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侠影情踪 >

第32章

侠影情踪-第32章

小说: 侠影情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岁那年;他奶奶便让他随二叔李云虎离家去沧州投师习武。那他奶奶为什么非得要他去沧州那个地方投师习武呢?这里有个缘故;这还得从李三的祖辈说起。    李三的老老太爷李进德在康熙年间,被梅花拳始祖邹宏义的大弟子蔡光瑞收为徒孙。后来蔡光瑞命李进德、徐进德、郑玉德三位徒孙;去江苏徐州北街迎请师祖邹宏义来平乡县马庄桥后马庄村;这就是被武林界传为佳话的“三德”请师。那李进德、徐进德、郑玉德三位师兄弟因此磕头换贴结拜为把兄弟;从此这三家世世代代即为武术世家;又为通家之好。    清光绪初年;李三祖父李鼎铸携全家迁居蓟县的东龙虎峪。徐、郑两家也从平乡县迁居沧县的偃淄岗定居;继续致力于教习传播梅拳。那时徐家辈辈单传;到这辈上命中无子;却生了五个女儿。而郑家掌门郑紫亭与徐家老闺女徐二旦青梅竹马、两情甚笃;便娶师妹徐二旦为妻;两家复又结为亲家。那郑紫亭有一亲姐姐叫郑紫琼;见师兄张德成人品武艺俱佳;便自愿嫁于张德成为妻。    张德成是直隶新城(现在河北新城〕人,船夫出身;经常往来于静海、独流、天津、杨柳青、胜芳等地。后来在家授徒规模渐大;便请郑紫亭与徐二旦帮助。不久,张德成郑紫亭与徐二旦在新城、独流发展徒众有2万多人,便组成义和团;由张德成自任首领。又不到三年;将队伍发展有4万多人,号称“天下第一团”。    1900年,曹福田也在静海、盐山、庆云一带设坛组建义和团,被推为首领,队伍也发展到了上万人。1900年5月,张德成、曹福田分头率领义和团进入天津;张德成在天津旧城北门里设坛练拳,曹福田在旧城西门外设坛练拳。天津的贫民、手工业工人和附近的农民,出于爱国义愤,纷纷加入他们的队伍,义和团运动在天津得到飞速发展。侵略和反侵略斗争一触即发。早在1900年春天,杨柳青拳民林四无故被洋人逮捕入狱,引起了林四之女林黑儿对洋人的仇恨。6月,林黑儿在义和团首领张德成的支持下,在天津城沿侯家后运河边设立红灯照坛口,自称“黄莲圣母”。郑紫琼、徐二旦二人受命;分别负责“蓝灯照”“黑灯照”“青灯照”等队伍的组织工作。    6月17日;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第二天俄军2000人侵占天津老龙头火车站。曹福田闻讯后;立即带着义和团迎战。他们团团围住盘踞在火车站内的俄国侵略军;猛攻猛打;激战10多个小时;毙伤俄军500多人。张德成率领的义和团从6月17日开始,围攻紫竹林租界半个多月。焚毁了日本的三井洋行。7月14日;天津陷落。郑紫亭中枪牺牲;徐二旦慌乱中逃到白衣庵落发出家当了尼姑。曹福田多处负伤;逃回静海;被清朝官府逮捕后杀害。张德成与郑紫琼失散;独自回到独流;在王家口被地主武装杀害。林黑儿被八国联军所俘;不知所终。    郑紫琼侥幸逃出天津;先在一拳友家躲避隐身;待风头过后便急回独流与张德成会合;半路上忽得张德成遇害的消息;遂悲痛欲绝跳河自尽;被人救下后便心灰意冷;于是在紫霞观出家带发修行当了道姑;取道号紫云道姑。    那徐二旦在白衣庵;与庵中84岁的主持妙真老尼;大发慈悲之心;一年之中又收留多个红灯照女子落发为弟子。忽一日;妙真老尼无疾圆寂;众尼便推徐二旦为庵中主持;自命法号为玉面禅尼。    两年后;事件逐渐平息;“玉面禅尼”徐二旦便以游方僧尼化缘为名;回到沧州老家偃淄岗;伺图寻机再起;报仇雪恨。没成想在偃淄岗东的日照庵里;与刚回娘家不久的“紫云道姑”郑紫琼及前来探看的通家兄弟李云虎相遇;首先是郑紫琼、徐二旦姐俩抱头痛哭;互道遇难分离后的苦处;然后是李云虎将他与哥哥李云龙到山东冠县黎园屯;参加师兄赵三多组织的“亮拳”活动;并借机成立了义和团;树起“助清灭洋”的义旗;攻打当地桃园等教堂武装据点;但反而遭到山东清军五个营兵力的围攻,后又随赵三多参加景廷宾在巨鹿县的武装起义,攻打威县;遭段祺瑞重兵镇压,赵三多和李云龙被俘,后英勇不屈;壮烈牺牲等经过向二位姐姐细说一遍;郑、徐二人听了又是一番伤感;“唏嘘”不已。    李云虎还将他父已身故;全家为避祸已迁居长萍;并忍痛将李元送去云南昭通避难;奶奶嘱咐他来沧州打探通家兄弟的情况等等都一一作了补充。郑、徐二人听了精神一振;便再三叮嘱李云虎说:   “回去以后;全家一定要隐姓埋名;在乱世之中不可显山露水;一定要保护好男丁;培养后代习武健身以继承传统。我等不才;自信已得梅花拳门的真传;如用得着我等;当尽全力使我门的绝技在天下赢得一席之地!有事可亲来偃淄岗找我们俩人。”    李云虎泣受;姐弟洒泪而别。    自此;一尼一道就收拾在这日照庵里落脚;早晚共同习武论道;相依为命。    李云虎回到家中将郑、徐两家自从参加义和团运动以来的种种情况和变化都向老太太一一作了秉报;老太太心中便萌生了借郑、徐两家姑奶奶之力把几个孙子培养成才的打算。    那年;李三才刚刚五岁。又两年后;李三七岁了;老太太主张先让李云虎带李三去沧州学艺;李三的娘虽说有些舍不得;但为了长远打算;也只好如此。何况又有他二叔同去;所托师父并非别人;乃是他通家的两个姑姑;细细想来;本没什么不放心的。就这样;叔侄二人便带好所需衣物;辞别家人登程前往沧州而去。    自从清光绪初年;徐、郑两家从马庄桥迁居到沧县的偃淄岗定居之时;在偃淄岗的东坡就建有这日照庵。日照庵是个尼姑庵。据说;这庵是朝廷一位退休返乡的二品大员为他的救命恩人所建;庵里始终供奉着这位救命恩人的塑像;曾请过皇封的赐名匾额。由于这塑像坐西朝东;清晨便能从岗坡上看到红日东升;故取名为日照庵。    日照庵里由一八十多岁的老尼主持;她就是这塑像原形的孤寡老妻。自从这位退休的官员去世;家道败落;田产房屋均卖于徐、郑两家之后;这日照庵的粮米衣物供给;便由徐、郑两家接手管理;庙产也自然而然转为徐、郑两家所有。这玉面禅尼徐二旦和紫云道姑郑紫琼姐俩住在这日照庵里;如同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就像老天爷早就给她们预备好的一般。    要提练武;别看她俩是女流之辈;就是在梅花拳门里千百人当中来说;当时;也是公认的一等一的高手。    梅花拳;亦称梅花桩。起源于明末,清康熙年间,邹宏义的文武功法已练至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声名大振。后得道人张三省点拨,刻苦演练,寒暑不辍;邹宏义悟性顿开,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取梅花在冬未尽,春未到之时开放,含先知先觉之意,合先备先用之理,达先发制胜之效,历经数载精心锤炼,创立了一整套拳分五势(有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等),势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别具一格的独特拳法,因它正合梅花五瓣之形,故取名梅花拳。    梅花拳;最讲究梅花桩;布桩图形有北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等;是习练者的核心。    郑紫琼与徐二旦自幼顽皮;且弹跳力极好;不同于寻常女孩;她们俩最喜欢梅花桩;又挺投脾气;平时总在桩上嬉戏玩耍;功夫长了行走如履平地;甚至玩捉迷藏、踢花踺、投线球。其时;偃淄岗的南半坡有一亩多极平的地块;各种各样的“桩”都是现成打好的;集中在这里;为的是练武方便;谁来随时都可以练习。因平时大人们来得多;没有小孩儿玩的地儿;她俩就找紧北头儿的那个废桩来玩。那废桩因年久破损失修;长短不齐;高的高低的低;就象那波浪一般;但她们玩起来觉得更有意思;天长日久就于无形之中练就了一身硬本领。    有一天;从武当山来了一个云游的老道;叫什么真人;年纪约五六十岁;头发都白了;说是来切磋武艺;先后与几名梅花拳高手在梅花桩上过招;都轻而易举的取得了胜利;因此在言语中他话里话外就有些狂妄。那时;郑紫琼年已及聘;徐二旦也已过豆蔻年华;火气正旺。便直口问老道“敢不敢到高低桩上走一遭?”    起初;这老道有些犹豫;但他内心实在不服这两个女流的挑战;便硬着头皮说了声“试试”。等上到高低桩上之后就后悔了;由于这桩高低不平;正与原来练的习惯相反;所以注意力就全集中在脚底下了;怕拌倒了掉下桩去;因此;精神上高度紧张。再看她们两个;在那桩上蹿高就低;灵活自如;就象两只猴子在眼前晃来晃去。忽然;老道一个没留神;就被徐二旦使一个“母驴尥蹶”一脚踹了个“倒栽葱”;从桩上摔到了地上;摔断了踝子骨。打那起;她们姐妹俩名声大振不说;还把高低桩命名为“女儿桩”。当地从此流传一首歌谣:   “梅花拳;梅花桩;练到白头别发狂;偃淄岗;女儿桩;摔断踝骨难逞强!”    在义和拳蓬勃发展时期;她们随夫君一起教拳收徒;传播义和拳;正是春风得意;但于无形之中被卷进义和团运动里;后来她们都当上了“蓝灯照”和“青灯照”的首领;一时叱咤风云。在与洋鬼子真刀真枪的战斗中;她们真正检验并锤炼了自己的武艺。    这场血的教训;使她们真正懂得了;拿那点儿武艺来与荷枪实弹的洋鬼子相碰;无异于鸡蛋碰石头;纯粹是拿性命开玩笑。因此她们认为;在乱世间;练武除强身健体以外;要练得“巧”;要练出让人出乎意料、难以置信的程度;要练出具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优势。一旦得以使用;只占便宜不吃亏。她们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用自身的武艺;让自己的夫仇家恨得以偿还;让中华武功从“巧妙”二字上有个用武之地;从而;来发泄发泄中国人让洋枪洋炮随便欺负的这口窝囊气! 出出老百姓憋在心里;有口说不出的这口闷气!       一晃;李三已经八岁半了;李云虎叔侄二人来到沧州的偃淄岗日照庵都对头一年多了。刚到时;一尼一道“玉面禅尼”徐二旦和“紫云道姑”郑紫琼两位姑姑对李三左摸右看;将李三身高、体重、胖瘦甚至胳膊、腿骨都查了个遍;最后高兴地说:   “三儿;真乃凤毛麟角也!哈哈哈!。。。。。。”    自那儿开始;就一下子给李三开了五门功课:一是跑步;每天跑五里地;风雨无阻、循序渐进;直到每天跑三十里。二是爬高;爬竿、爬绳、爬墙角。三是蹿蹦跳跃;跳高、跳远、跑板等。四是武术基本功;下腰踢腿、翻筋斗、柔术钻圈;特别是每天晚上要松了筋骨后才能睡觉。五是暗器;飞镖、飞刀、飞爪等。这是玉面禅尼徐二旦和紫云道姑郑紫琼俩人研究几天才定下来的;一天除睡足了四个时辰的子午觉;刨去吃三顿饭;其它时间全都排得满满的。    在教练功课上;两位师父也有分工:那柔术“钻圈”和“飞爪百链锁”是由紫云道姑郑紫琼负责教练;其余的;全由玉面禅尼徐二旦负责教练。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义和团失败以后天津陷落;郑紫亭中枪牺牲;郑紫琼与张德成失散后逃出天津;半路听得张德成遇害消息;遂悲痛欲绝跳河自尽;被一道姑发现救下后便拜凌云老道姑为师;在紫霞观出家当了道姑。凌云道姑得知郑紫琼乃义和团“黑灯照”的首领;心中十分敬重;便给她另起道号为紫云;传授她“后天缩骨法”在观中每日苦练以作备用。    现在;她打算;趁李三年幼筋骨未长全之际;就将这门来之不易的绝世武功传授与他;将来必有大用。关于那“飞爪百链锁”是古时候习武女孩随身所带的兵刃;平时出门前把它围在腰间便于隐蔽;用时抽出可长可短;非常灵活。这门兵刃在外面虽然少见;可对郑紫琼来说;是看家的本领;压大轴的拿手好戏。 《水浒传》中有一女将;叫“一丈青扈三娘”;她便善使此种兵刃。李三通过这一年的苦练;对于那两位姑姑给他规定的“每天跑三十里地”的功课已不算什么。早晨一起床根本不用人招呼;自己穿好衣服到得庵外;一猫腰一抬腿就跑了起来;围着偃淄岗转两圈再进到庵里;整整三十里地;跟玩一样。回头漱口洗脸吃早饭;完了事就是爬竿、爬绳、爬墙角。###二十六。 借臂攀悠钻天法
二十六。 借臂攀悠钻天法那“日照庵”原本盖得阔气;前后共三进大院子;中间第二进院子当中有一棵参天白杨;高下约有五丈许;树顶枝杈上拴着粗细两种绳索;李三每天的任务就是顺着这绳索上下十个来回。要说在一年前;别说爬十个来回;就是一个来回都够呛;现在再看;那胳膊根比从前粗了两圈都多。两手一粘那绳子头;就听“嗖嗖……嗖嗖嗖……”人就象在绳子上飞;一刹时已到了树顶;说是身轻如燕;一点儿都不为过。    要说李三练功;他最喜欢的还是练暗器;其中;于飞镖、飞刀、飞蝗石等兵刃当中;尤其对“飞爪百链索”情有独钟;他平常无论干什么;都把“飞爪百链索”带在腰上;得空就来两下。久练九熟;正因为如此;他把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