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徐贤妃唐宫日常 >

第12章

徐贤妃唐宫日常-第12章

小说: 徐贤妃唐宫日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嵇中散一般的风流人物,清贵难言。”
  他突然有几分怅惘地说:“到时候,你一定不会陪在朕身边了吧。”
  徐慧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触到了太宗的脆弱之心,他怎么会突然感伤起来?
  相比于陷入到莫名情绪里的太宗,徐慧非常冷静地告诉他,“陛下不必多想,徐慧不可能变为男儿身。”
  太宗默了一默,竟然无言以对。
  他刚才是……在干嘛呢?
  一定是要过年了,压力太大了,忙糊涂了,他才会这样多愁善感,情绪起伏不定。
  他拍拍徐慧的手,承诺道:“那就这样,元旦晚上,后宫会有家宴,到时候咱们再见。”
  其实徐慧自打知道自己不是因为被嫌弃,所以才不用去甘露殿当值之后,已经没这么在乎能不能天天看见他了。见太宗这样依依惜别期待下次见面的样子,徐慧有些不解风情地点了点头,只是应了一声。
  太宗走后,在旁憋得快要吐血的何怜终于忍不住爆发,拉着王掌史和杜掌膳一起,给徐慧恶补甜言蜜语九百句。
  王掌史摇摇头说:“婕妤这样确实不大行,说话干巴巴的,太不贴心了。”
  杜掌膳也道:“婕妤要主动一点才行呀,要是您觉着不好开口,可以熬个什么粥,煮个什么汤的给陛下送去,陛下一定会很感动的。”
  她们俩都是后宫的老人儿了,虽然没亲身承过宠,但跟过好几任主子,争宠的技能早已不陌生。
  “这样不好吧……”徐慧小声说:“会很奇怪。”
  王掌史是个高瘦女人,平日里行事风风火火,说话颇为直白,闻言直接反问她,“哪里奇怪了?婕妤是陛下的妃子,让陛下开心,乃是天经地义之事。”
  徐慧硬着头皮,隐隐将自己的心事透露出来,“可他们都说,陛下是把我当女儿看待的……”
  杜掌膳与王掌史截然相反,又矮又胖,身材圆润,脸上素来带着三分笑,这个时候却一脸的怒容,“哪个天杀的敢胡说八道?!”
  徐慧低声说:“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杜掌膳仿佛被食物噎住,瞪大了眼睛,用一种“好吧你赢了”的眼神看着徐慧。
  一旁的王掌史忽然一拍手,双眼发亮地说:“女儿也好啊!女儿最贴心了!婕妤可以利用先天优势走这个路线,攻占陛下的心嘛。”
  “你是说……”杜掌膳曾是服侍过高阳公主生母的,她脑中瞬间浮现出了徐慧像高阳公主那样,窝在太宗怀里撒娇,甜甜地唤上一句“耶耶”的场面……
  清宁宫茶话会的发展方向真是越来越奇怪了……
  徐慧扶额,及时打断她们,“别闹了。”
  三人看向她。
  “如陛下所说,大朝会在即,后宫亦会举行家宴。你们还是操心一下过年的事情吧。”
  见徐慧是认真的,几人满心不甘,却还是乖乖地去各忙各的正事。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清宁宫上下十几个宫人,果然渐渐有人冒出了头。
  几个普通宫女都是“玉”字辈的,其中一个叫玉藻的,乌发漆黑光亮,肤色白皙,身材修长,比徐慧年长三岁,处事最为妥帖,常被徐慧带在身边。
  余下的徐慧还在观察,至于接触最多的这两个女官,徐慧发觉她们就像左右手一样,还真是分不出一个高低来。
  王掌史为人较为精明,在尚仪局有人脉,常能帮徐慧搜罗些上好的笔墨纸砚。
  杜掌膳憨厚一些,整日笑呵呵的,亲切随和,让人想起邻家婶婶。
  徐慧想不出要偏向谁多一些,有回问皇帝,这该怎么办,太宗笑着告诉她,分不出来就不必分了啊。她们若能和平共处,自然是最好,若是争个你死我活,徐慧只要在旁边坐着看就能看出她们的为人了。
  总之太宗的原则就是,对待下人,根本不用那么上心的。
  徐慧的心便放的越来越宽了。
  转眼就到了元旦那一天。大朝会虽与后妃无关,徐慧还是一早起来,梳洗打扮,由着宫人们折腾了一番,赶往乾祥宫去。
  后宫妃嫔们集合完毕之后,先是叩拜了已逝的长孙皇后,再是向四妃问安。
  四妃都颇为大方,自掏腰包,赏了她们不少东西。
  与此同时,聚集了天下目光的大朝会正在太极宫正殿举行。
  大朝会说是天下权贵名流汇集一堂,实则并无实际的功能,商量不了什么国家大事。大朝会更多的是一种礼仪性质的活动,目的在于昭显大唐皇帝威加四海,泽被九州。
  各地方官也不会在大朝会上找死,禀报个什么冤情,大家都非常一致地汇报当地出现的祥瑞之兆。
  后妃们虽然见不到大朝会的盛景,但在后廷,人人都在议论着大朝会。
  听韦昭容说,大朝会入朝时人数众多,熙熙攘攘,却没有一丝混乱。朝堂上钟鼓齐鸣,陛下要头戴垂着十二串白珠的衮冕,接受万国拜贺,场面壮观。
  徐慧听之神往,不由想象起了这个画面。
  若有选择,她的确更想做一个男儿,不过她不会如太宗所说的一样隐居山林。她会入朝为官,倾尽所能,襄助他延续大唐的盛世传奇。


☆、第22话 
  晌午的时候,妃嫔们各自散去。临走前徐慧和武媚娘被贤灵宫的人拦住,道是淑妃娘娘有请。
  两人对视一眼,武媚娘的眼中明显已然有了心动的意味。
  如果可以选择,徐慧真不大想去。现在和当初她遇到陛下之前,境况已大不相同了。她想起薛婕妤的话,有些不想掺和到这趟浑水中去。
  可她人身在后廷,又如何能够置身其外。杨淑妃地位尊崇,她一个小小的婕妤,若是刚得了两天宠爱就不肯去贤灵宫……
  杨淑妃大度,倒不至于明面上罚她。可那样的话,她只能躲去一时的烦恼,反而会引来更大的麻烦。
  想起刚入宫时杨淑妃的照拂,徐慧没有办法,还是和武媚娘一起去了贤灵宫。
  贤灵宫里,杨淑妃和燕贤妃都在。
  淑妃留她们用膳,徐慧道了谢坐下。
  她忽然发觉来的这一趟还算轻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沉重。
  几人分桌而食,徐慧只要负责默默地吃就好。祝酒逗乐,自有燕贤妃和武才人冲在前头。
  新年第一天,贤灵宫的菜色极好,徐慧足足吃了个九分饱才放下食箸。
  等到她撑的小肚子圆鼓鼓的,淑妃她们也都吃的差不多了。大家干了这杯酒,宾主尽欢,各自回宫。
  徐慧有些吃撑了,从贤灵宫告退出来后没有乘步辇,扶着玉藻的手慢慢地走着。
  路过御花园的时候,她突然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是武才人。
  徐慧转过头对玉藻摇了摇头,玉藻会意,主仆二人没有出声,转过身就要走。
  身后却突然传来匆匆的脚步声,有人追了过来。
  徐慧反而不动了。她知道自己跑不过别人,若是提裙逃跑,反倒出丑。
  不如好整以暇,以逸待劳。
  事实上她也是看出了那人是谁,方会如此淡定。
  刚才和武媚娘说话的,不是旁人,正是晋王,那个被陛下养在甘露殿的九皇子李治。
  也是薛婕妤的爱徒。
  徐慧脑中灵光一闪,忽然隐约明白过来,薛婕妤为何独独跟她提起武媚娘……
  在此之前杨淑妃,韦贵妃,都是与她有过几分往来的,可薛婕妤从未从中干涉。
  可她偏偏为了武才人而来,当时徐慧就该想到的,这武才人肯定是有哪里让薛婕妤看不过眼了。
  原来根儿出在晋王这里。
  武才人早已躲远了。
  徐慧和晋王相互见了礼,两个人差不多高,差不多大,倒像是一辈的人。
  同龄的女孩子总是比男孩子早熟一些,此时的徐慧正处于向少女的过渡期,李治却还全然是孩子心性。
  见了徐慧,他讨好地笑,“你就是徐婕妤吧?我认得你,有好几次在甘露殿远远瞧过姐姐的身影,还总听兕子提起你。”
  他无缘无故地套近乎,为了什么并不难猜。
  徐慧浅浅地笑,“晋王放心,徐慧不会多嘴。”
  晋王不过小孩子一个,武才人同他说几句话,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想来就算陛下知道,也不会当回事儿吧。
  晋王沉默片刻,忽然笑道:“兕子说的没错,徐姐姐果然十分聪慧。”
  徐慧笑了笑,寒风掠过她的面颊,吹起一绺调皮的发丝,为清丽的面容更添一抹妩媚。
  晋王不敢多看,道过谢后,匆匆告退。
  徐慧看他走远,收回视线,心中若有所思。
  人在这宫里,很多事情,不是想避就能避开的,比如今天这场偶遇。
  徐慧想起方才晋王称赞她聪慧。
  她真的聪慧吗?
  徐慧突然开始质疑自己。
  与其说是聪慧,倒不如说是自负。她毕竟还太年轻,深宫复杂,人心难测,很多事情她想的太简单了。
  她过去以为薛婕妤是为了她好,才会专程过来提点她,现在看来,还是她太天真。
  这世上哪有什么无缘无故的好和坏呢……
  徐慧所料不错,不过此时想利用她的人不止薛婕妤,还有刚刚宴请过她们的杨淑妃。
  年底的时候,杨淑妃的儿子吴王李恪,因狩猎过度而被弹劾罢官。不过知情人都知道,这不过是皇帝给儿子找了个好听的由头罢了。吴王被罢官,说到底是因为他与乳母之子赌钱赌过了头。
  杨淑妃这几日都在为这事闹心。可这件事,她又不好亲自开口向陛下求情。一旦陛下还在气头上,一并迁怒于她可怎么办?
  杨淑妃的心腹杨掌史,就把主意打在了徐慧身上。
  徐慧进宫这小半年,先是得封婕妤,又是甘露殿当值,再是父亲升官,可谓大出风头。
  看到徐慧这样风光,淑妃倒没说什么,她身边的杨掌史可不高兴了。
  听说韦贵妃给徐慧送了礼,还投其所好送的古籍,杨掌史当时就不满道:“这徐婕妤还真是会左右逢源,明明是先到咱们宫里来的,最后反倒和乾祥宫那位成了知音。”
  相比之下,倒是杨淑妃能容人。她摇了摇头,不缓不急地说:“徐慧这么做并没有错,她毕竟还年幼,如今羽翼未丰,谁都不得罪才能走的长远。咱们和她结善缘总是没错的。只要她不助韦妃威胁本宫就好。”
  如今杨掌史提起徐慧,想让徐慧帮吴王求情的时候,杨淑妃又当即否认了这个提议。
  “徐慧和恪儿并无交情,她若贸然向陛下求情,不仅帮不上忙,反倒会适得其反。本宫只要猜中陛下的心思,对徐慧示好,陛下高兴了,自然会念及本宫的好处。”
  于是便有了今日的宴请。
  至于武媚娘……杨淑妃还真没把她放在眼里,不过是怕徐慧一个人不肯过来,才找个人给她搭伴罢了。再加上燕贤妃不知道收了武才人什么好处,在她面前说了好几句武才人的好话,杨淑妃这才松了口,让武才人一起过来。
  且说徐慧回到清宁宫中,换了身干净衣裳,又为晚上的宴会准备起来。
  冬日天黑的早,未免迟到,天色刚刚擦黑,徐慧主仆便出发了。
  到了地方,徐慧坐在韦昭容下首。韦昭容和那些年纪轻轻就被选进宫的小姑娘不同,她和韦贵妃都是再嫁之身,人生阅历丰富许多。她为人率性,颇为健谈。
  徐慧听她说话,收获不少。可不知怎的,总是心不在焉的,情不自禁地望向门口。
  她想起那日太宗笑吟吟地望着她,对她许诺,说是元正那日再见。

☆、第23话 
  韦昭容早就看出她的心思,却故意不点破,只是一个劲儿地拉徐慧说话,好笑地看着她一心二用、两边都牵挂着的样子。
  太宗驾到的时候,毫无疑问地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以韦贵妃为首,众人依礼叩拜,迎接圣驾。
  徐慧的品阶不高不低,夹杂在人群之中。莺莺燕燕汇集一堂,她并不是打扮的最扎眼的那一个,可自有一种别样的气质,一下子便将太宗的目光吸引过去。
  他微微一笑,免了众人的礼。
  太宗落座后,宫人呈上元日专用的饮品。一种叫“屠苏酒”,另一种叫“椒柏酒”。
  屠苏酒是由七种中药混合制成的,据说元旦那天只要喝了这两种酒,就能驱邪解毒,延年益寿。
  唐朝人喝这两种酒,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习惯,就是要从全家最小的孩子开始喝。原因据说是“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饮酒”。①
  今日的家宴上,皇子公主们都在。最小的孩子,自然是长孙皇后留下的新城公主。她还太小了,只由太宗拿着筷子沾了滴“屠苏”,在她小小的嘴唇上轻轻一点。
  接下来就见皇子公主们按照排序,一个一个的饮酒。年纪太小的可以少喝一些,比如晋阳公主,只是轻轻一抿。
  到了高阳公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