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别信任何人 >

第10章

别信任何人-第10章

小说: 别信任何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利益,就必须下狠劲儿。

    感悟:

    商场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商人随时都有可能被另外一个更聪明的商人所取代。也许你一个小小的仁慈,先机就被别人占了去。到你后悔的时候,别人已经风光无限地大把数钱了。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就曾经说过: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残忍。那么同样的,在商场中,根本就没有仁慈二字,你不主动去攻击别人,别人就会先来占领你。没错,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小社会。

    3。过于正直,一块绊脚石

    有句话说得非常妙:“太直的东西容易被折断;太硬的东西容易被损坏;太干净的东西容易被玷污。”如果仔细品味这句话,就会发现其中的寓意深刻。做人也是如此,不可过于正直,有时候做事情需要绕个弯去做,学会变通。尤其是在商场上『摸』滚打爬的人,就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否则,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现代社会里,人们提倡做人要“外圆内方”,我们首先要在“内方”上下功夫。“方”即是正直,它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根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以一个“方”字为前提,要“方”的有理,“方”的有志,百折不挠地追求真理、爱憎分明。在原则问题的处理上,要做到不左右逢迎,随波逐流,面对错误要敢于承认更勇于承担,做一个正直的人。

    但是,正直也应该有度,在“方”的同时不可以忽视“圆”。“圆”,不是老于世故、老谋深算,而是张弛有度,把握分寸。如果你不懂得这个道理,总有一天会被撞得鼻青脸肿,而且什么也得不到。

    过于强硬,反而不妙

    这是一个关于牙齿和舌头的故事。

    据说,孔子的老师在去世之前,曾问孔子:“你看我的牙齿还在不在?”孔子看后说:“不剩几颗了。”那位老师又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孔子说:“还好好的。”于是,孔子立即明白了老师的意思,原来他是要告诉自己:做人不可过于正直,否则便有可能为自己带来许多麻烦。

    是的,牙齿虽然坚硬,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容易被磨损;舌头虽然软但是柔韧,反而不用担心磨损。

    曾几何时,圆滑世故的人为人们所不齿,这种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刻意地迎合一些人的行为,言谈举止无不显示出拍马溜须的痕迹,自然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不过,这里所说的“圆”,并没有任何鄙夷的意思。恰恰相反,学会“圆”只是为了让你在处事中少走一些弯路,少受一点挫折。可以说,“圆”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平面图形,它没有任何棱角,适应能力又超强,它正是做人一种最高境界。

    商场是一个鱼目混杂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只有和他们处理好关系,才有可能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这世上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听好听的话,倘若你说话过于正直,毫无疑问会得罪很多人,如此一来还有谁愿和你洽谈生意呢?所以说,过于正直,很有可能会成为你人生路的一块绊脚石。

    商场中的所有事情,根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和正确。所以,不要去过分地追求正直,用一种过于强硬的态度去看待周围的事情。要学会适当的变通,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找到解决方法。否则,你就会像坚硬的牙齿一样,在还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之前,就已经被淘汰了。

    林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绝对公平的事情,因此你也没有必要去做一个完全正直的人。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强借荆州,孙权的两位重臣周瑜与鲁肃有这么一段对话:“你却与他作保!他若不还时,必须连累足下,主公见罪奈何?”肃闻言,呆了半晌,曰:“恐玄德不负我。”瑜曰:“子敬乃诚实人也。刘备枭雄之辈,诸葛亮『奸』猾之徒,恐不似先生心地。”肃曰:“若此,如之奈何?”

    周瑜与诸葛亮各为其主,周瑜断定刘备借荆州是名借实占,不可能有诚信。当然,诸葛亮在向刘备献计的时候,也是没有打算归还的,因此,周瑜将诸葛亮形容为“『奸』猾之徒”并不为过。但是,在很多人看来,在这种战争的环境下,能够妙计迭出,使敌人防不胜防,绝对是一种机智的表现,根本不存在道德上的困难,越“『奸』猾”越能够显示英雄本『色』。

    有一句古话:“林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论你是在平凡生活当中的人,还是在尔虞我诈的商场打拼的人,都应该知道,不论是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正直。过于正直,只能让别人有机可乘。

    圆滑与正直是矛盾的,一个人过于圆滑了,不能取得别人应有的信任,大概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但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处理事情,只知道直来直去,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也许有人认为,做人就应该方方正正,来不点半点圆滑世故。殊不知,一个过于方正的人总是会被撞得头破血流却还不知道回头。比如有些人待人处事不讲方法,把人际关系都搞得紧张兮兮,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正如走路一样,如果直走不行,就得想办法绕过去,若是过分坚持就有些钻牛角尖了。

    如此说来,在商场上打拼的每个人,都不要试图去做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你所做的都只是无用功,因为结果会告诉你:在商场上会有无数的潜规则,那么做事情不必过于正直便是其中最有用的一条了。只不过,你需要在圆滑与正直之间掌握一个合适的尺度。

    感悟:

    相对论告诉我们,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绝对的不公平。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问题根本就无法去解决,所以,你根本就不必去寻找最为公平公正的解决方案。

    商场更是如此,过于正直,反而会害了你。有时候,的确需要人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策略。否则,到头来,你所做的一切都将是徒劳。

    4。宽容过度,一败涂地

    一直以来,无论是做任何事情,似乎大家都在提倡要学会包容和宽容,而包容和宽容也成为了新时代的主旋律。然而你是否发现,如果抱着一味包容和宽容的态度,那么,很可能自己就会成为一个受害者。

    俗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却不可无。商场中,尔虞我诈的谋略战术在所难免,处处都存在着足以致命的陷阱。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去包容别人,那么长期下去就很有可能将包容变为纵容。因为纵容,别人更加肆无忌惮,因为纵容,别人不把你放在眼里,结果当然就是得不偿失了。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公元前496年,吴王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落花流水,吴王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就这样过了两年,夫差又率兵把勾践打败,勾践被迫投降,带着本国的大臣来到吴国为奴数载。为了赢取夫差的信任,勾践表现地服服帖帖,丝毫不提复国之事,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使吴王放松了对他的警惕。最后,吴王不顾众大臣的反对,执意放勾践回了国。文种献计: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美女西施和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带西施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西施,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又看上了西施的美『色』,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再说吴王夫差自从战胜越国后,以为没有了后顾之忧,从此沉『迷』于西施的美『色』,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又狂妄自大,不顾人民的困苦,经常出兵与其他国家打仗。他还听信伯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放虎归山”一词,多指心慈手软或一时糊涂,将敌人放回老巢,留下后患。也许夫差怎么也不会想到,不理智的宽容竟然让自己国破家亡。

    其实,在商场中打拼和治理国家是一样的道理,你对别人心慈手软,别人却很可能会反咬一口;你稍微的一个不留心或者大意,就很可能被对手算计。所以,宽容也不能过度,身在商场中的人,切记不要让自己的宽容变成纵容。要想在商界站稳脚跟,就要学会做人做事“狠”一点,斩草就是要除根。

    一味包容,让你一败涂地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咸阳(秦始皇的都城)。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击函谷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一场恶战在即。

    刘邦从项羽的季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大吃一惊,他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

    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的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一走了之。

    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璧一双,并向大将军(亚父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收下。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璧,气得范增却拔剑将玉斗撞碎。

    结果,自从鸿门宴之后,刘邦险胜一筹,保得小命。而项羽最终却是放虎归山,直接导致了自己最后的结果:悲壮地死在了江东边上。

    一直以来,楚汉争霸的故事都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江山应该是项羽的,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刘邦都无法胜出。然而,历史就是这么传奇,偏偏上项羽悲壮地死去,让刘邦夺得天下。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项羽有一种“英雄情结”,他的过度宽容给了刘邦一次又一次东山再起的机会,明明是煮熟的鸭子,最后却飞走了。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当时在鸿门宴上,项羽没有宽容地放过刘邦,那么现在的历史就应该从此而改写了。

    在战场上,你可以手软吗?绝不可以。也许就在你手软的那一刻,就已经被敌人的利剑刺穿了胸膛。那么同样的,在商场上,对待竞争对手也不可过于宽容,你宽容他就会得寸进尺。你不先下手为强,他就会后来者居上。

    感悟:

    我们常说,宽容不应该是纵容,宽容并不是无原则地宽大,而是建立在原则上的适度宽大。在商场上,切不可有『妇』人之仁的宽容,否则你的下场将会和吴王夫差和悲剧英雄项羽一样:沦落到『自杀』的地步。

    虽然,当今的社会很难再出现战争厮杀的场面,但是,商场上的过度宽容,绝对不会给你带来好的发展和好的利益,有时候甚至会比战场场面更加凄惨。

    

别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