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豪门重生手记 >

第404章

豪门重生手记-第404章

小说: 豪门重生手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了此事,已是半个时辰过去,皇帝和封锦都听得极为认真,封锦一听完,就扭头对皇帝道,“这件事必须立刻找到人选去做了……没了子梁,也得马上挑出他的继任者,就让他专心去仿制蒸汽船。唉,没想到七娘在广州,居然一点头绪都没有。”

皇帝亦是神色阴沉,好半晌才道,“这件事,不是这么简单的,就是子梁都不能说有很大把握。唉,我大秦人口万千,熟练的工匠何止千万?偏偏就是这个船,我们没有办法,许少夫人也没办法。只能先寻访熟练工匠,仿造一两艘出来再说吧。不过,看女公子所说,英国人肯定已经掌握了成批制造的技术,不然,不会这么轻忽地就给了吕宋这么多。这么一艘艘地造,跃进坊那边算出来的成本非常高不说,修缮也很麻烦的……”

跃进坊自然是杨七娘的产业了,这名字虽然粗俗,但倒挺好记的,现在果然连皇帝都能朗朗上口了,听起来,在自己北上的日子里,朝廷和跃进坊居然已经有所接触了。蕙娘亦叹道,“可不是?英吉利那屁大的地方,怎么就有这么多人才,瓦特是英国人,克山是英国人,这都罢了,这个蒸汽船,我们就折腾不出来。若非有天威炮,在海战上,我们对英吉利真是一点优势都没有了……”

她又打起精神,和皇帝回报了吕宋丰产公司的一些细务,在这方面,大秦的进展还算顺利,宜春号划拨出的银两,迄今不过花去十分之一,余下的足够几年内让佃户们安家落户,顺带着发钱发物了。若是一切顺利,半年后第一批粮食就可以运抵国内。听到这个消息,皇帝面上才勉强露出一丝笑容,“虽说这场仗也打得够贵的,但这一切终究还是合算的……”

他轻轻地捏了捏鼻梁,道,“希望立泉能带回好消息吧,最好是把去新**的商路给开辟一条出来,这一仗打得,国库还真是有点吃紧了。吕宋这里,起码要几年才会有回报,才能给朝廷赚钱。要不是商税这里,源源不绝地还有收益,光靠着盘剥农民,朝廷真是早就穷得要当裤子了,哪里还有钱干这干那的。就是欠宜春号的钱,都不知要何年何月才能还上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吕宋被我们打下来了,顿时就多了不少新的商机。”蕙娘笑着说,“这点上,我也是有些想法的,若是能把吕宋给占稳了,说不定还有许多生意能做。光是和欧洲人做香料生意,若是由皇商专营,这里一年也是不少的进项……”

几人随意说了几句未来的规划,皇帝不免便指着蕙娘道,“你这个女公子,世上还有什么事能难倒你?眼睛一眨就是一个主意,谁的脑筋能动得比你快!”

蕙娘心头一动,知道此时正是机会,便做出黯然之色,望着地面轻轻叹了口气,低声道。“不瞒您说,我从前也有此自负,总觉得天下事,办法总比困难要多。不过,在海上往广州赶的时候,我的确是被难倒了。明知英国人就跟在身后,但却丝毫无法可想――嘿,其实还是要感谢子梁,不是他的天威炮,那才是真正的无法可想……”

室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沉寂,皇上许久都没有说话,他平凡的面容上,流露出了一种极其深刻而复杂的表情,五味杂陈到了甚至无法用语言描述。在这一瞬间,他显得如此悲伤、如此迷惘、如此彷徨、如此……如此的疲倦而恐惧。

“成百上千年,什么事都有一定的道理。”许久许久,他才慢慢地、轻轻地说,“怎么到了朕头上――怎么现如今,什么事都变得这么快,这世道,都好像不是一个世道了。千头万绪、五光十色,朕人还没老,心都已经老了,这会儿,已是觉得左支右绌、力不从心啦……”

他苦涩地说,“若非天意如此,要不是这该死的病,唉……”

想到国内外这复杂的矛盾,许多都是数百年未有的新物事,不说别的,只说江南的织厂,海上的蒸汽船,多少年来搞了多少次都没搞成的地丁合一,海外的宿敌,连蕙娘都要为皇帝头疼,更别说这还只是他所需要面对的新问题而已。国内,豪强割据、官员贪腐,种种天灾人祸更是不会因为如今的世道而停歇,皇帝已的确很有诚意,也很有能力要做到最好,他也的确能说得上是个好人,是个好皇帝,只是,他的身体,却不容许他再游刃有余地将一切境况,都掌握在只手之间。这个曾在弱冠之年便一手操纵天下大势,运筹帷幄最终登上金銮宝座的男人,现在,在变换的天下大势跟前,仿佛也失去了他一贯的自信和从容,丢掉了那无形无影,却又绝对重要的‘气魄’。

在这一瞬间,蕙娘和封锦也都能体会到他的无奈,两人不约而同地沉默了下来,许久之后,封锦方道,“尽人事,听天命吧。再过几年,孩子们也就长起来了。”

皇帝微微摇头,闭上眼疲乏地道,“这个担子,实在是太沉了点,交到谁肩上,能令朕放心?朕就是撑不下去了,也得咬着牙继续往上顶,能顶到什么时候算什么时候吧,到时候脚一蹬眼一闭,以后的事,谁爱操心谁操心去。”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轻轻地咳嗽了两声,又振作起精神,冲蕙娘微笑道,“此次若非女公子,子绣必定不能逃得生天,解决江南粮荒那更是没影的事了,只怕到现在,朝廷都还弄不清情况呢。你和仲白都是坚持不受朝廷封赏的,偏偏又都次次立下大功,真不知该如何谢你才好了。女公子有什么要求,现在赶紧地和我提,能答应的,朕可绝不会有二话。”

他客气归客气,蕙娘却是绝不能当真的,她客气了几句,见皇帝十分坚持,便索性道,“那就请您赏赐宜春号几门天威炮吧,我们就不付钱了。有了天威炮,来往南洋各地,我们也能更有底气一些。”

几门炮而已,皇帝哪可能不答应?他站起身欣然说,“好,宜春号以民间票号身份,大力匡扶朝廷,亦算是天下商号的表率了。此事不可无笔墨记之,来人笔墨伺候――”

竟是难得地动了雅兴,要赐给墨宝了。蕙娘忙起身为宜春号谢恩,底下人估计早有准备,顷刻间什么都给备齐了,皇帝深吸了一口气,笔走龙蛇,先拟了一幅楹联,上书,“积少成多,聚财兴国安黎庶;为国牟利,广开富路乐千家。”

又取一条幅,大笔一挥,“票号鼻祖宜春记”七个大字跃然纸上,熠熠生辉。蕙娘若非身怀六甲,此时真要跪下磕头不可:这可是御笔亲书,给宜春票号做的背书啊……

写这些大字颇费精神,皇帝也有几分疲惫,擦着汗在炕边又靠坐了,和蕙娘说些她在广州的见闻。忽然外头来报,权仲白居然也来了――他也和封锦差不多,大剌剌排闼而入,一点都不给皇帝面子,反而白了他一眼,皇帝笑道,“哎哟,子殷还和我生气了。”

权仲白也不坐,只站在当地道,“人才回来,让多休息一天都不能?我现在懒得和你说话――你自己知道轻重,刚才在外面我也问了,你都说了多久的话了?一个时辰?两个时辰?总是趁我不在,就出幺蛾子。李晟,你该吃药啦。”

说着,便没好气地冲蕙娘道,“走了,回家去。你也该吃药啦,脉都没把就跑出来,你能耐的。”

蕙娘望着他,打从心眼里笑出来,她站起身冲李晟和封锦歉然一笑,由得权仲白一把抓起她的手昂然而去,还能听到封锦在他身后幸灾乐祸的笑声,“惹得子殷特地进宫接人,李晟,你明儿要倒霉了。”

“封子绣,你以为你不用吃药?”权仲白头也不回,一句话就让封锦收了声,这下倒把皇帝给逗笑了。在他有些喘不上气的笑声中,权仲白便牵着蕙娘,走进了温煦的秋日——

作者有话要说:惊变这个情节刚才又改了一下,不然觉得节奏不合适了。

题外话,这一章真是李晟对天命(即我)的血泪控诉……对不起啊|

又:李晟,你该吃药啦。――后面好适合接一句,你为什么要放弃治疗?

☆、321、闲话

当时在海上分手;毕竟是比较仓促;之后两人都在不断地移动;要互通音信也比较困难。蕙娘连怀孕的消息;都是在广州才带信和权仲白交代的。是以两人从宫中出来上了车;权仲白还埋怨皇帝,“一天都等不得?他也是有点小气,也是怕你这一胎不好,他倒是不好叫你进宫了。”

蕙娘笑道,“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吧;他今天也没问什么;我就是要休息不能进宫;他难道不能派个人来问我吗?”

权仲白摇了摇头,始终耿耿于怀;“你这一次本来就够折腾的,大半年哪有一天是安稳的?现在身子又沉重,家里估计又要有事交代给你做。他也是怕你撂挑子不干了,所以才心急敲砖钉脚,把南洋那边的事,推到你身上去做。”

他自然不知道蕙娘心态上的变化,所以谈起南洋事务,还是将它视为一种负担,蕙娘想和权仲白提及自己心态上的转变,但又觉得这里不是场合。因便转开话题,笑道,“的确,我这一回来,真是全身是事,千头万绪的,竟不知该从何办起好了。以前祖父为自己书房起名陋室,我还笑话他名不副实。其实现在想想,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老人家日理万机,也只有在自己的小书房里,能偷得浮生半日闲了。”

“你想休息,也容易得很。”权仲白道,“这一次本来就折腾得不浅,你胎气不稳,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横竖两个孩子也都不在家里,要不然,你先去冲粹园住二十多天,休养一段时间再说。”

蕙娘笑道,“你怎么知道我就是这个意思?”

她免不得挽住权仲白的臂膀,把头轻轻地靠了上去,权仲白屈起手指,在她额头上弹了一下,道,“难道我连你的这点弦外之音都听不出来?”

蕙娘嘿嘿一笑,闭上眼轻轻地叹了口气,她低声说,“其实在广州、天津,甚至是后来第二次去吕宋,我都没受什么苦,在船上,许家人也是尽力照顾。可毕竟金窝银窝不如草窝,还是回了京城,才觉得心踏实了下来,才觉得心里说不出的累和倦。”

这种心绪,成年人谁没有过?权仲白并未措辞安慰,只是伸手在她肩上轻轻地拍了几下,也不知是否他用了什么法门,又或者蕙娘的确疲惫得很了,这么拍着拍着,她居然在马车里就睡了过去。

虽然想要逃回冲粹园去休息,但蕙娘人才回来,不能不给娘家那边打个招呼,如今老太爷和四太太的周年都早过了,子乔已快出孝,三姨娘也是等着她回来才要办喜事。还有桂家、孙家一些平时往来得好的人家,也要送点土产过去,桂家那里,桂含沁还请她给杨善桐带声好。――这是人情方面的事务。至于家里,权世S回东北去了,权世仁也回广东去了,好在这几个月,鸾台会两边分部也没什么事要做,除了一些日常的情报工作以外,整个机构都还在权族政变后的休整期内。短时间内,蕙娘还不必发号施令,大可从容上手,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统治――良国公自然不会和自己的儿媳妇争权,现在他还可以代蕙娘管管鸾台会,但权夫人已代表他明确表态,等蕙娘坐好了胎,她就要着手接过鸾台会的事务了,这也算是家里对儿媳妇能力的肯定和支持。――这是台面下的事。

至于台面上的事,那就更是数不胜数,军政商都有涉猎,也就意味着这三方面的关系都要打点维护。方埔和王阁老的关系一直比较微妙,也有点面和心不合的意思,他升任尚书,蕙娘在背后是出了力的。现在老太爷门生故旧中,有些疏远王阁老的,都愿意和焦家重新走动起来,这是看在焦子乔的面子吗?借花献佛,其实还是瞧准了她。权仲白在这种事上又不好出面,宜春号的事,他愿意帮忙蕙娘都不敢。是以这些事虽然都耽搁不得,但她的亲眷中却无人可以匡扶,平时还不觉得,现在有孕在身时,便有些左支右绌、力不从心了。

好在蕙娘本身是作为守灶女养起来的,也惯了这样单打独斗。她身边那些养尊处优,平日里吃穿用度几乎赶得上富户小姐的侍女们,现在也都到了当打之年。平时管管家其实都是杀鸡用牛刀,蕙娘一个月开给她们的月例,比一般的管家媳妇高了几倍,这么干养了几年,到如今终于派上用场。雄黄管着宜春号那边的杂事;白云负责给拟稿,和老太爷从前的门生们互致书信眉来眼去地报平安、打哑谜,写好了给她看看,删改了再往外发;玛瑙负责跑内眷们的关系,因蕙娘现在养胎不能出门,也不宜上门探视,玛瑙单管隔几天给送东送西地维护一下感情。至于府里杂事,反正人口少,外院现在又不归蕙娘管,内院的事,她索□给从前不起眼的香花来做,倒也是管得有模有样的。石英揽总协调诸丫鬟的行动,她的饮食起居就由石墨来监督,顺带着下一代丫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