:“俺是山东济州来的,找痴心道人拜师学艺。”

  中年道士道:“施主怕是搞错了,这天台山方圆数百里并无你说的飞云观,更没有你说的痴心道友。”

  大奎辩道:“我这里有汤大哥的书信,是他叫俺来的。”

  中年道士闻言便笑道:“既有书信拿来我看。”

  大奎从怀中掏出汤和书信交予中年道士,中年道士接过信笺来展开看了两眼便随手交给道童道:“徒儿,你来读给他听听。”

  “是,师父”道童接过书信,朗声读道:“大奎兄弟见字如面,你我虽萍水相逢,但两日相处我深知兄弟乃忠厚仁孝之人。兄弟本欲随我而去,然念及兄弟家中尚有高堂健在。况弟年纪尚小且秉性憨直。军旅并非兄弟最佳之归宿,望兄弟以家中母亲为念,勿生枝节! 兄汤鼎臣劝告。”

  大奎听到这里,犹如五雷轰顶。喃喃自语道:“不会的,汤大哥不会骗俺。”大奎痴呆了一会,忽然转身狂奔而去,中年道人想要拦阻已是不及。

  大奎满心希望到了天台山便可拜师学艺,没成想一切皆是泡影。失望伤心,百感交集之下,慌不择路只顾向山下狂奔。边跑边哭喊嘶吼着:“汤大哥,你为什么骗俺,为什么?啊~~!”此时大奎已是状若疯癫,只顾得满山乱跑。不防脚下被荆棘一绊,顿时结结实实摔在地上。

  大奎伏在地上痛哭着,双手死死揪住地上的荆棘野草,任凭荆棘上的木刺扎在手上钻心的痛,此刻他心中的苦楚比之手上的疼痛犹为过之。他不相信自己遥遥千里而来,所换来的竟是一纸谎言欺骗。在大奎心里,汤和是大英雄,而大英雄又怎么会骗人?

  大奎趴伏于地哭号了许久,待到声嘶力竭泪已流干,大奎爬起身来又是一通狂奔,不知不觉跑至一处山崖下已再无去路,此处竟是一处群山合抱的山谷。

  远远听见隆隆水声,不知大奎作何想法,竟寻着水声狂奔而去。转过山脚,眼前现出一处景色;遥望险峰千仞,祥云薄雾缭绕其间,一条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