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无奈三国 >

第496章

无奈三国-第496章

小说: 无奈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步鸠茫然不知为何。鲁肃却对孙权多有几分感激。

稍候,孙权带步鸠离开鲁肃府宅。路上,步鸠不甘心的向孙权询问道:“主公,那鲁肃所呈书信,分明涂改而得,其中必有缘故?主公何不追问?”

此时,孙权很是气愤,忍不住怒声对步鸠发泄道:“子山何以愚钝至此!此事若是再加追问,岂不是要逼着那鲁肃标明自己要投奔幽州。而此时,我江南却万万不能得罪幽州。如此,岂不只能明着送鲁肃走。而且,周瑜与那鲁肃乃是生死之交,若是鲁肃有所差错,那周瑜岂不是要真的要反。而今,万事以应对曹操为首,他事且等今后慢慢计较。”

步鸠虽被孙权责骂,可心中很美,自己终于又成了孙权绝对的心腹了。

次日,鲁肃果然持书信前去质问徐庶,徐庶只是假言到:

“某来时匆忙,想是荀大人知道的也比较晚,故而一时匆忙,放错了手书。”

鲁肃正人君子,面对徐庶如此皮赖,也是无话可说。只得叹了一声:“文若公一时匆忙,却是害了我鲁子敬了。”

而鲁肃的一声长叹,那徐庶当即来劲了,拉着鲁肃就要找孙权。

开始之时,鲁肃还以为徐庶要为自己出头,前去质问孙权任何强看他人信件。连忙对徐庶说道:“元直不许害我。此事已经罢休。我主深信我之。切不可在因此生事。”

徐庶也是不管,还是径自走。鲁肃生怕徐庶狂言,在惹出什么事端,连忙紧跟徐庶,只是苦劝。徐庶全当没听见。

等徐庶见了孙权。鲁肃这才放下心来。却原来徐庶使准备要走,特向孙权前来告辞地。

孙权本来就烦心徐庶,听徐庶要走,假意挽留一下,也没过多坚持,随即就答应。

可没想到,徐庶在孙权答应之后,却说道:“吴侯。某奉太尉大人之命来此彻查吴侯谋兄一事。虽经吴侯澄清。又经列为大人齐证。然,万事不可只听一家之说。某还要前往周瑜之处,听听他到底是如何指正吴侯得。”

孙权这个气啊。从这走了,还要去周瑜那。还真是认真负责啊。不过,你走就走呗。你还告诉我干什么?真真得没拿我当回事。

不过,孙权这个气算是白生了。没等孙权发作,徐庶已经继续说道:“然而,为了避免你们两家各持一词,导致真相无法得知。某特请吴侯派一人随我一同前往周瑜哪里。双方当面辩说。真相自可大白。”

孙权闻言,心里当时好过了许多。这徐庶办事,却也周到。如此,却是要向我告知的。虽然孙权知道周瑜不会说什么不利于如今的言辞。可这过场,还是要走一趟的。

孙权当即说道:“如此好,我遣步鸠随你前往。”

“不可。尔江南之人,某不可尽信。”徐庶毫不留情面的反对道。一点也没有什么含蓄一说。

孙权这个气啊。给你点颜面,你徐庶到得以了。孙权不悦地说道:“那汝却如何?”

“吴侯可遣鲁肃将军随我前往见那周瑜分辨。鲁将军正人君子,向不谎言。深得我家荀大人信赖推荐,当是可信之人。”徐庶毫不迟疑的说道。

第五百八十九回 明白人周瑜

孙权大怒:这分明就是鲁肃找那徐庶掩盖。怪不得两人一同前来呢。

孙权有心不答应。可一想到曹操已经对周瑜宣战了。此时绝对不能再与幽州为敌了。为了大局,一个鲁肃也不值当的。

孙权还是忍下了这口气。表面不动声色,应允道:“好!就依徐先生之意!”

品性忠厚,不善怀疑他人的鲁肃,并没有发觉孙权的不满,可鲁肃得智慧却让鲁肃觉得徐庶如此言行,很是别有用心。不过,既然孙权已经答应了。鲁肃也明白这是孙权不想在此时开罪刘明,与幽州撕破脸的忍让。

故此,鲁肃也很是配合的应了一声:“尊主公令。”

然而,鲁肃此举,却让完全没有了往日默契的孙权,更是不满。不过,孙权城府甚深,还是忍了下来。

徐庶在一旁看得明白,忍住心中的得意,拉着鲁肃,告辞而出。

鲁肃虽然心中对徐庶如此做法有些不满。可为了不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局,还是忍让了下来,并没有继续与徐庶分辨,责难。稍稍安排了一下,就与徐庶同往江夏。

这回,徐庶并没有再次乘着他那巨大的铁甲战舰,那战舰的用处,在给孙权他们看完了之后,也就没有更多的意义了。

而那铁甲舰在大江之上,逆流而行,实在是太费劲了。没得耽误那些时间和人力,还要平白让他人看笑话,减弱铁甲舰的威吓力。

故此,徐庶把铁甲舰和众多的护卫都留在原地,只在当地要了一只小船,带着四名高手护卫,就与鲁肃前往江夏。

这一路上,徐庶一改嚣张作风,与鲁肃谈时局,谈社稷。

谈百姓人生。其博闻广见。让鲁肃那是佩服无已。而这种感觉,鲁肃平生,也就在与诸葛亮的交谈之中有过。

不过,诸葛亮的给与鲁肃地那种博闻广见。更多是诸葛亮博览群书,学究过人所得。而徐庶给鲁肃地这个感觉,却是经历许多事物后的人生的感悟。尤其是徐庶讲述的一些幽州百姓生活,以及幽州的新鲜事物,以及幽州针对各族实行的法度。

这都是让鲁肃耳目一新地。而且更是真实无比地。

说来也是,徐庶和诸葛亮都曾拜在水镜先生门下,虽然诸葛亮的天赋有可能高过徐庶一些,但徐庶本就是才智过人之辈,在水镜先生门下学习的时间又远比诸葛亮长。单从师承来说,徐庶与诸葛亮却是不分上下的。而诸葛亮另有家学渊远,可徐庶来到幽州,接受地新鲜事物,又远远不是诸葛亮所企及的。二者也是各有千秋。

但是。徐庶的人生阅历那却是诸葛亮比不了的。

虽然诸葛亮来到江南之后,也是经常走访名流。可一来诸葛亮在老家琅岈的时候,在诸葛亮老爹的安排下。苦读群书,基本上没怎么与外界交触。二来。诸葛亮自比管乐,在江南走访名流,那也是走着上层路线。学术不怎么样的,诸葛亮也是不屑一顾的。

而徐庶则不然,少年之时,徐庶好游侠,拜在王越门下,为了义气,劫过法场,避祸走江湖,那绝对是经多见广。人生的感悟,本就是诸葛亮比不了地。后来又弃武从文,拜在水镜门下学万人敌。与水镜门下来自五湖四海的门人交流,那更是阅历惊人。而其后,奉师命辅佐刘备,以及归附刘明,更在幽州增长了见识。

如此,鲁肃在于徐庶交谈的过程中会觉得徐庶比诸葛亮还隐隐的胜过一筹,那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一个人地才能和见识,与他的人生阅历,那是息息相关的。诸葛亮再是天才,他没有亲眼见过幽州地那些新鲜事物,只是听着传闻,依托自己所学进行理解,那也是比不过徐庶亲眼所见,以新生的思维方式理解分析地。

虽然,徐庶如此表现,并没有什么太多的目的,只是为了缓和与鲁肃地关系,加深与鲁肃地交情。很是呈现了徐庶自身真实的一面。可这对鲁肃地0震撼,却是巨大无比的。远胜于徐庶先前的那些手段。

想当初,鲁肃本有投靠刘明之心,只不过是因为与诸葛亮一席话,令鲁肃深信刘明的变法,乃是乱世的根苗,只不过是因为刘明个人的实力过强,并拥有众多良材的维持,这才没有出现危机,并呈现一片祥和景象。而若是刘明万一不在,必呈现军阀割据,民族混乱等等等等祸端。那时候造成的乱世,可比如今还要恐怖,危难万分。毕竟现在的局面,已经逐渐呈现太平的迹象,百姓的生活也安稳了许多。只要维持下去,就是百姓最好的归依了。战国七雄,不就是照样保持了数百年的安定局面。

当时诸葛亮的这些言词,说的鲁肃深信不疑,这才改变了鲁肃投靠刘明的想法。而鲁肃本人却又一个有大志的人。从小就不安于现状,想要有一番作为。

故此,鲁肃才会想要在至交周瑜辅佐的孙策帐下有一番作为。虽然鲁肃因为奔丧,没有在孙策在世之时大展拳脚,可还是在孙权的极力邀请下,保了孙权。

可如今,徐庶的这番无心之话,却动摇了鲁肃最初的根本,令鲁肃对自己当初听信诸葛亮之言是否正确,产生了怀疑。对于鲁肃这种有志青年来说,人生的根本理念和抱负,那才是他人生之中的最重要的。其重要程度甚至要远远超过他自身的性命。

这一点,就如同中华大地之上,无数的有志志士为了理想不惜献出生命是一致的。

而且,由于徐庶并没有在路上对鲁肃做什么招笼的言辞,举止。鲁肃这个正人君子,自然也就对徐庶减弱了防范之心。

更由于话语投机,鲁肃对徐庶也有了几分知己的感觉。

不多日,鲁肃楷同徐庶乘小船来到江夏。

原本鲁肃还怕徐庶见周瑜如见孙权一般的张狂。那周瑜虽然脾气甚好,肚量甚宽,可那却是对朋友,而非强权。纵使周瑜顾全大局,可却也不会屈于压迫的。可没想到。

徐庶见周瑜。那却与见孙权完全两样,对周瑜很是恭敬。就连徐庶在孙权那里再三强调的什么使命,查询,那也只是象征性的走走过场。以至于鲁肃事先准备的那些打圆场的言辞。一句也没用上。

而事先早就得到报告地周瑜,对此也是极为奇怪。等把徐庶打发走了之后。周瑜紧忙命人暗中把鲁肃请到密室,向鲁肃询问道:“子敬,今日徐庶举止,何与传言不符?”

鲁肃摇头道:“此事怪哉。我也不知。”

周瑜连忙说道:“你且把近日之事,与我细说之,容我思之。”

鲁肃知道周瑜想问题比自己强,连忙把近日发生地事,全都向周瑜说了。就连徐庶派人给他送了一封有涂改的信。以及孙权过府索看等等,连同徐庶在乘船之事给他讲的那些新鲜事,全都一字不差的给周瑜说了。

周瑜听候,沉思良久,这才说道:“子敬。若不是徐庶带你来此,恐你命休矣!”

“公谨此言何解?”鲁肃还是有些不明白地问道。

“吴侯既过府索要信件察看,必是有人进言。”周瑜给鲁肃分析道。

“这我也知之。此必是布鸿进的谗言。”鲁肃认同道。

不过。鲁肃随即又说道:“可主公观信之后,见我坦诚。并无丝毫疑心与我。只要主公心我,我又有何危?”

“咳!子敬,你过于实诚了。”周瑜对自己的这个平生好友,真的有些哭笑不得。不过,周瑜还是尽力给鲁肃分析道:

“那吴侯既然听从小人之言,过府索信,那就已是对你心有疑虑。否则,吴侯必不作此举。昔日,诸葛亮收服巴蜀,进谗言者,何其多也!吴侯终能力排众意,不为他人之言所惑,可见吴侯之明智。决非他人所能轻易惑之。故此,吴侯疑心若生,也不是轻易就能消除的。

何况,吴侯观看了那封言语模糊的涂

改信件,有焉何可轻信与你?倒是,你先前坦诚,吴侯意欲离去,那才是吴侯信任与你,不愿损伤与你之情。可惜,却被那步鸠小人给破坏了。而后来,吴侯见信之后,向你询问,那已是吴侯对你最后的信任了。可你却实话实说,如此离奇之事,何人可信?就算没有步鸠在一旁的挑拨,吴侯也是不会轻信的。若是那时吴侯还直言麦问与你,那还是没把你当外人,想要你给个交待。可他既然怒斥步鸠,却不问你这个当事者,那分明已是对你起了戒心。只是畏于幽州地威势,不敢把此事挑明了而已。而暂时没有杀你,那也是顾虑你我的交情。若不是徐庶把你带来此地,你早晚必大祸临头!”

鲁肃得周瑜之言,虽有些不信孙权会如此绝情。可鲁肃与周瑜相交多年,鲁肃对周瑜智慧的信任,那可还远在诸葛亮之上。故此,鲁肃也是不怀疑周瑜地判断会有错误。

不过,鲁肃倒也不担心自己的今后如何,反正鲁肃也觉得自己的先前对幽州地理解可能有些偏差,正准备亲自到幽州待上一段时日,看看那些幽州各族的百姓都是如何看待幽州法度的。如此,倒也是一个机会,省得向孙权请假了。

鲁肃只是稍稍惊楞一下,随即笑道:“看起来,我倒要乘那徐庶地救命之恩了。”

周瑜虽然不解鲁肃此时为什么还这样轻松,可依然说道:

“子敬过也量大。此分明是幽州行那抹书离间之策,那徐庶带你来此,虽让你脱离吴侯掌控,暂无性命之忧。可却也坐实了你与其勾结之说。吴侯之心,再难动摇。此等贼人,不杀之,已是万幸。何来谢他一说。”

鲁肃一想也是。不由一笑。不过,此时鲁肃脱出自身是非,却猛然见想到周瑜适才所言,对孙权一律称以吴侯,并没有称之主公。在想到庞统所献得那个计策。不由得心中一动。

鲁肃与周瑜,那却是生死之交,不见外的。鲁肃既有所疑,当即直接问道:“公瑾,你何以言孙权吴侯?莫非你真有异志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